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94617
大小:63.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2-07
《短文两篇巴金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短文两篇巴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教学重点: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教学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
2、家原创25/25精品文档“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1.个人示范读。2.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3.个人示范读。4.学生齐读。三、整体感知《日》1.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学生:光和热2.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学生:飞蛾与夸父3.结果如何?学生:都死了。4.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学生:赞美。5.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学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
3、己的生命。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四、联系背景、分析象征、体验情感1.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25精品文档①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②背景介绍: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
4、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2.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希望、光明和胜利。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和日本入侵的黑暗社会。3.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文中哪些事物也应用了这样写作手法?象征手法;飞蛾夸父日五、体验作者情感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光、热及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六、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月》1.学生示范读课文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25精品文档要求: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词与情感。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
5、是什么?学生:寒、冷、死的月光。教师:所以我们读《月》时,多用一个低沉的情感基调。文中有哪些具体的描写体会出来了?学生: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的确,月光冷得很。五、深入分析课文1.本文描写月的感觉和我们以前熟悉描写月的诗句有些不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上诗句以“月”表达了“相思”之意,可以说“月”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了很深的文化积淀。2.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把月亮写得如此之“寒、冷、死”呢?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学生:用月的“寒、冷、死”来反映出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黑暗,这也是象征手法。1.2016全新精品
6、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25精品文档作者对“月”真的感到失望,死心了吗?姮娥奔月的故事说明了呢?学生:没有。姮娥奔月是想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在这里“姮娥”象征着作者的理想的化身,更加衬托出作者对光与热的渴望与追求。七、总结课文《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八、板书设计短文两篇巴金象征手法飞蛾夸父“日”赞美为了追求
7、光明和胜利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渴望追求姮娥“月”《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25精品文档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二、教学重难点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导学法四、课前准备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