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ID:83106677

大小:3.9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3-06-20

上传者:老李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6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7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8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9页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定州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2022年7月14日凌晨,本年度“最大满月”即将亮相夜空,这将是2022年最大的“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指的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时的满月,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超级月亮”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2.此日,月球位于()A.①B.②C.③D.④3.相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更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A公转速度快B.离小行星带更近C.宇宙环境不安全D.表面无大气层【答案】1.A2.A3.D【解析】【1题详解】“超级月亮”指的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时的满月,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组成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组成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可见宇宙。因此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满月时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且地球在中间,因此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由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判断为新月,不符合题意,B错误;③图中日、地、月位置关系错误,因此C错误;④图由日、地、月位置关系可知为上弦月,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3题详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27.32天,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可见是否受到陨石的撞击与公转速度无关,A错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地距离是38万千米,月球比地球距小行星带的距离忽远忽近,B错误;月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一样安全,C错误;陨石与行星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少陨石对行星的影响。由于月球质量比地球小,对大气引力小,月球表层没有大气层,所以月球更容易受到陨石的袭击,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可见宇宙;满月时,地球在中间,能够看到月球的全部亮面;月球质量小,对大气的引力小,因此表层无大气层。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金星,它不是光源,人们称它为“启明星”。下图是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被称为“启明星”的是()A.MB.JC.VD.W5.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A.自转方向都一致B.公转方向都一致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答案】4.C5.B【解析】【4题详解】由所学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知识可知,M是水星,V是金星,W是火星,J是木星。由材料可知“启明星”是金星,为V,C正确,故选C。【5题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由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B正确;图中没有显示行星的自转方向,A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特征是近圆性,即近似正圆的椭圆,C错误;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特征是共面性,近似在同一个平面,没有完全重合,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材料体现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为生物繁衍生长提供能量B.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D.为水体运动提供能量7.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A.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B.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C.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D.纬度低,晴朗天气多【答案】6.C7.A【解析】【6题详解】由材料“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可知,材料体现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C正确,故选C。【7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丰富,A正确,B、C错误;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且青藏高原晴朗天气多是因为大气稀薄,不是因为纬度低,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生命活动、大气运动、水运动提供能量,为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提供能量。8.天文日照时数是指如果一个地方一直都是晴天,太阳照射地面的时数,也就是实际日照时数的上限。实际日照时数与天文日照时数的比值,就是日照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方晴天的发生率。图乙中①为雷克雅未克实际日照时数、②为北京实际日照时数、③为北京天文日照时数、④为雷克雅未克天文日照时数。结合图甲、图乙完成下题。下列关于北京和雷克雅未克日照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北京天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比雷克雅未克小B.雷克雅未克实际日照时数各月均少于北京C.雷克雅未克夏季日照率低于北京D.北京日照率夏季高于冬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天文日照时数是指如果一个地方一直都是晴天,太阳照射地面的时数,也就是实际日照时数的上限。据图判断北京天文日照时数250~550小时,雷克雅未克天文日照时数80~650小时,北京天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比雷克雅未克小得多,A正确,不合题意;雷克雅未克实际日照时数(20~200小时)各月均少于北京实际日照时数(180~280小时),B正确,不合题意;根据日照率就是实际日照时数与天文日照时数的比值判断雷克雅未克夏季日照率低于北京,C正确,不合题意;北京夏季实际日照时数与天文日照时数差距大于冬季,即日照率夏季低于冬季,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可照时数(天文可照时数),是指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可照时数由公式计算,也可从天文年历或气象常用表查出。日照时数主要用于表征当地气候、描述过去天气状况等。夏季中国北方的日照时数多于南方。另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夏季越向北昼长越长。而青藏高原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朗天气多,故日照时数多。与青藏高原相反的是四川盆地,纬度相近,但水汽多,受地形限制,所以多云,日照就少。科学家研究成果显示,在太阳内部,每秒钟有约400万吨物质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成为能量。据估计,在约50亿年后太阳将进入红巨星阶段,继红巨星阶段之后,它将变为行星状星云,接下来,它的外层会被剥离,唯一留存下来的就是恒星炙热的核心白矮星,并在数十亿年中逐渐冷却和黯淡。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根据上述文字材料,推测太阳的质量会()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波动变化D.保持稳定10.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太阳耀斑的说法合理的是()A.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耀斑与其他太阳活动的关联不大C.耀斑是光球上的黑斑点D.耀斑释放出的能量较小11.太阳黑子的周期为()A.9年B.11年C.13年D.15年【答案】9.B10.A11.B【解析】【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在太阳内部由于核聚变反应,每秒钟有400万吨物质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向宇宙空间散失。由此推测太阳的质量会逐渐变小,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0题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在色球层的某些区域,会出现短时间内突然增亮的现象,这叫做耀斑,因此A正确;耀斑的活动周期是11年,常伴随着太阳黑子的增多而增多,B错误;在太阳光球层的表面有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C错误;耀斑的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几十倍,是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以太阳射电爆发(太阳的电磁辐射急剧增加)和高能粒子流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11题详解】太阳黑子数目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数目最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两个峰年或者两个谷年之间的时间为11年,说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周期都是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能量的大爆发。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有关岩石圈描述正确的是()A.包括地壳和软流层B.全球厚度均一C.是岩浆发源地D.由岩石组成13.干热岩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14.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A.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那海沟D.贝加尔湖【答案】12.D13.A14.C【解析】【12题详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A错误;岩石圈陆地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B错误;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部,C错误;岩石圈由岩石组成,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由材料“干热岩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结合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知识可知,干热岩位于地壳,A正确。【14题详解】大陆地壳较厚,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均位于陆地,地壳较厚,A、B、D错误;海洋地壳较薄,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海洋内,地壳较薄,C正确。故选C。【点睛】地壳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太阳的大气层①、②、③分别代表()A.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16.太阳黑子和日珥分别位于图中()A.①③B.②③C.③②D.②①17.对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A.会扰乱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B.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C.发生在太阳内部D.可以扰乱地球磁场【答案】15.A16.C17.D【解析】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1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①是日冕层,②是色球层,③是光球层,故选A。【16题详解】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活动所对应的太阳大气结构分别是:光球层——③黑子,色球层——②耀斑、日珥;日冕层——①太阳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正确;太阳风不会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A错误;太阳活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会产生较大影响,B错误;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Ⅲ圈层B.Ⅳ圈层C.莫霍界面以上D.古登堡界面以下19.图中各圈层()A.Ⅰ圈层由各类气体组成,干燥洁净B.Ⅱ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C.Ⅲ圈层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较大D.Ⅳ圈层主要由液态物质组成20.岩石圈()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包括水圈的全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8.C19.D20.C【解析】【18题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据所学可知,地壳平均深度为17千米,陆壳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故震源位于地壳。图中Ⅲ圈层为水圈,Ⅳ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AB错误;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C正确;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Ⅰ圈层是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组成,A错误;Ⅱ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B错误;Ⅲ圈层是水圈,水的比热容大,吸热升温慢,放热降温慢,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C错误;Ⅳ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地震波中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也迅速降低,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因此古登堡面以上为固态,以下可能为液态,故Ⅳ圈层主要由液态物质组成,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岩石圈包含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不包括水圈,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横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鹦鹉螺()①出现在早古生代②出现在中生代③属于无脊椎动物④属于脊椎动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①特殊的生存环境②特殊的生物属性③出现的时期早④外形与习性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21.B22.B【解析】【2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③正确,④错误;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如三叶虫、笔石和鹦鹉螺等,①正确,②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22题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结合材料分析,鹦鹉螺自出现以来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说明其出现时间早;其外形和生长习性变化很小,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因此被称为“活化石”,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38亿年前诞生生命,32亿年前出现细菌,10亿年前发展为多细胞藻美,直到5.4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才产生多样性骨骼生物,开始奠定生物界的基本面貌。从此地球生命演化异常迅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的“文字”,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的化石B.所有地层都是连续不间断的C.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D.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24.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期间的典型动物和所处的地质年代分别是()A.三叶虫古生代B.爬行类动物中生代C.哺乳类动物新生代D.灵长类动物第四纪【答案】23.C24.A【解析】【23题详解】地层中低级化石形成年代早,高级化石形成年代晚,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简单的化石,A错;地层会受海陆变迁、地质作用的原因可能会有间断,B错;同时代的地层中,环境相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中,不会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故C对;岩浆岩是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的,岩浆岩中不能形成化石,D错。【24题详解】寒武纪是显生宙最早的地质时代,而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三叶虫是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无脊椎动物,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A对;BDC错。【点睛】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中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25.推测④地质时期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6.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鱼类B.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D.爬行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27.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成煤时期,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A.干燥,冷热多变B.干热,植被稀少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答案】25.B26.B27.C【解析】【分析】【25题详解】结合图示进行判断,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三叶虫纲中的动物。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于二亿五千万年前二叠纪结束时的生物集群灭绝中消失。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结合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的特征: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生命是由化学物质从无机到有机演化而来的,原核生物的出现,藻菌生态系统的形成(蓝藻是最早出现的放氧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鱼类的出现和发展(蕨类植物时代),两栖类的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运动,鸟类的出现和发展,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从猿到人。下图所示照片为某人面向北方拍摄到的沙丘照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8.据图判断当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29.该地貌可能分布在我国的()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A.云贵高原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答案】28.A29.B【解析】【分析】【28题详解】根据该照片为面向北方拍摄可确定图中的方位;再根据沙丘的形态判断出风从缓坡一侧吹来;综上判断可以得出该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故选A。【29题详解】图示地貌为沙丘,由风力堆积而形成,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如我国的塔里木盆地,B正确;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气候都比较湿润,不易形成沙丘,AC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下图为“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31.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C.东西方向D.南北方向【答案】30.B31.B【解析】【30题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为湿润区,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区,A、C、D错误;塔里木盆地为西北干旱区,是雅丹地貌分布区,B正确,故选B。【31题详解】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东北风携带砂石对所经过地区产生侵蚀,垄、槽的伸展方向会和盛行风的方向一致,即呈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点睛】“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图1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海滨“蓝窗”景观,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图2、图3分别是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图1“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过程为()A.海蚀桥—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柱B.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桥C.海蚀洞—海蚀穴—海蚀桥—海蚀柱D.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桥—海蚀柱33.图2洞穴和洞穴内微景观钟乳石、石柱的成因分别是()A.流水侵蚀、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流水堆积C.流水侵蚀、流水堆积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34.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图3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32.D33.C34.C【解析】【32题详解】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是海蚀柱。由图1和所学海浪侵蚀地貌可知,海浪侵蚀向海洋突出的基岩海岸,形成海蚀穴;海蚀穴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海蚀洞;海蚀洞贯通后形成海蚀拱桥;顶部受外力作用崩塌后,海岸边形成海蚀崖,残留在海水中的部分形成海蚀柱,D正确。故选D。【33题详解】图2的洞穴是溶洞,是具有溶蚀力的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的,故其成因是流水侵蚀(溶蚀);钟乳石(石钟乳)和石柱由于含有碳酸盐的水不断沉淀后形成的堆积体,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故选C。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34题详解】图3中①是角峰,②是冰斗,③是U型谷,④是刃脊。在沿海地区,冰川侵蚀作用可形成U型谷(冰川槽谷),当冰川消融后,海水灌入,形成峡湾。C正确,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中,溶洞、地下河等是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由流水沉积(堆积)作用形成的。下图是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中的一条“蛇曲”,给我们展示了河流弯曲的温婉之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形成图中流水地貌的主要因素是()A.流水沉积B.溯源侵蚀C.侧向侵蚀D.下切侵蚀36.该“蛇曲”中由甲至乙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是下列的()A.B.C.D.【答案】35.C36.B【解析】【35题详解】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凹岸不断受到侧向侵蚀,形成蛇曲。所以C正确。蛇曲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不是堆积作用,故A错。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源头,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落差大的上游段,故BD错。本题选C。【36题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图中甲在河流的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岸岸陡水深;乙在河流的凸岸,以流水堆积为主,河岸水浅,即CD错误;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地势起伏和缓,A错误B正确。本题选B。【点睛】河流侵蚀划分为下蚀、侧蚀、溯源侵蚀。河流不同发育时间以及河道所在范围有不同的主要侵蚀方式。如河流发育早期,河流多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在河流发育中后期,以侧蚀和下蚀为主,存在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谷的沟头,由于上游垂直侵蚀能力强,加之山体片流的影响,沟头便出现向上坡方向延伸的倾向,沟头流水作用掏蚀岩石,使得溯源侵蚀得以延伸。另外,在某种情况下,侵蚀基准面可能会下降,此时在河口段也会发生溯源侵蚀;还有一种溯源侵蚀典型现象是瀑布的后退;袭夺河的溯源侵蚀也往往强于被袭夺的河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37.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38.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B.C.D.【答案】37.C38.B【解析】【37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石窝,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而“蜂巢”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A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错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西北地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小,D错误。故选C。【38题详解】“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图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B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C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D图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的结果。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侵蚀的地貌主要为“V”型谷,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等;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有风蚀蘑菇、风是洼地、雅丹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有黄土高原和沙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9.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40.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a.长江三峡b.长江三角洲c.冲积扇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e.喀斯特地貌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A.aefB.bceC.cdfD.ace【答案】39.A40.A【解析】【39题详解】图中①为漓江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符合题意;图中②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这种侵蚀不属于溶蚀,B不符合题意;图中③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图中④为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40题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②图所示的干沟万壑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e符合题意;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f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等。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41.阅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____为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3)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4)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请简要解析其研究原理____。【答案】(1)①.土星②.地球(2)古生(3)①.日冕②.(太阳)黑子(4)①.地壳②.地震波③.原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理模式图为材料,一图多用,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序、地球的演化历程、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见下图)。据此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土星轨道、木星轨道、火星轨道和地球轨道。【小问2详解】化石是保存在古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且不可逆转,已经消失的物种和已经退化的特性不会再出现,因此可利用地层中含有特定的化石组合或类型,推知地层的相对年龄及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由材料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该地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该地层最有可能形成于古生代。【小问3详解】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区域位于色球层外部,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位于色球层内部,为光球层,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小问4详解】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见下图)。若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以上,为地壳。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对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其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中间的土壤发红,最下面的则含有大量鹅卵石。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1)下图示意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该地区主要受____(填风向)的影响,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B____,C____。(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是____。(4)与黄土高原形成类似的地貌主要是____。(5)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为此,刘东生院士根据现代黄土高原的实际,建议中央考虑修改“植树种草”的提法。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可能的是()。A.蓄水植树种草B.植树造林C.退耕还林D.退耕还牧【答案】(1)①.西北风②.戈壁③.沙漠④.黄土(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3)河流(4)沙丘(5)①.风力沉积作用②.流水侵蚀作用③.D【解析】【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地貌、流水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根据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对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黄土高原位于中亚、蒙古的东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戈壁、沙漠、黄土的重量越来越轻,所以戈壁、沙漠、黄土依次沉积,即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戈壁、沙漠、黄土。【小问2详解】由于风力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小问3详解】鹅卵石是流水的搬运和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有可能是河流,后来气候变得干旱。【小问4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中亚、蒙古吹来的,是风力沉积地貌,与黄土高原形成类似的地貌是沙丘,也是风力沉积作用造成的。【小问5详解】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即“风成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目前黄土高原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人地矛盾突出,为了满足粮食的需求,当地大量开垦荒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应该实行退耕还牧,既能增加经济收入,还能缓解人地矛盾,刘东生院士建议中央考虑修改“植树种草”提法,说明植树不可行,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图1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材料二:图2为我国政区简图。(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____;海蚀桥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风蚀桥____;(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下还可以塑造那些地貌(至少列举2个)(3)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____,请描述其形成过程____。【答案】(1)①.乙②.丁③.丙④.甲(2)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沟槽、风蚀城堡等(3)①.三角洲②.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流水侵蚀搬运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天生桥”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成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的“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对应乙;“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对应丁;“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是流水溶蚀的结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对应丙;“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它的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对应甲。【小问2详解】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塑造的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沟槽、风蚀城堡、风蚀壁龛、雅丹地貌等【小问3详解】戊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当河流携带泥沙经过时,由于地势低平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在此堆积,形成了三角洲地貌。44.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2)图甲为流动性沙丘,下列有关该沙丘的叙述,错误的是()A.沙粒在D坡一侧被搬运,在C坡一侧沉积B.D坡风力大于C坡C.若图中沙丘继续前移,图中小树将被掩埋D.C坡一侧为迎风坡(3)丁图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处,图中自A到B沉积物颗粒逐渐____。(4)在丙图地貌区,农耕区多分布在面积较大的____,当地人称之为____。简要分析这种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__。【答案】(1)①.风力堆积(风力沉积)②.海浪侵蚀(波浪侵蚀)③.流水溶蚀④.流水堆积(2)D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3)①.出山口②.变小(变细)(4)①.洼地②.坝子③.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貌景观图设置试题,涉及风成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甲沙丘是风力堆积(风力沉积)形成的;乙海蚀拱桥是海浪侵蚀(波浪侵蚀)形成的,丙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流水侵蚀)形成的,丁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小问2详解】读图可以看出来,D坡较C坡平缓,是迎风一侧,符合题意,D正确;由于D坡是迎风坡,在风的作用下,沙粒被搬运,背风坡由于风力减小,沙粒在C坡一侧沉积,不符合题意,A错误;由于D坡是迎风坡,所以风力大于背风坡C坡,不符合题意,B错误;由于D坡沙粒不断被搬运C坡一侧,使得整个沙丘不断向前移动,会掩埋位于背风坡处的小树,不符合题意,C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丁图显示的冲积扇地貌,一般分布在出山口地区。图中自A到B坡度逐渐减小,水流速度也不断下降,从而使得粒径大的沉积物先沉积,粒径小的沉积物后沉积。【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丙图显示的是喀斯特地貌,当地农耕区分布在山间小盆地(洼地)地区,当地人称为坝子,这是由于山间小盆地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发展农耕。喀斯特地貌产生的不利影响是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地质基础不稳固,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峰岭众多,不利于交通建设。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