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014400
大小:13.7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11-14
《地震:孕育在充满流体的网状分布断裂内—流体与地震系列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地震:孕育在充满流体的网状分布断裂内—流体与地震系列谈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寇伟13903832188中科院之声发在头条上的科普文章“断裂带:地震的“老巢”一文”中强调,“天然地震发生在断裂带上,断裂带可以说就是地震的家。”2021年以来,我国所发生的7次6级或以上的地震都在较大的断裂带上。“断裂带的勘测、性质刻画和危险性评估一直以来是地震灾害研究的重中之重。地球科学家综合地震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等多种手段,对断裂带进行了长期的多角度多尺度的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激发了各种新的科学问题。在摸清地震老巢的路上,地球科学家还在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看了此偏文章我有感而发写了条短评:“既然都知道断裂带是地震的根源,就应该对断裂带进行深部勘探,找出裂缝宽且深的区段,设置监测仪器进行动态监测。国家那么多用于防治地震灾害的经费都用到哪了?为什么都是在地震后才发布地震信息?”地壳的不同深度上都存在着流体,上地壳与中地壳上部的流体之间联系密切,中下地壳、甚至至上地慢还存在有一定联系的超临界流体和地下气,对于地壳深部流体的存在及作用已经得到地质学界的公认。然而,这些流体的分布并非像许多专家常引用地球物理勘探成果描述的那样,“在地下约10—20km范围内揭示出高导低速层,其地震波速度较上下低百分之几一十几,其电阻率低三、四个数量级。”让人误以为是地下1—2万米地层内充满了水。根据我们运用MT-VCT大地电磁镜像测深探测仪的探测结果,显示大的断裂构造在1—2万米深度范围内依旧有较为连续的含水裂隙层存在,但是断裂构造内越往深部含水裂隙越稀少、整体测值越高,与地震法和MT的勘探结果大相径庭。地壳中流体是普遍存在的,它作为地壳中最为活跃的介质,始终参与着地壳中发生的一切过程。由于它具有的无孔不人特点,不仅承载着地壳内部质量和能量交换、维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甚至还是地球内部各层圈间传递动能的载体,流体在地球内作用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认知。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凿井深度12263米的KolaSG-3钻孔显示:由地表开始到1.16万米深度段,毫无例外地都见到了裂隙及充填于其中的自由水(重力水),虽然含水裂隙分布不均,但在9000米之下含水裂隙带明显减少、厚度变薄。由此可知,即使是在张性断裂构造内,断裂的宽度肯定是上宽下窄、含水裂隙一定是上多下少,越向深部断裂构造内的裂隙越稀薄、连续性越差。从深部考量因流体变动所引起断裂带内部构造的动态失衡并孕育地震的可能,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类似板块裂缝、裂谷、地堑等大规模的断裂带,断裂的影响可能会波及到下地壳、甚至与岩石圈下的软流层有所关联,最有可能在深部孕育大的地震构造;二是在较大规模断裂带上有局部区段地热异常,说明与深部高能流体的关联性较强,孕育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在断裂带走向错位或或与其它大小断裂交错区段的破碎严重、深度相对更深,有可
1能成为孕育地震的区域;四是在断裂带上形成较宽谷地的区段,说明断裂的宽度较大,上层覆盖的松散层、风化层及裂隙和孔隙较为发育的地层,整体性渗水性较好、深层蓄水层发育,有可能成为孕育地震的区域。言而总之,地震都孕育在充满流体的断裂带内,断裂构造内深部流体的不断变动、能量积蓄,一旦超出极限就会破坏原有构造的动态平衡,导致地震后再重建新的平衡结构。因此,无论是监测地震、还是疏防地震隐患,都要从断裂带着手。2022年11月7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