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目录一、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2)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14)笔算除法(20)整理和复习(35)三、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39)平均数(43)四、年、月、日认识年、月、日(48)24时计时法(50)制作年历(53)五、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55)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57)笔算乘法(59)整理和复习(63)六、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6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6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69)面积单位间的进率(71)公顷、平方千米………………73七、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75)小数的大小比较(77)认识小数的练习(79)简单的小数加减法(80)小数加减法练习(82)八、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84)解决问题(二)(86)解决问题的练习(88)设计校园(89)九、数学广角数学广角(一)(91)数学广角(二)(93)十、总复习总复习(一)(96)总复习(二)(98)总复习(三)(100)总复习(四)(102)
1【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二、发展性目标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2.根据学生原有认识,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表达和交流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安排的知识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学习重点是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几个方向;学习难点是用语言正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教学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科书2、3页及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教学重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能正确运用词语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教学过程】一、情境复习,引出问题1.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他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2.问:太阳在哪个方向升起?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位词(“前”、“后”、“左”、“右”或“东”等)来表述。引出认识东西南北的问题。二、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操场上,找一找太阳在哪个方向升起,在哪个方向落下,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3.到教室,请各小组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第二课时
2【教学内容】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科书第4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绘制校园示意图。2.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问题1.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前左下东南北西上右后2.指名说出我们校园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要联系本校实际):教学楼操场雕塑鱼池大门3.引出问题:我们对学校里的建筑物的位置很清楚,但别人从板书上看不出来谁在什么方向上,怎样做才能让别人看出谁在什么方向上?二、探究、解决问题1.鼓励学生想办法。交流自己的想法。2.讨论:把黑板看作地图,北在什么位置?(我们可以把上定为北)在“教学楼”上边板书“北”。3.提问:我们确定了北,你能不能确定出其他的三个方向?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标出其他的三个位置方向。4.小结:我们在黑板上确定的东、西、南、北的方向是什么样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5.教师擦去除北外的其他三个方位词,让学生再说一说方向。改变表示方向的方法,引出:三、练习巩固1.出示中国地图,指一指四个方向。2.绘制教室的平面图。同伴交流。四、课堂总结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学习收获与体会。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科书第5页例3,练习一第3、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2.体会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3.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31.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正确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2.准确简洁描述行走路线。【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在课桌上结合地图的方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2.描述桌面上学习用品位于所在桌面的什么位置。二、探究新知1.观察教材例3图,理解图意,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内容。2.图上有哪些地方,它们的位置都在哪里?图中是否给出了一个方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你能不能确定出其他的三个方向?4.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再多让学生说说解决的方法。三、练习,作业1.第5页“做一做”:①完整看清图意。②通过观察,你看清图中确定了哪一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其他的三个方向吗?③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一读,观察,思考,回答。④让学生说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⑤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决一下。2.练习一第3题:①看图,确定方向。【教学内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材第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正确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2.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二、探究新知1.出示指南针放大图,由学生汇报交流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4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Array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三、巩固练习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些同学。3.“做一做”: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还用到方位知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老师补充。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5.练习二第1题: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学校的简笔图,问:小军的家在学校的北面,该把他的家画在哪个位置?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找说法有代表性的同学画一下,集体评价。6.练习二第2题:①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②按要求独立完成。③投影订正。四、课堂总结这堂课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材第9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3、4、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2.体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正确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2.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老师想带同学们参观动物园,可对其布局不了解,你们愿意不愿意当个小导游?出示课本例5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动物园有哪些场馆,在什么位置?让学生简要回答。你最想参观哪个场馆,从大门出发该怎么走?二、探究新知1.让一个学生说最想去的场馆,另一个学生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师生共同评价,引导集体参与。同桌选角色进行。此活动多进行几次。老师指导、帮助学困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2.拓展:对于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三、练习与作业1.“做一做”:①出示简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能看懂什么。②说说从火车站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以及从动物园到火车站的行车路线。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发展性目标1.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加强学生自主活动。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编排结构如下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教学课时】12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2.笔算除法7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1.口算除法Array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教材第13、14、1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口算方法,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将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其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地进行除法口算。2.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1.卡片出示,学生快速口算。6÷26÷38÷49÷37÷742÷618÷932÷82.快速口答。60里面有()个十;800里面有()个百;240里面有()个十。3.情境引入。①出示第13页运水果情境图(若能运用遮盖的方法或运用课件可将图的内容逐步呈现)。
6②你看懂了什么?让学生说说。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④选择相关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解决(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①引出:60÷3②全体再尝试解决60÷3。③充分让学生表达、交流、展露计算方法。④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箱子,分一分。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说想法。⑤比较谁的想法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2.解决(2):600÷3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3.解决(3):240÷3①引出算式,比较本式与上两式中被除数的不同。②学生独立口算。③充分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展现出多种算法。4.比较口算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三、巩固与提高1.“做一做”第1题。出示图;数一数共有多少只蜜蜂;求平均每间房住多少只蜜蜂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在书上边写算式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错误可借助小棒加深理解。2.“做一做”第2题。比较上下两题的不同;找运算规律;独立完成;验证规律。3.练习二第1、2题。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提高口算速度、第2题要注意规律的运用。四、课堂小结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多少个千。【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列式:124÷3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3.学习估算方法。
7①124÷3如何估算?为什么用“≈”而不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想法一:124≈120120÷3=40124÷3≈40想法二:124=120+4120÷3=404÷3≈140+1=41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②学生独立估算:143÷4≈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①让学生思考:怎样理解“大约”?②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筐装多少个?学生独立解决。③集体交流。④质疑: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把260看成240或280,而不看成250?⑤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也可以把260分成240和20进行估算。2.“做一做”第2题。①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②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3.练习三第3题。①独立完成。②指名说估算过程。4.练习三第4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四、思维训练1.口答。①把24瓶饮料分给7名同学,平均每人分几瓶?②三年级共有161人去春游,订了三辆车,平均每辆车大约坐多少人?2.举例子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估算的知识。五、课堂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估算,也可以通过想口诀、折数的方法来估算。第三课时Array【教学内容】口算练习:教科书练习三第5~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2.锻炼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算理。
82.提高口算正确率。【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估算。387÷5426÷8218÷4142÷5135÷7320÷6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5题。①出示内容,指名读题。②生说数量关系,集体列式计算。③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④你是怎样计算160÷4的?2.练习三第6题。①学生自由读题,说说我们知道了什么、求什么。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街道什么?③独立解答。④集体订正。⑤说说怎样计算360÷4、360÷9。2.笔算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科书第19页例l、例2及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52÷23.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生:40÷2=202÷2=120+1=21)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142÷2=21①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
9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②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展示算法。重点展示教材中的两种。③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边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让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讲解,师配合补充。④让学生质疑。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2.把例1换数变为例2:52÷2=①动手操作,理解算理。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汇报分的结果。问:这道题在分小棒时与例l有什么不同?②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用竖式算的过程、写法。③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小练习:竖式计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小组内互相说)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的方法。4.练习反馈,第20页做一做。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练习四的第1题,独立快速完成,同位互评。Array2.第2题,说说不对在什么地方。3.独立练习3、4题,同位互相评价。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习,将练习四作为单独练习课进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估算:教科书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使学生体验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102.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笔算。全体在本上完成,指名板演。说说计算36÷3、78÷3应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①出示主题图。②完整读题,理解题意。③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列式。④引导学生尝试估算。⑤尝试笔算。遇到了什么问题?(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怎么办?)⑥交流解决办法: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⑦再进行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⑧叙述计算过程。⑨对比估算与计算的结果。⑩观察例3被除数、除数、商,说说发现的规律。2.想一想。Array①出示: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②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答。③集体交流、展示解题方法。方法一:从例3结果看,需要40页,而一本相册24页,插不下;而24×2>40,所以2本能插下。方法二:24×6=144,24页只能插下144张,144×2>236,所以1本不够,2本可以。……④比较哪种思路简单。三、练习、作业1.“做一做”。先判断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独立计算。验证判断商的位数是不是接近计算结果。2.练习五第1题。先看明题意。判断商的位数,涂色,说明理由。集体订正。3.练习五第2题。独立连线。让学生说说方法。表扬用估算方法判断连线的做法。四、课堂小结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如何不用计算就能判断出商的位数?【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练习五第3~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1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笔算。2.练习五第4题。讲清题目要求,同位一人口算一行,另一人对结果。3.练习五第5题。读题,先判断商是几位数。说说判断理由。逐题计算。验证判断商的倍数是否正确。二、巩固练习1.第3题。①出示内容。②读题,理解题意。怎样理解每集大约播放多少时间?③分析数量关系。为什么用除法?④先估算,列竖式计算。2.第6题。①看图,理解题意。②尝试推理,说明理由。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3.第7题。①看图,完整叙述题意。②说说题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Array③运用哪些信息可以解答(1)?学生解答。④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做法。比较不同的做法。⑤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第8题。①出示四幅文具图。②看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③板书问题(1)。你怎么知道李老师用144元、125元分别买了哪种文具?④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⑤独立解答。三、课堂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怎样验证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教学内容】用乘法验算除法: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利用乘、除法的关系验算除法。2.使学生体验验算的作用。3.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12【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1.笔算。2.导入新课。①创设例4实际情境,师生分角色合作。(也可以直接观察例4主题图,但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图中每个学生手里拿的钱数)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行尝试解决。③重点探讨:100÷7=14……2100÷5=2算法对吗?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检查?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验算。2.交流各自的验算方法。方法一:再做一遍。方法二: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3.结合情境重点探讨:①14×7=98表示什么?②为什么要加上2?让学生充分表达想法。4.小结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观察其计算、验算是否正确。针对错误加Array以纠正。2.练习六第1题。强调易出现的错误。独立完成并验算。指导学困生。3.练习六第3题。看题,叙述题目要求。说说打算怎样解答。算一算,填一填。集体订正,交流方法。找一找规律,渗透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不可涉及过多)。4.练习六第2题。出示内容。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说说要注意的问题。集体完成,交流思路。质疑。5.练习六第4题。出示内容。自由读题,分析。独立解答。反馈(注意学生的多种做法)。6.练习六第6题。出示记录单。看懂题意。先估一估,说说估算的方法。计算,比较。7.游戏,练习六第5题。两人一组,前后两个小组比赛。比在规定时间内比哪个组做对的多,又有验算。8.思维训练,练习六第7题。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突出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合作学习,尝试解答。阐述解答方法。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回忆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要注意的地方。【教学内容】商中间有0的除法:例5、6及“做一做”,练习七。【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
13末尾有0的除法。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讲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出问题:其他三个人分不到西瓜用算式怎么表示?生列式:0÷3问题:0÷3=?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例5。①学生自己说结果。②讨论:0÷3为什么等于0?借助情境中的内容,学生自由表达。结合算理,说说0÷2、0÷4、0÷5各得多少?为什么?③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学习例6(1)。①继续以《西游记》中徒弟三人分东西为情境引出问题:三人平均分309个桃子,怎么列式?②学生自己试笔算:309÷3③展示学生笔算过程。过程一:写出了被除数中的0除以3的过程;过程二:漏掉商中十位上的0;过程三:用了简便写法。④观察思考,重点讨论:为什么3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时要商0?不写可以吗?⑤比较另两种写法哪种简便?3.学习例6(2)。①继续以故事引出420÷3。②自己尝试竖式计算。③展示学生尝试过程。④讨论: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被除数个位上的0除以3的过程可以不写吗?⑤修改笔算过程。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一做”。独立完成。巡视了解。有针对地纠正。2.练习七第1题。指名板练,集中讲述出现的问题。3.练习七第2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一题,看哪小组做得快。4.练习七第4题。①理解题意。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倍量。
14③独立列式计算。④说说自己的想法。⑤再提问题,,独自进行解决。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后,什么情况下商0?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例7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引出问题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2.选择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505÷5804÷4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0?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7:(1)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①学生读题。②指名回答: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③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④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⑤交流: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⑥归纳比较:832÷4804÷4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2.学习例7(2)①情境中读题,理解题意,引出562÷4。②讨论:如何计算。③生试算。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试算。④思考: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商0?3.小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不必再除下去,只在个位上面商0就可以;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必再除下去,只在个位上面商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作为余数。三、练习巩固,内化提高
151.31页、32页“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学生从两个“做一做”中各选一题完成。集体订正,请板演学生说说计算方法。验算,检查计算结果。2.练习八第2题。观察各错在哪里。同桌说说如何改正。在书上直接改正。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4.编题游戏。师说一位数,生说三位数使它们相除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后再笔算进行验证。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怎样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第七课时Array【教学内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练习八第3~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教学重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教学过程】一、回顾再现计算:609÷3690÷3508÷5545÷5学生在本上独立完成。说说怎样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分层练习1.计算比赛:第5题。①男女生各选四名代表参赛。②每人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③如果有误,让学生说说错的原因。2.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简要分析数量关系。生独立列式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第4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精确计算。交流计算结果。4.第6题。让生独立看图,解答。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5.第7题。①创设情境。老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②生说说内容。③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④比一比,哪组解答得既合理方法又多样。⑤说说你们买票的方法。Array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买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6.第8题。
16①出示内容,讲述题意。②让学生说说对图的理解,理解问题。③学生独立解答。④交流解题思路。三、归纳小结做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3.整理和复习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35页及练习九。【教学目标】1.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学重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导入复习出示35页内容。①让学生自主解答。②逐题集体订正。③让学生说说分析过程和解答方法。思考:你使用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在什么时候使用了“≈”?用什么方法验证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④小组内交流。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①留给时间让学生看书、回忆。②让学生充分发言,说出所学,整理成网络。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练习九第1题。①思考:如何判断商的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是什么,除法笔算时要注意什么?②填空:判断商的位数-估算结果-准确计算③说说笔算除法时我们学过了哪几种情况,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有什么特点。2.练习九第2题。看清要求。快速独立完成。说选择的方法。3.练习九第4题。同桌比赛,看谁算的快又准。算后自主评,出现错误要说说错的原因。4.练习九第5题。①说说每题中都有哪些运算符号,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②集体在本上完成,指名板演。③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最后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④引导学生进行检查。5.练习九第3题。
17①看图,理解题意。②寻找相关信息,解答(1)。③如何解答(2),小组内交流方法,自行解答。6.练习九第6题。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质疑反馈。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1.把不对的地方改过来。2.要使除到最后余数是2,□里可填几?3.【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二、发展性目标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好地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教学重点】根据统计正确制作出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教学课时】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2.平均数2课时1.简单的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横向条形统计图:教科书38页例1及练习十的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根据整理后的数据完成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18如果超市的经理现在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同学间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巩固练习1.课本40页第1题。①看图文,明确题意。②比较:看图,把各种动物奔跑的最高速度和鸵鸟的进行比较。③怎样才能直观地看出哪几种动物比鸵鸟跑得快,哪几种跑得比它慢?如果在图中画出鸵鸟的速度,该怎么画?④回答问题(1)、(2)、(3)。2.下面是三年级两个班同学喜欢喝的饮料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三年级同学喜欢喝的饮料情况统计图四、引导学生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