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904939
大小:626.4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11-11
《初中化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Word文档检验的方法,结合试验内容明确提出培育学生观看能力,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初中化学教案生进行环境爱惜教育等。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把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并了解有关的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教师验过程和现象以及留意事项;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一起看看最新初中讲新课之前先复习旧学问,以试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氢气,收集氢气有几种方法化学教案!欢迎查阅!等问题导入新课,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请学生通过观看氢气在通常状最新初中化学教案1态下的色、态、水溶性、密度等,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索自己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教学目标质。这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问题的方法,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形学问目标成与进展的规律。在讲授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时,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清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把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并了解有关的试静燃烧、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出现白雾、氢验过程和现象以及留意事项;气还原氧化铜的试验等,而后运用投影,进行反应实质的总结,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这种运用探究性试验的教法,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了学问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比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能力目标最终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书进行小结,再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进行稳固,使大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思维能力。多学生都能把握基本的、重点的学问,从而-地完成教学任务。情感目标其它一些建议: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1)为使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和药品,氢气发生装置宜选用启普发生器。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为增加试验兴趣,可在试验3-4的肥皂水中加入颜色。教学建议(3)氢气燃烧试验必需确定安全,氢气燃烧除焰色、发热和爆炸外,还可引导教法建议学生留意产物,即可在烧杯内壁涂上遇水显色的物质。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试验室制法。(4)认真做好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使学生把握操作步骤。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恰当的(5)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物和产物,为下章学习打下基础。学问范围和试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把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6)复习氧化反应,引入还原反应。先以氢气和氧化铜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及有关试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1/10
1Word文档于将前面各种氧化反应均分析一下哪个是氧化剂、还原剂。气体最低成分%成分%(7)使学生了解用途对性质的依靠关系。氢气4.174.2关于“燃烧”概念的扩展一氧化碳12.574.2从对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和生成物甲烷5.015.0不同,不仅能总结出两个反应的特殊性,同时也能找出它们的共性——剧烈的、乙炔2.580.0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从而扩大了“燃烧”概念的内涵。教学设计方案同时,还可以观看到它们的火焰构造与酒精灯和蜡烛的火焰结构不同。氢气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和氯气中燃烧的火焰都是内外两层,这是因为气体燃烧时不必经气化阶一复习提问:段,所以没有气化层的“焰芯”。1.写出试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混合气体的爆鸣2.画出试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图。在导管口点燃氢气之前,必需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完全是由氢气易燃且放出二导入新课:氢气的性质。大量热的性质所确定的。1.氢气的物理性质:课本选用了纸筒的试验。但书中只描述了刚点燃时,氢气清静地燃烧,过一依据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顺序,回忆上节课的试验现象描述氢气的色、态、会儿,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纸筒高高掀起。事实上,这个试验假味和溶解性等。如做得好,所能观看到的现象要比以上课本的那段描述冗杂些。所能说明解释的【试验3-4】装置如下列图。球形枯燥管里装有碱石灰枯燥剂。导管口蘸些问题也更深入些。试验的具体状况是:肥皂水,把握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到足够大时,轻轻摇摆导管,用一个没有盖的纸筒(或罐头筒)底上穿一个小孔,小孔用一尖细小木条塞紧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这时可以观看到肥皂泡上升。(或用火柴杆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气法快速充满氢气,将纸筒向下平置于桌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密度小。在标准状况(1大气压,0℃)下,氧气、空气、面上,在拔掉小木条的同时,就小孔处点燃逸出的氢气。最初氢气在小孔处清静氢气的密度分别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们的比值为地燃烧,一会儿听“嗡嗡”的声响,而且声音慢慢增添,最终才是砰然巨响,爆炸16℃14.5℃1。(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浪使纸筒腾空而起。氢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几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界限轻。2/10
2Word文档2.氢气的化学性质:试验测定,当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到达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即发【试验3-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看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需要纯净的氢气,点燃氢气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看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前必需检验氢气的纯度。引导观看燃烧的焰色和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出现。把烧杯传递给学生,让学【试验3-7】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生用手触摸烧杯,感觉热量。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教火。假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1)氢气的可燃性:声很小,才说明氢气已经纯净,假如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在这个试验中为什么强调“纯净”呢?假如氢气不纯净燃烧时会怎么样呢?要再检验时,应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以免暗【试验3-6】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焰引发氢气发生器爆炸。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团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试验3-8】在枯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氧化铜,管口微向下倾斜。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留意有什么现象发生。(人要离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留意观看黑色的氧化铜有什么转变,管口开,留意安全。)有什么生成。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后,再停引导学生观看:止通氢。①留意小孔处点火时的开始状况;引导学生思索:②仔细倾听音响的转变;(1)放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③观看随音响转变而发生的现象。(2)导气管为什么要伸入到试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板书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发生爆炸。(3)为什么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氢气的纯度是否需要检验?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能清静地燃烧,而混合气体却会发生爆炸呢?(4)试验在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氢气到试管全部冷却为止?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在导管口流出的氢气量少,与氧气接触少,反应时产生联系已学过的有关学问逐一商议。归纳出试验步骤韵语记忆口诀:的热量也少,且散失较快,所以点燃时清静地燃烧。板书“一通、二点、三灭、四撤”。点燃纸筒中氢气时,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氢气引导学生用化学式表述反应过程和空气接触并混和,与氧气接触面多,点燃时快速反应,产生的热量在极短时间氢气和氧化铜反应:内、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练习:试验室制备氢气并使氢气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有以下主要步骤,请按3/10
3Word文档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可用于合成氨气、制备盐酸。A检验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B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探究活动C向氢气发生装置里添加药品;D停止加热;1.家庭小试验在如教材第53页所示的试验3-4中,可以用蜡烛不断点燃产E向装有氧化铜试管中通入氢气;F停止通入氢气;生、上升的氢气泡。想方法使氢气泡中含有少量空气,一来可减慢氢气上升的速G检验氢气的纯度。度,二来又可产生剧烈的爆鸣声。复习提问:什么是氧化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是否是氧化反应?2.家庭小试验取一支大试管,平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团棉絮浸透酒精分析: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溶液,置入管底。在管中部用纸槽送入黑色氧化铜,铺平。用单孔带短玻管的橡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单质铜,则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皮塞塞紧,加热棉絮球部位,可以看到氧化铜慢慢由黑色变红。在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使铜被还原出来,3.设计一个试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说明氢气有还原能力,我们称之为还原性,而把氢气称之为还原剂。最新初中化学教案2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使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说明它具有氧教学目标化能力,我们称之为氧化性,而把氧化铜称之为氧化剂。学问目标氢气:得氧~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氧化铜: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通过课堂演示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练习:在高温下,三氧化二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此反通过试验及试验分析,把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发生了氧化反应,________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发生了还原反应。能力目标氢气的用途:阅读课本57页图3-14。学习通过试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确定的。提高试验探究能力。密度小——氢气球;情感目标可燃性——氢氧焰、高能燃料等;培育学生从生活视角观看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还原性——冶炼金属、制备硅等;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4/10
4Word文档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学问,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添环境爱惜意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学问系统化、教学建议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学问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学问讲解指导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试验现象,得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生疏。如学习物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试验验证给学生看。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看,与学生商议每一点二氧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识的物质。教学化碳的具体性质。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识的学问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念,挖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行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行燃性和一般状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学问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试验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对学生形成学问的重要作用。试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生疏。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均有重要作用。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本节学问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识的内容,或在小学自课堂引入指导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学问。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慢慢升高,什么缘由使能地球气温如此转变呢?式和教学方法。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学问的重要作用。利用试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根据学校状况(生源、试验条件)不同,接受开放程度不同的试验探究法学习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二氧化碳的性质。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实行小组商议式学习模式。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无论呼入的新颖空气还是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5/10
5Word文档课程结束指导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始终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看现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象。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课外试验指导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刚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二氧化碳性质试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开用盐酸与石灰石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大。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试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基础且过渡自然。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假如将教学设计方案1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教学过程: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引言】【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演示】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提问】由此试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板书】1.一般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假如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缘由)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深井等处确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而危及生命。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学生商议后归纳)【演示】【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试验,假如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6/10
6Word文档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三二氧化碳的用途【演示】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器原理)恢复紫色。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4.植物光合作用。【板书】2.和水反应:【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把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H2O+CO2==H2CO3最新初中化学教案3【演示】一、教学目标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看现象。1、学问与技能【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Ca(OH)2+CO2====CaCO3↓+H2O③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动手试验能力和观看分析能力。【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2、过程和方法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①通过定量试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CaCO3+H2O+CO2====Ca(HCO3)2②通过学生之间的商议沟通,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育学生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分析及推理能力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常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①从合作学习中培育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存在。②培育学生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讲解】物质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二、教材分析:【板书】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7/10
7Word文档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支配在学生学习定看、试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商议、分析、练习、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法,使学生逐步把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试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释反思”的科学试验探究的商量方法。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四、组织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教学过程通过试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常见现象。(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学难点:[课时引入]演示试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设问]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莫非物质从世界上三、教学设计思路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转变呢?(一)课前预备倾听学生的见解1、在课前就进行试验分组,将试验能力强和试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第2步试验探究、引导觉察)分成四人为一试验小组。[试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试验2、布置每个试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试验方案进行探讨,对试验内容和[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留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如何进行试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二)教法选择留意观看试验现象和天平的转变。直观性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试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三)过程设计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试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试验探究、[讲解并描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试验,用定量的试验法商量-分解教师引导觉察学生验证明验、探究沟通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觉察简史。突破难点学问活用、小结反馈。(第3步验证明验、探究沟通)以试验为主,让学生在试验探究中体验,在觉察中学习,引导学生接受“观[提问]物质发生化学转变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假如你8/10
8Word文档们依据学案上的四个试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试验,所得到的结论又学生的猜想有: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刚所演示试验的结论是否相同?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教师巡察指导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试验不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胜利的缘由在哪里?[观看、听讲、思索][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试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矛盾?的质量总和。[追问]请同学们商议可实行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倾听。(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试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转变过程,并思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种类、原子数目的转变状况学生分成四人为一试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试验探究。试验前,小组内商议学(第5步学问活用、小结反馈)案上的试验步骤后进行试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试验现象及试验数据。并[练习]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根据所做试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试验后小组内沟通商议[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试[分析与沟通]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分析缘由,组外沟通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试验体会。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学生沟通]学生思索、商议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措施。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试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观看试验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分组沟通、商议,学生代表发言。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9/10
9Word文档2、假如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试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能更简洁的理解质量守恒的缘由,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做到学以致用。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学习的反思。一个学问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学生欣赏动画[学生分析、沟通、发言][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最新初中化学教案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练习]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学生沟通]激发学生兴趣,设疑引入关怀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为后面分组验证明验打下基础。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念。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家一样去商量觉察,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育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沟通,让学生在试验中学习,激发兴趣,享受胜利的喜悦。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气氛。利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准时进行分析,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试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进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转变过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10/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