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2768002

大小:1.66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3-09-23

上传者:老李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第1-5课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B.生生不息C.独具特色D.多元一体2.“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状态。下列属于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的是A.采集渔猎经济的盛行B.农耕、畜牧业的产生C.早期城市国家的出现D.成熟文字的出现3.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文献记载的尧舜禹时期的九州和考古发现的考古学文化相互对应,湖北地区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也能说明禹征三苗可能真实发生过。这说明A.考古发现深化了人类对文明的认识B.上古神话传说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大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D.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互证4.“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A.都城建设制度凸显阶级色彩B.夏朝中央开始分类设置职官C.“私天下”取代“公天下”D.地方管理制度呈现松散特征5.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A.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立B.其目的在于记录商代历史

1C.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形成D.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7.西周统治者把土地反居民分赐给诸侯,诸侯有权将封地内的土地和居民再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建立自己的官官体系。各诸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必须臣服于周天子,定期朝贡。这样就以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这意味着分封制下A.封建等级思想影响深远B.周天子建立了集权统治C.诸侯极易形成割据势力D.西周贵族集团等级森严8.有学者认为,“它在中国古代也叫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称‘中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该学者所说的“它”是指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B.“同姓不婚,娶于异姓”C.“受(授)民受(授)疆土”D.“公门有公,卿门有卿”9.《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免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A.郡县制B.人文精神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10.如图是2021年出十于北京琉璃河进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ong)铜戈,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考古人员评价:“这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A.冶铜技术已经相当普及B.地域间文化交流加强C.分封制促进了文化交流D.民营手工业高度发达11.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期则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A.禅让制度得到推行B.井田制度逐渐瓦解强从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华夏认同日渐加强12.进入春秋时期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仍恪守西周时的称号,如齐、晋、秦、鲁、卫、宋等国国君称“公”或“侯”,郑国称“伯”,许称“男”等。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行发起“

2五国相王”运动(魏、韩、赵、燕、中山),于是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了。上述变化A.大大加快了国家统一的进程B.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C.表明中原各国政治改革滞后D.表明社会转型日益深化13.夏朝的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起济水,南达准河:商朝的疆土东至海滨,西达今陕西,北至今河北,南至今湖北,比夏大了许多;西周的疆城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是三代最大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B.民族认同的重要性降博C.西周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D.华夏族形成的过程14.《史记载,秦献公十六年(公元前369年)“民大疫”。“公元前369年”也可以表述为A.公元前4世纪前期B.公元前4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15.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某项革新,有学者认为“有了它以后,大规模耕种土地,即田间耕作,从而使食物在当时条件下无限制地增加,便都有了可能”。该项革新最可能是A.耒耜石斧B.刀耕火种C.石器锄耕D.铁器使用16.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17.战国七雄中,三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最有名:齐国的“技击”、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荀子认为,秦国的“锐士”最厉害。秦国“锐士”厉害主要得益于A.什伍连坐的实行B.推行县制的结果C.军功爵制的实行D.秦人彪悍的民风18.春秋后期,郑国大夫子产顶着压力清查农业,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承认地主土地私有,师初税亩,仿相地而衰征,征赋富国。对子产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遭遇旧贵族的强烈反抗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使郑国实现了富国强兵D.为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19.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壘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差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A.道德观念的差异B.所处政治环境不同C.政治立场的分歧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2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321.先秦文献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A.民生政治观念形成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C.天命神权思想盛行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22.《为吏之道》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的重要内容。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文献。(为更之道)开宗明义:“凡为更之道,必清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反映出秦朝时A.践行了礼法兼施思想B.儒法思想的融合C.内圣外王思想已确立D.贵族政治的瓦解23.汉武帝时期推行了“推恩令”,又“置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王自置属吏和亲掌国政的权力均被剥夺,改由朝廷所委任的王国相负责行政事务。相不对王国负责,。而对朝廷负责,且负有监察王国的使命。此举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导致分封制度彻底消亡D.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区域24.汉武帝打破汉初“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的旧传统,重用了一批精通本业的商人,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洛阳贾人之子桑弘羊主持计算。此外,还有许多地方盐铁官吏,也多由盐铁商人充任。这些商人在汉武帝经济改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反映出当A.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B.朝廷废止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工商食官制度得到了恢复D.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25.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D.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26.我国古代不少君王曾颁布《罪己诏》以求得宽恕,其内容一般是君王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如唐德宗曾颁布《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美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4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什么观点有关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C.天人感应D.心外无物2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继承与发展了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材料表明“古丝绸之路”A.是汉武帝进攻匈奴的南北通道B.是唐朝时期连接日本的海上通道C.是为运输丝绸而开通的专用通道D.是沟通中西贸易交流的大通道28.东汉时,“父老”作为关注地方利益的重要社会力量,可以对各种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往往能够得到当政者的积极回应与采纳,如南顿父老向光武帝进言免除十年田租,光武帝虽然没同意,但还是免除了两年的田租。由此可知,汉代A.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地方豪强干政C.社会治理协调互动D.农民负担沉重29.两汉时期,史学思想得到丰富发展,汉初史家掀起了一股“过秦”思潮,反思灭亡教训;西汉中后期,许多史学家表现出强烈的“宜汉”意识,讴歌汉代政治治理的成就。这些思想A.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C.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D.旨在说明两汉时期一直政治清明30.汉末,王室衰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始终未取汉献帝而代之。曹操薨,汉献帝下诏退位,禅让皇位于曹丕,后者故作推辞,“三让”后方答应接受,是为魏文帝。得知曹丕即位,刘备亦自称皇帝,仍用汉的国号。这表明A.曹氏父子尊崇汉室B.禅让制取代世袭制c.曹魏实力强于蜀汉D.正统观念影响深刻31.曹植由于出身高贵,故其少年时创作的诗赋,极富文采地描述了斗鸡走马、饮宴游乐的闲适生活;曹植成年后,曹操偶尔会带着他行军作战,故其青年时期作品中不乏慷慨激昂,渴望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作。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曹植的诗歌创作走向功利化B.曹植的社会阅历呈现多样化的态势C.曹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曹植的诗歌创作受到生活环境影响32.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接受了他们的服装和食物等。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农业发展C.畜牧养殖D.饮食习俗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3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重

5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4.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史书记载有“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从经济角度看,北人南渡A.有利于民族大融合B.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C.导致社会秩序混乱D.造成南方劳动力过剩35.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关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行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8分)(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6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6(1)图中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6分)材料二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将耕地依照边界以1步宽、240步长为标准划分成小块,两块这样大小的土地就是一亩。秦政府将100亩左右的土地分配给个体家庭,然后向其征收粮食、饲料、稻草及劳役和兵役。——摘编自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6分)

7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答案】D【详解】根据“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可得出中华文明起源多,体又是一体的,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答案】B【详解】据题意可知,“文明”指的是社会的进步,农耕、畜牧业的产生为文明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采集渔猎经济不能提供稳定的物质来源,不是文明产生的前提,排除A项;早期城市国家和成熟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表现,不是前提,排除CD项。故选B项。3.【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湖北地区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也能说明禹征三苗可能真实发生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禹征三苗并不单纯是文献记载中的事件,有了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其真伪,体现了考古发现可以与文献相互印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关系,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神话传说有其价值,且一些神话也得到了印证,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前后,最高执政者从原始社会时期实行“禅让”制的部落联盟军事首长演变为“专制君王”,主要是因为“公天下”被实行世袭制的“私天下”取代,C项正确;都城建设制度凸显阶级色彩变化与该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夏朝中央开始分类设置职官并非最高统治者权力和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地方管理制度呈现松散特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体现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D项正确;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排除A项;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商人敬祖畏神,但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C项。故选D项。

86.【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记录,其构字特点和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较为成熟的汉字,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D项正确;商代是奴隶制王朝,而非封建国家,排除A项;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记录,其目的不是记录商代历史,排除B项;甲骨文未通行于各个部族,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上作用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D【详解】根据“各诸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必须臣服于周天子,定期朝贡。这样就以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可得出分封制之下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D项正确;当时是奴隶制社会,不存在封建等级,排除A项;周代没有集权,排除B项;C项不是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封诸侯,建藩卫”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而“受(授)民受(授)疆土”是分封制的体现,C项正确;“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商代的王位继承方式,排除A项;“同姓不婚,娶于异姓”是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排除B项;“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是指先秦时期的人才选拔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D【解析】寓言故事旨在说明,王位继承人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社会动乱,因此只要王位继承人是确定不变的,则分已定,人虽鄙不争,即社会不容易导致动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制符合题干描述,D正确;郡县制、人文精神、租佃关系与题干寓言故事无关,排除A、B、C。10.【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这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可知,北京发掘的文物呈现出多元文化因素,表明不同地域间文化要素的整合与交流,B项正确;A项中的“普及”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体现了“文化交流”,但没有提到是受何因素影响,无法得出分封制促进了文化交流,排除C项;西周时期民营手工业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C

9【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权力的重心是天子,春秋战国时期时权力的重心是诸侯甚至是大夫,可见权力的重心不断下移,这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禅让制度在夏朝时已经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破坏,没有体现井田制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破坏,没有体现华夏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进入春秋时期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仍恪守西周时的称号”,“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主”运动(魏、韩、赵、燕、中山),于是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了”,可以看出从春秋到战国,各诸侯国由恪守西周称号到称王,这反映出当时西周宗法制分封制正在瓦解,社会转型日益深化,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这无法得加快了国家统一的进程,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封建皇权专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转型的深化,是改革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夏商周的疆域面积不断扩大,很多边疆地区纳入华夏族统治范围内,说明华夏族正在形成与发展,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夏商周疆域不断扩大,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情况,故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西周疆域面积最大,而且夏商周均是统一政权,并非只有西周完成了国家统一,故排除C。14.【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99年是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199年是公元前2世纪,以此类推可知公元前369年是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的纪念从前往后退,数字大的为前期,数字小的为后期,因此公元前369年应该是公元前4世纪前期,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5.【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有了它以后,大规模耕种土地,即田间耕作,从而使食物在当时条件下无限制地增加,便都有了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耕种土地的效率和能力,为大规模耕种土地和食物的增加提供了可能,D项正确;耒耜石斧、刀耕火种和时期锄耕都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生产形式,排除A项、排除B项和C项。故选D项。    16.【答案】A

10【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A项正确;建立县制,强化的是中央集权,属于政治措施,排除B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不是决定步骤,排除C项;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属于政治措施,打击了旧士族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17.【答案】C【详解】据所学,战国时期秦国采取军功爵制,军功与爵位直接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C项正确;什伍连坐是指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是一种法律制度,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A项;郡县制是为了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B项;民风彪悍只是部分原因,不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8.【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承认地主土地私有,师初税亩”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后期,井田制逐步瓦解,承认土地私有,郑国大夫子产的做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子产的做法是否遭遇旧贵族的强烈反抗,排除A项;“实现了富国强兵”表述不符合史实,变法使郑国“征赋富国”但是并没有实现强兵,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郑国大夫子产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9.【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代表的是中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因此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C项正确;AB项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因素,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20.【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可知,这显示的是一种辩证法思想,符合老子朴素的辩证法,即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B项正确;孟子的“仁政”思想强调的是统治者的治理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兼爱、非攻思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严刑峻法是社会管理手段,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1.【答案】A【详解】材料信息中关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关系”记载中都提及“民”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人”“民”的肯定与重视,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生政治观念,没有涉及宗法内容,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多次提及天,但是重点不在神权思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生思想,没有反映诸子思想如何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22.【答案】B

11【详解】依据材料中“为吏之道”等信息可知,秦朝要求官吏必清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母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些要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为政理念,说明秦朝儒法思想出现了融合,B正确;材料体现了秦朝的严明法度,以法治吏的思想,不能体现礼治思想,排除A;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是道家的政治思想,秦朝并未实施,排除C;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制的确立,贵族制的瓦解,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23.【答案】A【详解】材料显示,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意在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而并不是加强君主专制,A项正确,排除B项;汉代之后,仍然出现过分封制,排除C项;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属于内政,并非对外扩张,所以不能扩大统治疆域,排除D项。故选A项。24.【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重用精通本业的商人,这些商人在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实际上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D项正确;“普遍提高”之说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被朝廷废止,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5.【答案】D【详解】汉武帝以后,儒学大张,成为主流思想,提倡三纲五常,对女性的约束逐渐增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家庭稳定无关,排除A项;对女性的约束是外在约束而非女性内在的道德自觉,排除B项;婚姻观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6.【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唐德宗在《罪己大赦诏》中反省自己“天谴于上而朕不悟”,即对于上天的警示不能察觉领会,根据所学,“上天谴责无道君王”的说法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天人感应”观点有关,“天人感应”观点认为天与人能够相通互感,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C项正确;“君权神授”观点主张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A项;“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标准,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B项;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天理就在心中,不必外求,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7.【答案】D【详解】根据“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

12‘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可得出“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沟通中西贸易交流的大通道,D项正确;它并不是汉武帝进攻匈奴的南北通道,排除A项;唐朝连接日本的不是丝绸之路,排除B项;“古丝绸之路”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而开辟的,排除C项。故选D项。28.【答案】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统治者在社会治理方面注重倾听“父老”的意见,说明的是汉代社会治理的协调互动,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危机无关,“父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排除A项;材料与地方豪强干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关农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29.【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初史学家掀起“过秦”思潮,西汉中期以后提倡“宜汉”意识,这些史学思想的转变,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汉王朝的统治,A项正确;史学思想受社会现实的影响,但也为政治统治服务,排除B项;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与材料中的史学思想不符,排除C项;两汉时期一直政治清明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30.【答案】D【详解】根据“然始终未取汉献帝而代之。……得知曹丕即位,刘备亦自称皇帝,仍用汉的国号。”可得出虽处战乱时代,但正统的观念仍然延续,D项正确;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得出曹氏父子尊崇汉室,排除A项;禅让制没有取代世袭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实力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31.【答案】D【详解】“责任”意识并非“功利”,排除A项;由题干中“出生高贵,……创作的诗赋,……描述了斗鸡走马、饮宴游乐的闲适生活”“行军作战,……作品中不乏慷慨激昂,渴望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作”等信息可知,曹植的诗歌风格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植的“责任”意识和阅历的多样性,B、C两项的表述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故选D项。32.【答案】A【详解】据材料可知,“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接受了他们的服装和食物等”,这表明了内迁的各族人民由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农耕民族也学习内迁民族的畜牧经验,体现了民族交融、民族融合,A

13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民族交融,即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而且内迁的各族人民也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故C项片面,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民族交融,而不是单指“饮食风俗”,D项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33.【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C项正确;AB项都是在夏朝左右,排除AB项;D项是唐朝,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4.【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结合所学可知,从经济角度看,北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B项正确;AC两项不是北民南迁对经济的影响,排除;北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并不会造成南方劳动力过剩,排除D项。故选B项。35.【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故D项评价错误,符合题意,D项正确;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A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故B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故C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6.【答案】(1)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有利于当时政治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渐钩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2)义务:述职、朝贡。关系:诸侯服从于天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同是统治阶级。(3)新问题: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本质问题:分封制崩溃。37.【答案】(1)时期:春秋战国。意义:确立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写出两点即得分)

14(2)表现:都江堰等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