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微循环检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第七章微循环检测
1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2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3
4微循环的特点1、微循环在属性上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2、微循环在形态上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性3、微循环在功能上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4、循环在调节上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5、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5研究微循环的意义1、研究微循环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管壁和体液的相互关系。2、研究各脏器(组织)微循环的特点,以及和脏器特殊功能代谢的关系3、研究各种疾病发生时微循环的改变及其在诊断疾病、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针、选择救治措施中的重要意义。4、微循环改变是许多病理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变化,临床微循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的防、诊、治提供重要依据。5、证明各种改善微循环药物的特殊疗效。
6
7
8
9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分布和血液循环通路甲襞微循环血液循环:沿小动脉→细动脉→毛细血管输入枝→毛细血管输出枝→细静脉→小静脉方向流动
10甲襞微循环的观测一形态二流态:血液流动状态三袢周:周围的状态进行观察
11一、形态观察
12正常的微循环图形为发夹形,血管直,输入枝和输出枝平行且管径比例为1:1.5,正常:监视器上可以看到8—10(7—9)根/视野(第一排)
13①清晰度:清晰度是指能够清楚地看到血管的形状,但要考虑某些因素,如室温、皮肤角质化、皮肤粗糙及某些职业的影响等。(清晰)(不清)模糊)(
14管袢数
15异常:A、管袢细小而多:缺氧、慢性肺心病B、管袢少:低血压、循环血量不足、末梢血管收缩(细动脉收缩)感染性休克。2131-输入枝管径2-输出枝管径3-袢顶管径4-管袢长度正常血管管径粗细均匀,输入值为9--13mm输出值:11--17mm
16管径:是指血管中上部的直径,测量部位为血管袢的中部,要避开节段性扩张或收缩处。分为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管长。上图血管粗细不均匀,表明血管调节不稳定,循环状态不良,在过度疲劳中比较常见
17管袢形态:正常型为发夹形,异常为交叉和畸形,交叉的比例数应不超过30%,畸形应不超过10%
18正常型
19交叉形发夹型
20管袢短小:管袢短小说明末梢供血不良,外周循环不良,皮肤退行性病变,萎缩,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疾病有关。
21管袢纤细:说明:管袢纤细与高血压、冠心病、末梢供血不足、缺血性疾病、糖尿病后期、老年动脉硬化症有关。
22紧张型血管:血管输入枝变细,输出枝变粗,比例变大,表明动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管痉挛,静脉血液回流不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头痛时常见。
23舒张型血管血管输入、输出枝明显扩张,粗细不均,血流减慢,轻度红细胞聚集,表明血管紧张性降低,血液回流不良,在疲劳、自主神经调节异常、血黏度变高、高脂血症常见。
24淤血型血管血管中有明显淤血现象,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严重,在红斑狼疮、雷诺病、系统性硬化病、肺心病常见。
25增生型血管增生型血管在慢性缺血性疾病肿瘤中常见。
26袢顶极度膨大型是系统性硬化疾病的表现
27二、流态
28流速采用半定量法1、线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毫无颗粒感,形如塑料带(正常)2、线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稍有颗粒感,形如绸带(正常)3、粒线流:血流较快,连续成线,有明显颗粒感,形如布带(轻度异常)4、粒流:血流较慢,轴流、缘流混杂,如泥沙流,形如麻布(中度异常)5、粒缓流:血流呈泥沙状,连续缓慢流动。(中、重度异常)6、粒摆流:血流呈泥沙状,前后摆动仍能向前流动。(重度异常)7、停滞:血流停滞不前。
29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聚集在血流中,数个或数十个红细胞集合成团块的一种微循环改变,红细胞聚集是活体微循环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现红细胞聚集标志微循环有改变。
30白微栓白微栓主要由血小板及白细胞等组成,基本形成机理就是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白微栓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血小板的聚集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粘附、聚集,因此凡是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都可促使白微栓的形成
31袢周渗出:是指血管内血浆成分过量地通透血管壁并存积于微血管周围的一种现象,是常见的微循环的改变之一。
32出血:红细胞出至血管外的现象。应区别外伤或其他非致病因素造成的出血,如果是漏血性出血,主要原因是微血管壁的损伤,导致通透性亢进及血流变等的改变。
33是指多个毛细血管管袢连接于细静脉而成,小儿与老人可见,但不扩张,体循环回流受阻可见扩张的乳头下静脉丛乳头下静脉丛明显扩张的乳头下静脉丛在老年性肺心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萎缩、骨质疏松、右心衰竭、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疾病,大面积炎症、结缔组织疾病等常见。
34乳头乳头正常呈锯齿状、波浪形,每个乳头下有1-2根管袢,异常可见浅波纹和平坦。异常的乳头形状提示:血管动力差、免疫力低等。(浅波纹)(浅波纹)波浪形波浪形平坦
351、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1)具备以下1项变化者管袢数减少至3条/mm以下,或减少80%以上。红细胞重度聚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且多数管袢血流呈粒缓流甚至全停。血流中出现非局部因素引起的多数白微栓。管袢出血大于或等于7条/1指甲襞。(2)综合积分值大于或等于8异常甲襞微循环的分级
362、甲襞微循环中度异常(1)具备以下2项变化者:1、管袢数减少40%~60%。2、输入枝管径缩小20%~60%或增宽60%;或管袢缩短80%或增长50%以上;或输出枝管径增宽100%以上。3、明显的渗出。4、红细胞中度聚集,多数管袢血流为粒流。5、管袢出血达3~6条/1指甲襞。6、血色暗红。7、管袢形态短时间内变化,畸形加交叉型达40%~100%。8、乳头平坦。(2)综合积分值大于或等于4。
373、甲襞微循环轻度异常(1)具备下列3项变化者:1、输入枝、输出枝或袢顶管径增宽或缩窄达20%,管袢增长250%~50%或缩短20%,管袢畸形加交叉达40%。2、血流呈粒线流。3、有轻度渗出或出血1~2条/1指甲襞。4、乳头下静脉丛明显且扩张变粗。5、管袢模糊。6、血流中白细胞全无或增多大于30个/15s。7、汗腺导管3~4个/1指甲襞。(2)综合积分值大于2。
38本章学习要求⒈熟悉微循环检测的观察对象、观察部位、指标及临床意义。⒉了解微循环检测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