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考研生化重点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

ID:83019143

大小:36.04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3-09-19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1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2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3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4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5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6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7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8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9页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北医考研生化重点生化复习资料第一章ー、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蛋白质是ー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1.2.3.4.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各种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X6.25X100o所有的氨基酸均

1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缀氨酸(Vai)、亮氨酸(Leu)、异亮氨酸(He)、苯丙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o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疏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aー螺旋的形成。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缀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可用ー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氨基酸的分类氨酸(Phe)、脯氨酸(Pro)。(Asn)、谷胺酰胺(gin)、苏氨酸(Thr)o????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句话概括为“一家写两三本书来”,与之谐音。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的两性解离性质: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能与质子结合成NH4的氨基:含有能与羟基结合成为CO〇的竣基,因+一此,在水溶液中,它具有两性解离的特性。在某ーpH环境溶液中,氨基酸解离生成的阳郭子及阴离子的趋势相同,成为兼性离子。此时环境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l),氨基酸带有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泳动。pl值的计算如下:pl=1/2(pKl+pK2),(pKl和pK2分别为a-竣基和aー氨基的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吸收波长:280nm结构特点:分子中含有共物双键光谱吸收能力: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呈色反应:氨基酸与苛三酮水合物共加热,生成的蓝紫色化合物在5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蓝紫色化合物=(氨?基酸加热分解的氨)+(苛三酮的还原产物)+(ー分子苛三酮)。肽的相关概念?????寡肽:小于10分子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多肽:大于10分子氨基酸组成的肽链。氨基酸残基:肽链中因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的氨基酸分子。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酰胺键。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al、C、〇、N、H、Ca2位于同一平面,组成肽单元。三、蛋白质分子结构特点见表1-1〇表1;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比较?模体:蛋白质分子中,由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特定锌指结构:是ー个典型的模体,由一个aー螺旋和二个反平衡的B-折叠的3个肽段组成,具有结合锌

3离子的功能。分子伴侣:能够可逆地与未折叠肽段的疏水部分结合随后松开,引导肽链正确折叠的存在于细胞内的ー类蛋白质,的作用。也对蛋白质二硫键正确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四、蛋白质ー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关系??ー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具有相似ー级结构的多肽或蛋白质,其空间构象及功能也相似。分子病:由于蛋白质分子ー级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功能改变而产生的疾病。五、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由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血红蛋白(Hb)由四个亚基组成,两个a亚基,两个B亚基。记忆要点如下:血红蛋白分子存着紧张态(T)和松弛态(R)两种不同的空间构象。T型和氧分子亲和カ低,R型与氧分子的亲和力强,四个亚基与氧分子结合的能力不ー样。第一个亚基与氧分子结合后,使Hb分子空间构象发生变化,引起后ー个亚基与氧分子结合能力加强(正协同效肌红蛋白分子只有一个亚基,不存在变构效应协同效应:指ー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的另ー个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促进作用则为正协同变构效应:蛋白质分子的亚基与配体结合后,引起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的现象。

4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效应;反之为负协同效应。称为结构域。疯牛病:是由月元病毒蛋白引起的ー组人和动物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传染性、遗传性或散在发病的特点。生物体内含有正常的aー螺旋形式的PrPc,转变为异常的B-折叠形式的PrPSc具有致病性。六、蛋白质重要的理化性质及相关概念????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在某ーpH溶液中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带有的净体内的蛋白质等电点各不相同,大多数接近于PH5.0碱性蛋白质:鱼精蛋白、组蛋白酸性蛋白质:胃蛋白酶、丝蛋白蛋白质处于大于其等电点的pH值溶液中时,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有正电荷。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的两个因素:水化膜、表面电荷。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的本质:ニ硫键与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肽键的断裂

5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变性后特点:生物学活性丧失、溶解度下降、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易被蛋白酶水解变性的因素:加热、乙醇、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蛋白质复性: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蛋白质的凝固作用:蛋白质经强酸或强碱变性后,仍能溶解于该溶液中。若调节pH值至其等电点时,变性蛋白质呈絮状析出,再加热,形成坚固的凝块。蛋白质的复性: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含有具有共辗双键的三种芳香族氨基酸,于280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蛋白质的呈色反应:苛三酮反应:蛋白质水解后可产生游离的氨基酸,原理同前双缩脈反应:肽键与碱性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氨基酸不出现此反应,当蛋白质不断水解时,氨基酸浓度上升,其双缩眼呈色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可以检测蛋白质的水解程度。七、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6???????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超滤法:应用正压或离心力使蛋白质溶液透过有一定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的方法。丙酮沉淀:0-4C低温;丙酮的体积10倍于被沉淀蛋白质;蛋白质沉淀后应迅速分离。盐析:硫酸铉、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中性盐放入蛋白质溶液中,破坏水化膜并中和表面电荷,导致蛋白质胶体的稳免疫沉淀法:利用特异抗体识别相应的抗原蛋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蛋白质混合溶液中分离获得抗原蛋白的电泳: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正极或负极泳动。SDS-PAGE电泳:加入负电荷较多的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异消失,此时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在电场中形成一个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电泳时被分离的蛋白质泳动至其等电点相等的层析:待分离蛋白质溶液(流动相)经过ー个固态物质(固定相)时,根据溶液中待分离的蛋白质颗粒大小、电阴离子交换层析:负电量小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凝胶过滤:分子量大的蛋白质最先洗脱超速离心:既可分离纯化蛋白质也可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对于球形蛋白质而言,沉降系数S大体上和分子量成正比关系

7S(未知)/S(标准)={Mr(未知)ハ/lr(标准))2/3定因素去除而沉淀。方法。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只和蛋白质颗粒大小有关,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pH值区域时,净电荷为零不再受电场カ移动,该法用于根据蛋白质等电点的差异进行分离。???荷多少及亲和力等,使待分离的蛋白质在两相中反复分配,并以不同速度流经固定相而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ハ、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分析方法及关键试剂名称氨基酸序列分析???步骤ー:分析已纯化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步骤二:测定多肽链的氨基末端与竣基末端为何种氨基酸。以前用二硝基氟苯,现多用丹酰氯步骤三:将肽链水解成片段(表1-2)。表1-2三种肽链水解方式的比较????步骤四:测定各肽段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采用Edman降解法,试剂为异硫鼠酸苯酯步骤五:统计学分析,组合排列对比,得到完整肽链氨基酸排列顺序步骤ー:分离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步骤二:测定DNA序列通过核酸来推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的步骤:??步骤三:排列出mRNA序列

8步骤四:按照三联密码的原则推演出氨基酸的序列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测定:圆二色光谱法,测a-螺旋较多的蛋白质时,结果较为准确。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测定:X射线衍射法和磁共振技术。ヽ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核酸元素组成特点及碱基、核甘、核甘酸的化学结构?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物体所含有的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天然存在的核酸根据其分子的物质组成不同分为两大类:DNA与RNA。?核酸的元素组成:主要由碳、氢、氧、氮、磷组成,磷的含量较为稳定,占核酸总量的9-10%。?基本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是核昔酸。二、核甘酸间的连接方式3',5'ー磷酸二酯键;5’末端是指在DNA或RNA链中末端为5'ー磷酸基,未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一端:3’末端是指在DNA或RNA链中末端为3'-OH,未被酯化的一端;各种简化式书写时都是5'-3',其读向都是从左到右,所表示的碱基序列也都是从5’端到3’端。

9两类核酸(DNA与RNA)性质的异同详见表2-1。表2-1DNA与RNA性质的比较四、DNA的ー级结构、二级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了解DNA的高级结构形式详见表2-2。表2-2DNA分子结构的比较五、mRNA、tRNA二级结构特点及rRNA的类型和其它小分子RNAmRNA、tRNA、rRNA结构特点见表2-3〇其它小分子RNA种类及功能见表2-4〇表2-3三种常见RNA的比较表2-4其它小分子RNA种类及功能DNA(热)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概念。?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DNA变性只改变其二级结构,不改变核甘酸排列顺序。DNA的增色效应:DNA变性过程中,在紫外区260nm处的0D值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比例的关系。DNA解链温度: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在ー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期间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

10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Tm)oTm值高低与其分子所含碱基中的GC含量相关,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复性的过程。?分子杂交: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七、核酸酶的概念及性质?核酸酶: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根据酶解底物的不同分为DNA酶和RNA酶。?核酸内切酶:可以在DNA或RNA分子内部切断磷酸二酯键的酶。?核酸外切酶:仅能水解位于核酸分子链末端核甘酸的酶。根据其作用的方向性,分为5‘f3'或3'-5'核酸外切酶。?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底物是核酸,属于序列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催化性DNA:人工合成的具有序列特异性降解RNA功能的寡聚脱氧核甘酸片段。第三章ヽ

11酶及生物催化剂的基本概念;酶的分子组成及相关概念如酶蛋白、辅助因子(辅酶、辅基)、全酶、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等见表3-1。表3-1酶及酶的相关概念单纯酶与结合酶的活性中心?对单纯酶来说,活性中心就是酶分子在三维结构上比较接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但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活性中心的常见必需基团:His残基的咪喋基、Ser残基的羟基、Cys残基的筑基及Glu残基的Y-竣基。????对结合酶来说,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往往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作为连接底物与酶的桥梁,便于酶对底物起作用;维持酶蛋白构象:金属离子的作用?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维生素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详见表3-2。表3-2常见酶促反应中维生素的作用二、??酶促反应的特点与酶促反应机制的学说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12??????绝对的特异性:仅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进行ー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的产物。如脈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相对的特异性:作用于ー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如脂肪酶、磷酸酶、蛋白酶等。立体异构特异性:仅作用于底物的ー种立体异构体,如乳酸脱氢酶催化Lー乳酸;延胡索酸酶催化反式丁烯二酸与苹果酸间的裂解。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⑴酶量调节:⑵酶催化效率调节;⑶改变底物浓度进行调节。酶促反应的高效不稳定性:由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酶与底物接近时二者相互诱导、相互形变、相互适应。酶促反应的机制很复杂,在酶的活性中心内底物可发生邻近效应和定向排列,酶对底物可进行酸碱多元催化在,底物在酶活性中心的疏水性‘ロ袋’里发生表面效应。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机制的诱导契合假说三、影响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几种因素及其动力学特点表3-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见表3-3。???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Km值的含义:为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环境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Km值可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カ。Km

13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表示不需要很高的底物浓度就可容易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反之亦然。?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Km与Vmax的测定:双倒数作图得到林贝氏方程:自变量是1/⑸,应变量是1/V,斜率是Km/Vmax,在y轴的截距是1/Vmax(图3-1)酶浓度的影响图3-1斜率???当⑸>>旧时,酶促反应速度与旧成正比在某ーpH值,酶催化活性最大,称为最适pH值。最适pH值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大多数接近中性。少数例外(如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1.8;肝精氨酸酶最适pH值为9.8)。抑制剂的影响?酶的抑制剂:引起酶催化活性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表3-4两种抑制性作用的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的比较详见表3-5。表3-5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激活剂的影响????激活剂: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活性增加的物质。大多数为金属离子,如Mg、K;有机化合物:如胆汁酸盐。必需激活剂:为酶促反应所必需,否则检测不到酶的活性。例Mg于已糖激酶。非必需激活剂:激活剂不存在时,仍能检测到一定的活性,例CI于唾液淀粉酶。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14酶原:无活性酶的前体。例消化酶原、凝血酶原等。酶原的激活: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实质是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或暴露过程。生理意义:⑴保护自身不被酶破坏;⑵保证酶在特定的部位与环境发挥作用;⑶酶的贮存形式。酶的快速调节与慢速调节的方式-2+2++pH值的影响四、???五、快速调节包括变构调节与共价修饰调节?变构酶:指效应剂与酶的非催化部位可逆的结合,使酶发生构象的变化而影响酶的活性,其作用特点如下;?????

15?反应的方程曲线为S型曲线,非米氏方程的矩形双曲线。变构酶多为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催化的常为不可逆反应。变构酶常由多个亚基组成,彼此间具有协同效应。变构酶有催化部位和调节部位(而不是都具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常见的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甲基化与去甲基化、腺昔化与去腺昔化和一SH与一S—S—的互变等。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最为常见。共价修饰是快速调节。共价修饰:酶蛋白上的ー些基团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酶含量的调节:通过改变酶合成或降解以调节细胞内酶的含量,属于慢速调节。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ー组酶。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由同一基因转录生成的不同mRNA翻译的不同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同工酶概念及应用??六、乳酸脱氢酶有五种类型,其中LDH1型在心肌细胞中最多;肝病时LDH5升高肌酸激酶(CK)有三型:脑中含CK1(BB型);心肌含CK2(MB型);骨骼肌含CK3(MM型)酶的命名与分类原则酶均有两个名称,系统名称应标明酶的所有底物与反应性质。推荐名称

16是从习惯名称中挑选而来,可分为六类:⑴氧化还原酶类;⑵转移酶类;⑶水解酶类;⑷裂合酶类;⑸异构酶类;⑹合成酶类。七、酶在医学中的应用酶与疾病的关系密切。遗传性因素和许多疾病均可引起酶的质与量的异常以及活性的改变,并引发多种疾病。检验血液中酶活性的改变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许多药物可通过改变人体或致病菌中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酶还可以作为工具用于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第四章ヽ????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是糖最主要的生理功能。糖还是机体重要的碳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转变成其他的含碳化合物。糖也是组成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例糖蛋白、糖脂。糖的磷酸衍生物形成生物活性物质,例NAD、FAD、DNA、RNA、ATP等。糖无氧氧化的基本反应过程、能量生成、关键酶调节及生理意义基本反应过程:分为两个反应阶段,全程在胞浆中进行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由一分子葡萄糖分解分成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记忆要点:反应的“ー、二、三”。⑴ー次脱氢:3ー磷酸甘油醛fl,3一二磷酸甘油酸+NADH+H的氧化过程。⑵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各生成!分子ATP

171,3一二磷酸甘油酸f3ー磷酸甘油酸+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f丙酮酸+ATP二次ATP消耗的反应:葡萄糖+ATP-6ー磷酸葡萄糖6ー磷酸果糖+ATPf1,6一二磷酸果糖二个磷酸丙糖的生成:1,6一二磷酸果糖裂解为磷酸二羟丙酮和3ー磷酸甘油醛二个ATP的净生成:2(底物水平磷酸化)X2(磷酸丙糖)一2(ATP消耗)⑶三次不可逆性反应,三个关键酶的参与已糖激酶催化葡萄糖ー6ー磷酸葡萄糖++二、?糖的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葡萄糖在缺氧或供氧不足情况下,生成乳酸的过程。6ー磷酸果糖激酶ー1催化6ー磷酸果糖ー1,6一二磷酸果糖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ー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所需的氢原子由前述‘一次脱氢’过程提供,反应由乳酸脱氢酶催化,辅酶是NADo?糖酵解的调节:主要在三个关键酶上的调节(见表4-1)。表4-1糖酵解关键酶的调节?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8迅速提供能量,对肌收缩更为重要。成熟红细胞的供能。神经组织、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活跃的组织,即使不缺氧也多由糖酵解提供能量。糖有氧氧化的基本反应过程、能量生成、关键酶调节及生理意义糖有氧氧化的定义: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基本反应过程:分为三个反应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同前述糖酵解过程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氧化脱竣生成乙酰CoA????总反应式为:丙酮酸+NAD+辅酶A,乙酰COA+NADH+H+CO2反应不可逆,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参与反应的辅酶有:硫胺素焦磷酸酯(TPP)、硫辛酸、FAD、NAD、CoA记忆要点:反应有“ー、二、三、四”。⑴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酰CoA琥珀酸+GTP⑵二次脱竣基反应(同时伴随有脱氢反应)?异柠檬酸ーaー酮戊二酸+CO2+NADH+H?aー酮戊二酸―琥珀酰COA+CO2+NADH+H⑶三次关键酶的催化?柠檬酸合成酶催化草酰乙酸+乙酰CoAー柠檬酸?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异柠檬酸faー酮戊二酸+CO2+NADH+H?aー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aー酮戊二酸f琥珀酰CoA+C〇2+NADH+H(4)四次脱氢反应?异柠檬酸-*aー酮戊二酸+CO2+NADH+H?aー酮戊二酸・*

19延胡索酸+FADH2?苹果酸琥珀酰CoA+C02+NADH+H?琥珀酸f草酰乙酸+NADH+H糖有氧氧化的调节见表4-2。表4-2糖有氧氧化的调节++++++++++第三阶段:三竣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大量的ATP和水三竣酸循环的意义????氧化供能。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分解的最终代谢通路。是三大营养物质互变的枢纽。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的前体CoAo表4-3糖有氧氧化生成ATP的详细部位说明・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H个ATP分子。巴斯德效应: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有氧氧化生成的ATP如果经苹果酸穿梭机制,可以产生3个ATP,若经磷酸甘油穿梭机制,则产生2四、

20磷酸戊糖途径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02第二阶段是基团转移反应,生成3-Pー甘油醛和6-P一果糖总反应式:3X6-Pー葡萄糖+6NADP-2X6-P一果糖+3-Pー甘油醛+6NADPH+H+3CO2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⑴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⑵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⑶NADPH还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在胞浆中进行,分为两个阶段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五、糖原合成及分解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关键酶调节及生理意义。表4-4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的比较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见表4-4〇?糖异生概念、反应过程、关键酶调节及生理意义进行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肾脏具有肝脏!/10的异生糖能力⑴一次反应一次ATP的消耗:丙酮酸+CO2+ATPf草酰乙酸

21一次GTP的消耗:草酰乙酸+GTPf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⑵二种转运草酰乙酸的途径?????苹果酸穿梭机制:丙酮酸或生成丙氨酸的生糖氨基酸为原料异生糖时。谷草转氨酶生成天冬氨酸机制:以乳酸为原料异生为糖时。丙酮酸f草酰乙酸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6一二一磷酸ー果糖f6-P一果糖(果糖二磷酸酶ー1催化)6-Pー葡萄糖ー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糖异生概念: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的过程:记忆要点:反应有“ー、二、三”。⑶三次能障的绕行糖异生的调节????糖异生途径与糖酵解途径是方向相反的两条代谢途径。通过3个底物循环进行有效调节。维持血糖浓度恒定。补充肝糖原。调节酸碱平衡。概念:肌收缩(尤其氧供应不足时)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摄取。如此形成的循环。形成原因:肝内糖异生活跃,且有葡萄糖ー6ー磷酸酶水解6ー磷酸葡萄糖释放葡萄糖;生理意义:避免损失乳酸。

22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糖的三条分解代谢途径的比较见表4-5〇表4-5三种糖分解代谢的比较肌肉糖异生活性低,且无葡萄糖一6ー磷酸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乳酸循环(Cori循环)七、???第五章血糖正常值、血糖来源与去路。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血液正常值:3.89~6.1mmol/Lo血糖来源有三:⑴食物消化吸收⑵肝糖原分解⑶糖异生血糖去路有四:⑴无氧酵解⑵有氧氧化⑶磷酸戊糖途径⑷转化为脂肪、氨基酸什么是脂类,包括哪些物质脂肪:甘油三酯或称三脂肪酸甘油酯。类脂:固醇及其酯、磷脂及糖脂,细胞的膜结构重要组分。来源一是自身合成如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来源二由代谢物供给如必需脂肪酸,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合成的两种途径和甘油的分解代谢原料: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亦可通过食物供给。甘油ー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初始底物为2ー甘油ー酯,1,2ー甘油二酯为中间产物。

23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及脂肪细胞,初始底物为3-Pー甘油,磷脂酸和1,2ー甘油二酯为中间产物。1.2.3.4.5.6.甘油+ATP3-P甘油1,3一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f3-P甘油ー磷酸二羟丙酮(3-P甘油醛)+NADH+H++ハ、????脂类:脂肪及类脂的总称脂肪酸的来源有二九、???甘油三酯合成的两种途径甘油的分解代谢(胞液中)(胞液中)(胞液中)(胞液中)(胞液中)(线粒体)+3-P甘油醛ー1,3一二磷酸甘油酸+NADH+H,丙酮酸+ATP-15ATPf3ー磷酸甘油酸+ATP由上可知,一分子甘油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分子数为20个或22个(在胞液中的两次脱下的NADH+H经不同的转运途径运输入线粒体中分别产生2个或3个ATP分子)十、脂肪动员的概念及特点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关键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也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激活:脂解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ACTH、TSH抑制:胰岛

24素、前列腺素E2、烟酸十ー、脂肪酸B氧化过程的特点脂肪酸8氧化的过程:三个步骤???第一步:脂酸的活化,生成脂酰CoA,胞液中进行,脂酰CoA合成酶催化脂肪酸+ATP+辅酶Aー脂酰CoA+PPi第二步:脂酰CoA进入线粒体依赖肉碱脂酰转移酶K外膜上)、肉碱-肉碱脂酰转位酶(内膜上)、肉碱脂酰转移酶II(内膜上)三种酶作用转运。肉碱脂酰转移酶I是限速酶。第三步:脂酸的B氧化每一次B氧化需要四个反应依次连续进行1.2.3.4.??脱氢:生成FADH2加水:再脱氢:生成NADH+H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脂酰(n-2)CoA,(n为碳原子个数)+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以16碳的软脂酸为例产生的总能量是131ATP,脂酸活化时相当于消耗两个ATP,净产生129个ATP分子含有2n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时可产生n个乙酰CoA分子、n-1个FADH2分子、ル1个NADH+H分子+故总产生12Xn+2X(n-1)+3X(n-1)=17n-5个ATP,净产生17n-7个ATP?

25例14碳软脂酸分解,最终净产生!14个ATP十二、酮体生成过程的特点酮体:乙酰乙酸、B-羟丁酸及丙酮???B-羟丁酸+NAD?-乙酰乙酸+NADH+H肝内生酮:肝细胞内有生成酮体的酶,HMGCoA合成酶是合成的限速酶。注:肾脏也可以少量生成酮体。肝外用酮:1.2.3.??????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骨骼肌)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骨骼肌)乙酰乙酰硫激酶(心、肾、脑)+酮体代谢的特点:肝内生酮肝外用。酮体生成的意义为肝外组织(脑、肌组织)提供能源。脑组织在糖供应不足时,利用酮体供能。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为0.03-0.5mmol/L。酮体生成增加: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增多,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减少:饱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脂肪动员减弱。丙二酯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减少酮体生成。酮体生成的调节十三、脂酸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肝、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组织的胞液中。合成原料:由糖代谢而来的乙酰CoA。合成的过程:两大步骤??

26第一步:丙二酰CoA的合成,乙酰CoA竣化酶催化,生物素为辅基,Mn为激活剂乙酰CoA+ATP+HCO3ー丙二酰CoA第二步:脂酸合成,由7种酶蛋白的多酶体系(原核)或多功能酶(真核)催化乙酰CoA+7丙二酰CoA+14NADPH+Hf软脂酸(n=16)脂酸碳链的延长??内质网脂酸碳链延长酶体系:主要方式,以丙二酰CoA为二碳供体。线粒体酶体系:生成硬脂酸为主,乙酰CoA为二碳供体。+-2+脂酸分解与脂酸合成的比较脂酸分解与脂酸合成的比较见表5-1。表5;脂酸分解与脂酸合成的比较十四、几种多不饱和脂酸及重要衍生物???不饱和脂酸包括油酸、软油酸、亚油酸、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油酸、软油酸机体可以自身合成;后三种必需从食物中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可以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口恶烷及白三烯)。十五、磷脂概念、各类磷脂的结构特点及磷脂酶的作用特点磷脂:含磷酸的脂类。??

27甘油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常见甘油磷脂的比较见表5-2。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表5-2常见甘油磷脂的比较磷脂酶的作用特点常见磷脂酶的作用特点比较见表5-3,常见磷脂产物的作用特点比较见表5-4表5-3常见磷脂酶的作用特点比较表5-4常见磷脂产物的作用特点比较溶血磷脂酶1=磷脂酶B1十六、鞘磷脂的代谢特点记忆要点如下:??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神经鞘磷脂。神经鞘磷脂的组成为:鞘氨醇+脂酸+磷酸胆碱???取代基提供时是由CDPー胆碱提供磷酸胆碱鞘氨醇合成时的原料是软脂酰CoA和丝氨酸神经鞘磷脂的降解的酶属于磷脂酶C类。十七、胆固醇的合成特点及转归合成部位: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细细胞外的所有组织。合成原料:“三高合成”。????耗能(36分子ATP):线粒体的糖氧化。耗料(18分子乙酰CoA):线粒体的糖氧化。耗氢(36分子NADPH+H+):胞液中的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甲羟戊酸的生成,HMGCoA还原酶是限速酶。

28合成步骤:三个阶段??第二阶段:鲨烯(30C)的生成。第三阶段:胆固醇(27C)的合成。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见表5-5〇表5-5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胆固醇的转归???转变为胆汁酸。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转化为フー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十八、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特点常见血浆脂蛋白的比较见表5-6。表5-6常见血浆脂蛋白的比较HDL的记忆点:??????HDL按密度大小:新生HDL>HDL3>HDL2>HDL!〇HDL1又称为HDLc,仅在高胆固醇膳食后血中出现。正常人血浆中主要含有HDL2和HDL3oHDL的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至肝脏(高脂血症中,无HDL的升高)。HD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3-5天。HDL是apoCII的贮存库。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异同表6-1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异同第六章ヽ

29见表6-1〇二、呼吸链的组成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相关,故称呼吸链。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由于此过程与呼吸链的基本组成见表6-2〇表6-2四种复合体的比较注:泛醍(辅酶Q)与cytC与线粒体内膜结合不紧密,极易分离,故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呼吸链中辅酶的组成成分与功能见表6-3。表6-3呼吸链中辅酶的比较注: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单电子传递体是Fe-S、细胞色素。两条呼吸链???NADH呼吸链:复合体丨-・复合体IIIf复合体IV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B羟丁酸脱氢酶琥珀酸呼吸链:复合体I!ー复合体111f复合体!V琥珀酸脱氢酶、磷酸甘油脱氢酶、脂酰CoA脱氢酶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b560fb562fb566felfc-afa3f02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特点P/〇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消耗ADP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

30表6-4ー些底物的P/0比值粒体离体实验测得的ー些底物的P/0比值呼吸链的组成NAD+f复合体IfCoQf复合体HlfCytc-・复合体Wf02复合体H-CoQ-・复合体III-Cytef复合体!V—02Cytcf复合体Nf02P/0比值底物Bー羟丁酸琥珀酸抗坏血酸可能生成的ATP数2.4〜2.831.720.8810.61-0.681细胞色素c(Fe2+)复合体W-O2氧化磷酸化:又称偶联磷酸化,代谢物经氧化分解时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该过程中偶联ADP的磷酸化,生成ATP,是体内ATP生成最主要的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1,3一二磷酸甘油酸f3ー磷酸甘油酸(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f丙酮酸琥珀酰CoA

31f琥珀酸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表6-5三种抑制剂的比较(ATP)(GTP)四、三种抑制剂的比较见表6-5〇五、ATP的特点高能磷酸酯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较多(大于21kJ/mol)的磷酸酯键。常见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肌肉和脑中能量的储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酵解与糖异生的中间产物。乙酰磷酸。乙酰CoA:三大物质代谢的枢扭。ATP、GTP、UTP、CTP。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超氧物歧化酶和微粒体酶六、除线粒体的氧化体系外,在微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细胞其他部位还存在其他氧化体系,参与呼吸链以外的氧化过程,其过程是不伴随磷酸化,不能生成ATP,主要与体内代谢物、药物和毒物的生物转化有关。见表6-6〇表6-6其他氧化体系的比较第七章

32十九、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