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78061
大小:2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16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产权视角-国有企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产权视角/国有企业企业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但又是不完备的关系契约。企业产权制度低成本的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发生利益关系,尤其是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循的以及与企业资源有关的行为准则。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补充契约,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来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由此可见,产权制度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1委托代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由于产权制度的规定会形成一系列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形成产权结构,内部控制中与产权结构相对应的
2、是企业的组织制度,通过建立适当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保证企业外部所有者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这是最根本的控制,是为外部所有者服务的,是外部所有者从组织上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工具。可见,委托代理结构实际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依据,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契约,注明了代理人的行为规范,也表明了委托人的意愿。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结构的特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国家作为代理人与一般代理人所拥有的权利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代理人只拥有财产的控制权,不拥有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国家同时拥有公共财产的控
3、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两权是合二为一的,初始委托人通过国家的再分配渠道获得剩余。国家的代理是一种建立在行政权基础上的强制性代理关系。它不是以自由选择的合约为基础的,而是以国家政权为依托,无须直接获得每一个初始委托人的授权,就可以直接通过颁布法令而获得代理权。剩余索取权归属国家,由政府代理。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一起遵循着等级配制给各级政府。剩余索取权同时也是具有可转让性的,因为一旦剩余索取权具有不可转让性,国家就会失去对公共财产的代理权。可以说剩余索取权的可转让性与政府拥有剩余索取权是相冲突的。初始委托人的监督性和积极性都很弱。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信息
4、的非对称性。为监督代理人的行为,初始委托人必须付出监督成本,但他们不是剩余索取权的直接拥有者,不能直接从他们的监督活动中收益。这表明监督活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从而导致初始委托人缺乏监督动机。作为初始委托人的代理人与最终代理人的委托人双重身份的政府,并不是单独追逐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它综合地有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社会目标,而且同时也在努力使其垄断租金实现最大化。即政府在追求“全局利益”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的同时,还在追求其它的“局部利益”,如政府权力及相关的物质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其它集
5、团利益、个人升迁机会,政府拥有的程度和政局的稳定等等。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三个层次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政府既充当所有者身份,又是行使企业主要经营权的管理者,企业的经营者是由政府委任、完全服从政府意志、不能独立决策的“行政官员”,经营者的行政升迁依托于企业规模或经营业绩。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企业内部控制表现为非常简化的行政管制,控制标准和控制技术的随意性大,经营者为了个人的行政升迁,在会计信息上作弊是件容易的事,对管理者和员工没有相应激励与约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推进
6、,政府进行了对企业的放权让利以及放权以后对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监控。但这没有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根本变化,由此导致许多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主要沿袭本企业的旧制度,尽管这种包含行政管制风格的旧的内部控制制度效率低下,但很少有国有企业去反思其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形成一种非良性的路径依赖。这种作为习惯性做法沿袭下来的内部控制与改制后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和控制权的下放相交叉,形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控。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来进行的,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基本上完全由企业来承担,比如
7、,进行新的组织结构和作业流程设计、雇佣更多的人员以及其他措施的各种成本等。但内部控制建设的受益者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还有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却不具备剩余索取权,加之对经营者的激励不够,经营者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远远不够。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企业的双重职能决定了其既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也要追求利润增长。经营者行为目标出现了多元化,其中行政提升和个人收益增加成为主要目标。而在实行公司制以来,一般经营者敢于放权给管理者,并较少干预。管理者则以个人收入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谋求本人经济利益增长,使得企业行为
8、短期化。这就形成了经营者与管理者目标不一致。管理者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设计和实施者,就会利用国有企业经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