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74587
大小:2.10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8-03-15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血管疾病概述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发病率高:120-180/10万致残率高:75%死亡率高:100万/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按性质出血性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TIA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复习脑血液循环脑血液供应复习脑血液循环脑底动脉环复习脑血液循环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前3/5血液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血液小脑和脑干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大脑血管结构特点脑动脉: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
2、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脑静脉: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窦,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特点:1、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2、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导致脑出血。脑的血流及其调节正常脑血流量800-1000ml/min1/5流入椎基底动脉4/5流入颈内动脉脑的平均重量1400g占体重的2~3%,脑血流量占全身15~20%。脑血流量的调节平均动脉压60~160mmHg可自动调节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TIA或脑卒中病史其他:肥胖
3、、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不可干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基本病因1、血管壁病变1)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2)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3)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2、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3、其他原因: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促发因素1、血液动力学因素:1)血压过高或过低:如高血压、低血压、血压的急骤波动。2)血容量的改变: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可诱发脑梗死。2、
4、血液成分改变: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TIA概述概念: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但反复发作的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TIA患病率为180/10万。TIA病因和发病机制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血液动力学因素血液成分改变TIA临床表现TIA基本临床特征发作性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反复
5、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年龄多在50岁以上TIA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性瘫痪,对侧感觉障碍.眼动脉缺血:短暂的单眼失明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椎-基底动脉系统:以眩晕为常见症状一般不伴耳鸣特征性的症状: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针对房颤患者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外科治疗预后未经治疗的TIA:1/3发展成脑梗塞1/3可反复发作1/3可自行缓解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概述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6、%。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CT概念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梗塞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常与动脉硬化并存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血栓-栓塞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发病机制血栓形成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白色血栓TXA2、5-HT、PAF红色血栓管腔狭窄、闭塞血流缓慢、停止发病机制脑梗死形成机制脑血流障碍脑血流降至20ml/(100g脑组
7、织*min)时,脑细胞电活动停止。脑血流降至10ml/(100g脑组织*min)时,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脑血流完全阻断5-10min,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时间内恢复血流。发病机制脑梗死形成机制脑血流障碍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能量代谢障碍和酸中毒、自由基损伤、缺血性脑水肿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病人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