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A 级)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四川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中介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2.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不属于其特征的是【】A.非独立性B.贫乏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3.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教育事实4.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5.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级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6.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的是【】A.遗传因素
1B.环境因素
2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7.在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A.心理治疗者8.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8.思维发展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1A.小学8.初中C.高中D.大学9.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这种关系【】A.工作关系B.组织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A.学校教育的影响B.家庭教育的影响C.社会教育的影响D.自我教育的影响11.学生家长以某种组织的形式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这种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是【】A.召开家长会B.举办家长学校C.组建家长委员会D.通讯联系12.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B.家庭教育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C.家庭群体在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313.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4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杰克森D.杜威14.学校中的班级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等属于【】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15.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A.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B.备课、上课、练习、课后辅导C.预习、上课、巩固、练习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16.《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7.”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的教学策略是1】A.先行组织者策略B.认知发展策略C.自我管理策略D.概念形成策略18.将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是【A.杜威B.华莱士C.加涅D.吉尔福特19.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A.整体性B.基础性C.内化性
5D.综合性
619.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A.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B.基础文化知识C.艺术审美知识D.体育运动知识E.教育理论知识2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C.课本或教材D.课堂教学E.教案23.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E.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居主体地位24.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A.定向B.分解C.定位D.熟练E.应用25.教学设计包括【】A.教学目标B.教学策略
7C.教学媒体D.教学实施E.教学评价三、名词解释题26.情境教学法27.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28.教育学29.活动课程30.道德行为四、简答题31.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32.家庭中哪些因素对教育产生影响?33.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4.简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五、论述题35.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36.结合实际,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37.联系实际,试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A]P15解析: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D]P19解析: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表现以下三方面: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3.[D]P3解析: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教育问题指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4.[C]P25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方法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为进行人的全面教育指明了道路。5.[A]P127解析:见定义学生身心发展的本质特征。6.[C]P132解析:教育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7.[A]P132解析:定义新时期教师的角色的重要补充是心理咨询师。8.[B]P139解析: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9.[D]P159解析:师生之间除了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10.[B]P182解析:定义家庭
8的教育功能体现这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
91.[C]P204解析: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可以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2.[A]P186解析: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对子女的观察、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教育者对子女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也是家庭最明显不过的特点之一。3.[A]P221解析:概念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4.[A]P225解析:隐形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5.[A]解析:略定义。6.[C]P277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D】P295解析:概念形成策略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其实施步骤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想。8.[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9.[A]P346解析:整体性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整体化,即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0.【B1P344解析:道德素质是调方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二、多项选择题11.[ABE]P81解析教师知识结构有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等三个组成部分。12.[ABC]P237解析:概念1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有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材。13.[ABCE]P131解析: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4.[ABCD]P322解析: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定向、分解、定位、和熟练四个阶段。15.【ABCE1P251解析教学设计的三大要素: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3.在进行这中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三、名词解释题16.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17.
10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11.教育学:研究教育实施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2.活动课程: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3.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四、简答题4.答P310:首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其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其三,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其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答P187:家长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完整性、家庭的气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6.答P333:(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7.答P235a.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d.重视个别差异;e.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8.答P111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匕其次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五、论述题9.答P354道德认知:即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善恶是非的判断。(1)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木质特征的反映。(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的过程:①从他律到自律;②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③从他人到自己;@1从片面到全面。10.答P268答: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含义:①指身体方面的发展;②指智力方面的发展;③指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四川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
12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2.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A.生产性B.科学性C.民主性D.商品性3.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C.人口的增长D.科学技术的发展4.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教育目的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5.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6.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7.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A.教员8.领导者C.人类灵魂-V程师
13D.心理医疗者
148.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A.10〜12岁B.123〜15岁C.15〜17岁D.13〜16岁9.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A.情感B.心态C.认知D.道德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11.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牝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A.家长会B.家长学校C.家长委员会D.通讯联系1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替代B.相互协调、补充C.相互矛盾D.相互分离13.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A.语文、政治、数学B.语文、数学、物理C.数学、物理、化学D.语文、外语、数学14.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是1【】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
15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15.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A.教育目的B.教学大纲C.教材D.教学计划16.“学不蹦等”、“不陵节而施”体现韵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7.源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是【】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18.知识学习的过程是【】A.选择、领会、熟练、应用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C.定向、分解、熟练、应用D.选择、领会、保持、应用19.下列属于情感陶冶的具体形式的是【】A.情境B.表扬奖励C.校风班风D.榜样示范20.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21.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A.教育预见能力B.教育学生的能力C.自我教育的能力D.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E.教育传导能力22.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应包括【】A.说明部分B.本文部分C.课程目标D.课时分配E.其他23.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的有【】A.学校建立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B.学校与宣传部门联系C.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联系D.学校与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联系E.学校与企业、工厂、村镇、部队等的联系24.按教育家杜威的理论,能力学习的过程包括【】A.提出疑问B.分析C.假设D.评断E.结论25.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A.认知经验要素B.道德经验要素C.审美经验要素D.健身经验要素E.娱乐经验要素三、名词解释题26.发现法27.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1726.教育目的
1826.学科课程27.道德情感四、简答题28.班级授课制有何特点?29.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30.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FI标。3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32.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五、论述题33.结合实际,试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4.联系实际,试述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C]P15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C]P61解析:教育的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等,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民主性。3.[A]P47解析: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4.【B】P24解析: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5.[D]P39解析: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6.[D]P37解析: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7.[A]P86解析: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8.[B]P140解析: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12—15岁。9.[A]P151解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情感。10.[C]P194解析: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社会教育。11.【D】P203解析: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比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通讯联系。12.[B]P199解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补充。13.[D]P218解析: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语文、外语、数学。14.[A]P225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15.[A]P243解析: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16.[B]1>276解析:《学记》要求“学不蹦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原则。
191.【A】1〉295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源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01.[D]P320解析:知识学习的过程是选择、领会、保持、应用。2.[A]P379解析: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3.【A】1'347解析:学校中小学课程应由前人积累的认知、道德、审美、健身经验要素组成。二、多项选择题4.[ADE]P82解析: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育预见能力、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教育传导能力。5.[ABE]P242解析:教学大纲的结构般包括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6.[ABCDE]P205解析: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的联系;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的联系;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学校有选择的与企业、工厂、村镇、部队等的联系。7.【ABCDE】P323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提出疑问、分析、假设、评断、结论。8.[ABCD]P217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健身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认知经验要素三、名词解释题9.发现法:t'288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10.在集体中教育原则:P369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111.教育目的:P26指社会为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12.学科课程:P221亦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13.道德情感:F357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四、简答题14.答P310: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定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5.答P184: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21(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1.答F332: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2.答P25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3.答P109: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儿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五、论述题4.答P33: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种: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种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和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身心发展的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22(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先发展形象思维,后发展抽象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有高兴、恐惧等一般情感,然后才会有理智感、道德感等。(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初期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心理I:,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但又是前后连续的。(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个体身心同•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表现在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政治社会化(个人逐渐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2)道德社会化(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的道德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关心别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为别人着想;对道德总是作出判断;行动。(3)性别角色社会化(将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的过程)。(4)个体个性化的形成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的“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总是处在一种矛盾之中。社会化和个性化都是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使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第二个是个性化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相辅相成的过程,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1.答P26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要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它同样也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在整个认识活动中同样也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但是教学中的认识过程又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能够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中去,使学生的个体认识能迅速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上来。因此如果说教学过程以外有些认识活动的形式,如科学研究、艺术探索等,是以变革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那么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则是以变革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教学过程的这一社会价值和功能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环境到认识的活动方面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23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无法判断2.从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后,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特征的是【】A.阶级性B.等级性C.狭隘性D.贫乏性3.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4.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重要补充的是【】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5.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
24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同伴影响6.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A.心理环境B.情感环境C.认知环境D.物质环境7.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苏格拉底8.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8.提出教学过程包括九个要素的是【】A.斯金纳B.加涅C.布鲁纳D.奥苏贝尔9.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情境教学法10.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25A.通晓所教的学科与专业B.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26C.哲学D.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E.文化学12.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E.非正式关系13.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A.父母的权威B.父母的表率作用C.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D.父母的文化修养E.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14.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主要有【】A.课程理念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材E.教参15.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E.塑造德行16.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A.定向阶段B.分解阶段C.定位阶段D.熟练阶段
27E.应用阶段17.素质教育目标包括【】
28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心理素质E.审美素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8.教育目的19.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20.课程结构21.学科课程22.素质教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3.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24.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25.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6.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27.简述德育原则。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8.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9.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教育影响。2.【D][解析]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后,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分别是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3.【B][解析]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C][解析]教师的“研究者”的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5.【B】[解析]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6.[D][解析]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物质环境。7.【C][解析]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亚里士多德。8.[B][解析]加涅提出的教学过程包括九个要素。
291.[B][解析]演示法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2.[B][解析]道德素质是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1A、B、D】[解析]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通晓所教的学科与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12.【A、B、C、D、E】[解析]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非正式关系。13.【B、C、D、E】[解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父母的表率作用、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14.【B、C、D】[解析]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15.【A、B、C、D][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16.【A、B、C、D】[解析]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定向阶段、分解阶段、定位阶段、熟练阶段。17.【A、B、C、D、E】[解析]素质教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理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8.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19.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20.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问题。21.学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22.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3.答:(1)教师预见能力。(2)教师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24.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3012.答:(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13.答:(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室常规。14.答:(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疏导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5.答: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29.答:(1)道德认识。①道德知识的掌握。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3)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31(4)道德行为。①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四川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情境教育学由三个维度组成,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要素的是【】A.情境线索B.从实践到理论的线索C.理论线索D.技术操作线索2.学校的出现,是在【】A.远古(原始社会)教育阶段B.古代教育阶段C.现代教育阶段D.当代教育阶段3.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A.教育本质B.教育功能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4.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A.教员角色B.领导者角色C.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D.心理医生角色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
32D.长期性5.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33A.控制教学过程B.控制学生C.塑造学生D.发挥学生的主动性7.在我国,最早实施分科教学的著名教育家是【】A.孔子8.孟子C.荀子D.庄子B.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发展主要是指【】A.身心发展8.知识积累C.身体素质提高D.情感意志品质的发展9.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A.领会B.选择C.保持D.应用10.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A.审美教育B.文化教育C.道德教育D.素质教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成分上进行分析包含有【】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制度D.教育方法E.教育媒体1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包括【】A.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4B.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E.要适应教育环境的特点13.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A.教育预见能力B.教育传导能力C.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D.监管学生的能力E.自我教育的能力14.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E.非正式关系15.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A.劳动经验要素B.认知经验要素C.审美经验要素D.健身经验要素E.道德经验要素16.人格教育的方法包括【】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B.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C.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D.训导E.表扬17.道德修养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A.学习B.练习C.座右铭D.立志
35E.慎独
36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3.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24.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5.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26.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点,教师应如何进行教育?27.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8.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29.试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情境教育学由三个维度组成,即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2.[B]考察学校出现的社会阶段。3.【C】考察教育目的的含义。4.[A]教员特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处于核心的地位。5.[C]从字面含义上看,这属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表现。。6.[D]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发挥学生的动性。7.[A]记忆考察题,在我国,孔子最早实施分科教学。8.[A]考察发展的含义。9.[B]知识学习的过程可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其中选择时第一个阶段。10.[D]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ABCD]教育从成分上分析,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12.[ABCD]考察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13.[ABC]考察教师的能力结构。14.[ABCDE]考察师生关系的种类。15.[BCDE]考察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要素与成分。16.[ABC]考察人格教育的三种方法。17.[ACDE]道德修养所包含的内容有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和慎独。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8.隐性课程:乂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19.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
37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81.校风:一个学校社会气氛,即校风,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极其重要因素。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应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3.学习诊断式:这是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答: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5.答: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四种:(D遗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也就是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2)环境。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3)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6.答:(一)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三)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教师要有明确的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的需要。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不断获取学业成就,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四)建立教室常规;教室常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有预防的作用。7.答: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橇,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其次,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第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最后,还应当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8.答:(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9.答:(1)理解学生。
39①心胸豁达;心胸豁达所含的第一个品质是灵活性。②敏感性;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他在人际关系即社交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③移情作用;移情作用的心理学意义是在情绪或理智上都处于别人的地位。④客观性;客观性意指能够就事物本来的面F1来看待它,而不受先人之见、偏见或预期的歪曲。它也完全适合于移情的•般范畴。(2)与学生和谐相处。①真诚;真诚是指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②非权势;教师不持居高临晨盛气凌人的态度,应出于帮助的热情来追求想往的成效。③积极相待;积极相待是一种真诚的感情,概括别人的表现而向他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价值和信念。④交往技能;交往技能是教师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意义的能力。(3)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个教师如果具有了枳极的自我意识,他就有信心,能明确地正视自己,他可能使已具有的教育技术得到积极的发挥。(4)教育的期待。教育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热切盼望,是教师职业情感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1.答:(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青少年的整个生活。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在空问和时间上出现断层,使对青少年的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使青少年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从而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机渗入供了机会。因此。搞好上述三种教育的衔接和协调,是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之间,除了在时空上不能出现断层外,还有一个在方向上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仅在时空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神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益。
40四川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能够干什么"是【】A.教育的属性B.教育的目的C.教育的功能D.教育的效应2.一个好教师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A.帮助B.规训C.促进D.发展3.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A.教员角色B.领导者角色C.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D.心理医生角色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5.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A.主体B.客体C.创造者D.行使者6.学生的主要任务是【】A.社会化B.个性化C.学习
41D.成长
427.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的阶段是【】A.小学阶段8.初中阶段C.中学阶段D.高中阶段8.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A.领导的作风B.教风C.学风D.教师的作风9.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是【】A.工具类学科B.知识类学科C.技艺类学科D.综合类学科10.于1966年正式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杰克森11.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学生情况D.教学评价12.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是【】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13.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A.杜威B.维果茨基
43C.夸美纽斯
44D.巴班斯基1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策略15.“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的学法指导方式是【】A.系统传授式B.专题讨论式C.学科渗透式D.学习诊断式16.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A.整体性B.基础性C.内化性D.综合性17.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18.品德的基础是【】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9.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是【】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20.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是【】A.陶冶
45B.惩罚
46C.人格感化D.说服教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教师要承担“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应该重点履行的职责有【】A.决定人的人生方向问题B.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C.校本研究D.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期待E.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22.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板块包括【】A.必修课B.选修课C.活动课D.班会课E.社会活动23.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A.了解学生的需要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D.建立教室常规E.维护教师尊严24.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学习的类型包括【】A.知识的学习B.技能和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的学习E.行为习惯的学习25.下列选项属于品德评价中奖励的有[]A.赞许B.劝诫C.奖赏
47D.训导E.表扬
48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X”,并改正错误。26.课程与教学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设计。【】27.《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杜威。【】28.阅读、写作、运算等属于智力技能范畴。【】29.文化素质教育也就是真、善、美的教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0.简述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31.简述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32.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33.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香港一位企业家对新疆企业进行了一番考察后深有感触:新疆许多企业的设备是一流的,但是生产出的产品却是二流、甚至三流的。这是为什么?他认为,关键是“人”。应该关注人的素质。是的,缺少人才,劳动力整体素质低,阻碍了经济发展,是新疆人多年来不敢面对的现实。前几年曾因将“乌鲁木齐"错印成“鸟鲁木齐”,多了一点丢了一百万;又有个印刷厂将“驼峰”错印成“驴峰”,又扔掉了几百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家国有大企业与外商达成800万美元的出口生意,结果在与外商签合同时,经理喝酒过量竟然吐了外商一身,外商扭头扬长而去。有一年,国际市场上羊肠衣一度十分畅销。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应该是很好的机遇,但新疆的一些企业却由于生产技术低卜.致使产品不合欧共体标准,从而痛失机遇。众所周知,新疆是全国产棉“状元”,为了解决原料运输困难,1995年国家实施了“东锭西移”的宏伟战略。然而大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后,遇到的第一难题便是:无人操作。一朝一夕培训成千上万名技术工人,谈何容易,于是这一流的设备只能“半开半闲”。新疆是富牧大区,但却生产不出像样的皮革制品,仅有的几家皮革加工厂纷纷关门停业,记者看到,花大价钱从意大利引进的一流制革机早己爬满了灰尘。牧民只有将皮革低价卖给“二道贩子”,再由他们贩往浙江等沿海地区加工,而加工好的皮革制品要想卖个好价钱,要想有足够份额的市场,还必须运回到新地来卖,因为世人都知道“新疆是出羊皮的地方”,“肯定会有上等的皮衣”。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I.[C]2.[C]3.[A]4.[D]5.[A]6.[C]7.[B]8.[A]9.[C]10.[D]
49I.[A]12.[A]13.[B]14.[C]15.[A]16.[A]17.[A]18.[B]19.[C]2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E]22.【A、B、C、E]23.[A,B、C、D]24.[A,B、C、D、E]25.【A、C、E]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6.[V]27.[X]改正:《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28.[V]29.[V]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0.答:(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31.答:(1)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2)独立性与信赖性的矛盾。(3)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4)自我探索中的迷惑。(5)父母过高期里引起的压力。32.答:(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33.答:(1)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50①互相访问。
51②通讯联系。③召开家长会。④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⑤举办家长学校。(3)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②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③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④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⑤学校有选择地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4)一般来说,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30.答:(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关,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①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时间、物力与财力,这都是教育事业发展不缺少的基础条件。②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首先是适应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力中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一个国家的教育越普及、教育水平越高、教育与生产越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就越高,新技术的推广速度更快,成效也更为显著。普及、推广时间的缩短,也缩短了新技术的更新周期。因此,不仅是高等教育,即使是中等、初等教育,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的科普教育,在推动生产技术的更新方面都起了一定作用。(3)材料中所述的新疆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正是由于教育的落后,导致人才素质不高,从而制约了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因而一定要重视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四川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
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A.教育本质B.教育功能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产性、发展性以及【】A.科学性B.民主性C.科学性、民主性D.现代性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教师角色的文化传统是【】A.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B.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C.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D.重视争取自我权益4.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最宜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效性5.下列关于学生学习的表述,错误的是【】A.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B.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C.学生所参加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D.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离开教师独立进行的6.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A.领会B.选择C.保持
53D.应用7.“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54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A.对立型7.依赖型C.自由放任型D.民主型8.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A.先主性8.多维性C.密切性D.统一性9.下面对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确的是【】A.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处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B.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C.对差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少直接批评D.差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没等其说完10.工具类学科主要是指【】A.语文、数学和外语B.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C.必修课和选修课D.社会活动课11.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A.教学内容B.教学对象C.教学目标D.预期效果12.下面哪一个选项属于班级中“中性力量”的表现?【】A.干扰同学B.睡觉,鼾声雷动C.积极参与课堂讨论D.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13.下面不属于教学过程基本功能的是【】A.传授知识
55B.形成技能
56C.培养智能D.锻炼身体14.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是【】A.学习活动总量B.学时C.学习强度D.知识学习量15.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可分为【】A.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B.独立完成作业和合作完成作业C.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D.知识作业和应用作业16.教师运用一定办法帮助学生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种学法指导方式是【】A.系统传授式B.专题讨论式C.学科渗透式D.学习诊断式17.“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A.目标B.内容C.过程D.原则18.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C.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D.社会公德、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1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A.道德感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
57D.道德意志
5820.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是【】A.组织活动、委托任务B.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C.榜样和示范D.说服教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朱选均无分。2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包括【】A.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E.要适应教育环境的特点22.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E.非正式关系23.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包括【】A.相互访问B.通讯联系C.召开家长会D.举办家长学校E.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24.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A.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准备知识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基础知识C.某些社会活动方面的经验D.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E.培养情感的内容25.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
59A.理论性B.整体性
60C.基础性D.内化性E.综合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5.教育影响26.课程27.教学设计28.隐性课程29.道德情感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30.简述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31.简述人格教育的方法。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32.试述教师的知识结构。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3.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蛮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34.阅读下列案例,结合你学的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曾参杀猪》曾参(公元前505年―前436年)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这样做,对家教是很不利的。”结果,他说服了妻子,还是把猪杀来煮了。曾家的这口猪,也许还没有养
61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口猪是一个损失。可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的形象。同时,他的做法对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教育,让她记住:作为一个母亲。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假话。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解析]见“教育目的”定义。2.[C][解析]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产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3.【D[[解析]中国教师角色的文化传统包括: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4.[B][解析]见第斯多惠对教师示范性的阐述。5.[D][解析]学生的大多数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6.[B][解析]知识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选择、领会、保持、运用。7.【D][解析]见师生课堂教学中“民主型”定义。8.【A][解析]见“先主性”定义。9.[C][解析]见微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10.【B】[解析]见工科类学科定义。11.[B][解析]教育的对象是人,在教学中应当首先考虑受教育者的因素。12.【D][解析]中性力量,指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的行为。四个答案中,只有D符合条件。13.[D][解析]教学过程基本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14.[A][解析]见”学习活动总量”定义。15.[A][解析]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可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16.[D][解析]见“学习诊断式”定义。17.【A】[解析]见”学习方法指导”定义。18.【B][解析]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19.【C[[解析]见“道德行为”定义。20.[B][解析]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是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B、C、D]22.【A、B、C、D]23.【A、B、C、D、E]24.【B、C、D、E]25.【B、C、D、E]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27.课程: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fl标体系,是教学
62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6325.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它是教学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工作计划。它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6.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27.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28.答: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D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川教育影响的依据。29.答:(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30.答:试述教师的知识结构。(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答:本案例说明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其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结合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如:给学生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持一颗敏锐的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等。32.答: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任务的完成。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家庭气氛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的体现。不同的家庭,由于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家庭气氛也不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3)父母的文化修养。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提高父母的文化修养。(4)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而且要学习教育、心理科学的专门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64四川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1A.华生B.桑代克C.布卢姆D.詹姆士2.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影响,•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A.年龄较大的学生B.年龄较小的学生C.中等年龄的学生D.年龄上无明显差异3.在中小学,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是【】A.10〜15人B.男女生混合群体c.男生群体较女生大D.女生群体较男生大4.根据齐卜勒等的分类法,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依发展的程序有四个步骤,即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和【】A.应用B.统合C.价值的性格化D.言语行为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二至七岁的儿童处于【】
65A.感觉运动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6.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A.奖惩的结果B.接受讲述c.获得事实材料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7.学生学习不具有的特点是【】A.间接性8.组织计划性C.有效性D.社会性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遗忘的规律,他认为遗忘是[1A.均衡的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没有一定规律9,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的是[]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和清晰性D.目的性和合理性10.多方面呈现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形式,以便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是【】A.变式B.定势C.具体化D.系统化11.技能是通过练习逐步形成的,动作技能的形成大体要经过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其第二个阶段是【】A.练习阶段
66B.认知和定向阶段c.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D.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12.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原因是【】A.学习目的B.学习动机C.学习态度D.学习兴趣13.研究表明,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故意表扬组比错误校正组成绩要好;而对中年级学生,故意表扬组比错误校正组成绩要差,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学习评定时要注意评定的[]A.客观与公正性B.正确性C.指导性和激励性D.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14.客观测验的缺点之一是【】A.过于客观B.过于简明扼要C.不能确知学生的学习程度D.取样太广15.假如某人智商是100,则他的智力是【】A.一般B.优秀C.低常D.超常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A.观察法B.调查法C.教育经验总结法D.自然实验法E.分析法17.课堂交往中的主要障碍有【】
67A.语言障碍B.心理障碍C.角色地位障碍D.交往机能障碍E.课堂结构障碍18.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几条基本的学习规律,这些学习规律是【】A.准备律B.强化律C.练习律D.消退律E.效果律19.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A.并列结合学习B.总括学习C.代表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20.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影响较大的迁移论述主要有【】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干扰理论D.概括化理论E.关系理论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美国、欧洲各国乃至中国学校教育都有巨大的影响,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o2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2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是」24.学生对其学得的东西,不仅能重复、应用或表现,而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广类化,这种现象就是。2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26.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激发学生的,是刺激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
6821.是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都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22.教学设计工作具有、具体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四、名词解释题23.下位学习24.情绪困扰儿童25.教学策略26.形成性评定五、简答题27.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28.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29.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是什么?30.学生的志向水平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1.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六、论述题3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克服遗忘?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的,该书出版的年份是1903年。2.[B]解析:不断有人重复实验多数取得了相似的结果,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较小的学生更受到期望的影响。3.【c】解析:在dotj,学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是男生群体较女生大,而且男女生混合的群体较少见。4。【D】解析:齐卜勒等的分类法心因动作的教学目的发展的程序有四个步骤,既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5.[8]解析: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思维准备阶段〈二岁至七岁〉,思维阶段〈七岁至11岁〉,抽象思维阶段<11岁至15岁》6.[D]解析: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7.[D]解析:学生学习具有的特征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间接性。8.[c]解析: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缓慢。
695.[D]解析: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和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指标是:可利用性、
70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5.[A]解析:见定义,突出事物的木质特征是变式。6.【c】解析:动作技能经过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是认知阶段、动作阶段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完善阶段。7.【B】解析: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8.[D]解析:学生的每个年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老师在评定时要注意学生的心里发展水平的年龄差异。9.[c]解析:客观检测的缺点有命题费时且困难、偏于零星知识的记忆、不能确知学生的学习程度。10.[A]解析:其人智龄与实龄相等、智力即为100、标示其智力为中等。二、多项选择题11.[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1观察法、2调查法、3教育经验总结法、4自然实验法、5实验室实验法。12.[ABcDE]解析略见定义。13.【ACE】解析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三条基本学习规律。14.【CDE]解析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5.[ABDE]解析影响较大的传统理论有1形式训练论、2共同要素论、3概括化理论、4关系理论。三、填空题16.【布鲁纳】17.【遗传与环境】18.【巴甫洛夫】19.【学习迁移】20.【高原现象】21.【求知欲】22.【焦虑】23.【系统性】四、名词解释题24.下位学习:下位学习是指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时为下位关系时的一种学习方式或同化模式。25.情绪困难儿童: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
715.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FI标的方式。包括四个具体的方面:课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
72学活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5.形成性评定:一般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五、简答题6.答:(一)价值性标准;(二)可能性标准;(三)低耗性标准;(四)丰富性标准;(五)就高性标准。7.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给予教师的启示: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8.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要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9.答:影响学生的志向水平的因素:(1)家庭对学生志向水平的影响。(2)学生过去学习成绩的影响。(3)受能力与自信心的影响。(4)受与人对比效应的影响。10.答: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有:(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六、论述题11.答:一般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问题:(D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12.答:首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科学地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其次,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最后,要强调复习的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四川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课堂教学
73B.因材施教C.学与教D.个体差异2.如果将来成为一名教师,你的中心角色应该是【】A.教员B.榜样C.课堂管理者D.学者3.将情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这五个程序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柯拉斯沃C.齐卜勒D.加涅4.小叶常常跟玩具、小草等说话,她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小叶现在应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A.感觉运动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5.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只有少数人能达到的阶段是【】A.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B.社会契约方法定向C.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D.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6.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班杜拉C.马斯洛D.罗杰斯7.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8.奥苏贝尔
74C.布鲁纳
75D.罗杰斯8.以下哪种现象反映的是经典条件反射?【】A.杯弓蛇影9.鹦鹉学舌C.四面楚歌D.望梅止渴10当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不稳定、不清晰时,为增强其稳定性和清晰性,教师应该采用的策略是【】A.比较性组织者B.陈述性组织者C.过度学习新知识D.记忆术10.“举一反三”不能说明下列哪种迁移?【】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水平迁移11.有意义保持与遗忘的心理机制是当新的意义出现后,还在继续进行【】A.顺应B.同化C.转换D.更新12.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即是知识的【】A.理解B.掌握C.巩固D.保持13.很多粉丝对自己的偶像十分崇拜,有时甚至幻想自己就是偶像,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1A.移置B.回归C.投射D.认同
7614.美国心理学家帕奇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是【】
77A.相互影响B.自我意识影响学习成绩C.学习成绩影响自我意识D.互不影响15.小明学习中表现出注意涣散,感知、思维迟缓,反应降低,情绪烦躁、忧虑。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推断小明出现了【】A.神经疲劳B.心理疲劳C.过度疲劳D.学习焦虑16.小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动机是【】A.内在动机B.外来动机C.直接动机D.交往动机17.如果家长和老师有更多的鼓励,小明.学习就会更努力,我们可以推断他的认知风格是[]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省型18.大学里通常是数学系男生多,外语系女生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大脑结构的差异B.性别角色的差异C.遗传的差异D.智力的差异19.学习者独立学习、自定进度,接受教师个别指导的活动是【】A.角色扮演B.面授C.个案研究D.个别化教学20.为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在同龄人当中的相对位置,最好使用【A.比率智商B.离差智商
78C.心理年龄D.智力年龄二、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9.教师的发展应体现和两个方向。20.桑代克提出T--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即、、。21.记忆术并不特别神秘,它是通过化化的方法来提高记忆能力。22.发散思维具有、和独特性的特征。23.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和状态。24.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和组合律三个规律。2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而采用的教学原则是。26.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三、名词解释题27.学习目标28.同化29.有意义学习30.认知结构31.遗忘曲线四、简答题32.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跟学生建立师生关系应遵循哪些心理学原则?33.如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34.教育目标有哪些心理功能?五、论述题39.论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40.请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A]解析: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教师,你的中心角色应该是教员。3.[B]解析:将情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这五个程序的心理学家是柯拉斯沃。4.[B]解析:皮亚杰的思维准备阶段的特征有:万物皆有生命,常与玩具交谈。小叶常常跟玩具、小草等说话,她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小叶现在应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思维准备阶段。5.[A]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只有少数人能达到的阶段是普遍的道德原则倾
79向。6。[D]解析: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家是罗杰斯。7.[A]解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8.[D]解析:望梅止渴现象反映的是经典条件反射。9.[A]解析:当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不稳定、不清晰时,为增强其稳定性和清晰性,教师应该采用的策略是比较性组织者。10.[C]解析:“举一反三”不能说明的迁移是特殊迁移。11.[B]解析:有意义保持与遗忘的心理机制是当新的意义出现后,还在继续进行同化。12.[C]解析: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即是知识的巩固。13.[D]解析:认同是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很多粉丝对自己的偶像十分崇拜,有时甚至幻想自己就是偶像。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认同。14.【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帕奇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15.[B]解析:心理疲劳的表现有:注意涣散,感知、思维迟缓,反应降低,情绪烦躁、忧虑。16.[B]解析:小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动机是外来动机。17.[A]解析:如果家长和老师有更多的鼓励,小明.学习就会更努力,我们可以推断他的认知风格是场依存性。18.[B]解析:大学里通常是数学系男生多,外语系女生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性别角色的差异。19.LD]解析:学习者独立学习、自定进度,接受教师个别指导的活动是个别化教学。20.[B]解析:为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在同龄人当中的相对位置,最好使用离差智商。二、填空题21.专业化、人性。22.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3.表象化、结构化、组块化。(任选两个)24.流畅性、变通性。25.指向、集中。26.差异律、活动律。27.因材施教。28.具体性。三、名词解释题29.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它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30.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一体化的过程。
8025.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
81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25.认知结构: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26.遗忘曲线:遗忘和保持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保持过程或保持曲线中也反映出遗忘过程或遗忘曲线。四、简答题27.答:跟学生建立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28.答:(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29.答: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D教学目标具有启动功能。(2)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3)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具有聚合功能。30.答: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31.答:基本原则有二:一是端正学习动机(包括应试动机):二是控制能增强兴奋度的各种刺激。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做好学习评定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第二、做好经常性的学习评定工作。第三、锻炼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五、论述题32.论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答:(一)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把特定反应与特定刺激联系起来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储存系统为基础,这一系统能对代表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作
82出反应。(三)重视学习过程:重要的不在于铭记多少事实,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四)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五)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六)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七)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八)强调信息提取。(九)提倡发现学习。25.答:(一)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首先应突出重点,以若干能够基本起到组织作用的材料为核心;其次,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便于理解,在编写教材或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以浅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教材的编写与提示应针对主要概念而叙述,要注意避免过分冗长而失落要义。最后,还应尽量将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筒到繁排列。(二)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概括化水平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理解与熟练所学习内容同等重要。(三)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课外活动应尽量与课内学习配合,课内学习要有充分应用于课外的机会。(四)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不仅要重视内容,而且应讲求如何学习教材。(五)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也影响迁移。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般认为,桑代克发表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该书出版于【】A.1913年B.1903年C.1923年D.1879年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1】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83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2.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学者是【】A.华生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3.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加涅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4.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人本主义B.官能心理学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5.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6.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9.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10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
84D.检验假设
85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15.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
86C.布鲁纳
87D.斯金纳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19.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是、和.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到到.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和o24.布卢姆对教育心理学的两大主要贡献是和.25.遗忘产生的原因有、和。26.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和.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7.比较性组织者28.过度学习29.创造性思维
8821.学习动机22.直观教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3.简述作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24.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25.如何正确处理非正式的学生群体?26.如何科学进行复习,防止遗忘?27.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8.结合实际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29.结合实际论述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的,该书出版的年份是1903年。2.【B】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3.[C]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4.[C]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是布鲁姆。5.[A]关于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的分类最早由加涅提出,据此,加涅还提出了学习层次的序列性。6.[B]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7.[D]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字面理解、解释的理解、批判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四种水平。8.[B]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内部语言阶段。9.[D]•般认为,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0.[B]见“移植”定义。11.(DJ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下到上包括生理和组织的需要、关系和社会的需要、成就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2.[A]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13.[C]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发散思维。
891.[B]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借助的方法是测验。2.[A]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3.[A]弗洛伊德是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4.【B】场独立性者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更加擅长。5.[B]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金。6.[A]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究是求异思维。7.[B]见“解决问题四阶段中提出假设”的定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8.【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9.【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10.【垂直迁移水平迁移】11.【提出教育目标分类掌握学习理论】12.【生理原因记忆痕迹衰退干扰】13.【活动水平指向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4.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ComparativeOrganizer)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个指出新旧知识异同的组织者,这种组织者被称为比较性组织者。15.过度学习: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研究。16.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17.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推动力。18.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9.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20.答:(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90(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1.答:(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3)对于破坏性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也要讲究方法。2.答:(1)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科学地分配复习时间,及时或习,经常复习:(2)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3)要强调复习的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问忆相结合。3.答:(1)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增强创造性.(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5)增强好奇心。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答(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38.答: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有:(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2011年10月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A试卷单项选择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存需要
91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3.与发散思维对立的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创造思维D.聚合思维4.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量主要借助: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8.数学C.历史D.法律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B.维特金C.克勒D.卡根
928.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研究的是:
93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1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泰勒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1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开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A.詹姆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13.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B.形象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1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15.布鲁纳提出的是:A.掌握学习理论B.认知学习理论
94C.情感学习理论
95D.行为学习理论16.迁移的形式训练的心理学基础是:A,官能心理学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1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18.以同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A.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19.反映测验分数可靠性的指标,是测验的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2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置C.投射D.回归二.填空题21.根据班集体性质,可将其分为:团结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和散聚的班级体。2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3.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24.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主要有两种表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9620.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可以从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利意志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考察21.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发散思维。
97三.名词解释20.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21.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它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22.教学评定:根据一定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23.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24.遗忘曲线:遗忘和保持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保持过程或保持曲线中也反映出遗忘过程或遗忘曲线。四.简答题33.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3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策略E:教学媒体F:教学评价35.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①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②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③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36.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1.教学更多的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白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98五.论述题37.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变式: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38.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机(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1分)(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分)(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分)(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1分)(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1分)(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1分)四川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A.泰勒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2.一般认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始,该书出版于【】A.1923年B.1913年C.1903年D.1879年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
99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3.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A.心理健康B.记忆C.智力D.学习4.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5.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6.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A.刺激-反应联结7.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8.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高层次的学习是【】A.刺激-反应联结B.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9.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10.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00A.弗洛伊德
101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1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12.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A.内部言语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1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叫做【】A.顶峰现象B.倒退现象C.抑制现象D.高原现象14.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5.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16.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
102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103A.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8.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19.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20.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同化模式有__、和。22.学生成就动机的三个来源是、和o23.布卢姆对教育心理学的两大主要贡献是和o24.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主要有两种表现,即和.25.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认为,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主要有和两种类型。26.美国学者马杰提出,学习目标的三要素是、和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7.理解28.记忆恢复29.智力技能30.下位学习31.创造性思维
104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1.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的体现。22.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23.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24.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25.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26.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27.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四川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C3.A4.D5.C6.C7.B8.D9.A10.A11.B12.A13.D14.C15.A16.A17.A18.B19.B20.C二、填空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1.【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22.【认知需要学生自我提高需要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23.【教育目标分类掌握学习理论】24.【前摄抑制后摄抑制】25.【冲动型反省型】26.【行为条件标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7.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28.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29.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的。30.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31.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四、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2.答: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并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有选择性的。
105(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21.答:(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22.答:一般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发展思维训练。(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23.答:(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24.答:(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5.答:(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材料。首先应该突出重点,以若干能够起到组织作用的材料为核心。其次。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便于理解,在编写材料或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以浅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教材的编写与提示应针对主要概念而叙述,要注意避免过分冗长而失落要义。最后,还应尽量将内容与要求相似的教学单位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排列。(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26.答:要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以下感知的规律:(DF1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106(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守以下三个规律:第一,差异律。第二,活动律。第三,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枳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四川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泰勒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开始的,该书的作者是[]A.詹姆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3.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5.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掌握学习
107B.认知学习C.情感学习D.行为学习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官能心理学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8.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8.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A.活动定向9.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语言D.无声的外部语言1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1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姆B.罗杰斯C.马斯洛D.弗洛伊德
10812.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109A.文学B.数学C.化学D.物理13.教学过程中测量的主要方法是【】A.测验B.观察C.访谈D.实验14.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A.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A.高原现象B.倒退现象C.抑制现象D.顶峰现象16.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A.心理健康B.记忆C.智力D.学习17.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1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学派
110D.认知心理学
1111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A.刺激-反应联结B.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是、和。2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和23.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和.2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具有,又具有.25.记忆干扰的两种表现是和.26.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和.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7.陈述性组织者28.智力技能29.有意义学习30.非正式学生群体31.迁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33.简述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34.简述提高知识巩固的途径。35.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3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结合实际论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38.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112四川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解析]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2.[B][解析]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3.[D][解析]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T5岁)。4.【C][解析]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学习理论。5.LA】[解析]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6.【A][解析]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7.【C[[解析]贾德提出迁移理论的概括化理论。8.[D][解析]见“无声的外部语言”定义。9.[B][解析]见”提出假设阶段”定义。10.[C][解析]见“投射”定义。11.[C][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12.[A][解析]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13.[A][解析]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借助的方法是测验。14.【B】[解析]见“内部言语”定义。15.【A】[解析]见“高原现象”定义。16.[D][解析]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学习。17.[A][解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18.[C][解析]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格式塔学派。19.[B][解析]加涅的学习八种阶梯类型由低到高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连锁、言语联想学习、多重识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学习、问题解决实习。20.【D][解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别是字面的理解、解释的理解、批判性理解、创造性理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21.【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2.【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3.【实物直观模式直观语言直观】24.【稳定性可变性】
1131.【前摄抑制后摄抑制】2.【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陈述性组织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适合认知领域目标的教学程序。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让学生学习这一组织者,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4.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技能又被称为认知技能、心智技能。5.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6.非正式学生群体:非正式学生群体是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7.迁移: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这样定义的局限,而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8.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9.答: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例如,“能列举XXX步骤”。(2)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例如,“能参考教科书来列举某五个步骤”。(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例如,“单元教学结束以后,能按照标准测试要求,列举五个步骤,至少四个步骤是正确的”。10.答:(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运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114(4)合理地组织复习。1.答:(1)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和经验的储备。(2)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变成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2.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顺利进行。(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答: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逐步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将祖国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和生疏、新知与旧知、现在与将来、自己与别人及学生地位变化的不确定,来激发动机。(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为使评价对学习动机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教育学生对评定抱正确态度,评定应该客观、公正、及时,赞许的肯定评价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评定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评定要有指导性和激励作用,评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但应当注意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不可过分依赖竞赛活动。(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课程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偶尔做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事。38.答:要提高宜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以下感知的规律:(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使时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下面三个规律:第一,差异律。第二,活动律。第三,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115(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