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二)-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新题速递》系列(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专题05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2021•广西柳州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挺,手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五世祖洪,晋惠学尚书。父郁,濮阳太守。挺幼居丧尽礼。少教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氽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泰昌子。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木勺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其被寄遇如此。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高祖甚悦,顾谓侍臣日:“如承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日:”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现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辞甚雅切,高祖纳之。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诸州中正,本在论人,高祖乃遥授挺本州大中正。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日:“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造船随取,光洞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绿帛赠送,挺悉不纳。(节选自《魏书・崔挺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B.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C.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D.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人的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相关的名字,但封建时代只有男子才有字。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C.太和,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不止一个,改换年号称“改元D.拥旄,“旄”指的是用耗牛尾装饰的旗子,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拥旄”借指统率军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挺出身名门,恪守礼仪。他的先人担任过不同朝代的中央或地方的官员,他在幼年服丧期间能完全遵守一切礼节。B.崔挺重视学业,博学多才。他阅览研究过的书很多,被举荐为秀才,在射策中得了好名次;又因擅长书法,替太后的父亲
1撰写碑文。C.崔挺富有谋略,长于治理。皇帝非常满意崔挺处理边疆事务的方略;张彝巡视官风民俗时,也深深叹服崔挺的美政。D.崔挺品格高洁,谦虚自守。有人给家贫的他送来粮食,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在光州为官,有人送上美玉,他推辞不受。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2)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答案】1.D2.A3.D4.(1)每逢节令与乡里父老相互以书信问候,言辞意旨周全诚恳,收到书信的人都以此为荣耀。(2)皇帝下达命令(让崔挺)代理立义将军,担任刘昶府里的长史,(崔挺)因为疾病请求辞官免职,于是任命王肃担任长史。【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掖县”在句中作主语,“有”为宾语,“人”人宾语,独立成句;“年逾九十”中“年”作主语,所以在“人”和“年”之间断开,排除A。“得-美玉'’的主语应该是人,而非“林邑”,承前省略主语;“林邑”是地名,作“充使”的后置状语,“充使”和“林邑”中间不应断开,且“林邑”后断句,据此可排除BC;本句译为:掖县有个人,年过九十,叫人抬着来到州里(拜访崔挺)。自称年少时曾经充任使者到林邑,得到一块美玉,一尺四寸见方,很有光彩,藏在海岛,将近六十年了。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但封建时代只有男子才有字”说法错误。在古代,男子和女子都可以取字,一般来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2故选Ao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D.“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说法错误。原文是“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是说他推辞不过才接受,随之也把粮食送给穷人。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存慰”,存问、慰抚,问候;“款备”,诚恳而周全;“荣”,意动用法,以……为荣:(2)“诏”,下达诏书,下达命令;"假”,代理:第一个“以”,因为;"以……为”,让……担任。参考译文:崔挺,字双根,是博陵安平人。他的六世祖崔赞,曹魏时任尚书仆射。五世祖崔洪,晋时任吏部尚书。父亲崔郁,担任濮阳太守。崔挺幼年守丧完全符合礼仪。年少时重视学业,所阅览研究的书很多,推重他人敬爱文士,乡里的人都亲近依附他。每逢节令与乡里父老相互以书信问候,言辞意旨周全诚恳,收到书信的人都以此为荣横。家中空有墙壁四立,兄第感情融洽,书本不离手。当时谷价上涨,乡里有人有丰裕的粮食,赠送给崔挺,他辞让后才接受,随之也分发给贫困人家,不做积蓄粮食的事,因此乡里人更加钦佩赞美他了。(崔挺)被举荐为秀才,射策中了好名次,授任中书博士,调任中书侍郎。因为擅长书法,在长安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书写文明太后的父亲燕宣王的碑文,被赐爵泰昌子。调任登闻令,升任典属国下大夫。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在南方镇守彭城,(皇帝)下达命令(让崔挺)代理立义将军,担任刘昶府里的长史,(崔挺)因为疾病请求辞官免职,于是任命王肃担任长史。他就像这样受到皇帝的厚待。后来被朝廷任命为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信恩惠都很显著,(好的)风尚教化普遍推行。太和十九年,(皇帝)亲临兖州,召崔挺赶赴皇帝驻地。等到见了皇帝,招待亲切优厚。又问崔挺治理边疆事务的方略,高祖很高兴,
3回头对侍臣说:“统领军队的官员全都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又回到州中。等到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视官风民俗时,看到崔挺政治教化美善,对崔挺说:“我接受使命考察地方州县,搜集民谣风俗,审察刑讼吏治,入贵境参观政绩后,实在是愧有清使的名称。“当时因为犯罪被发配到边疆的人有很多逃跑的,于是朝廷设立重法,一人犯罪逃亡,全家充当劳役。崔挺上书朝廷,认为《周书》上说父子之间不因谁有罪而互相牵连。谏书言辞文雅恳切,高祖接纳了他的意见。在此之前,光州境内缺少铁,器皿用具都要从其他地方购买,崔挺上表请求恢复官营炼铁,公私都有便利。各州的中正官,职责在于评判人,高祖于是遥授崔挺为本州大中正。掖县有个人,年过九十,叫人抬着来到州里(拜访崔挺)。自称年少时曾经充任使者到林邑,得到一块美玉,一尺四寸见方,很有光彩,藏在海岛,将近六十年了。欣逢清明之治,现在愿意奉送给刺史。崔挺说:“我虽然德行不如古人,但还是不能把此玉当作宝贝。''(崔挺)派船随他去取,这块玉果然光彩照人。(崔挺)最终不肯接受,于是上表把玉送到京城。世宗即位,(崔挺)多次上表请求回到京城。景明初年被接替,光州的老老少少全都流着眼泪追随,赠送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崔挺全都不肯接受。(2021•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父游朝,通庄、列二子书。十六擢艺学,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静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救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内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兄鹤龄恐其遁世不还,为筑室越州东郭,茨以生草,椽栋不施斤斧。豹席棕履,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县令使浚渠,执畚无忤色。尝欲以大布制裘,嫂为躬绩织,及成,衣之,虽暑不解。观察使陈少游往见,为终日留,表其居日玄真坊。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闲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帝尝赐奴婢各一,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陆羽常问:“孰为往来者?”对日:”冬申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敢漏,请更之,志和日:“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等间。“辩捷类如此。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尝撰《渔歌》,搴年图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节选自《新唐书,张志和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闵/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B.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闵/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4C.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闵/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D.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闭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翰林,是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进行选拔。C.太虚,本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文中为“天空”之意。D.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谥号。是帝王在立室奉祀时被后世追尊的名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志和少年得意,深受器重。张志和十六岁即登明经榜,以策论谒见肃宗,受到皇上赏识。8.张志和才华横溢,博学善著。他学识渊博,曾著《玄真子》《太易》《卦》。C.张志和追求简易,淡泊宁静。他以豹皮为席,棕草为履,垂钓时不用鱼饵,不在意是否钓到鱼。D.张志和胸襟过人,能言善辩。陆羽曾问他与谁往来,他却以自己本与天地共处,何谈往来来应对。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2)尝欲以大布制裘,嫂为躬绩织,及成,衣之,虽暑不解。【答案】5.B6.D7.B8.(1)后来因事获罪贬降为南浦县尉,恰遇皇帝大赦而回,因为父母去世,不再做官,居江湖间,自号为“烟波钓徒”。(2)志和曾想用粗布制皮衣,嫂嫂亲自为他纺织缝制,做好后穿上,即使暑热天也不脱。【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因为门狭窄,为他买地,扩大门楣,号为回轩巷。在这之前,门前被流水阻碍,无桥,少游为他建桥,人称大夫桥。从句法结构和断句标志看,“隘”是“狭窄”之意,“门”的谓语,故“以门隘”介宾短语,表意完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项;依据句意,“大”在此处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是“扩大”
5之意,故"大其闵''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先是门阻流水”在语意上是被动句,不应断开;“少游”是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在此处放句首作主语,“少游为构之”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可排除C项。故选Bo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庙号,是帝王在立室奉祀时被后世追尊的名号。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7.“曾著《玄真子》《太易》《卦》“理解有误,参考“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的译文可知,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有三百六十五卦。“卦”是属于《太易》里的内容,没有自成著作。故选Bo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坐”,因……获罪;"会”,恰逢;"既”之后:"居江湖”,是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2)得分点:“尝欲以大布制裘''省略主语“志和”,译时应补出,“以”,用;“嫂为躬绩织“省略句式,应为''嫂为(之)躬绩织“:"躬”,亲自;“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点睛】译文:张志和字子同,是婺州金华人。先前名为龟龄。父亲是张游朝,精通庄、列二子著作,十六岁即登明经榜,凭借策论上肃宗,特别受到赏识器重,下令担任翰林待诏,并授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职务,因而赐名为志和。后来因事获罪贬降为南浦县尉,恰遇皇帝大赦而回,因为父母去世,不再做官,居江湖间,自号为“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也以书名为自己的别号。有一个叫韦诣的人,为他撰写了《内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有三百六十五卦。志和的哥哥鹤龄恐怕他隐逸逃世而不回家,替他在越州东郭内修建居室,用新割的青草盖顶,椽栋都是未经砍削的原木。志和用豹皮作为席,棕草作为鞋子,钓时不用鱼饵,其意并不在于钓到鱼。县令让他疏浚渠道,他手执畚箕而无抵触表情。志和曾想用粗布制皮衣,嫂嫂亲自为他纺织缝制,做好后穿上,虽暑热天也不脱。
6观察使陈少游前往访问他,停留一整天,给他的居处命名为玄真坊。因为门狭窄,为他买地扩大门楣,号为回轩巷。在这之前,门前被流水阻碍,无桥,少游为他建桥,人称大夫桥。皇上曾赐给他一奴一婢,志和将他们配为夫妇,一名渔童、一名樵青。陆羽问他:“谁与你相互往来?”志和答说:“天空为房屋,明月为蜡烛,与四海诸公共处一室,未曾稍有别离,哪能谈到什么往来?“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拜见,颜真卿看到他的船破旧,要给他换一条,张志和说:“愿以此舟为活动的水上之家,往来于苕溪、敕溪之间。''他口才之敏捷就像这类言辞。志和善画山水,饮酒高兴时,有人击鼓吹笛,他舔笔作画,须臾便成。曾撰写《渔歌》,宪宗在自己的画像上求其歌词,没能得到。李德裕说张志和是“隐逸而扬名,出仕而无功,既不穷困,又非显达,是严光一类人物“云云。(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史公日: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土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而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子产为相一年,色于不戏狎,毋?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日:“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修古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日:“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日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日:“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日:“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日:“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相日/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B.相日/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C.相日/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D.相日/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土,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之人,孟子笔下的孙叔敖可称得上是“处土
7B.竖子,本义为僮仆,又用于对人的蔑称,范增就曾在鸿门宴后怒日“竖子不足与谋C.斑白,指头发花白,又用来指年老,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有“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博士,指精通经典的博学之人,后世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与今天的学位含义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善于教导百姓,担任楚国宰相三个月,就使得楚国成为远近效法的楷模。B.子产受到百姓拥戴,担任郑国宰相二十六年,他去世之日,老人的儿子为他啼哭。C.公仪休为官清廉,担任鲁国宰相时,要求官员不与民争利,以身作则,绝不受贿。D.石奢执法严明,担任楚国宰相时,放走杀人的父亲,之后不听楚王之劝,愧而自刎。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2)王日:“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答案】9.C10.D11.B12.(1)法令是用来引导百姓的,刑罚是用来禁止坏人的。(2)楚王说:“你没有追上,不应当伏法,您还是继续治理政事吧!”【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可翻译为,宰相说:“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做宰相,能够自己供给想吃的鱼:现在接受你的赠送而被罢免官职,谁还能再送鱼给我呢?所以我不接受。”"以''是连词,表原因与“故”呼应,连起两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且“故”一般用于句首,“故”前应断开,排除A、D;“受鱼”是"免”的原因,二者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0.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错,博士是中央官学的学官,地方官学未设。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老人的儿子为他啼哭‘'错,原文"老人儿啼’'意为"老人像孩子一样哭泣”,此选项对文意的理解错误。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所以“,用来……的;"导民”,引导百姓;"禁奸”,禁止坏人。(2)“而",去U;“不及”,没有追上;“伏罪”,伏法;“治事”,治理政事。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法令是用来引导百姓的,刑罚是用来禁止坏人的。奉行职责,遵循法理,就可以治理国家T,何必需要威严的措施呢?孙叔敖,是楚国的一个隐土。国相虞丘把他引荐给楚庄王,来代替自己的职位。孙叔敖担任楚国国相三个月,施行教化,教导百姓,上下和睦,风俗醇美,政令宽缓,有禁则止,官吏中没有奸邪之人,盗贼也没有了。秋冬之际就鼓励百姓上山猎采,春夏之际让百姓去水中打鱼,百姓各自得到方便,都快乐地生活。这就是不用教导而百姓听从他的教化,近的人看到了就会效法,远的人从四面看到也会效法。因此孙叔敖三次担任宰相却不沾沾自喜,因为知道这是自己的才干所应得的;三次被罢免宰相也不遗憾,因为知道这不是自己的罪过。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的时候,国君以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宰相,国家混乱,上下不亲近,父子不和睦。子产担任宰相一年,那些刁钻之人不再戏弄,老人不用提着东西(因为有年青人代劳),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两年后,集市上的价位不用临时预定(市价稳定)。三年后,夜晚不用关门,路上遗失东西不会被人拾走。四年后,农田中的农具不用拿回家。五年后,丧期不需要国家命令百姓就会自己处理好。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后死去,青壮年大声哭泣,老人像孩子一样哭泣,都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百姓将归依到哪儿呢?“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以才学优异成为鲁国国相。他奉行法令,遵循法理,没有更改任何规制,百官都自动变得正直了。他让那些做官拿俸禄的人不能再和百姓争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一个客人给他送鱼,他不接受。客人说:“听说您嗜好吃鱼,送鱼给您,为何不接受呢?'‘宰相(公仪休)说:“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做宰相,能够自己供给想吃的鱼;现在接受你的赠送而被罢免官职,谁还能再送鱼给我呢?所以我不接受。”
9石奢,是楚昭王的宰相。他坚定正直廉洁,没有任何阿谀回避。巡查县的时候,路上有杀人的,他追上这个人,竟是他的父亲。他把父亲放了,回来后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楚王说:“杀人的人,是我的父亲。遵行政令把父亲抓起来,这是不孝:废弃法令放走罪人,这是不忠;我的罪过当判死刑。“楚王说:“你没有追上,不应当伏法,您还是继续治理政事吧!”他说:“不偏私自己的父亲,这不是孝子;不奉行君主的法令,这不是忠臣。大王赦免我的罪过,这是您的恩惠;伏法而死,这是我的职分。''于是石奢不接受楚王的命令,自刎而死。(2021•潍坊市临胸县海岳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铃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左哥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稿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希银,赈杭、嘉、湖大水。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鳌侍学整,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癌,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藉。上怒,籍没之。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援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日:“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日:“臣老且病,故辞耳。”上默然。五月,帝不豫。母,,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日:“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首日:“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谷应泰日: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掌管礼乐、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B.经筵,封建帝王为自学经史而特设的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C.庚寅,为天干中的庚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年。D.叩首,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俗称叩头。
10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新天子当知稼稿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2)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17.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3.D14.C15.C16.(1)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2)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17.第一问: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第二问:告诚后世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意思对即可)【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万贵妃''是“兄弟”的定语,作“结'’的宾语,主语为“大学士万安”,独立成句;”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中承前省略主语“大学士万安“,这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据以上分析排除BC。“上在东宫”中,“上”是主语,“在”是谓语,“东宫”是宾语;“稔闻”意思是“素闻”,即“一向听说,熟知”,属于偏正短语,"稔''作"闻”的状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D。14.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用来纪年”错,原文“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意思是"五月,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由此可见庚寅为在文中被用来纪日。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错误,由“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可知,应该是刘大夏两次请求辞去两江总督,没有被批准。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稼嵇”,耕种收获,农业劳动;"岂宜”,怎么应该:“以此“,用这些话;"渎乱”,亵渎迷惑:“宸聪”,皇帝的心灵。(2)“纳贿”,受贿,收受贿赂:“簿籍”,账本,簿册;“籍”,名词作动词,登记;“籍没”,登记并没收家产。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重要句子含义,归纳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要分析这句话说的道理,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意思。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前文“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意思是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土人,断绝邀宠的门路“,再结合前文,孝宗皇帝即位即“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任用王恕、丘浚、马文升、刘大夏,罢免万安,“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籍没之“,在临死前“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嘱咐这些大臣“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由此可见世上确实有小人和贤臣,只是看君主怎么任用,任用贤臣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会出现危机,可见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由以上信息可知,谷应泰意在告诫后世君主做到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参考译文: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逐斥退。冬天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礼部右侍郎丘浚进献他所著的《大学衍义
12补》,皇帝读后,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礼部尚书。还下令礼部刊印发行。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二月,皇帝耕种完籍田,宴请群臣,教坊用杂技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弘治五年五月,派遣朝廷臣子带着内库的银两,赈济杭州、嘉州、湖州三地严重的水灾。弘治十年二月,上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暮担任御前讲席,讲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田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太监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五月,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让他做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谷应泰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邀宠的门路。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2021•浙江温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其先自晋昌徒亭。父灵芝,魏寿阳令。邕少明敏,有治世才具。太昌初,或荐于高祖,命其日外兵曹,典执文帐。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擢为世宗大将军府参军。及世宗崩,事出仓卒,显祖平分将士,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厚咚便了,显祖甚重之。显祖频年出寒,邕必陪从,专掌兵机。识悟闲明承受敏速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每有顾问占对如响。或于御前简阅,虽三五千人,邕多不执文簿,唱官位姓名,未常谬误。七年,于羊汾提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是日,显祖亲执邕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之上。启太后云:“唐邕强干,一人当千。''仍别赐锦采钱帛。邕非唯强济明辨,亦善揣上意,进取多途,是以恩宠日隆,委任弥重。显祖又尝对邕白太后云:“唐邕分明强记,每有军机大事,手作文书,口耳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之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十年,从幸晋阳,除兼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显祖尝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日:“此是何等城?”或日:“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帝云:“我谓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也。”其见重如此。其后语邕曰:“卿功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更求一人堪代卿者,遵彦云比遍访文武,如卿之徒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此意。卿宜勉之。”显祖或时切责侍臣不称旨省■:“观卿等举措,不中与唐邕作奴!''其见赏遇多此类。邕性识明敏,通解时事,齐氏一代,典执兵机。
13凡是九州军士、四方勇募,强弱多少,番代往还,及器械精粗、根储虚实,精心勤事,莫不谙知。自大宁以来,奢侈糜费,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支度取舍,大有裨益。然既被任遇,意气渐高,其未经府寺陈诉,越览词牒,条数甚多,俱为宪台及左丞弹纠,并御注放免。司空从事中郎封长业、太尉记室参军平涛并为征官钱违限,邕各杖背二十。齐时宰相未有挝挞朝士者,至是甚骇物听。齐朝因高祖作相,丞相府外兵曹、骑兵曹分掌兵马。及天保受禅,诸司监咸归尚书,唯此二曹不废,令唐邕、白建主治,谓之外兵省、骑兵省。其后邕、建位望转隆,各置省主,令中书舍人分判二省事,故世称唐、白云。(节选自《北齐史・唐邕》)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其再外兵曹直:担任B.显祖即分将士部:部下C.造次便了造次:片刻d.一人当千当:抵挡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先自晋昌徙冷积水成渊,蛟龙生厚B.以干济见知以资政殿学士行C.口耳处分,耳又听受而彼且奚适也D.显祖或时切责侍臣不称旨春灭六国考•六国也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邕擅长文字与计算,具有很强的记忆力,曾在世宗面前考察官员情况,唐邕不拿名册,仅凭记忆唱名,三五千人的考察情况,丝毫不差。B.唐邕深受皇帝和太后的喜爱,不但受到皇帝的物质奖励,曾在一天内受到皇帝六次赏赐,而且也得到官位的提升,曾位居丞相斛律金之上。C.唐邕常常没有经过正常部门的陈述,就越级浏览、管理公文,而且次数越来越多,后经左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弹劾,皇帝罢免了唐邕的官职。D.唐邕和白建曾受高祖委派管理负责军队的外兵省和负责战马的骑兵省,后来深受高祖器重,两人地位、名望越来越高,就各自作了省主。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识悟闲明承受敏速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每有顾问占对如响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邕非唯强济明辨,亦善揣上意,进取多途,是以恩宠日隆,委任弥重。
14(2)凡是九州军土、四方勇募,强弱多少,番代往还,及器械精粗、粮储虚实,精心勤事,莫不谙知。【答案】18.B19.A20.D21.识悟闲明/承受敏速/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每有顾问/占对如响22.(1)唐邕不只是办事干练明辨,也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为人上进多方博取皇上的欢心,因此皇上对他的恩宠一天天增加,委以任务也越来越大。(2)凡是全国的兵力部署,战斗力的强弱、军队数量的多少、将领的轮换,以及武器的精粗、粮食储存的虚实,都非常用心地承办,没有什么不谙熟知道的。【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J部:部下''错误。"显祖部分将士''意思是:显祖指挥分派将土。“部”,指挥。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焉”,意义和用法相同,兼词,相当于“与之”,在这里:B.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以”,介词,凭借……的身份;C.第一个“且”,副词,一边;第二个“且”,副词,将要;D.第一个“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者”,助词的人;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能力。A.”曾在世宗面前考察官员情况”错误。当时世宗已经驾崩,应该在显祖面前考察官员情况。B.”曾位居丞相斛律金之上”错误。皇帝带唐邕见太后,曾坐在丞相斛律金的位置上,而不是职位比斛律金高。C.“皇帝罢免了唐邕的官职”错误。原文是“并御注放免”意为“皇帝都放任赦免了他的罪过故选D。
15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识悟闲明”,“识悟”主语,“闲明”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承受敏速”,"承受”主语,"敏速”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开;“自督将以还“,"以还”即"以下”,本句"自……以还”即"自……以下”,固定句式,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军卒以上''与"督将以还“,结构相同,单独成句;“劳效由绪’’主语;“无不谙练”谓语,主语结构较长时,与谓语可断可不断;“每有顾问”,主语“显祖”省略,"顾问”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占对如响”,主语“唐邕”省略,“占对”谓语,“如响”补语,本句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本句译为:见识清楚,领会迅速,从督将以下,军卒以上,他们的功绩缘由,无不熟悉,显祖每一次询间,都能立即回答。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非唯”,不只是;“进取”,上进、取得;“是以“,因此;"日”,一天天;“弥”,更加;(2)“番代”,轮流更换;“精心”,用心;“谙知”,谙熟知道。参考译文: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他的祖先从晋昌迁到这里。父亲唐灵芝,是魏寿阳县令。唐邕小时候就聪明,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太昌初年,有人把他推荐给高祖,命他在外兵曹任职,负责公文案卷。唐邕擅长文字和计算,记忆力很强,因为才能出众受到赏识,被提拔为世宗大将军府参军。世宗去世时,事出仓猝,显祖指挥分派将士,镇定四方,夜里把唐邕召去调配各方面事宜,片刻之间就已安排停当,显祖很倚重他。显祖连年出塞,必定要唐邕陪同,专门掌管军中机密。见识清楚,领会迅速,从督将以下,军卒以上,他们的功绩缘由,无不熟悉,显祖每一次询间,都能立即回答。在显祖面前考察官员情况,即使有三五千人,唐邕也不用拿名册,凭记忆唱名,从来也没出过差错。太昌七年,显祖在羊汾堤讲习武事,命唐邕为诸军指挥。完毕后,又命他做了饮宴习射的监礼官。这一天,显祖亲自拉着唐邕的手,带他来到太后跟前,坐在丞相斛律金的上位,对太后说「唐邕精明强干,一人可以抵得上一千人。”于是另外赐给他彩缎钱帛。唐邕不仅办事干练明辨,而且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多方博取皇上的欢心,因此皇上对他的恩宠日增一日,委任职权越来越大。显祖曾经当着他的面对太后说:“唐邕头脑清楚记忆力强,每逢有什么军机大事,手上一面写文书,嘴里处理事务,耳朵还听着别人的报告,实在是奇才。“一天之中,赏赐给他六次东西。又曾解下自己穿的青鼠裘皮大衣赐给唐邕,说:“我的意思是车马衣裘这些东西,可以和大臣一起来享用。”
16太昌十年,随从显祖到晋阳,兼任给事黄门侍郎,同时代理中书舍人。显祖曾经登上童子佛寺,望着并州城说:“这是什么样的城池?”左右有人说:“这是一座固若金汤、物产丰富的城池。''皇上说:“我却认为唐邕才是座金城,而这座城却不是。”唐邕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后来皇上又对他说:“你为国家操劳很多年了,本来想让你到外地去做官。也曾经多次命杨遵彦另外找一人代替你,但他说,近来在文武官员中普遍查询了一次,像你这样的实在找不出第二人,所以就打消了这念头,你就努力地干吧。’'显祖有时斥贵那些不称职的侍臣,说:“看你们的所作所为,连给唐邕做奴才都不合格。“唐邕经常像这样爱到受到皇上的嘉奖。唐邕本性聪明,熟悉时事,在北齐掌管军事机要。凡是涉及全国的兵力部署,战斗力强弱、军队数量多少、将领的轮换、武器的精粗和储粮的虚实,都非常用心地承办,都了如指掌。自从大宁以来,奢侈浪费,到了武平末年,国家的府库渐渐空虚。唐邕筹划取舍,对国家财政大有裨益。但是他一天天受到皇上的恩宠,心气也一天天大。常常没有经过正常部门的陈诉,就越级管览公文,而且次数很多,受到御史和左丞的弹劾,但皇上都赦免了他的罪过。司空从事中郎封长业、太尉记室参军平涛因为征收官钱违反了规定,被唐邕各打了脊杖二十下。北齐从没有杖击朝中大臣的宰相,这件事实在是让众人惊骇。高祖作丞相时,丞相府外兵曹、骑兵曾分别负责军队和战马。因为这个原因,到天保年间,高祖接受禅住,其他部门都划归尚书省,只有这两个机构并不废除,命唐邕、白建管理,称作外兵省、骑兵省。从此以后,唐邕、白建地位、名望越来越高,就各自作了省主,命中书舍人分别负责二省事务,所以当世并称唐、白。(2021•江苏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年即位,以右正言召。丁冬修,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速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谆、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期,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日:“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竺伐。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7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氐触的一项是()A.钦宗,是赵桓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皇帝庙号多用祖、宗称谓。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丧制要离职居家守丧三年。C.崩,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薨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致事”等。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F趟的一项是()A.廖刚以孝为重。他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离世,他均守丧期满。B.廖刚思虑周全。他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实际却又委以官职,廖刚因此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D.廖刚敢于直谏。圣上带领群臣遥拜钦宗,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27.从全文来看,廖刚在对抗金人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答案】23.D24.C25.D
1823.(1)请规划治理建康(南京),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断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2)郑亿年因与秦桧有关系而得到位高禄厚之官,廖刚公开上奏章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24.①劝谏高宗应该看点建设好建康。②劝谏高宗屯田积粮。③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的边防去守备。【分析】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顺昌”作定语修饰“民”,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有信义''与"刚父子'’组成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作“知''的宾语,中间不开断开,排除B。翻译为: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都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部使者用檄文征召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故选D。2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庶人死日,薨,”错误,诸侯死日薨,庶人日死。故选Co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理解错误,原文“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意思是“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用兄长之礼对待他,希望您抑制内心的感情,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廖刚劝谏皇上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故选D。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经营”,古今异义,规划治理:“拥”,率领;"为”,作为;"以“,目的连词,来;“杜”,断绝。第二句中,‘‘美官",指位高禄厚的官职:“显疏”,公开上奏折(揭发);"恶”,恶行;“衔”,衔恨。2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找到设题的区域。由“以杜金人窥伺之意”这句可知,答案就在这句话的前后。然后圈出廖刚提出的相关建议,理解并概括。
19如“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这里指出会稽不是久驻之地,让高宗规划治理好建康。如“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这里指出粮食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劝谏高宗要屯田积粮如“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这是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的边防去守备。参考译文: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被任命为国子录,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郎,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都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部使者用檄文征召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郎,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重点建设建康(南京),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仿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条建议,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之后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渊圣(宋钦宗),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用兄长之礼对待他,希望您抑制内心的感情,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郑亿年因与秦桧有关系而得到位高禄厚之官,廖刚公开上奏章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边防去守备,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境地区向朝廷汇报情况的文书到时,属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当初)用百口保证金人(不侵犯我们),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2021•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始兴忠武王,澹字僧达。武帝起兵,,搪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天监元年,封始兴郡王。时荆州军旅之后,公私匮乏,,澹厉精为政,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民甚安之。,澹自以少年始居重任欲开导物情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天监六年,州大水,江溢堤坏,,澹亲率府将吏,冒雨赋丈尺筑治之,而雨甚水壮,众皆恐,或请,搪避焉。,澹日:“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心以免?”乃登堤叹息,终日辍膳。那州在南岸,数百家见水长惊走,登屋缘树。慵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估客数十人应募,州民乃以免。吏人叹服.咸称神勇。又
20分遣诸郡遭水死者给棺桎,失田者与粮种。七年,慈母陈太妃薨,水浆不入口六日,居丧过礼,武帝”电勉之,使摄州任。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民为之歌日: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礼我。,澹性劳谦,降意接土,常与宾客连榻而坐。时论称之。九年.拜益州刺史。旧守宰丞尉岁时乞丐,躬历村里,百姓苦之,习以为常。憎至州,停断严切,百姓以苏。又兴学校,祭汉蜀郡太守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十四年,迁荆州刺史。同母兄安成王秀将之雍州,薨于道。,澹闻丧,自投于地,写革哭泣,不饮不食者数日,倾财产购送,号住小大皆取足焉,天下称其悌。十八年,征为侍中。薨,二宫悲惜,舆驾临幸者七焉。赠可他,谥日忠武。,澹有惠西土,荆州人闻薨,皆哭于巷,嫁娶有吉日,移以避哀。(节选自《南史•萧蟾传》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蟒自以少年始/居重任/欲开导物情/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B.惜自以少年始居重任/欲开导物情/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C.惜自以少年始居重任/欲开导物情/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D.惜自以少年始/居重任/欲开导物情/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诏,是指帝王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诏,是古代帝王的命令或文告。B.席槁,坐卧在槁席上。古人为长辈居丧的一种礼节,也是请罪的一种方式。C.部伍,军队编制单位,泛指军队。伍,古代最小的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D.司徒,古代的官名,周代始设置,主管民事、户口、籍田、徒役和财赋等事情。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懈厉精为政,措施得力。萧愉初任始兴郡王时,天下处于战争后,国家、个人物资困乏,萧愉提振精神处理政事,百姓生活因此安定。B.萧惜孝悌双全,居丧过礼。母亲陈太妃去世时,萧惜多日没喝一口水;兄长萧秀去世时,萧惜又多日不饮不食,倾尽财产帮助办理丧事。C.萧脩关心民生,百姓感恩。担任益州刺史时,他严禁官吏过年时向百姓讨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故赞他是百姓的父亲,救人急难如救水火。D.萧澹死后荣耀,上下悲痛。他去世时,两宫悲痛,皇上多次前来吊唁,他被追赠司徒,谥为忠武;荆州的百姓哭泣,还为此改变嫁娶日期。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惜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估客数十人应募,州民乃以免。(2)惜性劳谦,降意接土,常与宾客连榻而坐。时论称之。32.在积极防汛救灾时,萧惜为受灾老百姓做了些什么?请简要回答。
21【答案】28.B29.B30.C31.(1)萧惜招募人去援救他们,(规定)救一个人奖赏钱一万。有几十个商贩响应招募,邮州百姓才因此幸免于难。(2)萧蟒性情勤劳谦恭,放低姿态、屈尊接待土人,常常与宾客连着床榻就坐。当时的舆论称赞他。32.①招募商人拯救灾民,救一个人赏钱一万;②派使者巡行辖下州郡,妥善处置灾后事宜;③对死于水灾的百姓赐棺安葬,为失去田地的人提供粮食和种子。【分析】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有两处断点不同。一处是“慌自以少年始居重任”,"自以……始”是状语,"居重任”是这个句子的谓语部分,整个句子语意完整,状中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o另一处是“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符教”是"书面批示''的意思,名词,是“待'’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后面“决于俄顷”的主语是“萧憎',而不是“符教”,故排除C。故选B。2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为长辈居丧”错误。席槁是古人居丧的一种礼节,不一定是为长辈,文中的“同母兄”就不是长辈。故选Bo3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担任益州刺史时……故赞他是百姓的父亲,救人急难如救水火''强加因果、时间混乱,这是发生在天监七年的事情,而非他担任益州刺史时的事情,所以与前面“严禁官吏过年时向百姓讨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一口”,(救)一个人;“估客”,商贩;“以”,因为;“以“后省略代词"之”;"免",幸免。第二句中,“谦”,谦和:“降意”,放低姿态;“连榻”,连着床榻;“称”,称赞。3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22如“脩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意思是“萧恒招募人去援救他们,(规定)救一个人奖赏钱一万”;如“又分遣诸郡遭水死者给棺椿,失田者与粮种”意思是"萧情又分派使者出巡辖下各郡,对死于水灾的百姓赐棺安葬,为失去田地的人提供粮食和种子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23参考译文:始兴忠武王萧,澹字僧达。梁武帝起兵时,萧惬担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萧伟留守。天监元年,(萧,搪)被封为始兴郡王。当时荆州遭遇战乱之后,公家和私人(的物资)缺乏,萧惆提振精神处理政事,广泛开垦屯田,减少劳役,慰问阵亡兵士的家庭,赈济其中贫穷困难的人,使民心大为安定。萧,塘认为自己从年轻时就开始担任要职,想要开导人心。百姓有诉讼、打官司的,都站立在他前面等待批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作出决断。官府没有遗留的事务,底层没有迟滞的案件。天监六年,荆州发大水,长江水派满,大堤被毁坏,萧慵亲自率领府中将士官吏,冒着大雨规划丈尺,修筑堤坝治理,但是(当时天降大雨)水势汹涌,众人都恐惧,有人请萧,澹离开躲避。萧情说:“王尊(西汉东郡太守)尚且想要用身体堵塞黄河大堤,我难道还有什么心思来躲避?”于是叠上大堤叹气,整日停止吃饭。那州在长江南岸,几百家百姓看见江水上涨就惊,流逃跑,(有的)爬上屋顶,(有的)攀爬树木。萧,澹招募人援救他们,(规定)每救一人赏钱一万。有几十个商贩响应招募,那州百姓才得以幸免于难。官吏百姓赞叹佩服,都称颂他神勇。萧,澹又分派使者出巡辖下各郡,对死于水灾的百姓赐棺安葬,为失去田地的人提供粮食和种子。天监七年,他的母亲陈太妃去世,他连续六天都不吃不喝,守孝超越礼数,梁武帝用嘉奖的诏书勉励他,让他代理州务。这年冬天,皇帝下令征召他按原来的封号回到朝廷。人们歌颂他:“始兴王,是百姓的父亲。救人急难,如同救水火。什么时候再来哺育我?''萧,澹性情勤劳谦恭,放低姿态、屈尊接待一人,常常与宾客连着床榻就坐。当时的舆论称赞他。天监九年(他)担任益州刺史一职。以前的地方县丞、县尉过年时(向百姓)讨钱,亲自到村子里去,老百姓都以此为苦,并习以为常。萧惜到州上(任职后),严厉急切地制止(这种做法),百姓因而得到解救。他又兴办学校,祭奠汉代蜀郡太守文翁,因此人们多向正直的人看齐。天监十四年,他调任荆州刺史。(他的)同母兄长安成王萧秀将要到雍州去,(结果)在路上去世。萧慵听到丧事后扑倒在地(恸哭),卧在槁席上哭泣,连续多天不吃不喝,拿出所有资产,协助办理萧秀的丧事,萧秀部下的大小官兵都得到充足的供给,天下的人都称赞萧悔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天监十八年,(他)被征召担任侍中。(萧,澹)去世时,东西两宫里的人都悲痛惋惜,皇上七次前来吊唁。追赠他为司徒,谥号忠武。萧恰对西土的百姓有恩惠,荆州百姓听说他去世,都在街巷中哭泣,州民定下吉日婚嫁的,都特地改期,来避开萧,澹的丧期。(2021•浙江温州市・万全综合高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
24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B.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C.大母过余日过:经过D.凡用变矣再:两次3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顷之,持一象笏至A.佯狂不知所之者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俯察品类之盛D.儿之成,则可待乎3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里行间倾注可喜亦可悲之情,即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B.首段可分为两层,先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再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C.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D.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答案】33.C34.B35.A【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C.“过:经过''错误。"大母过余日''意思是:祖母来看我,说。“过”,看望。故选C。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25例句中"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A.“之”,动词,到去。B.“之”,音节助词,无实义。C.“之”,结构助词,的。D.“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Bo3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倾注可喜亦可悲之情”错误,应该是可悲之情。从文中“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等句子可看出。故选Ao参考译文: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隔着门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杆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2021•河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植以备斗。陵至浚稽山,与单,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额头大车为营。陵引土出营外为陈,前行
26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失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日:“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提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闯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本冬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土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上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是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⑶为陵游说,下迁田中。久之,上悔陵无救,日:“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注)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土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藁其短/诚可痛也/B.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土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窠其短/诚可痛也/C.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土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兼其短/诚可痛也/D.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土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篥其短/诚可痛也/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B.单于,游牧民族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C.太史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D.腐刑,一般指宫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其残酷的一种刑罚。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7A.李陵是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器重他,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授予他官职,让他带领五千将士在酒泉、张掖进行训练以抵御胡人。B.李陵同单于在泼稽山进行战斗,匈奴军队数量远超李陵军队,单于率骑兵包围李陵,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杀伤匈奴二千多人。C.单于从李陵军中管敢那里得到了李陵军队的真实情况,便继续攻打李陵军队,李陵军队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军队就在山上射箭。D.李陵率领士兵同匈奴拼死抗争,力不能支,不得已而投降;汉武帝希望李陵能为国战死,对他投降之举很是愤怒,始终没有原谅他。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2)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答案】36.C37.C38.D39.(1)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撤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2)单于(率军)堵住李陵军队的后路,就着山势投下巨石,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继续前进。【分析】3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段话的意思是:李陵孝顺父母,对待将士注重信义,常常能奋不顾身以赴国家急难,正是他平时积累的美德,有国士的风度。今天不幸战败,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与妻子儿女的臣子随便捏造诬陷他,实在令人痛心。“国家之急''是"徇''的宾语,后面不能再有别的内容,排除AB。“全躯”“保妻子''意思是"保全自己''和"保全妻、子''二者并列,同为“臣''的定语;"全躯''不能作'‘幸'’的宾语,故“全躯”前应断开,排除D。故选C。3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28C.“太史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错误。太史令解释错误,太史令:官职,秦始置,西汉袭用之,主要负责掌管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中书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司马迁先任太史令,受宫刑后任中书令。故选C。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始终没有原谅他“错误,根据原文“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可知,皇上还是有悔意的,应该是原谅了他。故选D。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虏:敌人。去:离开,撤退。会:恰逢。为……所:表被动。亡:逃跑。(2)遮:堵住,阻挡。乘:就着。下:投下。参考译文:当初,李广的孙子李陵任侍中,善于骑马射箭,爱惜他的部下,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任他为骑都尉,命他率丹阳郡和楚地的五千人,在酒泉郡、张掖郡地带教习射箭之术,以防备匈奴。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所率的军队相遇,匈奴以三万骑兵将李陵军包围,李陵军处在两山之间,用大车围成营寨。李陵率士兵出营塞外摆开阵势,前排的手持戟和盾,后排的手持弓弩。匈奴见汉军数量少,就直奔营前阵地。这时,李陵的军情更加危急,匈奴的骑兵多,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又杀伤匈奴二千多人。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撤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讲出实情:'‘李陵的部队并没有后援,箭矢很快就用完,只有李将军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韩延年的各八百名士兵为前导,以黄色与白色旗子为标记,应当派精锐的骑兵射杀他们,汉军很快会被击破。“单于得到管敢,非常高兴,命骑兵一起围攻汉军,大声呼叫:“李陵、韩延年快快投降!''于是又阻断汉军的后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部队在山上,四面八方的箭如雨般射下来。汉军向南撤退,还没到提汗山,一天中五十万支箭全都用完,于是便丢弃辎重车辆继续前行。这时李陵军中还剩下三千多名士兵,他们砍下车的辐条拿在手中当武器,军吏拿着短刀,汉军退到狭谷中。单于(率军)堵住李陵军队的后路,就着山势投下巨石,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继续前进。
29李陵兵败的地方距边塞只有一百多里,守边塞的人将消息报告给朝廷。汉武帝希望李陵拼死以战,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汉武帝十分生气。群臣都归罪于李陵,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辩护说:“李陵孝顺父母,对待将士注重信义,常常能奋不顾身以赴国家急难,正是他平时积累的美德,有国土的风度。今天不幸战败,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与妻子儿女的臣子随便捏造诬陷他,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带领不满五千人的步卒,深入匈奴腹地,抵挡数万的敌军,打得匈奴救死扶伤都忙不过来,调动全国所有能举箭引弓的人一起围攻他,李陵转战搏斗了上千里,弓箭用尽道路受阻,战士们拉着空弓,冒着刀锋,依然向北与敌人死战,能够得到部下这样拼死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被俘,然而他对敌人的打击也足以名扬于天下。李陵没有自杀,是想寻求机会报效国家。”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胡言乱语,是想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而为李陵游说开脱,下今对司马迁处以宫刑。过了很久,汉武帝才对原先让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说:“应当在李陵率军出塞后,再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去接应。而我却预先下诏书,使得路博德老将生出奸诈之术。''于是派使臣去慰劳赏赐逃回来的李陵余部。(2021•四川成都市•成都大弯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阪邑。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号顶①,故因名日丘云。字华尼,姓孔氏。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日:“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带售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衷。子路愠见日:“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日:”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日:“然。非与?”孔子日:“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日:“诗云,匪兄匪虎,率彼旷野’②。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日:“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日:”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人见。孔子日:“赐,诗云’匪兄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日:“去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其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日:“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稻,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o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人见。孔子日:“回,诗云’匪兄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日:“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爷。''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注)①坪(wei)顶:形容人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呈“凹”字形。②“匪5a(si,犀牛)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30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m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4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则是指兄弟中排行第二。B.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分公、侯、伯、子、男五等。C.嵇,春耕,即春天耕种。稼稿的“稼'’指秋收,即秋天收获。稼稽泛指农业劳动。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来也作为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4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为人贤德,坚持教学。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保持君子风范。B.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弟子对理想追求不坚定,他擅长取譬喻理,对子路的责备情感强烈,对子贡的教育言近旨远。C.孔子直言不讳,质朴真诚。他直接指出子贡的志向不够远大,而当颜回的回答符合心意时,他非常满意,喜悦溢于言表。D.孔子德行高尚,影响深远。他无爵无禄,却被司马迁列入世家之列,获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至圣”等高度赞扬。4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答窠】40.A41.C42.A43.(1)孔子说:君子能够在困窘之中恪守自己的品性,而小人在困窘之中则会胡作非为。(2)夫子(称孔子)您的思想主张精深博大达到了顶点,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容纳您。您何不略微(把思想主张)降低一点呢?【分析】4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从句法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其道”作动词“修”的宾语,“纲而纪之”
31与"统而理之''结构一致,所以应在“其道''后断开。排除C、Do“赐''是称呼,与下文断开。“而志”指你的志向,作句子主语。排除B。故选Ao4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嵇,春耕,即春天耕种.稼稻的,稼‘指秋收”说法有误。稼嵇:指农业劳动。“稼”是耕种,‘‘稽''是收获。选项说反了。故选C。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错误。根据原文第一自然段可知,孔子遭遇陈蔡两国围攻的原因是他过于贤能,威胁到了两国掌权大夫的利益。故选Ao4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固”,固守;"穷”,穷困潦倒;“斯”,就;“滥”,泛滥,这里指胡作非为。(2)得分点:“道”,思想,主张,理论;“至“,最,极;"莫”,没有人;"盖”,通"盍","何不”的意思。"少”,稍微;"贬”,降低。【点睛】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阪邑。鲁襄公二十二年时,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前额很高,因此取名为丘,字仲尼,姓孔。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措施、所作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子路生气对孔子说:道德高尚的君子也落得穷困的下场吗?孔子说:君子陷于穷困,还会坚持原则,小人穷困就会乱来。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学说之中的。“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
32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路说:"大概是我们的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孔子说:'‘有这样的话吗?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畅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子贡出去之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已下大力研修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接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欣慰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救。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2021・重庆八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去称叩勺。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城,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寒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日:”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睁,后诏三府掾属举举司,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日:“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更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日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33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龙寺林。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日:“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日:“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日:”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日:“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日:“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党锢列传》)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B.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D.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光禄四行:考试从官,以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B.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C.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D.北寺狱: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滂品行高洁,志向远大。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推荐为孝廉和光禄四行,冀州赴任时,慷概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之志。B.范滂为人清高,不媚上司。升迁为光禄勋主事时,去参见陈蕃,陈蕃接受了跪拜之礼。范滂心中觉得很生气,打算弃官而去。C.范滂不畏权贵,敢做敢当。劾奏刺史,尽管备受尚书的怀疑,也不屈从,甘愿以死谢罪。D.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认为外甥不适合作官,宗资虽然生气,也只能无奈作罢。4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2)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48.面对党锢之祸,范滂为什么不选择和县令郭揖一起逃走,而选择留下受死?
34【答案】44.B45.C46.C47.(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或“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或“官方的礼节“)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自己要选择不好的议论吗?(2)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48.①不想县令郭揖因他受连累,不想老母因他流离他乡;②弟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母亲;③选择以死平息灾祸,保全美名。【分析】4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裁决)不能违背。”"其非人''是"以"的宾语,"寝”是针对宗资任命李颂的事件的,属于下个句子,应在“非其人”后面断开,排除AC;“齿”是动词,“以利刃”是“齿”的状语,状中之间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4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错。举谣言,指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评论官吏的歌谣等返奏朝廷。故选C。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以死谢罪”错,结合原文“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可知,是假设而非事实,且本无罪,发愿目的是以死明志。故选C。4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35(1)题得分点有:“公礼”,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格”,要求;"去就”,辞官;"得无”,莫非……吗?恐怕……吧;(2)题得分点有:“所举”,检举的人(事);“自非”,如果不是;“简札”,奏章。4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结合“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可知,他是不想县令郭揖因他受连累,不想老母因他流离他乡:结合“仲博孝敬,足以供养”可知,他死后还有弟弟孝敬母亲,弟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母亲;结合'‘滂死则祸塞”以及他母亲说的“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可知,他选择以死平息灾祸,保全美名。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推举为孝廉和光禄四行。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他到达冀州界,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抛下官印绶带逃走。范滂举奏的事情,没有不使大家满意的。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英非想给自己招来没有容人之量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盛;忠臣除棹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礼制要求的人,都不与他们交往。推荐品德特别高尚的人,使他们能够显贵,提拔贫寒之士,使他们能够身居高位。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
36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裁决)不能违背。''宗资于是作罢。郡中中等富裕的人,没有一个不把怨恨的矛头指向范滂的,他们竟然都指责范滂所任用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范滂的同党。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弟弟仲博孝顺孝敬,让他供养您就够了,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要让你成为坏人,但是恶事不可以做。让你成为好人,但是我没有做不好的事(却落得如此下场“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2021•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曹摭,宇颜远,谯国谯人也。掳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军军,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勤,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摭到。捷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摭行狱,愍之,日:“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日广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摭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更固争,成谓不可。摭日:“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日圣君。人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摭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掂日:“专擅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冏尝从容问摭日:“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摭日产荡平国贼,匡复常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唱考,则上下同庆,摭等幸甚。“冏不纳。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摭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迪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
37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捷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谪捷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摭独与道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微博考试研究所《晋书嘈掳传》)(注)行马:皇宫门口的栅栏。44.下列加点字与文中“若得暂归,死无恨也"中“恨'’字的意义一致的是()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B.天长地久有时尽,此里绵绵无绝期C.未尝不叹息痛很于桓、灵也D.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偎之复返也50.下列加点字与文中“以掳为征南司马''中"以''字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樊哙侧其盾以撞B.属予作文以记之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5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年流人/王道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掳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谪掳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B.其年流人/王迪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掳督护旷/旷/奸凶人也/濡掳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C.其年流人王道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掳督护旷/旷/奸凶人也/濡掳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D.其年流人王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掳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谪掳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妇,死了丈夫的妇人。古代老而无妻日鳏,幼而无父日孤,少而无母日独。B.掾吏,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此外,官署属员还可以称掾史、掾属、掾佐。C.宫掖,指皇宫。宫,指帝王的住所;掖,指宫中的旁舍,即嫔妃居住的地方。D.归藩,回到封地。古代诸侯也可在朝堂辅政,回到封地往往意味着交出权力。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淄县有一寡妇意欲改嫁,其婆婆以自杀表示反对。同乡控告寡妇杀害了婆婆,屈打成招以致自污认罪。恰逢曹掳到任,经审查,真相即出。
38B.曹掳巡视监狱,见狱中死囚心生怜悯。于是,释放狱中死囚回家与亲人相见。其后,囚犯都按时回到监狱,全县百姓感叹佩服,称其为“圣君”。C.一夜大雪,皇宫门口的栅栏离奇丢失,众多官员一番审查,都未能查出去向。曹掳能够准确判断,抓获门卫,指出下落,一番诘问果如其言。D.永嘉二年,高密王司马简任命曹掳为征南司马,征讨流寇王迪。曹掳战于邮县,兵败而死。故吏百姓奔丧赴葬,在路上哀号痛哭,如同死了父母。5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掳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2)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54.司马冏因何询问曹掳,又为何不采纳曹掳的意见?【答案】49.C50.C51.C52.A53.A54.(1)曹掳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而他。(2)他们虽是地位低下的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55.司马冏因为有人劝他归藩而询问曹掳的意见。司马冏并不想归藩,他之所以询问曹掳,是想从曹掳那里得到支持他不归藩的意见,结果曹掳劝他归藩,所以司马冏没有采纳曹掳的意见。【分析】4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文中的“恨”,遗憾。A.愤恨。句意: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或即将死去的人作别,那种愤恨哪里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呢?B.遗恨。句意: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c.遗憾。句意: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与例句中“恨”的意思相同。
39D.恼恨。句意: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故选C。4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文中“以“,介词,在此处可译为“任用”A.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连词,表目的,来。C.介词,凭借,用。D.连词,表目的,来。故选C。5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流人”是"王道”等人的身份,应作其定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两个“旷''都是名词,指崔旷,第一“旷,,作上一句的宾语,第二个“旷,,作下一句的主语,二者不可相连,故应在中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C。5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少而无母日独”错误。老而无子为“独”。故选Ao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其婆婆以自杀表示反对“错误。原文为“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婆婆是不想连累媳妇而自杀。故选Ao5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少,,,年轻时;“属文”,写文章;“器”,器重。(2)“小人”,地位低贱的人;“负”,违背诺言、信义;"任”,承担。54.
4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司马冏在与曹掳的谈话中,先是摆自己的功劳,“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从中可看出其并不想归藩。然后他提出有人劝他归藩的事,明显是在暗示曹掳要其支持不归藩的意见,但曹掳却劝司马冏归藩,“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掳等幸甚“,这就违背了司马冏的意愿,所以司马冏并没有采纳曹掳的意见。参考译文:曹摭字颜远,谯国谯县人。曹摭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调补为临淄县令。县境有一寡妇,奉界婆母很恭敬。婆母因她年轻,劝促她改嫁,媳妇守节毫不动心。婆母怜悯她,悄悄自杀了。亲戚乡党控告她谋害婆母,司法官用严刑拷问,寡妇忍受不了苦楚,便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按罪行临处决时,适逢曹摭接任到职。曹城知道此案有冤情,重行辨析查究,完全得知了案情的真相,时人称颂他英明。狱中有判死罪的囚犯,年终,曹摭查狱,怜悯他们,问道:“你等不幸到这非人住所,感受怎样?新年向来为人情所重视,难道不想在此时会见家人吗?’'众囚犯齐哭诉:“如果能暂得归家,死无遗恨。’'曹抵通知开狱放归,约定时间使他们返狱,下属官吏坚持争辩,都说不可放归。曹捷说:“他们虽是地位低下的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限期到了,都遵守时间回狱了,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明县令。进入朝廷任尚书郎,转任洛阳县令,广施仁爱明断讼事,百姓都怀念他。时遇天降大雨雪,宫门口在夜间失去了栏架,经众官检察,都未查出它的下落。曹摭令收监门卫,众官都说不要。曹摭说:“宫门近旁禁令森严,决不会有外人敢作盗,必是宫门卫士把它烧掉驱寒罢了。''经责问卫士,果然服罪。当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司马冏曾经从容问曹捷说:“天子被叛臣威逼,没有人能挺身拯救。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如今入朝辅佐朝廷,挽救时局艰难,有人劝告我还归封地,而你的意见是怎样的呢?''曹摭说:“荡平国贼,匡复帝位,古今人臣的功绩没有大王这么大的。然而道没有只兴而不灭,物没有只盛而不衰,不只人事如此,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希望大王身居高位考虑到危乱,在充裕时逆料到空虚,精心选拔百官,心存公道排除私欲,举荐贤能进献善人,致力求得良才,然后整顿车马,拱手告别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曹摭等亦当极为庆幸。''司马冏没有采纳。永嘉二年(308),高密王司马简坐镇襄阳,任用曹摭为征南司马。当年流窜人王迪等聚众屯扎在冠军,侵城镇掠夺。司马简派参军崔旷讨伐,命令曹摭为崔旷的都护。崔旷,是个狡诈残暴之人,欺哄曹摭为前锋作战,自己约期作后援,曹摭接战后崔旷未能如期到达,曹摭孤军与王道战于郦县,军队战败遇难。旧吏属及百姓同往奔丧会合送葬,一路号啕大哭,像奔父母之丧一样。(2021•江西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号学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出港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元帝为丞相,以协为左长史。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大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大夫,令如故。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
41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以奴为兵,取将更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本军。既而王师败绩,协与刘隗俱侍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日:“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日:”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帝痛协不免.密捕送协首者而诛之。敦平后,周崩、戴若思等皆被显峭,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威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丹阳尹殷融议日:“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协之比君,在于义顺。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成帝诏日:“协之勤有可书。今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于是追赠本官,祭以本军。(节选自《晋书•刁协传)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B.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C.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D.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褐,意思是脱掉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指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特指进士及第后被授予官职。B.永嘉,皇帝的年号,汉武帝时开始有年号,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C.六军,泛指天子统领的军队,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在周代,朝廷有六军,大诸侯国有三军。D.太牢,指古代祭祀时用的牲畜,古人有时又把牛叫作“太牢”:天子祭祀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5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刁协谙熟典章制度。他博闻强记,少时便喜欢阅读经籍;又久在朝廷,熟悉各种典章制度,中兴后,朝中的典章制度都按他的陈述建立,深受时人赞许。B.刁协深得皇帝信任。他尽心为国事,非常受皇帝信任;王敦叛乱,皇帝让他出朝督查六军,王师兵败,皇帝又让他和刘隗出逃,他死后,皇帝痛惜不已。C.刁协性格刚直强悍。他尊上压下,多与人不和,建立征用将吏们的奴仆、门客的规定,使得众人对他心怀不满,避乱时,最终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D.追赠刁协时有争议。平乱后他未蒙显赠,但其子上疏要求显赠父亲,但朝中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刁协未能坚守节操,有人认为他忠义,最终被追赠本官。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
42(2)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答案】56.D57.D58.C59.(1)(刁协)又借酒放肆,侵害诋毁公卿,人们见到他没有不侧目而视的。(2)到达江乘,刁协被人杀害,(有人)把首级送给王敦,王敦听任刁家人收尸埋葬他。【分析】5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咸康年间,刁协之子刁彝上书诉讼。在朝的官员多数认为明帝之时已对这件事定下褒贬,不属应当议论的事,再说刁协未能坚守节操而献身,是在出奔中遇害,不能够恢复他的官爵。“协子彝上疏讼之''中,"讼之'’是"上疏”的目的,不用断开,排除A项:“在位者''是下一句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BC两项。故选D。5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天子祭祀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错误。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故选D。5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最终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错误。由“募从者,皆委之行''一句可知,招募来的人都丢下他离开,并不能表明刁协是被随从人员杀害。故选C。5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翻译关键词,“使酒”,因酒使性;“侵毁”,侵害诋毁。第二句翻译关键词,“至”,到达;"为……所”,表被动;“听”,听任。【点睛】
43参考译文刁协,字玄亮,是渤海饶安人。刁协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刚出仕任濮阳王文学,多次升官转任太常博士。等到东嬴公司马腾镇守临漳时,任用刁协做长史,转任颍川太守。永嘉初年,任河南尹,未接受任命,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召为御史中丞,没有就任。元帝任丞相,任用刁协为左长史。朝廷中兴后,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廷初建,法规尚未健全,朝中臣僚没有熟悉旧时礼仪的人,刁协长期居于西晋朝廷,对当时的礼仪谙熟于心,朝廷建立的制度,都依据刁协的陈述而行,深受当世的称许。大兴初年,升任尚书令,任职数年后,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令职任如故。刁协性格强悍,与他人多有不和,总是尊上压下,因此受到王氏忌恨。又借酒放肆,侮辱公卿,人们见到他无不侧目而视。但是他为朝廷用尽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元帝很信任他。以奴为兵,收取将吏的门客使用作运输,都是刁协建立的规定,众人对他心怀不满。趁着王敦反叛,有人呈上奏章认为刁协有罪,元帝派刁协出京师督察六军。不久朝廷军队大败,刁协与刘愧同在太极殿东阶侍奉皇帝,元帝执着刁协、刘愧的手,流泪呜咽,劝说他们躲避祸乱。刁协说:“臣应当固守至死,不敢有二心。”元帝说:"现在局势紧迫,怎能不走呢!”于是下令供给刁协、刘隗人马,让他们自己筹划出路。刁协年老,经不住骑马跋涉,平素对下人没有恩情,那些招募来的随从人员,也都离开他而去。到达江乘,刁协被人杀害,并把首级送给王敦,王敦听任刁氏家族收尸埋葬。元帝痛惜刁协终未免祸,秘密逮捕了运送刁协首级的人并杀了他。王敦之乱平定后,周顿、戴若思等人都蒙受显赫厚重的追赠,惟有刁协因出奔而不在受赏的范围内。成康年间,刁协之子刁彝上书诉讼。在朝的官员多数认为明帝之时已对这件事定下褒贬,不属应当议论的事,再说刁协未能坚守节操而献身,是在出奔中遇害,不能够恢复他的官爵。丹阳尹殷融议论说:“王敦忤逆不道,罪大恶极死有余辜,那么刁协的善行即使是奖赏也仍显不足。刁协侍奉君主,重在道义,又为中兴的四位辅佐大臣之一,位居朝廷高层。当时局势急迫无计可行,刁协奉命离寇,并非出逃避罪。我认为应当从重赏赐他,用以明扬忠义。”成帝下诏说:”刁协的勤勉事王有值得记载之处。现在可以恢复刁协原来的官位,下诏赐给祭礼,用以说明对于忠于君王的任何细小的行为都会得到表彰。”于是追赠本官,以太牢礼祭祀。(2021•西版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②。然吾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③饮酒者游。旬朔④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丈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鬃⑥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⑦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注释①暗疏:默写。②失:有错误。③滑稽:巧言善辩。④旬朔:指十天一个月。⑤惩艾:惩戒。⑥曩:从前,过去⑦寻绎:反复推求思考。60.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暗疏之
44A.知之为知之B.往送之门C.久之,目似瞑D.小大之狱60.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然吾负此自放【答案】58.A59.然/吾/负此自放【分析】6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暗疏之''中的"之”,代词,它,指读的知识。A.“知之为知之”中的“之”,代词,它,指知识。B.“往送之门”中的“之”,动词,到。C.“久之,目似瞑”中的“之”,音节助词,用于时间词后,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不译。D.“小大之狱”中的“之”,助词,的。故选A。6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然吾负此自放”的意思是于是便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朗读该句时,首先要在连词“然'’后停顿:其次应在主语“吾”和谓语"负此自放''之间停顿。故朗读节奏为:然/吾/负此自放。参考译文:我少年的时候读书,看一遍便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错误,于是便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愿意和喝酒闹玩的人在一起游乐。一个月之中,看书的日子没有几天,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经常因为不勤奋学习而荒废了。近几年来,我用发奋的态度来告诫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是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每看见一件事,一定反复推求思考才得到最终结果,合上书之后便迷茫混乱,经常是不再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虽然很勤劳地读书,也经常在忘记中把学问荒废了。唉!使我的学业败废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啊!(2021•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45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赖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日:“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日:“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措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竺伐,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日:“枣丹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日:”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日:”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②中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日:“彼病笃如此,尚能忱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6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6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颠请罪,恐惧若无所容。(2)自非有罪在不赦,措绅同尤,不可遐弃。【答案】60.C61.A62.C63.(1)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地自容。(2)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分析】6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译为:房玄龄等人作为陛下的助手和耳目,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有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所要建造的工程是合理的,就应该帮助陛下建成它;(如果)不合理的,就应当请求陛下制止它。向有关官吏打听一下,从道理上讲是应该的。“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玄龄等''作主语,"为"是谓语,"股肱耳目”是比喻修辞,左膀右臂或者得力助手的意思,作宾语,“陛下''作定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耳目”后断开,排除AB。“岂有不应知者”,"不应知者''是"有"的宾语,“应”属于能愿动词,其后必须紧跟动词谓语,之间不可断开,“者'’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C。
476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占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致仕……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故选A。6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错误。从原文,“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来看,房玄龄对李纬赞美与肯定的是外在美,反而提醒皇帝重用官员应该看重内在品行和能力。改任洛州刺史,与尚书相比应该是降职了。故选C。6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蒙”,受到;“宠待”,皇帝给予恩遇;"或”,有时;“谴”,责备;"辄”,就;"累日”,接连数日:“稽颖”,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诣”,至k前往。(2)“自非”,如果不是;“赦”,赦免;“措绅”,借代指官员;“尤”,指责;“遐弃”,远相离弃。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房玄龄通晓政事,昼夜操劳,唯恐有什么事情处理得不得当。他用法宽大平和,听说了别人的优点,就好比自己有优点一样,不会对别人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处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杜如晦。此二人兴趣相同,同心同德为国效命,所以在唐朝能够被称作贤相的,首推房、杜。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地自容。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问道:“北门最近建造什么?“窦德素(将这件事)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大怒,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要管理南面衙门里的政事就行了,北门一个小规模建造,干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下拜谢罪。魏征向皇上进谏说:“房玄龄等人作为陛下的助手和耳目,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有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所要建造的工程是合理的,就应该帮助陛下建成它;(如果)不合理的,就应当请求陛下制止它。向有关官吏打听一下,从道理上讲是应该的。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受到责备,也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要道歉。’‘皇上非常惭愧。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褚遂良呈递奏疏,认为:“房玄龄自从皇上起兵开始就辅助皇上有大功劳,武德末年以死相助,贞观初年选拔贤才设立政事,臣子中最勤勉的当属房玄龄。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陛下如果因为他上了年纪,使用客气的方法让他退休,以礼让他退休;不可以因为小的过错,抛弃几十年的老功臣。''太宗听后急忙召房玄龄回朝。过了不久,房玄龄又离开职位回到家中。过了几天,太宗巡幸芙馨园,房玄龄让晚辈们立即洒扫门庭,说道:“皇上的乘辇就要到了。“过了一会儿,太宗果然临幸他的宅第,于是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
48癸未(二十八日),任命司农寺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留守京城,有人从京城前来太宗处,太宗问道:“房玄龄讲些什么?”答道:”玄龄听说陛下拜李纬为户部尚书,只是说李纬是个美髯公。'‘太宗即刻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如果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上表章功谏,认为:“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开拓疆土也当适可而止。如今驱使无罪的士卒,让他们往刀口上送,使之肝脑涂地,难道他们单单不足以怜悯吗!假使当初高丽违背臣属的礼节,可以诛罚他们;假若侵扰老百姓,可以灭掉他们。以后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可以除掉他们。如今没有这三条原因而只是无故烦劳中原百姓,希望陛下容许高丽悔过自新,停止召募兵众,自然华、夷庆幸有靠,远服近安。我很快要死去的,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哀鸣,死了也将不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太宗亲去探视,提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癸卯,房玄龄去世。(2021•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木个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枣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署也敞南薨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坊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露窗用纸,竹帘纥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日: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修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莺叶蔓,骄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坯垸,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惮,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屣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且含吐,千变万状,不可弹纪。龈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黄,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知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费土为台,
49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于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冬秋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6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登/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坊而已/不加白B.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薨/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与而已/不加白C.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薨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垮而已/不加白D.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薨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行而已/不加白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此后形成制度,每位皇帝在位期间皆只有一个年号。B.广袤,土地的长和宽,这里指面积大小。东西为广,南北为袤。C.幢,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以羽毛为饰。D.岁秩:规定的任职年限,犹任期。6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B.第三、四两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C.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阴晴明暗,昏暗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D.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哪怕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也总是要用做个台子。69.以下必修一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C.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7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0(1)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2)虽一日、二日,辄覆赛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答案】66.B67.A68.C69.D70.(1)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2)即使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倒上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救药的地步!【分析】6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洞北户/来阴风”属于对称句,“洞”,打开,对应动词“来'’(使动),名词“北户”对应名词"阴风”,所以中间断开,排除AC。“敞南薨/纳阳日”也是对应结构,均为动宾短语,动词相对,名词相对,中间断开,排除D。整体上“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薨/纳阳日/虞祁寒也”也是对称句,B正确。故选B。6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每位皇帝在位期间皆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选Ao68.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
51“昏暗早晨”错误。结合“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弹纪”分析,正确的表述应该是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其中“昏旦”是黄昏和早晨。故选C。6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错误。变徵,常作悲壮之声;羽,声调激愤。故选D。6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蒙蒙”,浓密;"朱实”,红色果实;"离离”,繁多。(2)“虽”,即使;“辄”,总是;“覆簧土”,倒上少许土;“病癖”,耽于癖好,爱好到极端、病态:“如此”,像这样,到这样的地步、程度。参考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杳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52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之围,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丛,莺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更何况我想,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红色的大厦,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上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救药的地步。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奉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2021•合肥双凤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日:“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会安所决耳。”王日:"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希衣,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日:”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穿勺计策?”信辞谢,因王问日:“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日:“然。”日:“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日:“不如也。”信再拜贺日:”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注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奉可传艳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53(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7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B.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C.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D.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7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三秦,项羽破秦人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D.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7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便去追赶他,汉王大怒,误以为萧何逃跑了,萧何回来后向汉王解释了原因,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B.萧何认为汉王想争夺天下,就必须留下韩信,并劝说汉王重用韩信,并且说如果汉王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C.汉王在萧何的劝说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又为韩信举行了授职的仪式,然后向韩信询问平定天下的计策,在听了韩信的看法后,汉王十分高兴,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D.韩信认为汉王终将夺取天下,因为汉王在入关以后,没有伤害任何东西,还废除了秦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秦地百姓的欢迎。7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答案】71.B72.D73.A
5471.(1)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韩信,于是韩信逃跑J'。(2)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土,哪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分析】7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信数与萧何语''中"与……语”意思是“和……说(谈话)”为固定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家贫无行’’是"不得推择为吏''的原因,应分别单独成句,据此排除D。句意为: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汉王刘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又逃离楚军归属到汉王,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不同寻常。故选B。7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喻的文书。故选D。7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并责罚了萧何”错误,从文中汉王听取了萧何封韩信为大将军的内容可知说法错误。故选A。7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度”,推测;“数”,多次;“王不我用”,宾语前置句,即“王不用我";“亡”,逃亡,逃跑。(2)“诚”,如果;“任”,任用;“何所”,哪里有。参考译文: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汉王刘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又逃离楚军归属到汉王,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不同寻常。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韩信,于是韩信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汉王报告,自己便去追赶他。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萧何的离去如同失去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恼怒又惊喜,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臣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又骂道:“逃跑的诸将们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为什么专去追韩信,你纯粹是在骗人!“萧何说:"汉王如果您只是想在汉中称王,必然不会用到韩信: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其他没有人能和您共
55谋大业。这就看汉王您的选择了。”汉王说:“我是想要东进的,怎么能闷在这里长期久居呢!“萧何说:"如果您计划向东发展,就能用到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用他,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
56“那我就看你的面子任韩信为将军吧。''萧何说:"只任他为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就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想召见韩信任命他官职。萧何说:“汉王平日向来傲慢无礼,今天要任命大将军,如同招呼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汉王如果任命他官职,必须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斋戒,设置坛场并将,举行授职的仪式才行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坐在上座。汉王说道:“丞相多次向我说到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来教导我呢?”韩信谦谢了一番后,便问汉王说:“现在大王如果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汉王说:"对。”韩信接着说:“大王您自己估计一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您与项王相比谁更强呢?''汉王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称贽地说:“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然而我曾经侍奉过项羽,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处事吧。项王发怒大吼,厉声呵斥时,上千的人都胆战心惊,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人生了病,会同情地流下眼泪,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但是,当他所用的人立了功,应当给予封赏爵位时,他却不舍得授给人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妇道人家的仁慈。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王,封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将义帝驱逐迂徙到江南,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不被伤害毁灭的,百姓们都不亲近拥戴他,只不过是受他威势与强权的胁迫罢了。虽然他名义上称霸天下了,而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他的强很容易变成弱。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将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的将士,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口服呢!大王您最初进入武关时,没有去伤害丝毫的东西,还废除了秦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做秦王的。而且依照当初与诸侯们的约定,大王理应在关中称王,这件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大王失掉了关中的王位被封到汉中地区,秦地的百姓没有不怨恨项羽的。现在大王举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听了大喜,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2021•贵州贵阳市•贵阳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色学木为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土,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土亦以此称慕之。尝受《韩子》、争军说。事梁孝王为中大夫。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日:”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日:”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太后、
57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人见王而泣日:”主导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日:"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日:”今太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钱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售■罩,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日:”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迁为本可冬。共王即位,安国坐法失官,居家。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7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槎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B.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梅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C.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棱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D.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槎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7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掌全国军事等,后代名称多有变化,明代逐渐废除。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B.杂家:中国战国末至西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代表作品如《吕氏春秋》,力图体现“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C.晏驾:车驾晚出。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此称法。D.大司农:是汉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秦及汉初,设治粟内史管理国家财政,为九卿之一,汉景帝改称为大农令,武帝又改为大司农。7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安国独具慧眼,受人景仰。在梁国的壶遂、臧固、郅他等名士都得到韩安国的推荐,士人因此称赞仰慕韩安国。B.韩安国忠心为主,善于进谏。他在梁孝王受到景帝和窦太后的排斥时,力谏大长公主,情理兼备,终使梁孝王得到景帝的谅解。C.韩安国明辨是非,谋划长远。他得知梁孝王藏匿了主谋行刺的公孙诡、羊胜,以死相谏,为梁孝王申明利害,使其悔悟。D.韩安国机敏善辩,颇受重用。他因进言化解了梁孝王与太后及景帝之间的误会而知名:又因劝谏梁孝王交出公、羊二人有功,受到景帝和太后的器重,从此仕途顺遂。
587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2)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答案】75.B76.A77.D78.(1)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设置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别官员人选的权力。梁孝王进出、游戏的排场,对于天子来说,超越了人臣的本分。(2)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让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分析】7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槎明法''是和梁王相关的三件事,“悦"“犯'“'槎”都是动词,各自带宾语“一邪臣浮说”“上禁”“明法”,因此应分别在“悦"“犯挠'’之前断开,排除A、C、D.故选Bo76.本题考查学生对占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掌全国军事”错误,秦代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而掌管全国军事的为最高军事长官太尉。故选Ao7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59D.“从此仕途顺遂”错。原文“共王即位,安国坐法失官,居家”,韩安国因犯法丢了官,闲居在家,仕途并非一路顺遂。故选D。7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二千石,指代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僭,超越本分;僭于天子,状语后置。(2)得分点:益,增加:阴,暗中,暗地里;用事,当权。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韩安国为人有大格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出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曾经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侍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设置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梁孝王进出、游戏的排场,对于天子来说,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听说后,心中很不高兴。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觐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是叛军进攻的阻难。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一谈起这件事,眼泪纷纷下落,跪着送我等六人,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抱怨梁王。梁王恐惧,日夜流泪思念,不知如何是好。''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奚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窦太后、大长公主再赏赐韩安国价值千余金的财物。他的名声因此显著,而且与朝廷建立了联系。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让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以至杀害了原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便听到了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划,于是派使者务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汉派使者十批来到梁国,自梁国国相以下全国大搜查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抓到。内史韩安国听到公孙诡、羊胜隐藏在梁孝王宫中,韩安国入宫进见梁孝王,哭着说:“主上受到耻辱臣下罪当该死。大王没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紊乱到这种地步。现在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请让我向您辞别,并赐我自杀。”
60梁孝王说:“你何必这样呢?''韩安国眼泪滚滚而下,说道:“现在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恶臣子的虚妄言论,违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挠了彰明法纪。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过,可是大王最终也不能觉悟。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呢?''话还没有说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谢韩安国说:“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两人自杀。汉朝廷的使者回去报告了情况,梁国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韩安国的力量啊。于是汉景帝、窦太后更加看重韩安国,升迁为大司农。共王即位,韩安国因为犯法丢了官,闲居在家,元朔二年中去世。(2021•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程元凤,字申甫,徽州人。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淳祐元年,迁礼、兵二部架阁,以父老不忍去侧,迁太学正,以祖承辞,改国子录。父忧,眼见迁太学博士,改宗学博士。以《诗》《礼》讲荣王府,旁讽曲谕,随事规正,多所裨益,王亦倾心敬听。轮对,极论世运剥复之机及人主所当法天者。理宗览之日:“有古遗直风。”七年,迁著作郎,仍权右司郎官。后出知饶州。郡初罹水灾,元凤访民疾苦,夙夜究心,修城堞,置义阡,宽诛求,察诬证,人皆称颂。进江淮提点,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之不足者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风日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十二年,拜右七见至于人才、民心、储将师、救灾异,莫不尽言。余晦以从父天锡恃恩妄作,三学带牛伏阙上书白其罪状,司业蔡抗又力言之,元凤数其罪劫之。奏上,以晦为大理少卿,抗为宗正少卿。元凤又上疏留抗而釉晦,以安士心,不报。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兔。宝祐三年,御笔趣行,奏蠲民逋赋五万石。四年.以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初,元凤之在政府也,一契家子求冢令,元凤谢之日:”除授须由资。’'其人累请不许,乃以先世为言。元凤日:“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今子所求躁1次.岂先大夫意哉?知以国家官爵报私恩,某所不敢。“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日:“前日之弹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尽其才也。’'所著《讷斋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宋史•程元凤传》)7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之不足者/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日/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B.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之不足者/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日/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C.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之不足者/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日/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D.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之不足者/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日/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
618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即避讳,在文中指程元凤为避祖讳而辞去官职以示对祖辈的尊重。B.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时官员为父母守孝结束后即官复原职。C.补阙,本意为匡补君王施政的缺失,文中则指承担此职责的官职。D.诸生,指经考试录取至地方及中央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也泛指儒生。8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元凤学识渊博,恪尽职守。他任宗学博士时,随事婉言规劝荣王,荣王获益良多,奏对时见解突出,还得到皇帝赞赏。B.程元凤勤政爱人,深得民心。饶州水灾泛滥,他亲访百姓疾苫,修建城墙,设置义田,放宽税收,察辨诬告,受到百姓赞颂。C.程元凤为官正直,直言敢谏。大理少卿余晦仰仗伯父权势胡作非为,元凤上疏历数罪状弹劾他,使其遭罢黜,安定了人心。D.程元凤一心为公,不计私利。他任职之时,不因对方先人有恩于己就举荐他。之前自己弹劾过的人有才干,他也竭力荐用。8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宝祐三年,御笔趣行,奏蠲民逋赋五万石。(2)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答案】79.D80.B81.C82.(1)宝祐三年,皇帝亲笔催促他上任,他上奏免除百姓拖欠的赋税五万石。(2)你父亲从前举荐我,是认为我大致懂得安分谦让的缘故。【分析】7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岁有冬夏帐银''中"冬夏帐银''是''有''的宾语,"银''后断开,排除AC。“芝生治所”中省略了介词“于“(“芝生于治所“),这是状语后置句,“治所”作介词宾语,后断开;“众以治行之致,,中“众,,作主语,之前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B。本句译为:仍旧兼知饶州冶司,每年有冬夏两季的帐银,全部拿来补充州里累年各项赋税收入的不足部分。官署长出了灵芝,大家认为是由他的政绩所导致的,程元凤说:“五谷成熟那么百姓就受惠,这不值得奇怪「故选D。
627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时官员为父母守孝结束后即官复原职”错误。“服阕”后未必都官复原职,从后文“迁太学博士”也可看出。故选Bo8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元风上疏历数罪状弹劾他,使其遭罢黜“错误。程元凤上疏历数罪状弹劾后,余晦才任大理少卿;“罢黜”不准确,“报”为“回复”之意。故选C。81.本题考查学牛.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63得分点:(1)“趣”通"促”,催促;“蠲”,免除;“逋赋”,拖欠的赋税。(2)“畴昔”,从前;“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恬退”,淡于名利,安于退让;“某”,指第一人称“我”;“以“,认为。参考译文:程元凤,字申甫,徽州人。绍定元年考取进士,调任江陵府教授。淳祐元年,升为礼、兵二部架阁库官(宋代掌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因父亲年老不忍心离开身旁,改任太学正,因避祖父名讳推辞,改任国子录。碰上父亲过世,丧满服除,升任太学博士,又改任宗学博士。在荣王府讲解《诗经》《礼记》,婉言劝说,随事规劝纠正,多有助益,荣王也全心全意春敬聆听。轮到程元凤.奏对时,他极力论说世道盛衰的关键以及君主应当遵行天道。理宗看奏章后说:“有古人留下的正直风范。"淳祐七年,升任著作郎,仍兼任右司郎官。后来外放任饶州知州。州里刚刚遭受水灾,程元凤访察百姓疾苦,从早到晚地操心,修造城堵,设义田田界,放宽税收,察辨诬告,人们都称赞颂扬他。升任江淮提点,仍旧兼知饶州冶司,每年有冬夏两季的帐银,全部拿来补充州里累年各项赋税收入的不足部分。官署长出了灵芝,大家认为是由他的政绩所导致的,程元凤说:“五谷成熟那么百姓就受惠,这不值得奇怪。"淳祐十二年,授予右补阙,至于人才、民心、储备将师、赈灾救难等事项,没有不透彻进言的。余晦仰仗伯父余天锡权势胡作非为,三学众儒生拜伏在殿前上书禀明他的罪行,司业蔡抗又极力抨击他,程元凤历数罪状弹劾他。奏章递上后,余晦任大理少卿,蔡抗任宗正少卿。程元凤又上疏要求留任蔡抗而罢黜余晦来安定士人的心,没有获得回复。开庆年间爆发战事,程元凤呈上奏疏陈述收服民心、加强赏罚、团结兵民等几件事。不久出任平江府通判兼淮、浙发运使,他四次上奏章乞求免任。宝祐三年,皇帝亲笔催促他上任,他上奏免除百姓拖欠的赋税五万石。宝祐四年,以守少保、观文殿大学上退休。他去世后,临终表文被呈给皇帝,皇帝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从前,程元凤在政府时,有一个世交的儿子请求任县丞,程元凤谢绝他说:“任官授职必须有资格。”那人屡次请求都没被答应,便抬出父亲来作说辞。程元凤说:“你父亲从前举荐我,是认为我大致懂得安分谦让的缘故。如今你的要求越级,难道是你过世先父的意愿吗?况且拿国家的官爵报答私人恩情,这是我不敢做的。”有一位曾经遭到程元凤弹劾的人,到后来看他有可用之才,程元凤又推荐提拔他,常常说:“从前的弹劾,是为了成全他的才能:今天的提拔任用,是为了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著有《讷斋文集》若干卷。(2021•湖北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冬十月丁巾,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日:“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为率。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微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十岁
64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教四上怒召而让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上悦,乃不点中男。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摘对日:“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口:”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太宗京胆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日:“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序?,岂文德之足比。”上日:“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8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B.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C.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D.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申,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文中是以干支相配来记日。甲申日是干支纪日中的第二十一天。B.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唐初时中男的年龄段为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常用“海内、六合、八荒''泛指天下。8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裴矩奏请皇上给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户赏赐一匹绢,唐太宗认为按人口多少给予赏赐才符合实情。B.魏徵反对封德彝征召中男入伍的建议,多次拒绝在皇帝的敕令上签字,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C.萧璃认为周武王伐纣、秦灭周朝和六国,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观点。D.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被唐太宗批评后,他才叩头以示谢罪。86.把文中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65(2)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顾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83.“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83.C84.C85.A86.(1)周朝取得天下后,注重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不同的原因。(2)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87.启示:(1)要时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和不足;(2)要以人为镜,取人之所长;(3)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闻过必改。【解析】8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徵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徵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不可"是'‘固执以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上怒”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8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一般古时帝王登基则取新年号,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帝王并不都是只有一个年号,在位中途也有改年号的现象。故选C。
668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错,原文“上悦,乃不点中男”,说明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C.曲解文意,“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错误理解了“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人心则异'‘意思是人心向背不同。D.张冠李戴。文中本意是宴会上演奏歌颂唐太宗的音乐,太宗谦逊地说功业已成,但不能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太宗认为他的话说过了头,封德彝叩头谢罪。故选A。8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1)增,增加,加强;修,修为:此修短之所以殊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句(2)苟,假如,假使;岂,助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全,保全。8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意思是,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语句强调要以人为镜,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时时反省自己,弥补不足。参考译文:冬十月甲申(二十九日),民部尚书裴矩上奏说:“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给每户一匹绢。“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
67唐太宗励精求治,多次把魏微引进寝室,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微知无不言,太宗都高兴地加以采纳。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中男,其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微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徵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徵回答说:“统率军队,在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治天下,想使臣民都不要欺诈”太宗听了很高兴,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中男。唐太宗与侍臣们讨论周朝长久和秦朝短促的政治问题。萧璃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周朝和秦朝取得天下虽相同,但人心向背却不同。”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后,注重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的根本原因。是大凡取天下或许可以通过抗争而取得,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顺应民意的缘故。“萧瑞敬谢表示不如太宗想得深刻。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能比的。”太宗说:"平定乱世依靠武力,保守基业依靠文德,文与武的用处,全在于各因时制宜。你说文才不如武功,这话有些过分。“封德彝叩头谢罪。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2021•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日:“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巷终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派卒业。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日:“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日:“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展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号超。燕兵起,廷议讨之,岁族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日:“燕兵久顿大名天署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炮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68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屋桐,劳日:“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篇日:“成王安在?”成祖日:“彼自焚死。”孝孺日:"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日:"国赖长君。“孝孺日:“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日:”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日:“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日:“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注:①晟:官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8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B.燕兵久顿大名/天署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C.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D.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8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丧,即护送灵柩。不同于服丧,后者指长辈或平辈亲属死亡后一段时间带孝表示哀悼。B.总裁,意思是“汇总裁决其事”,后逐步演变为政府、商业组织机构中的一种职位。C.诏檄,诏书和檄文。檄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此处指皇帝赏赐座位给臣子以示关爱之情。9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孝孺幼时好学不倦,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C.方孝孺力主抵抗,终未成功。燕军起兵之初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D.方孝孺忠正耿直,誓死不屈。明成祖请他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9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69【答案】88.B89.D90.B91.(1)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分析】8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久顿”意思是“长时间停留”,"大名”是"久顿”的地点,意思是“长时间停留在大名(或:长时间在大名停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逾月”是"往返”的时间,意思是“来往超过一个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句子翻译为: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故选B。8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错误。降榻谓礼遇宾客,皇帝离开坐榻迎接,表示重视。故选D。9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错误。太祖并未重用他,“太祖喜其举止端整……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日:‘今非用孝孺时’“,两次遣还他,认为“今非用孝孺时故选B。91.本题拆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顾”,却,反而:“末视”,轻视;“恒”,常常;“致”,达到.(2)“力请”,竭力请求;“即”,如果;"济”,成功;"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参考译文:
70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派学习,宋派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搴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廉完成学业。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甫,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
71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座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王。薛嘉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是陈瑾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2021♦宝鸡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鸯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崇宁四年,中&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日:“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
72中日:“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李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蹒,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捷闻,群臣人贺,帝日:“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日:”自里乘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日:“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政、陈楠、解元、呼延通等皆唯超有差。世忠尝戒家人日:“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日:“今畏祸苟同,他日暝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土,所赐出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乘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宋史•韩世忠传》9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土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土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土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9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即太师、太傅、太保,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B.西夏: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C.建炎:南宋高宗皇帝的第一个年号,文中也指发生在两宋交替时期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金朝军队的南下追击而逃至江南的历史事件。D.峻擢:这里是高升的意思。古代官职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如“擢”为提升官职,“除”为授予官职,“迁”为调动官职。9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几个回合激战,金兵伤亡惨重。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D.世
73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了各户百姓。9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2)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蹒,人马俱毙【答案】92.B93.A94.D95.(1)于是率领军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种阵法(兵法),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2)敌人披甲陷入泥潭,世忠指挥精骑兵四面践踏,金军人马都被踩死。【分析】9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殊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战斗中韩世忠看见敌营中有一个非常勇猛的骑士,韩世忠骑马上前将其斩首,敌军大败溃散。从句法结构和断句标志看,“间道”是状语后置,表示的意思是“在间道复出“,在"间道”后可以断开;“世忠”为人名,“世忠”与“独部敢死土殊死斗”构成主谓宾+宾补的结构,“敌”与“少却”构成主谓结构,因此“斗”与“敌”之间可以断开;“顾"、"跃'’皆是动词,为“世忠”发出的动作,因此在“却''和"甚''之后可以断开;“敌众”是名词,与“溃败”构成主谓结构,故在“敌众”之前可以断开。故选B。9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即太师、太傅、太保''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故选Ao9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了各户百姓“理解错误。依据第七段中“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理解可知,并非“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了各户百姓“,而是将“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同编户同等交租“,
74"赐赍”是皇上的赏赐。故选D。9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引”,率领;“次”,驻扎“勒”,布下;“所”,处。(2)得分点:“被”通“披”,翻译成“身穿”亦可;“麾”,指挥:“蹂蹦”,践踏;“毙”意义被动。译文: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他身材伟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韩世忠十八岁时,以胆大勇敢应乡州招募,隶属于兵藉。他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崇宁四年,西夏骚扰边境,韩世忠攻克关卡,斩杀敌将,将其首级掷于女墙外,诸军乘机发动进攻,西夏人大败。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殊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战斗中韩世忠看见敌营中有一个非常勇猛的骑士,韩世忠骑马上前将其斩首,敌军大败溃散。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路南侵。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韩世忠接受诏书,感动地哭着说:“主上如此忧虑,臣子怎敢偷生呢!''于是从镇江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派统制解元守高邮,等候金的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栅栏,自己断绝退路。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书令移守长江,魏良臣急忙骑马离去。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离境,便立即上马,对将士下令说:“看我的鞭子指向行事。’'于是率领军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阵,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魏良臣到金军中,金人问宋的动静,魏良臣详细地把所见到的情况都说了。聂儿李堇听说韩世忠撤退,带领军队到江口。世忠挥小旗鸣鼓,伏兵四起,世忠军旗的颜色与金人的旗帜相混杂,金军混乱,我军不断推进。敌人披甲陷入泥潭,世忠指挥精骑兵四面践踏,金军人马都被踩死。。世忠又亲自追击到淮水,金兵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捷报传来,群臣入朝庆贺,皇上说:''世忠忠诚勇敢,朕知道他必定成功。”沈与求说:“从建炎以来,将士未曾与金人迎战一次,现在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他的功劳不小啊。''皇上说:"应该依次给予优厚的奖赏。’'于是部将董政、陈楠、解元、呼延通等都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韩世忠曾告诫家人说:“我的名字叫世忠,你们不要避讳"忠'’字,避讳而不再说,这是忘忠啊。“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他又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
75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同编户同等交租。然而他知人善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于行伍,挥将旗指挥的,都是他的部下。他解除兵权,罢去官职,在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好像未曾身居权位。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学说,自号清凉居士。(2021•沐阳县修远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殿宇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舛举外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原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土食之羡粟书于藉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縻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啰,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臬。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臬粟之所,凡十有八,使氽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法,原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效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慢疾疡,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泠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闻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单生,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节选自《唐宋八大家•越州赵公救灾记》)9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事建的一项是()A.故事岁縻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B.故事岁康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C.故事/岁縻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D.故事/岁縻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769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无城的一项是()A.熙宁,北宋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B.知越州,越州知州。知州是官名,宋初州本有刺史,别命京官知军州事,以分知州权柄,后罢刺史,专用知州,总治州郡政事。C.朔,古代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之后的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戊申晦,五鼓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9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独的一项是()A.吴越大旱,赵公来到越州,在饥荒还未到来之前,就亲自带领属官到各个县调查了七件事情,并谨慎地准备应对。B.文章通过一连串的数量词,如“二万一千九百余人”“四万八千余石”“一升”“五十七个”等,充分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成绩。C.文章详写了赵公救灾,结尾简要地概括了赵公的其他方面的品德和修养,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具有无穷的余味。D.这是一篇调查记,记述赵公在越州救灾的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9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2)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100.本篇救灾记重在记事,而非写人,但由于笔端含情,人也因事可见。请根据文本第一二两段简要概括赵公的形象。【答窠】96.C97.D98.A99.(1)借用有利息的钱的百姓,官府劝告富人尽可能地借钱给他们,等庄稼成熟,官府替富人责令债户偿还。(2)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却没有丝毫的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100.临难从容、严谨精细、远见卓识、忧民爱民。【解析】96.
7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故事”,按照旧例,作状语,位于句首,一般单独成句,排除A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四万八千余石''是"粟"的后置定语,不可断开,排除D。本句译为: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土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故选C。9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典籍中习见的……,下车,……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错误。"下车''是官吏刚到任。故选D。97.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在饥荒还未到来之前,就亲自带领属官到各个县调查了七件事情”错误。应是赵公下达文书询问下属县七个问题。故选A=98.本题考查学牛.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民取息钱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取息钱民者;“纵予之”,尽可能地借给他们;“官为责其偿”,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官为(之)责其偿。(2)“蚤”,通“早”;“少”,同“稍”,稍微,丝毫;“躬亲”,亲自处理。10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救灾",作者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先介绍了“防患于未然”的调查准备工作。作者具体介绍了赵扑的调查提纲,写了赵扑对“属县”的七问。涉及到受灾的范围、灾害的程度、官私应对灾害的能力等,突出了赵抗临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也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以为后来的官吏提供借鉴。文章开头写赵扑连发七问,写出了他的忧心如焚。第二段,写赈灾的时间和数量,赈粮的发放方式,用“忧其众相蹂也”“忧其且流亡也”二句,就充分表现了赵井细致深入的办事作风,以及忧民爱民的官吏形象。参考译文: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
78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根记录于簿藉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根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79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上勤于政务,我们州县的官员更应该效仿,鞘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赵公在元丰二年,由大学士,加升太子少保致仕,归家还乡在衢州。(他)直道而行的风气流行到(当时)朝延,和乐平易(厚道)实实在在的人,这里不详细介绍。写篇(饥荒)灾年治理办法可教育后人,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2021♦甘肃永登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胡大海,字通甫,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初起,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考:帐下。从破宁国①,拔徽州,略定其境内。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速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进相承坦判官。克兰溪,从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移兵攻绍兴,再破张士诚兵。太祖以宁、越②重地,召大海使守之。士诚将吕珍围诸全③,大海救之。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港珍营。珍势更,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许之。王恺日:“珍猾贼,不可信,不如因击之。“大海日:”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师还,人皆服其威信。陈友谅寇龙江,命分军捣信州,以牵制敌。大海用王恺言,亲引兵往,遂克信州,以为广信学。信方绝粮,或劝还师。大海日:“此闽、楚襟喉地也,可弃之乎?”筑城浚隍以守之。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日寨粮,民甚病之。大海以为言,始命罢去。苗将蒋英、刘震、李福来归,大海
80喜其骁勇,留置麾下。三人者谋作乱,请大海观弩。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后李文忠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日:“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以是军行,远近争附。又好土,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百已争木名。(节选自《明史》一百三十三卷)(注)①宁国,县名,在今安徽省境内。②越,绍兴古称越州。③诸全:诸全州,今浙江诸暨。10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B.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C.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D.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10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卫,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之意,担负保卫皇帝、皇宫安全的使命。B.枢密院,古代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始于唐朝,止于明朝。C.府,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是明清时期一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省。D.配享太庙,指宗亲、功臣等经皇帝特批供奉在太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大海英勇善战,屡次立下战功。胡大海投靠朱元璋后,跟随他攻取了宁国、徽州;他击退率军前来进攻的杨完者,同邓愈、李文忠攻下建德。B.胡大海胆识过人,坚决守卫广信。陈友谅率军进攻信州,他亲自迎敌;当时信州粮食不足,有人劝他撤军,他认为信州是战略要地,坚决守卫。C.胡大海喜爱人才,却被降将杀害。他喜欢三个前来投降的苗将,认为他们骁勇善战,把他们留在自己军中,可三人却谋反作乱,设计将他杀害。D.胡大海心怀悲悯,百姓争相归附。他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只是坚持着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的原则:而这也正是人们归附他的原因。
8110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土皆征粮于民,名日寨粮,民甚病之。(2)又好土,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答案】101.D102.C103.B104.(1)在此之前,军粮较少,在所占领的郡县中,将士都向百姓征收粮食,名为寨粮,百姓对此十分不满。(2)胡大海又喜爱人才,所到之处都寻访探求豪杰。刘基、宋濂被聘用,实际上都是大海推荐的。【分析】10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以十万众''意思是"率领十万兵",‘‘来攻"意思是"前来进攻”,"以十万众’'是"来攻”的方式,二者为连动,主语是“杨完者”,意思是“杨完者率领十万兵前来进攻”,连动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自昱岭关”作“攻”的状语,“建德”为宾语,意思是“自昱岭关一直攻打建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故选D。10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一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省''说法错误。府是二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故选C。10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能力。B.”陈友谅率军进攻信州”错误。由文中“陈友谅寇龙江,命分军捣信州“可知,陈友谅没有率军进攻信州,是派人前去攻打。故选Bo104.
8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先,在……之前;得,占领;征粮于民,状语后置,即“于民征粮”,向百姓征收粮食;病,作动词,厌恶,不满。(2)访求,寻访探求:见,表被动,被;见聘,被聘用:实,实际上。参考译文:胡大海,字通甫,长身铁面,智力超过常人。太祖刚刚起兵时,大海就到滁阳。谒见太祖,被任命为前锋。他与诸将攻取地盘,凭功劳被授予右翼统军元师,宿卫帐下。跟随大军破宁国,占领徽州,平定境内。元将杨完者率领十万兵前来进攻,大海在城下迎战,敌人大败而逃。和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一直攻打建德。在淳安打败元兵,攻克建德。再次打败了杨完者,降服了溪洞兵三万人。晋升为枢密院判官。攻克兰溪,跟随太祖攻取婆州,晋升为签枢密院事。调兵攻打绍兴,再次打败张士诚的部队。太祖认为宁、越是重地,征召大海前去镇守。张士诚的将领吕珍围攻诸全,大海带兵援救,吕珍筑堤坝拦河蓄水淹没城池,。大海夺过提坝反灌吕玲的军营。吕珍情势紧迫,在马上折断弓箭发誓,请求双方各自搬兵,胡大海答应了。郎中王恺说:“吕珍狡猾不可信,还不如乘机攻打他。”大海说:”已经允诺而又违背,这是不守信用;已经放归而又攻打,这是不讲武德。''于是军队撤回,人们十分钦佩他的威信。陈友谅进攻龙江,命令分兵进攻信州,以牵制敌人。大海采纳了王恺的建议,亲自带兵前往,于是攻克信州,把它设立为广信府。信州粮食断绝,有人劝说大海退军。大海说:“这是闽、楚的襟喉之地,怎么能放弃呢?”修筑城墙疏浚城墙外的壕沟来守卫。在此之前,军根较少,在所占领的郡县中,将士都向百姓征收根食,名为寒粮,百姓对此十分不满。大海为这件事进言,才下令免去。苗将蒋英、刘震、李福都自桐庐前来归附。大海十分喜爱他们驳,勇,就留他们在自己的部下。三人谋划作乱,请大海观看射箭,大海前去,蒋英派其党羽跪在马前,假装诉说蒋英的罪过,大海还没来得及回答,回过头来看蒋英。蒋英拿出袖中的槌子猛击大海,打中脑部倒地。蒋英等人在城中大肆掠夺后,跑到吴地。后来李文忠攻打杭州,杭州人抓住蒋英来投降,太祖命令杀了他,用他的血来祭奠大海。大海善于用兵,常常自己朗诵:“我是武人,不知书本知识,仅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于是他所到之处,远近都争相归附。胡大海又喜爱人才,所到之处都访求豪杰。刘基、宋廉被聘用,实际上都是大海推荐的。追封为越国公,谥号武庄,肖像列入功臣庙,配享太庙。(2021•贵州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好学问,有志行,众庶归望于喜。初,上之官爵力学也,喜独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秋七月庚午,艮易喜黄金百斤,上右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希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遭归,
83众庶失望,皆日:‘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势孥之卫,鲁以季友治乱,楚以子玉轻重,魏以无忌折冲,项以范增存亡。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平冬。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故寻复进用焉。九月庚申,地震,自京师到北边郡国三十余处,坏城郭,凡压杀四百余人。上以灾异问待诏李寻,对日:“小臣不知内事,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唯陛下执乾刚之德,强志守度,毋听女谒、邪臣之态,诸保阿、乳母甘言悲辞之托,断而勿听,勉强大谊。良有不得已,可赐以货财,不可私以官位,诚皇天之禁也。臣闻月者,众阴之长、妃后、大臣、诸侯之象也。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唯陛下亲求贤士,无强所恶,以崇社稷,尊强本朝。臣闻手甘以水为本,水为准平,王道公正修明,则百川理,落脉通;偏党失纲,则涌溢为败。唯陛下少抑外亲大臣。臣闻地道柔静,阴之常义也。间者关东地数震,宜务崇阳抑阴以救其咎,固志建威,闭绝私路,拔进英隽,退不任职,以强本朝。“(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删改)10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B.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C.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D.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10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亲:旧指女系的亲戚。如母、祖母的亲族,及女、孙女、姐妹、侄女、姑母的子孙。B.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的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众神。C.亚父:敬称,表示仅次于父亲。文中与《鸿门宴》中的“亚父”是一个人,均为范增。D.五行: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10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喜喜爱学问,品行高洁,很有正气,他对皇上刚即位就对外戚封官晋爵十分不满,就称病谦让推辞,并多次对其进行劝谏。B.傅太后不满傅喜,于是以黄金赏赐傅喜,令其交出职权,以光禄大夫头衔回家养病,但遭到大司空何武和尚书令唐林的反对。C.九月庚申日发生了大地震,范围较广,从京城到北边的郡国边疆,有三十多处城郭被地震震毁了,导致四百多个百姓被压死。D.皇上向李寻询问地震灾异的事,李寻以日月、阴阳等情况向皇上解释国家事务的兴衰,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很有说服力的。10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4(1)皆日:“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2)小臣不知内事,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答案】105.C106.B107.A108.(1)(大家)都说:“傅喜是傅氏的贤才,因为意见不合定陶傅太后的意思,所以被退官「百官没有(人)不为国家感到遗憾(惋惜)的。(2)我(官微职低)不知道内廷的事情,私下凭太阳的变化来观察皇上,志向节操比刚即位时差多了。【分析】10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代词,这,为后句的主语,所以“此”前断开,排除AD。“近臣”,意思是君主所亲近的臣子,为独立词语,不需要断开,排除B。句意:最近这段时间月亮数次发生变化,这是母后干预朝政的象征,结果是阴阳都受到伤害,对两方面都不利。我是外臣,不知道朝廷大事,只相信天象变化,按照天象来说,您的近臣已经不足以依靠了。故选C。10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8.“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众神”表述错误,应是“用社稷来代表国家”。故选Bo10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多次对其进行劝谏”分析错误。根据“傅太后始与政事,数谏之”的信息可知,傅喜多次进行劝谏的对象是傅太后,并不是哀帝。故选Ao10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论议”,意见,观点;“莫”,代词,没有谁;"恨”,惋惜,遗憾。
85(1)“窃”,私下里;“视”,观察,查看;“衰于……多矣”,正常语序为“于始初多衰”,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傅太后的堂弟右将军傅喜,喜欢学问,志高品洁,德才兼备,很多人都认为傅喜会有大作为。哀帝初立时,大封外戚官爵,只有便喜一个人称病谦让推辞。傅太后干预政事之初,傅喜多次进言劝谏她,因此傅太后不想傅喜辅政。秋天七月庚午(初四日),傅太后赏赐傅喜一百斤黄金,让他交出右将军的印信绶带,以光禄大夫的头衔在家养病。大司空何武和尚书令唐林一起上书说:“傅喜品行仁义、修养高洁,忠诚忧国,是辅佐国家的重臣呀。现在因为一点小病,就把他遣返回家,有失众望呀,(大家)都说:'傅喜是傅氏的贤才,因为意见不合定陶傅太后的意思,所以被退官。'百官没有(人)不为国家感到遗憾(惋惜)的。忠臣是国家社稷的卫士,季友决定了鲁国是治理还是混乱,子玉活着与否决定楚国是被重视还是被轻视,公子无忌决定了魏国是战胜还是败绩;范增的存在更决定了项羽的存亡。百万之众,不如一个大的贤才,因此秦国才会用千金去离间廉颇和赵王的关系,汉高祖刘邦才会使用万金让项羽疏远亚父范增。傅喜能在朝堂辅政,是陛下您的光辉,也是决定傅氏一脉兴废的关键所在。“皇上本来也是器重傅喜的,因此不久又再次任用了他。九月庚申日,发生了大地震,从京城到北边的郡国边疆有三十多处,城郭被地震震毁,压死百姓四百多人,皇上向等候诏命的官员李寻询问地震灾异的事,李寻回答说:“我(官微职低)不知道内廷的事情,私下凭太阳的变化来观察皇上,志向节操比刚即位时差多了。希望陛下您能够振奋阳刚德气,坚定意志,严守法度,不要听信人和佞臣的欺骗,诸如保姆、奶娘之类的或甜言或悲辞的请求,一概不要听,努力维护大义。实在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赏赐他们金银财帛,不要赏赐他们官位,因为这可是皇天的大忌。我听说月亮,是所有阴性事物的主宰,是皇后妃子和大臣、诸侯的象征。最近这段时间月亮数次发生变化,这是母后干预朝政的象征,结果是阴阳都受到伤害,对两方面都不利。我是外臣,不知道朝廷大事,只相信天象变化,按照天象来说,您的近臣已经不足以依靠了。陛下唯有亲自选拔贤能,不要助长奸佞之臣,才能使社稷兴旺,朝廷强大。我也听说,水是五行的根本,也是公平的标准,皇帝执政公正、政治修明,就会百川治理,脉络畅通:反之皇帝执政偏私,失去纲常,则会河决堤泛滥成灾。希望陛下稍微约束一下外或大臣。我知道地之道柔和安静,是阴性事物的常态。最近这段时间,关东地区多次发生地震,应该崇阳抑阴来挽救过失,皇上要坚固意志,树立威信,断绝私情请托的道路英俊贤能之才,罢免那些不称职的官员,来加强朝廷。”(2021•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日“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日"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单渚,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峰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学呼。诸儒或日:“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范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地儒生。
86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范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F急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的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日:“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三十七年冬十月考平,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朝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10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B.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C.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D.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1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C.癸丑,属于历法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六十年为一个循环。“癸丑”前一位是戊子。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土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1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B.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C.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87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1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细儒生。(2)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答案】109.D110.C111.C112.(1)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2)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殿的标志。【分析】10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传相告引”作“诸生”的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在“传相告引”后面断开,排除AB;“咸阳”是“坑”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都在咸阳活埋他们。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故选D。1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J“癸丑,前一位是戊子”错误。癸丑的前一位是壬子。故选C。11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错误。原文是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故选C。1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88得分点:(1)“乖异”,不一致,背离;“以”,认为;“细”,贬斥。(2)“周”,在周围;“表”,作标记:“颠”,顶峰;“阙”,宫殿。参考译文: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后,自认为自己品德胜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文告称“制书,,,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书”,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迹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朕为第一个皇帝,后世依照顺序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无穷无尽地传下去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东方的各郡县,登上了邹峰山,刻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德业绩。召集鲁地的儒家学士七十人,到泰山下,议论祭祀天地封禅之事。有的儒生说:“古代君主封禅,是用蒲草裹上车轮,避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使用的席是用草编的。''每个人的想法很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于是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向阳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竖立石碑颂扬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阴面的北坡而下,到梁父山进行祭地仪式。祭祀天地的礼节与在雍城由太祝主持的祭祀上帝的仪式相同,而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造宫殿,先建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下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阙的标志。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因犯罪服刑罚劳役的罪犯七十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并开凿挖掘用作棺椁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楚地的木材,全部运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胸界内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到师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都活埋在咸阳。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还有的人被惩罚边疆戍守。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说:“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始皇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冬季十月癸丑(初四日),始皇帝出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儿子胡亥最受疼爱,请求随同出游,始皇帝答应了。秋季七月丙寅日,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因担心始皇死在都城外,诸公子会与天下百姓乘机作乱,于是就把消息隐瞒下来秘不发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