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980161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9-25
《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五绿”任务,强化履责、狠抓落实、探索创新;以林业增绿增效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主攻方向,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基本情况 林长制改革启动以来,XX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和部署林长制改革工作。各级林长采取巡林、调研、座谈等方式积极履职,截止目前,县级林长巡林30多次,乡级林长巡林360多次,村级林长巡林2600余次,解决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四边、四旁、四创”、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问题120余次。以各级林长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落脚点,建成了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推进了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共同发展。 我省是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各地探索创新和各市申报的基础上,选定30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试点,XX县是其中之一。XX县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由市级林长XX领衔负责,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省气象局xxx处长和省林业局的xxx处长负责具体的联络,县级林长和XX县林业局配合,共同推进XX县数字果园和XX县特色林业产业集群示范区先行区建设。 二、主要成效
1 (一)制度为纲,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 建立了责任体系,全县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272人(县级林长15人、镇级林长126人、村级林长141人),设公示牌126块。建立了规划体系,按照林业分类经营制度,参照森林经营方案或者湿地保护修复方案,完成XX县的“一林一策”规划编制,出台《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进一步拓展规划内涵;建立了支持林业发展技术体系,使“一林一技”服务更强,根据科技人员的专业特长、岗位特点等情况,确保每一个林长都有一名科技人员服务;“一林一警”执法更严,配备了12名有责任心的森林民警,做到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体系;“一林一员”巡护更广,全县选聘生态护林员650人,构建以护林员为基础的林情、疫情、火情网络化监测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的护林组织体系。 (二)“五绿”并进,改革效益显现 1、把“护绿”
2落到实处,加强自然保护地统一监管。加强林业资源安全巡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保障林业生态安全;我局定制200箱防治专用胶带和部分农药,按照防控的方案,分配给各镇辖区内的防治示范点,按照草履蚧阻隔防治技术开展防治示范。美国白蛾飞机防治面积5万亩,对重点区域实行连片覆盖性飞防,全年叶片保存率均在90%以上,基本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全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0.32万亩,防治10.11万亩,防治率98%,无公害防治面积9.4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3%,成灾面积0.05万亩,成灾率0.38‰;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指标均超过省、市下达指标,顺利完成防控目标任务。 2、把“增绿”拓展到细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绿化联动共进,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推进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完成人工造林7500亩;省级森林抚育12.5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0.6万亩,省级退化林修复0.3万亩;新建和补植农田林网72公里,河流、道路绿化提升228公里;完成中心村绿化提升75个。 实施“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示范段活动,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个,国家森林乡村1个。 3、把“用绿”做到精深,发展新型业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加强培训指导,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活动。目前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及指导5场次,培训相关产业带头人140人次,培育特色产业实用人才340名。
3 4、严格责任抓管绿。整合管护职能突出管护重点,提升管护能力,构建村级林长、护林员的生态保护源头管理框架,加强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的高效化管护,确保森林资源不受损、生态环境不破坏、林业效益不降低。各级林长巡林、调研3000余次,林长办出简报12期。共办理征占用林地报批24个项目,《林木采伐许可证》120份。有力打击各类涉林违法行为,维护林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查处各类案件4起(其中刑事案件2起)。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方面,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威胁森林生态安全的涉林违法犯罪,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拆除鸟网100余张。妥善处置了禁食野生动物1390只,其中:鸿雁1323只(其中成体921只,亚成体402只)、灰雁9只、赤麻鸭27只、蓝孔雀31只。 5、深化改革抓活绿。健全林业产权制度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优化林业营商环境,创新林业发展支持保障机制。全县共有板材加工企业400余家以及大量的板皮个体加工户,规模以上企业4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有4家企业通过了ISO、CE等质量管理认证。年生产各类人造板270多万立方米,消耗原木和枝桠材360多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总产值120多亿元,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大关。 (三)机制创新,示范先行 1、“数字果园”建设 XX县“数字果园”创新工程是结合XX水果产业现状,以“互联网+”为主要思路,结合农业物联网在水果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综合水果生产、贮藏、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过程中的推广所打造的一项创新工程。全面打造集“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相结合”为一体的示范先行区,实现梨园管理“智能化”,保障质量安全“可追溯”,构建“线下农超对接、线上电子商务”为主体的营销体系。
4 创新打造三个平台:(1)、研发数字果园优质生产的多源数据采集平台,利用5G、物联网和遥感技术记录果园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措施、喷药、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产量等相关数据,为建设数字化果园提供数据支撑;(2)、研发小型果园尺度的气象精准预报平台,在梨树王景区、果园场两处建立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梨园气象条件。以XX县东、西两个地点为观测点,在小型梨园不同位置、不同高度挂设多个气象传感器作为补充,模拟梨园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状况。将气象预报数据订正在小型梨园尺度,提供基于梨园位置的气象预报数据;(3)、建设果园气象灾害精准预警与服务平台,在多源数据和构建模型的支持下,实现梨树长势和病虫害监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花期预报、梨树精准种植管理等功能。 2、XX县特色林业产业(酥梨产业集群)集群建设 XX县特色林业产业(酥梨产业集群)六大创新举措,一是数字化引领,着力打造数字果园和“一号梨园”,实现经济林第一产业的“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质量安全“可追溯”;二是产业化带动,力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酥梨销售,每年消化农户水果60万吨,辐射带动2万多贫困户,有效解决贫困户酥梨销售问题,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组织化运作,创新“基地+保底”模式,辐射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共同发展,1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订单、收购合同和协议等方式带动农户47930户,基地农户每亩平均增收500-600元;四是品牌化提升,打造XX酥梨“年份梨”
5品牌,建成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2000亩有机食品基地。24家企业34个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34家企业3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4家企业4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或有机食品转换认证;五是工程化推进,着力实施数字果园创新工程、果园基地集群绿色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升工程、酥梨精深加工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循环利用提升工程、品牌价值及营销能力提升工程、科技支撑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酥梨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六是产业化融合,组织化经营,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带动农民年收入人均增加1000元左右。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创建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开展科研合作,拓展技术成果应用。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创新“酥梨贷”,解决梨农生产资金问题,创新“酥梨险”,参保达到了25.8万亩。 三、存在问题 1、我县已经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对照最新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我县目前还存在城区绿化覆盖率、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建设)、村庄绿化、城区林荫道路建设、绿道建设、水岸绿化、农田林网等指标未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指标要求。 2、林长制改革任务重,涉及面广,县、镇、村三级林长履职须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打算 1、XX县创森工作存在的短板,也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生态振兴”的重点工作内容。全力以赴做好《XX
6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33项指标,逐一进行梳理、核实,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XX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全力以赴补短板,扎实稳步推进,争取2023年度通过国家核查验收。 2、充分发挥XX经济林资源优势,建立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发展机制,及时总结创新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3、进一步发挥林长制体制机制优势,强化督查指导,把林长制改革工作做深做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