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041712
大小:74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11-23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2023级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S32Cu64Fe56Ga40一、单项选择题(1—11题每题2分,12—19题每题3分,共46分。)1、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A.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过量B.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铝可用强碱溶液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D.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呈血红色2、某元素 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A.第三周期 VB 族d 区B.第四周期 族d 区C.第四周期 VA 族P 区D.第四周期 VB 族ds 区3、已知反应热:①25℃、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弱电解质电离时吸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1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4、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当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D.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B.键长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半径之和C.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D.可燃冰(CH4·n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6、关于原子轨道,下述观点正确的是()
1A.原子轨道是电子运动的轨道B.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C.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密度D.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B.基态C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最多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C.1个N原子最多只能与3个H原子结合形成NH3分子,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D.所有的原子轨道都具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因此所有的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①溴水中存在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③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④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K(g)+NaCl(l)⑥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的颜色加深A.②③B.①④C.②⑥D.②③⑥9、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对于反应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B.△H<0、△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C.常温下反应2Na2SO3(s)+O2(g)=2Na2SO4(s)能自发进行,则ΔH>0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排气管中使用催化剂,可改变产生尾气的反应方向10.下列选项对应的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甲装置可以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乙装置可以由球中气体颜色的深浅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C.丙装置由褪色快慢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丁装置可以准确测定中和热
2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的一种等电子体为NO+,它的电子式为[∶N⋮⋮O∶]+B.O2、CO2、N2都是非极性分子C.酸性:H2CO33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手性分子互为镜像,它们的性质没有区别16、下图是某活泼金属元素A与活泼非金属元素B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晶胞是二维空间粒子非密置层的一层层堆积B.该晶体的化学式是AB2C.该晶胞中与A粒子最近且等距的A粒子有8个D.该晶胞中A粒子、B粒子的配位数都是817、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3X(g)+Y(g)2Z(g),并达到平衡,已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测得X的转化率为37.5%,Y的转化率为2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X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Z的反应速率为0.2mol/(L·s)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若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压强增大,Y的转化率提高D.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物质的量之比为2:118、已知晶体属立方晶系,晶胞边长a。将掺杂到该晶胞中,可得到一种高性能的p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其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假定掺杂后的晶胞参数不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化学式为B.Ni和Mg间的最短距离是aC.该结构单元中O原子数为3D.Ni的配位数为819、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4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n(X)n(Y)n(M)①7000.100.100.09②8000.200.200.10③8000.200.30a④9000.100.15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0.01mol/(L·min)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20、(14分)某实验探究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如下:所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0mol·L-1、0.001mol·L-1,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0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323K。每次实验酸性KMnO4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0.100mol·L-1)的用量均为2mL。(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完成实验设计表:实验编号T/K催化剂的用量/g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实验目的①2980.50.010a.实验①和②探究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b.实验①和③探究_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c.实验①和④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②2980.50.001③3230.50.010④________0________(3)该反应的催化剂应选择MnCl2还是Mn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对实验①和②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实验编号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第1次第2次第3次5①12.813.011.0②4.95.15.0实验②中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该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否”)。他认为不用经过计算,直接根据表中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填“是”或“否”),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2分)碳族、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中应用广泛。(1)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1=- 890.3 kJ/mol 2H2(g)+O2(g)=2H2O(1)△H2=-571.6 kJ/molC(s)+O2(g)=CO2(g)△H3=- 393.5 kJ/molC(s)+2H2(g)=CH4(g)△H=_______kJ/mol。(2) CH4制备合成气的原理是CH4(g)+CO2(g)2CO(g)+2H2(g)。①下列叙述不能表示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反应容器中CO2、C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②若1 gCH4(g)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15.5 kJ。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CH4和1 mol 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体系吸收热量随着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该条件下,甲烷的最大转化率(a)为_________。(3)在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2NO+H2=N2+2H2O,其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式为v=kcm(NO)·cn(H2)。(k为常数,只与温度有关,m、n为反应级数,取正整数),在某温度下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序数c(NO)/(mol/L)c(H2)/(mol/L)v/mol/(L·min )I0.100.100.414Ⅱ0.200.203.3126Ⅲ0.100.200.828总反应分两步进行:第i步,2NO+H2=N2+H2O2(很慢);第ii 步,H2O2+H2=2H2O (很快)。在上述温度下,当c(NO)=c(H2)=0.50 mol/L 时v=____mol/(L·min )。(4)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NO(g)和3 mol CO(g),发生反应: 2NO(g)+2CO(g)N2(g)+2CO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体系中c(N2)=0.5 mol/L。则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22、(14分)X、Y、Z、M、Q、R是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还渐增大。X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原子最小的;Y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M基态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Q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R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全充满。(1)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区, 基态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2)Y和M形成的化合物YM的沸点高于Z2的沸点,原因是________。(3)元素Y、Z、M的第一电离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填元素符号);YM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用文字描述)。(4)R与X形成的一种晶体的晶胞是一个边长为a pm的正方体,其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中R和X原子的配位数之比是___,紧邻最近的两个R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5)R2+通常可形成配离子[R(ZX3)4]2+,1mol 该配离子中所含σ键的数目为______。23、(14分)一氯化碘(ICl)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金属直接反应,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剂。回答下列问题:(1)历史上海藻提碘中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由于性质相似,Liebig误认为是ICl,从而错过了一种新元素的发现,该元素是_______。(2)氯铂酸钡()固体加热时部分分解为、和,376.8℃时平衡常数7,在一硬质玻璃烧瓶中加入过量,抽真空后,通过一支管通入碘蒸气(然后将支管封闭),在376.8℃,碘蒸气初始压强为。376.8℃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则_______,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3)McMorris测定和计算了在136~180℃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得到和均为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①由图可知,NOCl分解为NO和反应的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②反应的K=_______(用、表示),该反应的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4)Kistiakowsky曾研究了NOCl光化学分解反应,在一定频率(v)光的照射下机理为:其中表示一个光子能量,表示NOCl的激发态。可知,分解1mol的NOCl需要吸收_______mol光子。8高二入学考试化学答案选择题(1——11题每题2分,12——19题每题3分,共46分)1、B2、B 3、C 4、C 5、A6、D7、C8、A9、A10、B11、C12、D13、B14、C15、D16、B17、C18、A19、D20.(共14分)(1)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2分)(2)298(1分)0.010 (1分)温度 (1分)(3)MnSO4 (1分)如果选择MnCl2,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和Cl-反应,而且引入Cl-,无法证明是Mn2+起了催化作用 (2分)(4)1.33×10-4mol·L-1·min-1(2分) 否(1分) 否(1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H2C2O4溶液,分别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2分)21、(每空2分,共12分)(1)-74.8(2)b59.6%(3)51.75(4)86:5【解析】(1)①CH4(g)+2O2(g)=CO2(g)+2H2O(1)△H1=-890.3kJ/mol,②2H2(g)+O2(g)=2H2O(1)△H2=-571.6kJ/mol,③C(s)+O2(g)=CO2(g)△H3=-393.5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②+③-①得:C(s)+2H2(g)=CH4(g)△H=△H2+△H3-△H1=(-571.6kJ/mol)+(-393.5kJ/mol)-(-890.3kJ/mol)=-74.8kJ/mol,故答案为:-74.8;(2)①CH4(g)+CO2(g)2CO(g)+2H2(g)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9a.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变量,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a不选;b.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均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b选;c.反应容器中CO2、C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c不选;d.气体的物质的量正向增大,为变量,而质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d不选;故答案为:b;②1gCH4(g)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15.5kJ,则1molCH4(g)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15.5kJ×16=249.6kJ,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4和1mol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148.8kJ,在该条件下,甲烷的最大转化率(a)为×100%=59.6%,故答案为:59.6%;(3)由数据I知,v=kcm(NO)·cn(H2)=k×0.1m×0.1n=0.414,由数据Ⅲ知,v=kcm(NO)·cn(H2)=k×0.1m×0.2n=0.828,解得:n=1,再根据数据Ⅱ知,v=kcm(NO)·cn(H2)=k×0.2m×0.2n=3.312,解得:m=2,代入I得到k=414,因此当c(NO)=c(H2)=0.50mol/L时v=414c2(NO)·c(H2)=414×0.502×0.50=51.75mol/(L·min),故答案为:51.75;(4)设平衡时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x,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体系中c(N2)=0.5mol/L,即=0.5mol/L,因此x=1mol。则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8,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故答案为:8;。22.(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1)ds(1分)1s22s22p63s23p63d10(1分)(2)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CO10的分子有极性会使分子间作用力略大,故沸点较高(3)N>O>C平面三角形(4)1:1(5)16mol23、(每空2分,共14分)(1)溴(或)(2)24.8(3)大于大于(4)0.5【解析】【分析】【详解】(1)红棕色液体,推测为溴单质,因此错过发现的元素是溴(或);(2)由题意玻376.8℃时璃烧瓶中发生两个反应:(s)(s)+(s)+2(g)、Cl2(g)+I2(g)2ICl(g)。(s)(s)+(s)+2(g)的平衡常数,则平衡时p2(Cl2)=,平衡时p(Cl2)=100Pa,设到达平衡时I2(g)的分压减小pkPa,则,376.8℃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则0.1+20.0+p=32.5,解得p=12.4,则平衡时2p=2×12.4kPa=24.8kPa;则平衡时,I2(g)的分压为(20.0-p)kPa=(20×103-12.4×103)Pa,24.8kPa=24.8×103Pa,p(Cl2)=0.1kPa=100Pa,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3)①结合图可知,温度越高,越小,lgKp2越大,即Kp2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NOCl分解为NO和反应大于0;11②Ⅰ.Ⅱ.Ⅰ+Ⅱ得,则的K=;该反应的大于0;推理过程如下:设,即,由图可知:则:,即,因此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大于0;(4)Ⅰ.Ⅱ.Ⅰ+Ⅱ得总反应为2NOCl+hv=2NO+Cl2,因此2molNOCl分解需要吸收1mol光子能量,则分解1mol的NOCl需要吸收0.5mol光子。
3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手性分子互为镜像,它们的性质没有区别16、下图是某活泼金属元素A与活泼非金属元素B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晶胞是二维空间粒子非密置层的一层层堆积B.该晶体的化学式是AB2C.该晶胞中与A粒子最近且等距的A粒子有8个D.该晶胞中A粒子、B粒子的配位数都是817、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3X(g)+Y(g)2Z(g),并达到平衡,已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测得X的转化率为37.5%,Y的转化率为2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X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Z的反应速率为0.2mol/(L·s)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若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压强增大,Y的转化率提高D.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物质的量之比为2:118、已知晶体属立方晶系,晶胞边长a。将掺杂到该晶胞中,可得到一种高性能的p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其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假定掺杂后的晶胞参数不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化学式为B.Ni和Mg间的最短距离是aC.该结构单元中O原子数为3D.Ni的配位数为819、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4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n(X)n(Y)n(M)①7000.100.100.09②8000.200.200.10③8000.200.30a④9000.100.15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0.01mol/(L·min)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20、(14分)某实验探究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如下:所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0mol·L-1、0.001mol·L-1,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0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323K。每次实验酸性KMnO4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0.100mol·L-1)的用量均为2mL。(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完成实验设计表:实验编号T/K催化剂的用量/g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实验目的①2980.50.010a.实验①和②探究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b.实验①和③探究_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c.实验①和④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②2980.50.001③3230.50.010④________0________(3)该反应的催化剂应选择MnCl2还是Mn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对实验①和②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实验编号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第1次第2次第3次
5①12.813.011.0②4.95.15.0实验②中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该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否”)。他认为不用经过计算,直接根据表中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填“是”或“否”),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2分)碳族、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中应用广泛。(1)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1=- 890.3 kJ/mol 2H2(g)+O2(g)=2H2O(1)△H2=-571.6 kJ/molC(s)+O2(g)=CO2(g)△H3=- 393.5 kJ/molC(s)+2H2(g)=CH4(g)△H=_______kJ/mol。(2) CH4制备合成气的原理是CH4(g)+CO2(g)2CO(g)+2H2(g)。①下列叙述不能表示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反应容器中CO2、C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②若1 gCH4(g)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15.5 kJ。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CH4和1 mol 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体系吸收热量随着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该条件下,甲烷的最大转化率(a)为_________。(3)在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2NO+H2=N2+2H2O,其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式为v=kcm(NO)·cn(H2)。(k为常数,只与温度有关,m、n为反应级数,取正整数),在某温度下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序数c(NO)/(mol/L)c(H2)/(mol/L)v/mol/(L·min )I0.100.100.414Ⅱ0.200.203.312
6Ⅲ0.100.200.828总反应分两步进行:第i步,2NO+H2=N2+H2O2(很慢);第ii 步,H2O2+H2=2H2O (很快)。在上述温度下,当c(NO)=c(H2)=0.50 mol/L 时v=____mol/(L·min )。(4)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NO(g)和3 mol CO(g),发生反应: 2NO(g)+2CO(g)N2(g)+2CO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体系中c(N2)=0.5 mol/L。则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22、(14分)X、Y、Z、M、Q、R是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还渐增大。X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原子最小的;Y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M基态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Q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R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全充满。(1)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区, 基态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2)Y和M形成的化合物YM的沸点高于Z2的沸点,原因是________。(3)元素Y、Z、M的第一电离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填元素符号);YM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用文字描述)。(4)R与X形成的一种晶体的晶胞是一个边长为a pm的正方体,其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中R和X原子的配位数之比是___,紧邻最近的两个R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5)R2+通常可形成配离子[R(ZX3)4]2+,1mol 该配离子中所含σ键的数目为______。23、(14分)一氯化碘(ICl)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金属直接反应,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剂。回答下列问题:(1)历史上海藻提碘中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由于性质相似,Liebig误认为是ICl,从而错过了一种新元素的发现,该元素是_______。(2)氯铂酸钡()固体加热时部分分解为、和,376.8℃时平衡常数
7,在一硬质玻璃烧瓶中加入过量,抽真空后,通过一支管通入碘蒸气(然后将支管封闭),在376.8℃,碘蒸气初始压强为。376.8℃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则_______,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3)McMorris测定和计算了在136~180℃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得到和均为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①由图可知,NOCl分解为NO和反应的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②反应的K=_______(用、表示),该反应的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4)Kistiakowsky曾研究了NOCl光化学分解反应,在一定频率(v)光的照射下机理为:其中表示一个光子能量,表示NOCl的激发态。可知,分解1mol的NOCl需要吸收_______mol光子。
8高二入学考试化学答案选择题(1——11题每题2分,12——19题每题3分,共46分)1、B2、B 3、C 4、C 5、A6、D7、C8、A9、A10、B11、C12、D13、B14、C15、D16、B17、C18、A19、D20.(共14分)(1)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2分)(2)298(1分)0.010 (1分)温度 (1分)(3)MnSO4 (1分)如果选择MnCl2,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和Cl-反应,而且引入Cl-,无法证明是Mn2+起了催化作用 (2分)(4)1.33×10-4mol·L-1·min-1(2分) 否(1分) 否(1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H2C2O4溶液,分别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2分)21、(每空2分,共12分)(1)-74.8(2)b59.6%(3)51.75(4)86:5【解析】(1)①CH4(g)+2O2(g)=CO2(g)+2H2O(1)△H1=-890.3kJ/mol,②2H2(g)+O2(g)=2H2O(1)△H2=-571.6kJ/mol,③C(s)+O2(g)=CO2(g)△H3=-393.5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②+③-①得:C(s)+2H2(g)=CH4(g)△H=△H2+△H3-△H1=(-571.6kJ/mol)+(-393.5kJ/mol)-(-890.3kJ/mol)=-74.8kJ/mol,故答案为:-74.8;(2)①CH4(g)+CO2(g)2CO(g)+2H2(g)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9a.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变量,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a不选;b.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均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b选;c.反应容器中CO2、C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c不选;d.气体的物质的量正向增大,为变量,而质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d不选;故答案为:b;②1gCH4(g)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15.5kJ,则1molCH4(g)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15.5kJ×16=249.6kJ,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4和1mol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148.8kJ,在该条件下,甲烷的最大转化率(a)为×100%=59.6%,故答案为:59.6%;(3)由数据I知,v=kcm(NO)·cn(H2)=k×0.1m×0.1n=0.414,由数据Ⅲ知,v=kcm(NO)·cn(H2)=k×0.1m×0.2n=0.828,解得:n=1,再根据数据Ⅱ知,v=kcm(NO)·cn(H2)=k×0.2m×0.2n=3.312,解得:m=2,代入I得到k=414,因此当c(NO)=c(H2)=0.50mol/L时v=414c2(NO)·c(H2)=414×0.502×0.50=51.75mol/(L·min),故答案为:51.75;(4)设平衡时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x,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体系中c(N2)=0.5mol/L,即=0.5mol/L,因此x=1mol。则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8,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故答案为:8;。22.(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1)ds(1分)1s22s22p63s23p63d10(1分)(2)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CO
10的分子有极性会使分子间作用力略大,故沸点较高(3)N>O>C平面三角形(4)1:1(5)16mol23、(每空2分,共14分)(1)溴(或)(2)24.8(3)大于大于(4)0.5【解析】【分析】【详解】(1)红棕色液体,推测为溴单质,因此错过发现的元素是溴(或);(2)由题意玻376.8℃时璃烧瓶中发生两个反应:(s)(s)+(s)+2(g)、Cl2(g)+I2(g)2ICl(g)。(s)(s)+(s)+2(g)的平衡常数,则平衡时p2(Cl2)=,平衡时p(Cl2)=100Pa,设到达平衡时I2(g)的分压减小pkPa,则,376.8℃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则0.1+20.0+p=32.5,解得p=12.4,则平衡时2p=2×12.4kPa=24.8kPa;则平衡时,I2(g)的分压为(20.0-p)kPa=(20×103-12.4×103)Pa,24.8kPa=24.8×103Pa,p(Cl2)=0.1kPa=100Pa,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3)①结合图可知,温度越高,越小,lgKp2越大,即Kp2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NOCl分解为NO和反应大于0;
11②Ⅰ.Ⅱ.Ⅰ+Ⅱ得,则的K=;该反应的大于0;推理过程如下:设,即,由图可知:则:,即,因此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大于0;(4)Ⅰ.Ⅱ.Ⅰ+Ⅱ得总反应为2NOCl+hv=2NO+Cl2,因此2molNOCl分解需要吸收1mol光子能量,则分解1mol的NOCl需要吸收0.5mol光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