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2会考情景题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情景题试题仔细审题明确题目所提供情景的研究目的,建立与所学的相关物理知识的联系,紧扣研究目的归纳情景所蕴含的本质规律。明确题中文字叙述的研究条件、过程、现象等,仔细观察图片,把题中文字叙述的条件、过程、现象等与图片相对照,明确影响研究量的相关因素。根据研究目的仔细比较指定的研究对象,不同图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利用控制变量法找到影响研究量的相关因素对研究量的影响规律,即找到研究的条件(尤其是变化了的条件)和相关的研究结果(变化了的结果和不变的结果)。【例题分析】情景一:滑轮的特点例题1: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6乙元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是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比较图9(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比较图9(b)与(c)与(d)三图可得答案: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相同重物时,动滑轮前力越小,所用拉力越小5.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5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比较(b)、(c)、(d)三图可知。
1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时,不能省力,且向各个方向的拉力都相等。例题12、某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用实验研究某个物理问题。实验过程以及可以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他每次都是匀速提起钩码)。根据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认为该同学在研究这一物理问题。比较图中(a)、⑹、三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答案: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提起市物时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5、小丽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所用的钩码每个重0.5牛。她利用动滑轮将钩码缓慢提升,实验过程如图8所示。请仔细观察图8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8(a)、(b)、(c)可知:o(2)分析比较图8(a)、(d)、(e)可知:。
2牛112(b)a牛.7"4(1)使用动滑轮竖直缓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力;且提升的物体越重,所用的力越接近物重的一半。(2)使用动滑轮缓慢提升相同重物时,两边绳子夹角越大,所用的力也越大。9.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妇纳得出初步结论。已知动滑轮的重为0.2牛。(1)比较(a)、(b)两图可知:;(2)比较(b\(cX(d)三图可知:.8鸟=2・0牛⑻(b)(d)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约省一半力;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大小不相等。拉力与水平面夹角越小,拉力越大.情景二:杠杆的平衡问题“、某小组同学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时,所用的器材有带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p点上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先后四次用弹簧测力计在Q位置沿不同方向向下拉提起重物,如图10A、B、C、D所示,每次都能使杠杆处了水平位置平衡。若以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为阻力Fz,“动力的方向”用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0表示,且0°<0^90°.请仔细观察图10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结论。
3(1)分析比较图10(A)或(B)或(C)或(D)的操作和测量结果,可得到的初步结论:。(2)分析比较图10(A)和(B)和(C)和(D)的动力件与动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答案: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作用在支点异侧时,这两个力方向相同。(或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相反)(2)当杠杆平衡时,阻力、阻力臂相同,动力随着“动力的方向”即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0的增大而减小。(1)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作用在支点异侧时,这两个力方向相同。(或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相反)(2)当杠杆平衡时,阻力、阻力臂相同,动力随着“动力的方向”即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0的增大而减小。16.小华研究可绕支点转动的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6所示,“动力的方向”用拉力R与水平位置之间的夹角6表示(已知仇>,2>伪)。请仔细观察图6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①小华认为图6(A)和(B)实验现象与研究的目标不符,其原因是:o②分析比较图6(A)和(C)和(D)中动力尸।的大小与动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当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时,且0(D两实验中,力与杠杆的夹角相等;(或两实脸中,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等)。(2)动力作用点不变,动力与杠杆的夹角越小,动力越大。例题19.在学习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三个要素后,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他们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以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保持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不变,在杠杆的另一侧用力(视为动力)将杠杆拉到水平位置平衡。他们或改变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或改变动力与杠杆的夹角(即动力的方向,已知9<90。)。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的大小如图19中测力计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4①分析比较图19中(a)和(b)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②分析比较图19中(a)和(c)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16.某同学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他先用弹簧秤(测力计)直接提三个钩码。然后在杠杆上挂三个相同的钩码,且保持位置不变,他三次用弹簧秤(测力计)提着杠杆使其水平静止,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7中(a)、(b)[或(a)、(c)或(a)、(d)],可知:(2)比较图7中(b)、(c)、(d)可知:答案:(1)使用杠杆提起重物时,当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可以省力;(2)杠杆平衡时,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就越小。
56、某小组同学研究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8(a)所示,再分别用已调平衡的直杠杆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8(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8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比较图8(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②比较图8(b)与(c)与(d)三图可得:.①使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②使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缓慢提起相同重物,当阻力、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例题22、某同学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他先用弹簧秤(测力计)直接提三个钩码。然后在杠杆上挂三个相同的钩码,且保持位置不变,他三次用弹簧秤(测力计)提着杠杆使其水平静止,研究过程如图4所示,请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4中(a)、(b)[或(a)、(c)或(a)、(d)],可知:(2)比较图4中(b)、(c)、(d)可知:0答案:使用杠杆提重物,当杠杆水平静止,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可以省力.使用杠杆提重物,当杠杆水平静止时,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相同,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例题3:某小组同学研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他们在已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上,用弹簧秤、钩码分别进行实验,研究过程如图所示(弹簧秤对杠杆的力为动力、钩码对杠杆的力为阻力,钩码均相同且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实验情况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6(1)由a、b两图中动力与动力臂大小间的关系可知:在杠杆平衡时,当阻力与阻力臂不变,O(2)根据四个图中杠杆的平衡与动力、阻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关系可知:O答案: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动力与阻力的转动效果相反,杠杆能平衡:动力与阻力的转动效果相同,杠杆不能平衡1、某小组同学研究杠杆平衡的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钩码的重力,如图(a)所示,然后将它们挂在已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A点位置上,再用测力计在杠杆B点沿竖直方向用力使杠杆保持平衡,如图(b)所示,接着在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情况下,改变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使测力计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断增大,如图(b)、(c)所示。请
7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中(a)与(b)两图,根据测力计示数大小与钩码和测力计位置等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比较图中(b)、(c)、(d)三图中拉力方向和测力计示数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使用杠杆提重物,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杠杆水平平衡时,在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及动力作用点不变时,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即动力臂越小,动力越大.(d)杠杆不平衡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研究当杠杆受到竖直方向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时,这两个力的方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他们先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再利用弹簧秤、钩码分别在杠杆支点的同侧或异侧施加作用力,并改变力的大小使杠杆平衡,发现有时无论怎样改变力的大小都无法使杠杆平衡,如图5中的(a)(b)和(c)(d)两种情况。(「打杆不平衡(b)打钎平衡杠杆平衡(1)观察比较(a)、(b)两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观察比较(c)、(d)两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竖直作用杠杆支点的异侧的力,方向必须相同,杠杆才能平衡.竖直作用杠杆支点的同侧的力,方向必须相反,杠杆才能平衡.26.(1)当杠杆受到两个竖直方向的力保持平衡时,若这两个力在支点两侧.则这两个力方向相同<2)当杠杆受到两个整直方向的力保持平衡时•若这两个力在支点同侧,则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在简单机械中,把有倾斜的坡面称为斜面,它便于把重物推上某一高度。小明同学在某次课外活动上设想研究斜面的使用特点。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把重为G的物体缓慢提起h高度,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7(a)所示。再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把该物体沿着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拉到h高度,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7
8(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操作和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7(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知:。(2)比较图7(b)与(c)与(d)三图可知:o图7(1)使用斜面缓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力:(2)使用斜面缓慢提升相同重物(到同一高度)时,斜面倾角越大,拉力越大。情景三:力的作用效果或二力合成问题例题21、某中学初二年级同学在探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秤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他们都将弹簧由A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3。入(b)、G)所示,请仔细观察图3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中⑦)与G域〃7)与M知,此探究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的是.(2)分析比较图中与中拉力的方向及弹簧的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0AB⑴1;尸=4NII-一切丁I।®=3N/i=lN01yz3©(«)答案:16.某小组同学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特点,他们先将橡筋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然后在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沿同一方向拉伸橡筋,如图10所示。请仔细观察比较图10中(a),(b)、(c)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9hc(1)比较图[0(a)与(b)两图可得:Q(2)比较图[0(b)与(c)两图可得:答案(1)•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由同4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来替代,且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等于一个力的大小。(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两个力的大小之和越大,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18.某小组同学研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l、F2与它们合力F的关系,她们用弹簧测力计和相同的弹簧分别进行了两组实验,并利用力的作用线的长短来表示力的大小,将实验过程及策略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如图(a)(b)所示。八F弹簧伸长为I'(b)(1)实验中,该小组同学把F作为Fl、F2的合力,用到的科学方法是(2)比较图(a)或图(b)两图中Fl、F2分别与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6.某中学初二年级同学在探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0点,另一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秤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他们都将弹簧由A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9(a)、(b),所示,请仔细观察图9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中“,与G域⑦均(c阿知,此探究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的是.(2)分析比较图中(a)与(c)中拉力的方向及弹簧的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16.(I)等效替代;(2)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力方向相同。16.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亮同学将橡皮筋的左端固定于P点,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O点,如图8(a)所示,然后他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相同方向将橡皮筋右端拉至0点,如图8(b)、(c)所示。
10pF(Gp0?”Qpcflk(b)玛o“gu三对线州阑(Qr(C)LFlFi①实验中,小亮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点,这样做的目的是②观察比较图8(a)和(b)[或图8(a)和(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例题11、某同学研究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成规律,图(a)、(b)、(c)三个图中的橡皮筋原来长度都是AE,在R和Fz的共同作用或F的单独作用下伸长到AE'(每个钩码重力相等):(1)分析比较(a)、(c)两图可知:O(2)分析比较(b)、(c)两图可知:
11答案: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同电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例题4: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某同学利用根橡筋、细线、弹簧秤(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先将橡筋的一端固定,然后在另一端系上细线,并用弹簧秤(测力计)沿同一方向拉伸橡筋。如图所示,每一次实验时橡筋被拉伸的长度L相等。请仔细观察和比较图中的操作和弹簧秤(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图a和b(或图a和c)可知:o比较图b和c可知:答案: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由一个力替代,这个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和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两个力的大小之和相等,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例题7:1、某同学为了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根弹簧片的一端固定在台钳上,用力作用于弹簧片的另一部位,如图所示,已知FKFz,Fi=F3=F”。(1)观察比较a、b或a、c图,可知:。(2)观察比较b、c,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并且(3)观察比较b、d、e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和有关。
12图b图c图d图e答案: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大小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方向、作用点16.某同学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等相关内容时,将三根外形完全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弹簧挂在天花板上,用三只相同的钩码分别挂在这三根弹簧的下端,且处于静止状态,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弹簧的受力情况和对应的长度变化情况,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⑷⑷©⑷图7①观察比较图7中[(。)与⑹]观(a)与(c)]或[(a)与(d)何得初步结论:O②观察比较图7中(6)和(c)和(d)可得初步结论:O(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不同物体受到相同外力的作用,其形变效果是不同的。情景四:二力平衡条件例题5: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某小组同学利用定滑轮、钩码、细线、正方形轻质薄板、铁架台做了如下图实验,图A为正方形轻质薄板在两个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在图B和C中,正方形轻质薄板静止;用手将正方形轻质薄板放置在图D中所示位置,松手后,正方形轻质薄板顺时针旋转。
13由图中A与B(或A与C)所示情况可知: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同一直线上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两个力必须;由图中C与D所示情况可知: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两个力必须答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例题10、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某小组同学利用定滑轮、钩码、细线、正方形轻质薄板、铁架台做了如下图实验,图A为正方形轻质薄板在两个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在图B和C中,正方形轻质薄板静止;用手将正方形轻质薄板放置在图D中所示位置,松手后,正方形轻质薄板顺时针旋转。(1)由图中A与B(或A与C)所示情况可知:?(2)由图中C与D所示情况可知: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两个力必须答案: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同一直线上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情景六:凸透镜成像特点24、某同学用三个材料相同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来研究它们对平行光的作用。研究过程如图24中(a),(b)、(c)所示。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a)(b)(c)⑴(2)»答案:(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以得出: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以得出同种材料制成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厚度越厚,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强例题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他将凸
14透镜固定于光具座上“0”刻度处,并将蜡烛置于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一定距离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此时成像情况如图(a)所示。接着他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成像情况分别如图(b)和(c)所示。(1)观察并比较图(b)或(c)可以得到:(2)观察并比较图(a)、(b)和(c)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到: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答案: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可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的像也越大。例题14、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他用同一光具座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实验的结果如图(a)、(6)、(c)所示。请比较图中的实验结果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a)、(6)、(c)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2)分析比较图(a)、(6)、(c)中物与像的距离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物花大于一伶久花物花善于二倍强距物距大于二倍任距小于二借色花(a)⑹(c)答案: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物与像的距离最近例题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他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上“0”刻度处,并将蜡烛置于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一定距离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此时成像情况如图(a)所示。接着他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成像情况分别如图(b)和(c)所示。(a)(b)(c)(1)观察并比较图中可以得到: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可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15⑵观察并比较图(a)、(b)和(c)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到: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o答案:(b)、(c)物距越小,像距越大,通过凸透镜所成倒立的实像也越大情景七:运动状态与合力的关系或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14.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牛,用弹簧秤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如图14(a)、(b)、(c)三种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图中已标示)和木块上方竖宜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1)由图14(a)可知:;(2)由图14(b)、(c)可知:.(闸北区)31.(1)当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2)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9.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2牛的钩码,拉动钩码作直线运动,如图9所示,弹簧秤同时显示了钩码在各种运动情况下受到的拉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6(1)由图10(a)、(b)、(c)可知:;(2)由图10(d)和(e)可知:加曷下一茬20.(1)当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发生答案:⑴改变<2)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2)例题20、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将一个小瓶挂在氢气球下,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如图1(a)所示,瓶与水的总重为I牛,松手后,小瓶静止;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水的质量,如图1(b)和(c)所示。松手后,小瓶分别向下、向上运动。他还用DIS设备测出小瓶每次受到的拉力大小都为1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a)静止(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1)山图](a)可知:(2)由图](b)和(c)可知:.答案:(1)当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2)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题8,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和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所受合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先让小车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设法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分别向左、右对小车施加拉力。拉力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分别如图的A、B、C、D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1)由A、B两图可知:。(2)由C、D两图可知:—
17匀速向右向右运动,速度变小D答案: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当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小。例题9、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疑问: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1)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b)所示。(2)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c)所示,剪断其中的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d)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明同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由图(a)和(b)可知:;由图(a)和(d)可知:o由图(a)和(c)可知:。答案: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平衡)状态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静止(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可以有两个以上(杨浦区)某同学感觉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与物体所受合力方向有一定的关系,该同学想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他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小车两端通过细绳悬挂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在两边小桶中放质量相等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a)所示。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左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右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由图(a)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2)由图(b)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3)由图(c)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匀遑向左运动加速向左运动减速向左运动
18答案:(1)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2)物体受到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加速运动;(3)物体受到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减速运动15.(奉贤区)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4所示。他首先设法测得(a)图中静止的木块在该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牛,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图4(b)、(c)、(d)三种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秤测力计的示数(图中一标示)和木块上方竖直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木块静止木块匀速向右运动木块加速向右运动木块减速向右运动(a)(b)图4(c)(Q(1)由图4(a)、(b)、c)、(d)中现象及相关条件中可知:?(2)由图4(a)、(b)、(c)、(d)中木块上方竖直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答案:(1)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静止);(2)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平衡状态(静1上);(3)物体处于平衡(静止)时受到的力可以有两个以上。18、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牛,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1牛的小瓶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18(a)所示: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18(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9(a)静止(b)向上运动(c)向下运动(1)由图18(a)可知:(2)由图18(b)和(c)可知:17.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用钩码(重1牛)、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且处于静止状态,如图7(a)所示。接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三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察到一段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三次实验如图7(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测力计示数和对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3(d)WV(C)(a)(b)①由图7(a)与(b)与(c)可得:o②由图7(a)与(d)或(b)与(d)或(c)与(d)可得:。参考答案(1)物体受力平衡时,无论物体运动快慢,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2)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8、小明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3牛的钩码(如图9所示),钩码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实蛉次数钩码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读数(N)①静止3.0②匀速向上运动3.0③匀速向下运动3.0止,:;④加速向上运动4.5
20⑤加速向下运动2.3⑥减速向上运动2.4⑦减速向下运动3.8(1)由①®③可知:;(2)由④@⑥⑦可知:o(1)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或所受两个力是平衡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或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当物体所受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则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图17(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17(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17(c)和(d)所示。由图17(a)、(b)或图17(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兀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的性质。答案:(1)向右做减速运动,向左做加速运动(2)保持原有运动状态。16.某同学用如图3(a)、(b)、(c)所示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他用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从A匀速移动到B如图3(a)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1牛。将长木板竖直放置如图3(b)所示,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沿竖直方向从4匀速移到8,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静止在位置B如图3(c)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也为5牛。已知木块的的重力为5牛,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牛。(1)分析图3中(a)和(b)可得:当物体受力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分析图3中(a)、(b)、(c)可得:
21答案:(1)平衡:(2)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1、看清题目研究的主题:2、回忆相关的物理规律;3、结合题目中的实验过程,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4、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各张图的共同点(a)未通电8)通电2A(c)通电2A(①通电2A®通电2A(1)比较图11(a)与(b)[或(a)与(c),或(a)与(d),或(a)与(e)晒图,可得到的初步结论:o(2)比较图11中的(b)、(c)、(d)、(e)可得到的初步结论:答案:(1)通电平行直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2)当两根平行直导线通大小相等的电流时,电流的方向相同,导线间有相互吸引的力;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间有相互排斥的力。情景十三:光13、图5是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利用光具盘等工具探究某个光的折射规律时分别观察到的两种光路情况。小张观察甲图发现:光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20°,从而得出“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的结论。小李观察乙图发现: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65。,从而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结论。
22甲乙⑴细观察甲图(或乙图)后,请你判断小张(或小李)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⑵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图中两种折射情况,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小张的观察结果是正确的,但实验结论错误。根据一次实验现象,不可能得出“任意情况下(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发生“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是有具体条件的,而不是简单的“发生光的折射时小李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都是错误的。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它是25。,而不是65。: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不是大于入射角,而是小于入射角。(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对光的折射本领强。2.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的特点。他利用一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分别做了三次实验,设法测出并记录了三次实验的现象如图2a、b、c所示。为了进一步研究,他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光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关系为v的〉vQv城喇。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a或b或c图可说明:;(2)综合分析a和b和c三图及查阅的相关资料可知:.(浦东新区试题)(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2)当光从光速快的介质斜射入光速慢得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6某同学在用厚玻璃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发现能成两个像,如图7(a)所示。于是用三块材料相同、厚度不同的厚玻璃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现象分别记录在如图7(b)、(c)、(d)所示的方格纸上。图中Ai、A2(B,sB2和Ci、C2)为物体A(B和C)分别在厚玻璃中通过前、后反射面所成的像。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23(1)比较图7(b)或(c)或(d)中前反射面所成的像与物到前反射面的距离关系,可以初步得出:0(2)进一步分析比较图7(b)和(c)和(d)中同一支蜡烛形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与玻璃板厚度的关系,可以初步得出:。答案:(21)物体在前反射面中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前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2)同一支蜡烛在同一厚度玻璃中所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相等;同一支蜡烛在不同厚度玻璃中所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不等,且玻璃越厚,像间的距离越大。或:同一支蜡烛所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大于玻璃板的厚度,小于玻璃板厚度的两倍。23、小王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23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第12题图(1)分析a或b或c得到=(2)分析a和b得到」(3)分析b和c得到-1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利用透明圮料盒和激光器所做的三次光学实验,图(6)盒中盛石水,图U)盆中放置一块平行玻璃痔,激光分别从空气中以相同的人射角从。点入射•在图料盒底部分别得到A、B、C三个光点.(D分析比较图和(c)可知: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当光从(2)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
2412.(1)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2)介质不同折射程度不同•相同条件下,玻璃比水的折射本便大4、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的规律,他做了如图7(a)、(b)、(c)所示的三次实验。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a)或(b)或(c)表明:o(2)分析比较(a)、(b)、(c)表明:o2、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同学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激光束从空气中以相同的方向从入射点。分别射入不同介质,实验现象如图8(a)(b)(c)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A0是入射光线,0B是折射光线):(1)由图8(a)(b)或(a)(c)可得: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将a叫做入射角,r叫做折射角,实验中逐渐增大入射角(a<改<员),实验现象如图8(d)(e)(f)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2)由图8(d)(e)(f)可得:(1)当光从空气斜射如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2)当靠从空W斜射入水中(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r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15.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活动中,某同学用同一束光分别投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和光滑的金属表面,研究光在不同物体表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7(a)(b)(c)所示;接着又进步研究光在同一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间角度变化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8(a)(b)(c)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
25光线、ON为法线);N;N图7。水。水。水(a)(b)(c)图8①由图7(a)与(b)与(c)可知:。②由图8(a)与(b)与(c)可知:。参考答案(1)光入射到光滑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其中“物体光滑的表面''写成"不同物体镜面”均正确。(2)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6、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特点,小华同字分别将物体A、B置于玻璃板前,然后用与A、B完全相同的物体A'、B’寻找像的位置,如图8(a)、(b)所示。接着,他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如图8(c)、(d)所示。实验结果,观察到A'、B’总能与A、B的像完全重合。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8(a)或(b)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2)分析比较图8(a)和(c)和(d)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总是相等,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情景十四:摩擦力
26■・2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高度从静止开始用卜,观察到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且“<«,Vs,.如图(a)和(c)可得:,速度减小得越慢.(2)由上述实验推论可得:如果小车不受阻力.6.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h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到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且S1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7、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物体甲、重物乙、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的木板和玻璃板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通过在物体甲的上方放置堇物乙来改变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并始终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研究过程如图7(a)、(b)、(c)和(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甲、重物乙和测力计示数的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分析比较图7(a)与(b)或(c)与(d)中测力计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②分析比较图7(a)与(c)或(b)与(d)中测力计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①当接触面相同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16.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们先后做了三次实验,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如图9(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
27得出结论。(a)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木(b)在木块上加上重物后,用弹簧板上做匀速运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c)在木块底部垫上小圆木棍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运动。(1)比较图9(a)与(b)两图可得:(2)比较图9(b)与(c)两图可得:答案(1)在接触面性质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2)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16.小明想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尝试:如图7,他用左手分别用力轻握住和紧握住铅笔,右手把铅笔从左手中抽出,感觉紧握时要抽出铅笔会更费力,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o而后他又在自己的手上涂了些橄榄油,发觉在用同样的力紧握时要抽出铅笔省力多了,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O答案: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情景十六:吸热的情景9、某校学生想为减少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献计献策。于是他们取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建筑材料粉末,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做了“探究物体温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假设两种材料在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10所示。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10中的(a)与(b)或(c)与(d)可得:。(2)分析比较图10中的(b)和(d)可得:,请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角度出发,你建议在建筑中使用材料(选填“甲”或"乙参考答案(1)建筑材料(或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8(2)质量相等的不同的建筑材料(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甲〕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实验时,分别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和煤油,用四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液体质量和温度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和实验记录的情况,然后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ABCD分析比较图(a)、(d)可知: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图(a)、(c)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3)分析比较图(b)、(c)可知: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情景十七:动能和势能3、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分别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不同高度处滚下(niEBVnk;hA=hc>hn),分别推动同一木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已知小球所处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球的动能最大,理由是三球中它的本领最强。(2)分析比较(a)、(c)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9(21)C:(22)做功;(23)当小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10.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民采用三个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的小球做实验。实验时分别将小球由某个高度自由落F,然后观察在松软的花泥上砸出的痕迹,从而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8所示。(机心切技>加木)①实验3)、①)、(c)是在研究重力势能与是否有关。②分析整个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参考答案(1)物体的质量;(2)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12、某同学为了“探究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质量不同的实心铜块A和B、刻度尺、相同的小桌和沙面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小桌陷入沙面的深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如图7(a)和(b)所示,他先将小桌放在沙面上,然后让铜块A从一定的高度下落到小桌的桌面上。接着他按图7(c)、(d)所示,重新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下落的铜块与小桌陷入沙面的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30①比较图7中的(a)、(b)和(c)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②比较图7中的(a)、(c)和(d)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①质量相同(同一)的物体,所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②同一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7.某同学用图7所示的装置研究匀速提起重物时,重物所受拉力的特点。他每次都用电动机匀速提起同一重为2牛的小球,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观察图7(a)或(6)可知:;(2)比较图7(a)和⑹可知:。(卢湾区试题)v=0.1米回Eg[v=0.2米做(1)匀速提起重物时,重物所受的拉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以不同速度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所用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