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2)

清热药-(2)

ID:82824397

大小:8.55 MB

页数:207页

时间:2022-11-09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清热药-(2)_第1页
清热药-(2)_第2页
清热药-(2)_第3页
清热药-(2)_第4页
清热药-(2)_第5页
清热药-(2)_第6页
清热药-(2)_第7页
清热药-(2)_第8页
清热药-(2)_第9页
清热药-(2)_第10页
资源描述:

《清热药-(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二章清热药

1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疗热以寒药热者寒之

2适应证:里热证----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舌质红或绛,脉数

3实热----邪气盛(阳盛则热)----外邪虚热----精气夺(阴虚则热)----阴阳失调虚实

4部位:气分热;营分、血分热脏腑热病邪兼夹:湿热

5

6第一节清热泻火药定义:凡具有清除热邪,用于治疗气分实热等证的药物,称清热泻火药。

7适应证:气分实热证----发热、烦躁,口渴明显,脉象洪大等。

8石膏

9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证脉洪大伤津大渴热盛大热阴液外泄大汗

10二、清泄肺胃----肺热喘咳胃火牙痛三、收敛生肌----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11医者多误认为大寒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鸠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医学衷中参西录》关于石膏生用、煅用

12知母

13

14一、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15二、清肺润肺--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16三、滋阴润燥--骨蒸潮热阴虚消渴

17石膏与知母相同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8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煅用收敛生肌知母:苦甘性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

19芦根

20

21一、清热生津除烦--热病烦渴药性不滋腻,生津不恋邪

22二、清胃止呕--胃热呕逆

23三、清泄肺热--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四、利尿--热淋涩痛

24天花粉

25“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天花粉。”《纲目》

26一、清热生津--热病口渴消渴

27“其性甘寒,善能止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乃止渴之要药也。”《本草汇言》

28二、清肺润燥--肺热咳嗽或燥咳三、消肿排脓--痈肿疮疡

29通脉治胞衣不下《纲目》

30天花粉蛋白胎盘滋养层细胞坏死血窦被堵塞

31淡竹叶

32清热除烦,利尿----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33关于淡竹叶、竹叶1、原植物有异:淡竹叶---禾本科草本植物竹叶---禾本科乔木或灌木植物(鲜竹叶,竹叶卷心)

342、功效同中有异同:清心除烦、利小便异:淡竹叶--渗湿泄热见长鲜竹叶--清心热、凉胃见长

353、古今应用有异古:淡竹叶始载《纲目》,明以前的方剂中大多用竹叶(鲜竹叶)今:多用淡竹叶

36栀子

37一、泻火除烦--热病烦闷

38二、清热利湿--湿热黄疸“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朱丹溪

39三、凉血解毒--血热出血疮痈肿毒

40夏枯草

41

42一、清肝明目--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楼全善

43二、消肿散结--瘰疬瘿瘤

44决明子

45

46一、清肝明目--目赤肿痛,目暗不明头痛眩晕二、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471、主治证气分实热要药:石膏目珠疼痛要药:夏枯草肺痈:芦根要点

482、功效既清实热,又清虚热:知母清热生津:芦根、天花粉

493、用法生石膏(先煎)煅石膏(外用)4、药性石膏:辛甘大寒

505、分类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清热生津:芦根、天花粉清热除烦:淡竹叶、栀子(泻火)

51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

52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53定义:凡具有清除湿热作用,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清热燥湿药。

54适应证:湿热证湿温证湿热黄疸湿热泻痢热淋湿热带下

55黄芩

56

57一、清热燥湿--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

58二、泻火解毒--肺热咳嗽热病烦渴,寒热往来咽痛疮痈

59三、止血--血热出血四、安胎--胎动不安

60黄连

61一、清热燥湿----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

62二、泻火解毒--热病高热心烦失眠,胃热呕吐肝胃失和,呕吐吞酸疮痈湿疮,目赤肿痛血热出血

63川连、雅连--四川洪雅、雅安云连--云南腾冲、德钦味连--四川石柱、湖北恩施

64黄柏

65一、清热燥湿--湿热带下,热淋,足膝肿痛泻痢黄疸

66二、泻火解毒--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67三、退虚热--阴虚发热,遗精盗汗

68黄芩、黄连与黄柏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69不同点: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且安胎黄连: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又为湿热泻痢要药黄柏: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

70龙胆

71

72一、清热燥湿--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特点:清肝胆及下焦湿热

73二、泻肝火--肝火头痛,肝热目赤,高热抽搐

74苦参

75一、清热燥湿--湿热泻痢,黄疸,带下

76二、杀虫--皮肤瘙痒疥癣麻风三、利尿--小便涩痛

77白鲜皮

78一、清热燥湿解毒--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黄疸

79二、祛风--湿热痹痛

801、功效清上焦肺热:黄芩清中焦胃热:黄连清下焦湿热:黄柏清心火、止痢:黄连要点

81清热安胎:黄芩既清实热,又清虚热:黄柏(知母)2、使用注意龙胆味苦,注意用量

823、分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肝火:龙胆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苦参白鲜皮

83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84定义:凡具有清解热毒作用,用于治疗热毒病证的药物,称清热解毒药。

85适应证:温热病熱毒证疮疡泻痢咽喉肿痛

86全身:热势高、病情重、发展快局部:红肿热痛

87金银花

88连翘

89

90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消痈散结

91“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纲目》

92金银花1、可用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

932、外科常用“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诚为要药。”《本草正》

94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喜食膏梁厚味积热郁火气血凝滞外感寒湿毒气脱疽(腐肉蚀筋烂骨)

953、炒炭凉血治痢,治热毒血痢4、又名忍冬花、双花、二宝花

96连翘1、善清心火(温热病心烦)2、疮家圣药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973、清热、散结,治瘰疬结核

98大青叶

99板蓝根

100青黛

101大青叶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消斑清肝泻火

102大青叶1、药用叶2、泻心胃实火,治口疮、咽痛

1033、大寒之品,脾胃虚寒慎用4、味浊易致恶心

104板蓝根1、药用根2、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105青黛1、茎叶经加工而得的粉末2、归肝经而清肝泻火清肝定惊清肝泻肺3、不入煎剂

106贯众

107

108一、清热解毒--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二、凉血止血--血热出血三、杀虫--肠道寄生虫病

109蒲公英

110

111紫花地丁

112蚤休

113

114野菊花

115蒲公英利湿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蚤休消肿止痛息风定惊野菊花

116蒲公英1、善治乳痈2、又名黄花地丁3、大剂量可致缓泻

117紫花地丁1、善治疔疮2、可解蛇毒

118蚤休1、善治疮疡、毒蛇咬伤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疮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挐。藏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1192、清热息风定惊

120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善治疮痈疖肿

121鱼腥草

122

123穿心莲

124鱼腥草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穿心莲燥湿

125鱼腥草穿心莲均清肺热,治肺热咳嗽,肺痈鱼腥草:为肺痈要药“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本草经疏》不宜久煎

126穿心莲:又名一见喜、榄核莲味甚苦,注意用量

127白花蛇舌草

128

129红藤

130败酱草

131红藤活血止痛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祛瘀止痛白花蛇舌草利湿通淋

132红藤败酱草均能清热解毒治肠痈红藤: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败酱草:亦治肺痈;祛瘀止痛治产后腹痛

133白花蛇舌草1、为疮痈、肠痈、毒蛇咬伤常用2、抗肿瘤

134土茯苓

135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热淋带下湿疹

136白头翁

137

138马齿苋

139秦皮

140白头翁凉血马齿苋清热解毒止痢凉血通淋秦皮燥湿清肝明目

141白头翁专入大肠,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治痢要药

142马齿苋治痢:急慢性泻痢均宜预防泻痢安全有效

143秦皮1、清热解毒、燥湿而治痢2、虽具涩味,但以清为主

144射干

145

146山豆根

147马勃

148射干祛痰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马勃止血

149射干:祛痰力强;又名乌扇马勃:止血;质轻注意用量山豆根:即广豆根

1501、主治证疮家圣药:连翘肺痈:鱼腥草、穿心莲、败酱草(芦根)要点:

151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乳痈:蒲公英疔疮:紫花地丁梅毒:土茯苓

1522、别名:射干--乌扇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蚤休--七叶一枝花

1533、用法:青黛(不入煎剂)

1544、分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凉血: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

155清热解毒(治疮痈):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痈(肺痈):鱼腥草、穿心莲

156清热解毒、活血: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肠痈):白花蛇舌草解毒除湿(梅毒):土茯苓

157清热解毒、止痢:白头翁、马齿苋、秦皮清热解毒、利咽:射干、山豆根、马勃

158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159定义:凡能清解营分、血分邪热作用的药物,称清热凉血药。

160适应证:热入营血

161生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主产于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162古称今称简称生地黄鲜生地新鲜清热凉血干地黄生地黄地黄干燥凉血滋阴熟地黄熟地黄熟地蒸制滋阴补血

163

164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651.外感热病(均指最初治证)。1.1热入营血清营汤犀角地黄汤1.2温毒发斑温毒症状之一。由於温热之毒内蕴肺胃,充斥三焦,波及营血,透发於肌肤而为斑。如斑色红活的,热毒较轻,紫暗的为热毒重,黑色的为热毒极重。类於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1.3温病后期,夜热早凉1.4津伤口渴益胃汤1.5津伤便秘增液汤

1662.滋阴补肾本草经: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适用于老年人血瘀及肾虚。补肾:金匮肾气丸。治痨瘵:地黄膏。《古今医统》治消渴:滋膵饮(CUI4胰的旧称)。《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地黄不拘多少(捣汁,以十斤为则,和众药汁同熬)当归身一斤芍药半斤甘杞子半斤天门冬六两川芎二两麦门冬六两莲肉四两丹皮二两知母地骨皮各三两人参甘草各一两治痨瘵。黄芪生地山药山茱萸猪胰

167使用注意本品滋腻,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慎用。或配健脾和胃之品,如香砂养胃丸等。

168玄参玄参科玄参属

169

170《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人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清热凉血--热入营血证。清营汤,化斑汤(白虎汤加犀角玄参)。二、滋阴泻火—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三、解毒散结—痈肿疮毒,目赤咽痛,瘰疬,白喉。本经:妇人产乳余疾……令人目明。名医别录:散颈下核。说明本药入肝经。可治肝经循行部位之结节(包括腹中寒热积聚)。如消瘰丸。

171比较:生地清热凉血,兼养阴生津。以静为主而兼补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泻火,而解毒散结之力强。以动为主而兼泻火。临床二者常合用。

172

173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分支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174牡丹皮

175

176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间,安五脏,疗痈疮。一、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血热出血。凉血而不留瘀。1.1外感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温病伤阴。

177二、清虚热--虚热证,退无汗骨蒸。清透阴分伏热。《本草纲目》:治血中伏火。牡丹皮退无汗之骨蒸,地骨皮退有汗之骨蒸。三、活血散瘀--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肠痈

178赤芍

179

180一、清热凉血--血热出血二、祛瘀止痛--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肿痛三、清泄肝火--目赤肿痛

181比较:红者入血,与丹皮相比均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不同点:丹皮兼清血中伏热治无汗骨蒸。赤芍兼清泻肝火治目赤肿痛。

182紫草(自学)

183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痈疽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184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热入营血证血热出血疮痈喉痹

185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地黄、玄参凉血、活血:牡丹皮、赤芍既清虚热又清实热:牡丹皮(知母、黄柏)要点:

186第五节清虚热药

187定义:凡以清虚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虚热药。

188适应证:虚热证—指的是无外感之邪气(指杂病),或有外感邪气而表现以正虚为主(兼杂外感邪气)。部分药物亦可治疗实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热病伤阴,夜热早凉小儿疳热,形体消瘦

189青蒿

190

191一、清虚热,凉血--1.1热病伤阴,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1.2阴虚发热清骨散“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古方多单用之。”《本草图经》

192二、解暑--暑热外感三、截疟--疟疾治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193地骨皮

194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一、清虚热--阴虚发热“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本草新编》

195二、清热凉血--血热出血可单用煎服,或配其他凉血止血药。三、清肺降火--肺热咳嗽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196“虽与丹皮同治骨蒸之剂,但丹皮味辛,能治无汗骨蒸。此属味甘,能治有汗骨蒸。”《本草求真》

197银柴胡

198一、清虚热--阴虚发热二、除疳热—疳积发热

199胡黄连

200

201一、清虚热--阴虚发热二、除疳热--疳积发热

202三、清湿热--湿热泻痢痔疮肿痛

2031、功效截疟:青蒿只清虚热:银柴胡要点

204既清虚热(此处即单指阴虚发热)又清实热: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黄柏、知母、牡丹皮)

2052、用法不宜久煎:青蒿

206清热药使用注意1、细辨热邪性质、部位及兼证2、清热药味苦性寒,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阴,甘寒助湿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不宜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