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

ID:82759081

大小:8.09 MB

页数:81页

时间:2022-11-07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1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2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3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4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5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6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7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8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9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三章牙列与咬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王美青

1牙列

2一、基本概念牙列:牙生长在牙槽骨内,彼此紧密邻接,互相支持而排列成的结构。因其排列成近似抛物线的弓形,故又称牙弓(dentalarch),分为上牙列(弓)和下牙列(弓)。

3牙数┌─恒牙列28~32分类┤乳牙列---较宽20└─混合牙列不定二、牙列分类

4三、牙列分型┌─方圆型分型┤尖圆型└─椭圆型牙型─弓型—面型,三者是否有一定关系?过去认为有,但调查表明联系不紧密。

5四、牙列的大小(1)牙列的长与宽恒牙列:长约50mm,宽约55mm乳牙列:长约41mm,宽约22mm(2)牙弓长:上牙弓约128mm,下牙弓约126mm牙列宽度(3)牙列指数=────×100%牙列长度(Terra法)

6

7

8定义:牙体长轴与牙列中线间的夹角,以牙冠的倾斜方向为基准。特点:(一)牙的近远中向倾斜

9定义:牙体长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特点:(二)牙的唇(颊)舌向倾斜

10(三)牙的上下位置关系牙合平面:经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至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设一假想平面。各牙与该平面之关系:中切牙与该平面接触;侧切牙略高出该平面(约1mm);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牙(颊)尖、第一磨牙近颊尖与该平面接触;自第一磨牙远颊尖起,依次高出该平面,且距离递增。

11(四)牙齿倾斜的意义1.使咀嚼力沿牙体长轴方向传导张闭口运动轨迹呈弧线型,而不是直上直下,牙齿向近中倾斜,有利于使咀嚼力沿其长轴方向传导,提高咀嚼效率,并保持牙体、牙周组织不易受创伤。2.加大牙齿间的相互接触,增加咀嚼面积。3.避免咬伤唇颊舌黏膜。4.利于衬托唇颊,便于舌的运动。

12六、牙的邻接正常邻接的意义:①有利于食物排溢;②牙齿相互依靠,分散咀嚼压力,同时各牙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具有一定动度,从而缓解压力;③邻间隙内有龈乳头,正常邻接对其有保护意义。

131.牙邻面突度

142.外展隙

153.牙的邻接点的生理变化不同年龄时牙的邻接是不同的。邻接点可以磨耗,其结果是导致牙列总长度变短,40岁者可比20岁时短1mm左右;磨耗后牙齿将向近中倾斜,邻面接触范围增大。严重时呈广泛接触,而致食物嵌塞。

16七、牙列的形成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及正常条件:向前方的、外侧方的力:舌肌向后方的、内侧方的力:唇、颊肌向对颌方向的力:咬合力当相对的力达到平衡时才有可能建立起正常的牙列;(不良习惯如吐舌等将破坏平衡);牙齿萌出应有正常的空间;邻接点磨耗后,来自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功能反应性力量致牙齿向近中倾斜,维持稳定的咬合接触;当邻接或对颌失去支持或对抗时,可致邻牙倾斜或对颌牙伸长。

17八、异常牙列—牙列不整齐的表现

18排列稀疏

19九、牙列牙合面形态及其与颌骨之关系(occlusalshapeofdentitionandrelationtojaws)

20(一)纵牙合曲线

21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颊尖的曲线。特点:1>切牙段较平直;2>尖牙向后逐渐降低,至磨牙处逐渐升高,的远颊尖最低,从而形成一条上凹的曲线,即Spee曲线。

22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连接上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曲线;特点:1>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2>第一磨牙近颊尖至最后磨牙远颊尖段逐渐上弯,形成下凸的曲线,即补偿曲线。

23(二)横牙合曲线

24下颌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 (transversecurveofocclusion)概念:由于牙齿的颊舌向倾斜,连接同名后牙的颊尖─舌尖─对侧舌尖─颊尖,而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特点:由于下后舌尖较高,颊尖较低,故该曲线常不十分明显。

25上颌横牙合曲线概念:上牙向颊侧倾斜,连接双侧同名后牙的颊尖─舌尖─对侧舌尖─颊尖,而形成一条凹向下的曲线。特点:与下颌横牙合曲线基本吻合,但凸度明显。

26(三)牙合曲线的生理意义1.使牙齿牙合面上的曲面形态(尖、窝、沟、嵴等)在咀嚼中能更好地发挥功能,提高咀嚼效率:若是两个平面接触,在运动中就不能广泛密切接触,会形成较多的空隙;而两个曲面接触,牙合曲线在各个方向上的不同运动过程中,可以有许多接触小面,从而提高咀嚼效率。2.牙合曲线与下颌运动是协调的。3.从牙合面上看,还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即颊尖、舌尖、中央窝各成一条曲线,而邻接点位于中央窝连线之颊侧;一方面连成曲线,便于整体发挥咀嚼功能,另一方面舌侧楔状隙较大,便于食物向舌侧溢出。

27(四)Bonwill三角概念:双髁突中心←→下中切牙近中切角接触点。特点:等边三角形,边长10.16cm。后人研究表明:等腰者多(双侧对称),等边者少。

28(五)Backwill角髁突中心与下中切牙近中接触点连线夹角(平均约26°)。

29(六)Monson's球面以眉间点为圆心,10.16cm为半经作球面,下牙列、所有下颌运动的轨迹均是球面上的一部分,或是球面的切线。

30十、参考面与参考线眶耳平面(Frankfort平面)眶下缘最低点←→外耳道上缘特点:与地平面平行(端坐时)耳屏鼻翼线耳屏中点←→鼻翼中点特点:与牙合平面平行,与地平面呈15°交角

31眶耳平面鼻翼耳屏线平面

32其他面部标志面部标志:眶下缘眼外眦耳屏鼻翼鼻底口角人中颏点面部分区:1.三等分:分割点:颏点鼻底点眉间点发际2.眼外眦←→口角,与上述三等分等大

33

34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

35

36牙合与咬合牙合:上下颌牙的接触现象咬合:动态接触─┐─但现已混用牙合:静态接触─┘

37牙尖交错牙合指上下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关系(interouspalocclusion,ICO),是牙尖的最广泛、最紧密的咬合接触形式。除ICO外还有许多牙合接触形式,如:┌前伸牙合│后退牙合└侧牙合

38正常ICO时上下颌牙接触关系一、近远中向关系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正对上颌唇系带;2>除1和8外,均为一牙对二牙的对应关系:12345678上颌│\│\│\│\│\│\│\│12345678下颌

39①可以很好地支持尖与窝相交错的接触;②当失去一个牙时,可暂时由邻牙与对颌牙接触,以减轻失牙的危害;但这只是暂时的,时间久后还是会是造成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的。

40二、唇(颊)舌向关系下牙弓小于上牙弓,下牙弓被上牙弓包盖,形成“天包地”的特征。其中:①上切牙、尖牙分别在下切牙、尖牙的唇侧;②上后牙颊尖在下后牙颊尖的颊侧;③下后牙舌尖在上后牙舌尖的舌侧。

41超牙合(覆盖)ICO时上颌牙盖在下颌牙的唇(颊)面的水平距离。前牙超牙合:ICO时上下中切牙切缘间的水平距离正常为4mm。后牙超牙合:ICO时上后牙颊尖盖过下后牙颊尖颊侧,两颊尖顶间的水平距离。(半个牙尖宽度)。

42覆牙合ICO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通常指前牙的覆牙合。前牙的覆牙合:ICO时上下切缘间垂直距离,正常为2~4mm。后牙的覆牙合:ICO时上下后牙颊尖顶间的垂直距离(一个牙尖高度)。

43

44超、覆牙合的生理意义①使上下牙密切接触,利于咀嚼运动时保持良好的接触,提高咀嚼效率;②保护唇颊软组织在咬合时不被咬伤,保护舌边缘不被咬伤;──上牙盖下颊尖,下牙盖上舌尖③衬托唇、颊,保持面部丰满;④前牙超覆牙合正常,利于咬切功能。

45三、后牙牙尖后牙的一部分牙尖与对颌牙的窝、沟的接触,这些牙尖叫支持尖,有些则无接触,称作引导尖。

46支持尖上后牙舌尖和下后牙颊尖特点:形态圆钝,占牙合面宽2/3支持尖引导尖引导尖支持尖

47支持尖的功能意义1>是咀嚼中主要压力实施者;2>维持咬合关系稳定,支持下面部高度──正中止接触(centricstop)

48引导尖下后牙舌尖和上后牙颊尖特点:形态锐、陡,占牙合面1/3左右支持尖引导尖引导尖支持尖

49引导尖的功能意义1>功能性接触部位很小,约1mm范围,因而不是主要的施力牙尖;2>其牙尖内侧面与支持尖的侧面相接触,对稳定咬合关系起重要作用;3>在咀嚼时引导下颌运动,并在咀嚼中具有一定的反馈意义;4>将食物限定在牙合面上;5>“天包地”,保持上牙对下牙的覆盖,保护软组织,避免咬伤唇、颊、舌黏膜,同时衬托唇颊,使上下牙密切接触。

50四、咬合面接触关系1>前牙接触部位上切牙舌侧(切缘)下前牙唇侧(切缘)上尖牙近中牙尖嵴舌侧下尖牙远中牙尖嵴颊侧2>前牙接触的类型前牙向唇侧漂移约12~28°(与垂直线),下切缘咬于上前牙舌窝内。由于前牙不是咀嚼主力牙,而只是咬切以及引导咀嚼运动,因而ICO时前牙可以不接触,如果接触过强,反而会引起前牙唇向漂移。

51

52后牙接触特点①尖与牙尖嵴接触,基本上可看作是与一个较平直的结构对抗,其结果是将食物捣碎,而楔状隙有利于食物溢出;②牙尖与窝接触,即两个曲面相接触,在同一时刻,曲面间仅一小部分保持接触,而另外绝大部分分离,接触部位因牙尖不断变换位置而改变,从而将食物磨细,提高咀嚼效率。实际上尖与窝的接触,并不是尖顶与窝底的接触,而是牙尖以上0.5mm周缘一个接触圈对着相应的窝的一个周缘,二者呈带状接触,从而使咬合接触更加广泛、稳定,提高咀嚼的效率。

53正中止接触

54●前止接触●后止接触●颊止接触●舌止接触

55颊舌向近远中向F:垂直载荷S:根尖应力静态咬合的承载特点

56:切导动态咬合接触特征1)前伸运动咬合接触

57:后导2)后退运动咬合接触

58:侧导3)侧向运动咬合接触

594)咀嚼运动咬合接触

60动态咬合承载特征

61五、牙尖交错牙合正常的标志1>上下中线对正2>一牙对二牙(除1和8外)3>3近中牙尖嵴对3远中牙尖嵴4>6近颊尖对6颊面沟─occlusalkey(牙合关键)5>牙列整齐完整6>超覆牙合正常,均为2~4mm

62正常牙合

63关于牙合关键①6萌出最早,作为建牙合基础;②6牙根粗壮,分叉大,固位好,牙合关系稳定;③6位于颧根部,牙槽骨结实,变化(牙位)小;④6位于肌力之中心点上,牙合力较大,担负主要咀嚼功能。

64六、错牙合指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弓咬合关系错乱,上下颌骨骨关系、位置、大小及牙颌与颅骨的关系不调等现象。

65前牙牙合型

66内倾型深覆牙合

67开牙合

68大超牙合(深覆盖)

69对刃牙合

70反牙合

71后牙牙合型

72后牙反牙合

73后牙锁牙合

74继发性咬合紊乱

75

76牙合型可以影响面型AngleⅠ者,面形基本不受影响AngleⅡ者,可表现为下颌后缩、鸟嘴畸形等AngleⅢ者,可表现为下颌前突

77

78七、乳牙期牙合特征1.建牙合时间2.5岁左右。2.灵长类间隙及其他间隙灵长类间隙:Ⅲ远中和Ⅲ近中的间隙。其他间隙:切牙区、尖牙区较多。意义:为较大的恒牙萌出提供空间。原因:颌骨发育所致。3.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垂直,无明显倾斜,无牙合曲线,因而覆牙合较深、超牙合较小;随年龄的增加,牙槽骨长高长大,超覆牙合关系可改善。4.ICO特征:1>除I和V外均为一牙对二牙;2>齐平末端:末端对正,后期V可移至V的近中或远中。

79八、替牙期牙合特征1.6岁左右6牙开始前出,替牙期开始,又叫混合牙列期,12岁左右乳牙替尽,恒牙出齐,替牙期结束。2.可有暂时性深覆现象,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调整正常。3.ICO特征1>左右上颌中切牙之间常有间隙,唇系带位置较低;2>2牙根因3的挤压可向近中倾斜,待3萌出后可缓解;3>暂时性牙列捅挤;4>6可为远中关系,V脱落后可成变成中性牙合,随着恒牙萌出,牙槽骨进一步发育完全,这些现象可以改善。

80小结牙的排列在近远中向、颊舌向及垂直方向均有其规律。牙正常邻接的意义。关于牙合平面、牙合曲线等概念。牙尖交错牙合定义、特征、意义。超、覆牙合,正常牙合及错牙合的概念及错牙合分类。正中牙合与牙尖交错牙合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