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ID:83121607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10-24

上传者:151****528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_第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_第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_第3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6题,共30分)1、给形近字组词梧______寒______挑______异______倍______悟______塞______桃______导______陪______【考点】【答案】梧桐;寒冬;挑起;异乡;加倍;悔悟;堵塞;桃树;领导;陪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梧桐、悔悟;寒冬、堵塞;挑起、桃树;异乡、领导;加倍、陪同。2、给划线的字注音。萧萧______梧叶______促织______篱落______佳节______茱萸______【考点】【答案】xiāo;wú;cù;lí;jiā;zhūy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萧萧(xiāo)、梧叶(wú)、促织(cù)、篱落(lí)、佳节(jiā)茱萸(zhūyú)。3、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吾——______——______足——______——______离——______——______扁——______——______【考点】【答案】梧;梧桐;促;促织;篱;篱落;遍;一遍【解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部首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如:吾—梧—梧桐、足—促—促织、离—篱—篱落、扁—遍—一遍。4、解释下列词语。①挑:______。②促织:______。③篱落:______。④登高:______。⑤茱萸:______。【考点】【答案】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笆;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解析】考查理解词语,要求结合古诗内容来理解,①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试卷第4页共4页 ②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③篱落:篱笆。④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⑤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5、多音字组词。落:là______luò______lào______为:wéi______wèi______少:shǎo______shào______【考点】【答案】丢三落四;降落;落枕;行为;为民;少数;少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落:là丢三落四、luò降落、lào落枕;为:wéi行为、wèi为民;少:shǎo少数、shào少年。6、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______。梧:______。客情:______。意思______。(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______。为异客:______。佳节:______。意思______。【考点】【答案】(1)风声;梧桐树;旅客思乡之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2)他乡、外乡;作他乡的客人;美好的节日;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然后疏通语句。比如: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②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二、古诗阅读(共2题,共10分)7、阅读练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______,描写声音的词是______。(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考点】【答案】(1)黄鹂;翠柳;白鹭;窗;雪;船(2)黄、翠、白、青;鸣试卷第4页共4页 (3)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解析】(1)考查按课文填空。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首诗描绘了黄鹂、翠柳、白鹭、窗、雪、船六种景物。(2)考查描写颜色的词、描写声音的词。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黄、翠、白、青,描写声音的词是鸣。(3)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8、课外阅读,回答问题。一天只有一次清晨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你可知道,一个美好的日子等着你。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你可知道,一个清新的日子等着你。请记着一一一天只有一次清晨,别让这可爱的时刻,像水消失在沙里。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1)下面的词语怎样搭配合适?用线连起来。一轮明亮的日子一面鲜红的镜子一个清新的太阳(2)诗中“______,______”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3)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什么启发?【考点】【答案】(1)一轮鲜红的太阳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清新的日子(2)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将珍惜时间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意思对即可)(3)要珍惜时间。(意思对即可)【解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一轮鲜红的太阳、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清新的日子。(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诗中“试卷第4页共4页 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将珍惜时间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这首诗是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间。(意思对即可)三、简答题(共1题,共5分)9、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考点】【答案】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解析】考查对课题的理解,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四、(共2题,共10分)10、理解诗句的意思。(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考点】【答案】(1)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2)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然后疏通语句。比如方:①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落:篱笆。意思是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②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意思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11、默写《夜书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解析】此题属于一般型默写,考查古诗背诵积累,解答时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添字、错字、缺字。如:萧、梧、寒、秋、情、挑、促、篱、落。试卷第4页共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