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33158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10-26
《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十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1、依照文意,给空缺处选填语句,与前半句的不匹配的一项是()“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哟嘿……”不知你是否听过这首动听的歌谣,它歌唱的就是我们的家乡——秀美江西。“物华天宝,景德镇瓷器兴誉遍天下;”。它历史悠久,特产丰富,景色优美,人杰地灵。A.山清水秀,龙虎山风景名冠中华B.星火燎原,井冈山旗帜飘扬四海C.人杰地灵,欧阳修诗文享誉神州D.风淳德厚,龚全珍精神感动全国【考点】【答案】B【解析】“物华天宝”是并列短语,意思是指各种珍美的宝物。ACD项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淳德厚”都是并列短语,B项中“星火燎原”是主谓短语,所以不匹配。故选B。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②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③更是凝聚起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④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⑤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⑥捍卫英雄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责无旁贷。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上蔚然成风。A.②⑤③①④⑥B.⑥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③④⑥D.⑥②⑤③④⑥【考点】【答案】A【解析】仔细阅读所给六句话,均是围绕“②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句论述,故②开头;首先提出“英雄”的含义:⑤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③更是凝聚起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接着阐述:③应该“尊重英雄”。④句从反面论述,最后⑥句总结结论并提出倡议:捍卫英雄!故顺序为:A.试卷第11页共11页 ②⑤③①④⑥。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B.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冲击地球所导致的。C.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使社区工作上新台阶,升新水平,达新高度。D.我的夙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以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考点】【答案】D【解析】A.语序颠倒,应该为: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B.句式杂糅,应改为“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C.语序不当,应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D.没有语病。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实现中国梦,实现每个人的梦想,将不会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B.近日,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防霾治霾依旧任重道远。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D.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有不少出租车和私家车免费接送需要帮助的学生,这些车主乐此不疲,他们的暖心之举让我们感受道社会的温情。【考点】【答案】C【解析】C.“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这里指对围棋的了解,不是指做事,词语使用不正确。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疮疤(chuāng)烦锁忧心忡忡(zhōng)如释重负B.滞笨(zhì)荒僻忍俊不禁(jīn)沥尽心血C.污秽(suì)修葺慷慨淋漓(lí)悲天闵人D.字帖(tiě)赢弱怏怏不乐(yàng)语无伦次【考点】【答案】B【解析】A.烦琐、忧心忡忡(chōng)。B.正确。C.污秽(huì)、悲天悯人。D.字帖(tiè)、羸弱。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听雨季羡林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①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试卷第11页共11页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为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亿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⑤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⑥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⑦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⑧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⑨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⑩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原文有删改)(注)①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1】哪两个场景让作者“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2】文中第⑦段中的画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作者先说“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后又说“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试卷第11页共11页 (2)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考点】【答案】【1】一是麦苗在春雨的滋润下恢复了生机。二是小荷花在雨滴的滋润下蓄势待发。【2】体现了作者期盼下雨的急切心怀,担心庄稼的成长、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怀。【3】前一句中“俗人”是指趣味不高的人,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后一句中的“俗人”是指作者关心麦子,不同于那些只关注个人情感的文人雅士,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的高尚情怀。【4】(1)“竟”字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作者听到雨声,无比激动、惊喜的心情,也反衬出之前的担忧和期盼。(2)“钻”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荷花拟人化,生动地写出小荷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生命力蓬勃旺盛,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⑧段段所叙写的“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第⑨段“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这些内容概括作答。【2】本题考查结合语句理解作者情感。结合前文语境“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作者期盼下雨,是因为担心庄稼的成长,表现出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品质。【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前一句中出现在第④段“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为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这里的“俗”指不高雅、趣味不高,表现了作者的谦虚;后一句出现在第⑦段“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这里的“俗”是指作者关心麦子,关心雨水对农民收庄稼的重要性,关心民生问题。不同于那些只关注“悲欢离合”“个人情感”的文人雅士。【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1)“竟”的意思是①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②到底,终于。“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写出现在终于下雨了,表达了“我”惊喜、兴奋、满足的心情。(2)“钻”字是个动词,这里写“荷花钻出水面”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荷花在春雨的滋润下,卯足劲生长的情态。还要答出作者对雨的惊喜与赞美之情。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之亲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是加油站。②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唯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一次次地阻止我。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试卷第11页共11页 生气回乡下去。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③母亲姓周,这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但叫什么名字,是十二岁那年与同村的孩子骂仗——乡下骂仗以高声大叫对方父母名字为最解气的——才清楚母亲叫周小蛾的。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却未能求全。④父亲去世后,我常常梦到他,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⑤小时候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她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厨房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客人吃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就被打发着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们就偷偷溜回来,盼着客人是否吃过了,是否有剩下的。果然在锅底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待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糁面,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和菜,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⑥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一部《废都》,国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而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就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⑦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早就练出了一股韧劲。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她!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她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反倒让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母亲,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节选自《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删改)【1】联系全文,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在下面表格中的横线处填写相关文字。第②段中的有关文字母亲的形象特点①见世面不广操心我的苦……一次一次地阻止我②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③④疼爱孩子,心地善良【2】找出文中反映“我不是个好儿子”的相关内容,请简要概括。【3】理解文章第⑤段,从中概括出母亲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试卷第11页共11页 【4】从《一棵小桃树》中我们了解了贾平凹的散文创作特点,结合《我不是个好儿子》中的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的行文特点。【考点】【答案】【1】①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②关爱儿子③勤俭简朴④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即哭。【2】示例:①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②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却未能求全。③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④现在反倒让她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3】一是赞叹母亲的质朴勤快、心灵手巧;二是突出母亲的吃苦耐劳,甘于牺牲自我。【4】文章在行文结构上总起分叙,叙述平缓,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在表达上,语言浅显,清新质朴,情感真挚,流露自然,叙事以小见,即景生情。【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结合第②段“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可知母亲“见世面不广”;她“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一次次地阻止我。”可知她“关爱儿子”。“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说明她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即哭”表现出母亲疼爱孩子,心地善良。【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筛选。本题可依据文中第②段“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第③段“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却未能求全。”第④段“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第⑥段“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就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第⑦段“使她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反倒让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这些内容作答。【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与人物相关的文章原句,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并且要言之有据。结合第⑤段“她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厨房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分析,母亲纯朴、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结合“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和菜,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理解,母亲能吃苦,牺牲自己,疼爱家人。试卷第11页共11页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行文特点。贾平凹的散文特点:①感情真挚,细腻悠长,令人寻味。②具有哲理意味,极富情致和个性。③语言平实、朴素、大气,善用白描手法。他的状物性散文,如《一棵小桃树》,作者满怀深情地描写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这“小桃树”是他的“梦种儿”长的,是他的“梦的精灵”。小桃树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理想追求,他为小桃树生长之快而高兴,为小桃树经受风雨摧残而忧伤,为自己一度忘记小桃树而感到懊丧,为小桃树风雨中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而心里感到安慰……作者通过小桃树生长过程中的遭遇来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贾平凹用质朴无华的语言,通过小桃树的坎坷命运,暗示个人奋斗历程的艰辛,将青春的苦闷展露无遗;通过自我苦闷引发自我解剖,进而思考人生,揭示人生奋斗过程艰辛的道理,表现对未来和理想重新充满希望。本文中,结合文中语句“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之亲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是加油站。”“母亲懂得了我的心,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等分析,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令人回味。第一段“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总写“我不是个好儿子”,后面段落一一叙说,娓娓道来。叙事时以小见大,即景生情。据此理解作答。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8、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6)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2)惟吾德馨(3)山重水复疑无路(4)安能辨我是雄雌(5)造化钟神秀(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7)落红不是无情物(8)濯清涟而不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读、背诵、默写相关的古诗文,尤其是考纲规定的篇目。此题中要注意“馨”“雄雌”“濯”的写法。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江间作[宋]潘大临西门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西山和赤壁是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兵家必争之地。B.颔联自然地写到了三国历史上的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C.颈联中,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沙滩明亮,白鹭栖息。天空开阔,鸿雁飞翔。D.尾联的“鱼竿客”,暗指朝廷的当权者,表明诗人也希望能像三国的英雄一样能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有异曲同工之妙。【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到西山和赤壁游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呢。此时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所以首联用虎穴与龙宫极写地势之险。B.本诗颈联中,一个“明”字就写出了因毛羽皎洁的白鹭栖息于沙滩,从而使人望去觉得白光耀眼的情景,非常传神。“退”字的用法尤其使人叫绝。写出了天空中的鸿雁在调皮地倒退着飞的情态,煞是可爱。C.本诗结构严整,对仗精工,前三联都使用了对仗。D.试卷第11页共11页 潘大临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怀,气势雄大。本诗就具有这个特点。【考点】【答案】【1】D【2】B【解析】【1】“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意思是: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D项赏析有误。【2】“退”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向后退飞呢。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飞行的状态。B项赏析有误。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10、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读名著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问题。(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填人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尓納是________(填国家名)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2)名著我推荐:自选角度向同学们介绍《骆驼祥子》或《海底两万里》。【考点】【答案】(1)老舍法国(2)【示例一】《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祥子来到北京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终于买了辆新车,但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理想第一次破灭。祥子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再买新车,结果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二次希望破灭了。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辆车,但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示例二】《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是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的各种能源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探险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解析】(1)《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著名科幻和冒险小说家。(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名著写推荐语的能力。学生能谈出自己对名著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均可。如《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写于1870年,这部作品集中了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让人读来赞不绝口。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熔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设置惊险的情节,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境地,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人徽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试卷第11页共11页 《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品读这本书。六、作文(共1题,共5分)11、写作你也许不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富裕,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请以“做最________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人名等信息。【考点】【答案】做最真实的自己金菊吐艳绽放出一弯弯金色的月牙,轻扬着自己真实的绚烂;鹰击长空掠起一道矫健劲拔的黑线,宣告着自己真实的斗志;飞瀑一泻千里泼墨出一幅晶莹跳跃的画卷,宣泄着自己真实的激情;我们风华正茂书写着一段如花美眷的时光,更应大声呼喊做最真实的自己。当时光的涟漪一圈圈泛起,请闭目深思,是否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心中郁结的不快有多少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现实中是否自己也潜入这样一个群体——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下,过分重视别人的评价而不断改变自己试图迎合所有人?刘墉的一部书名为“你是你,坚持做你自己”善待自己做最真实的你,何必让别人的眼光成为自己悲伤的底色?抛下未来附加的包袱,甩掉自己臆造的沉重,让自己心境明朗起来淡泊起来,换回属于自己的个性与品格。只因你不是别人,你是一个独立生命的个体,虽然自己的生命中逗留者一些熟悉的或陌生的身影,但生命终究是自己在人间游历的一遭:虽然生命的演绎中总会牵动要另外一些生命,或悲或喜,但真正在乎你的人会直截了当的支出你的问题,不会让你若隐若现的猜疑,他们在乎的也是那个真实的最纯粹的你。做最真实的自己,洗尽粉饰,滤去世俗的尘埃,用自己的心真实的触碰这个世界,很欣赏李敖,这是怎样一个不羁的学者!他丝毫不去掩饰自己的本性,不是轰炸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恰是一些人欲言而不敢言的内容。他纯粹的思觅爱情,与胡茵梦的缘聚缘散,真的爱了又真的想分开,干净的透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思考,真实地寻找幸福,才让他得以保持那份纯粹,那份与众不同的魅力。阳光穿越层层尘埃,打在你身上的是最真实的那抹温暖;清风拂过芸芸众生,亲吻你的是最真实的那缕感动;生命走过百转千回,提醒你珍惜的是最真实的那段旅程。做最真实的自己,享受最美的生命。【解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由前面提示语可以筛选词语补题,如“做最可爱的自己”“做勤奋的自己”“做最充实的自己”“做最乐观的自己”“做坚强的自己”等。如写“做真实的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随心所欲,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和社会格格不入,而是在稠人广众之中,追求属于“自我”的目标,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自己,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对“做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善思考者善作文,在议论文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注意文章要扣题,事件要简单。七、(共1题,共5分)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母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①先府君②。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③。越二载,生铨④,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⑤,戚党⑥人争贤之。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睱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⑦。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⑧,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试卷第11页共11页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宅邸,督铨学基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⑨,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铨《忠稚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④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⑤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⑥戚党:亲戚和乡邻。⑦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⑧少痊:病略微好转些。⑨扑之:责打我(铨自指)。【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母怡然/无愁蹙状B.母与铨/皆弱而多病C.母必/正色婉言规D.而母教/由是益以严【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行(________)(2)过(___________)(3)止(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考点】【答案】【1】C【2】(1)走动(2)过错(3)停止【3】(1)(母亲)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吟诵来作为游戏。(2)(母亲)让(我)跪在地上把书读到很熟了才停下来,从来没有倦怠过。【4】示例:(1)在家境极度贫困时,母亲没有任何愁苦的表情,反而表现出愉悦的神情。(2)亲自教孩子读书吟诵,用诗歌的内容适时地和孩子游戏。(3)孩子生病时抱着孩子在室内走动,从不休息。(4)对孩子要求严格,督促孩子背诵诗文。【解析】【1】B项有误,正确为:母/必正色婉言规。【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注意“过”解释为“过错”。【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的重点词有:辄:就。以:来。为:作为。乃,才;已,停止;未尝,未曾;倦,倦怠。【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疏通文意,了解人物的事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阅读全文,可知第一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安于贫困、贤慧;第二段主要写母亲如何教“我”读书;第三段重点表现母亲是如何劝规劝父亲的;第四段,再次写母亲对“我”学习的严格要求。这些行为都是她值得人们称赞的,所以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如:母亲教“我”《礼记》《周易》《毛诗》;虽然困苦,却不愁眉苦脸;当“我”读书懈怠时责罚“我”;父亲有错误时,婉言劝解。教子有方,贤妻良母。参考译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闲暇的时候又抄录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试卷第11页共11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