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两篇832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832教案

ID:33370695

大小:89.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巴金短文两篇832教案_第1页
巴金短文两篇832教案_第2页
巴金短文两篇832教案_第3页
巴金短文两篇832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巴金短文两篇832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8.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4、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案补充1.温故习新(导入新课)师:“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

2、”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学生认真聆听学生板书课题2.目标引领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学生了解目标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3.自学先行一、作家背景介绍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3、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②背景介绍: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2.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希望、光明和胜利

4、。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和日本入。2、词语解释[浸]泡,使渗透学生介绍[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凭栏]靠着栏杆4.合作跟上快速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1、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2.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3.结果如何?4.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5.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学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1、光和热2、飞蛾与夸父都3、死了4、赞美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

5、如轰轰烈烈的死。5.成果展示   .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文中哪些事物也应用了这样写作手法?讨论、明确:希望、光明和胜利。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和日本入侵的黑暗社会。6.点拨答疑象征手法;飞蛾夸父日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光、热及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体验作者情感7.巩固提升请根据当地的情况,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学生当堂完成8.总结呼应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目标达到了没有?学生思考并回答。布置作业:1、自主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日              

6、                           月 发光、发热                            冰冷、死光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姮娥奔月               不如                  死                           生   轰轰烈烈                          寒冷、寂寞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对生者的期望)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