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

ID:82683815

大小:2.16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2-11-05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1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2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3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4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5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6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7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8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9页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科技体制的特点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OurTargets1.阶段发展与性质2.科技体制改革3.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关系

2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何为科技制度第一阶段:国家崛起第二阶段:制度重建

3Point1何为科技制度科技制度科技体制是指从事对科学技术的机构设置、管理研究、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整套国家层面的结构体系和制度设置。我国的科技体制科技管理与科研体系是为科技政策提供支撑的,而科技政策又是为国家的总体目标服务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的科技政策相应进行了调整,中国科研体系也进行了体制性改革。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4Point1何为科技制度我国的科技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日益改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无论是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还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我国突破了以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超级稻育种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获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5Point2第一阶段:国家崛起(1949~1977)建国后,党和国家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与1982年国民政府建立的南京中央研究所,次年建立北平研究院,成立中国科学院,并于当年开始主管全国科学学术研究与日常管理,直至1956年国务院学科规划委员会的成立,这便是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1956年,国务院学科规划委员会提出建立一套“十二年规划”,它旨在建发作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整体规划的子部分的中国科技。该规划具有浓厚的模仿苏联科技发展模式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计划分配和行政长官主导的特征。根据该规划提出的四条紧急措施,从1956年开始,一批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急需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该规划的实行虽在后期遭到破坏,但在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初建上仍是卓有成效的,基本形成了包括国防科研机构、国家级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机构、工业研发机构、地方级科研机构。以及以中国科学院为最高学术中心、国家科委为最高科技管理中心的体制格局。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6Point2第一阶段:国家崛起(1949~1977)1977年以前,中国采取的是前苏联的计划式科技发展体系,实施赶超发展的战略,战略目标是要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世界科技大国的行列。采用的科技体系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结构,以计划来推动科技项目和任务,带动技术的转移。在国际封锁、国内科技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在短短十几年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技组织体系和基础设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使中国的科学技术从整体上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7Point2第一阶段:国家崛起(1949~1977)20世纪50年代后期陆续进行的政治运动,如“三反”“五反”“大跃进”,一直到殃及全国上下的“文革”,严重阻碍和破坏了正常的科技体制发展和运行。但在这个政治动荡的时期,中国仍然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重人科技成果,如原子弹氢弹爆炸,卫星上天,人工合成胰岛素等。在这里,中国科技发展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与政治因素紧密相连的特点。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8Point3第一阶段:制度重建(1977至今)1977年我国改革开放,中国科技体制随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得到恢复重建。这一时期的体制突出特征是:首先,延用计划分配模式。其次,采用政府行政主导模式。在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科技重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占据绝对主体作用,企业、民间、个人力量弱小。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利国内国际科技发展,这种残旧体制即对科技自身发展的限制日益明显,科技体制改革就此提上议事日程。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9Point3第一阶段:制度重建(1977至今)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依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段:①1985~1992年,改革拨款制度,开放技术市场。在此阶段,中国改革了对科研机构的拨款制度,开始依据科技活动特点与分工对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事业费实行分类管理:对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在五年内逐年削减事业费;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实行基金制,国家按人员拨给一定额度的事业费。对从事社会公益性研究工作和农业科研工作的机构,国家仍拨给事业费,实行包干;对从事多种类型研究工作的机构,其经费来源视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开放了技术市场。承认技术成果也是商品,建立依照价值规律有偿转让的机制。这一措施与拨款制度改革相辅相成,让科技机构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目的是通过经济利益加强研究机构同生产单位的联系,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10Point3第一阶段:制度重建(1977至今)1993-1998年: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稳住一头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稳定支持基础性研究,开展高技术研究和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研究开发,形成优势力量,力争重大突破,提高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科技水平和发展后劲,保持一支能在国际前沿进行拼搏的精干科研队伍。二是对研究机构分类定位,优化基础性科研机构的结构和布局,为准备“稳住”的科研院所提供现代科研院所的组织体制模式。放开一片是指放开各类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研究开发机构,开展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活动,使之以市场为导向运行。如鼓励各类研究机构实行技工贸一体化,与企业合作经营,鼓励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即变为企业、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心,或与企业结合这三种方式),支持和扶植技术中介机构等。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11Point3第一阶段:制度重建(1977至今)③1999年至今,在这个阶段,对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体制改革进行了实质性调整,“科教兴国”成为国家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走向。200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了税收、金融等十个方面的若干配套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再次决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2004年温总理到中科院考察时,有针对性地强调“要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地高度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国家创新体系”。TargetOne 制度建立历程

12量化的目标和相应的期限配套的科技体制建立明确考评指标改革并非永恒主题HowweWORK科技体制改革进行20多年来,纷繁复杂,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也许我们应该特别抓住那些一再出现的核心问题。问题。惟有问题才是改革的纲,纲举目张,提纲挈领,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改革思路和指向才是有意义的。TargetTwo科技体制改革

13THANKYOUSUCCESS2022/10/1914可编辑

14TargetTwo科技体制改革(1)必须有量化的目标和相应的期限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宏观目标已经在国家文件里写明,但从宏大理论跨越到细密实践还必须搭建多层次的操作化平台,用科学社会学家R·默顿的术语来表述,就是“中层理论”,意即能够直接指导实践的理论细则。比如,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就缺少一系列的操作和考评条例,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长远目标的达成是否应与短期目标相对应,各目标的期限如何?这些问题都是现行科技体制没有涉及到的部分。理想再高,这些看似“小”“细”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步伐不稳,凌空蹈虚。

15TargetTwo科技体制改革(2)科技体制应该配套。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针对不同的改革对象,应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各部门的改革应首先符合系统的整体大目标,其次遵循相互协调的原则,即改革对象应在内容;措施、层次上相互协调,在步骤上相互衔接,从而避免因任期、人事、部门出现的改革“效果抵消”亦即“零和”的现象。

16TargetTwo科技体制改革(3)改革应有明确的考评指标改革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的目标,改革的权利义务承担者,改革手法的运作空间,改革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等等,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设立这一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权责,避免出现“责任人逃逸”的情况,而这种现象是常常出现的。

17TargetTwo科技体制改革(4)改革并非永恒主题,应有完成的标志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科技的突破进展都是经过相当长一个社会环境的孕育而发生质的突变的。改革本质上是对环境的优化改造,是为了科技主体更好的发展而服务的,因此要在阶段目标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环境,不能朝令夕改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改革完成阶段目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保持机构、政策、运行的相对延续性。处于两阶段目标之间的渐变过程更多的不是要去“改革”,而是在体制内“演变”(相当于改良),这在实践中有利于减小既得利益者阻力,降低改革成本,所以更易于被接受。

18TargetThree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关联科技体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体制、教育体制等社会子系统一起包容在社会大系统之内的,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篇幅所限在此只论述前两者。

19TargetThree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关联(1)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联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改革者和理论界研讨的重点。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近来又加入WTO卷入全球化浪潮中,科技体制相较之下更显滞后,与经济体制日益“脱节”。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难,“走不出去”,在市场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二是实业界没能和科技界“搭桥”,科技界作为“智囊团”的作用发挥不够。

20TargetThree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关联(1)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联对于此类现象,政策理论界分析有两种观点:一是以政府和实业界人十所持的“技术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问题主要出在技术本身的熟化与配套设施不够,“我们所定义的成果,一般都是从纯科研水平上来判断的”,但除了科学上的可行性外,还应该考虑工艺、装备、技术和工程研发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后面这些甚至制约力更强。还有一种观点是以科研院所人士所持的“市场需求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当前科技供需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经济发展对科技需求不足”。所以实业界主要还是追求短期效益,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总是消极的“等靠要”,所谓“交钥匙工程”。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分别从各自的方向“现象化”了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

21TargetThree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关联总体上,科技与经济体制的关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理论归纳为三方面:①是科技体制有其自身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是需要的,但在什么程度上由现行的“研究—市场”计划模式转向“市场—研究”市场模式,还是要详细研究和考证的未竟之事。②是科技研发的风险制度和回报机制尚未建立。③是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不规范。注重市场是针对应用研究与开发的,基础研究尤其是纯基础研究,需要突出的是创造性和自由探索,而不一定首先考虑市场,更不应以市场为导向。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利市场需求不应简单等同,这样可能会导致科技发展失落其白身规律性,成为市场的奴仆,而科技史证明很多经济发展的契机正是由于科技的突破所带动和开辟的。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最终应达成有机结合状态。

22TargetThree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关联(2)科技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联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构成和组织形式,科技发展最终要造福于国家与社会,要能实现国家目标,要得到国家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同样科技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与制约。以上是从一般意义上论述政治体制对科技体制的影响,但在中国,这个问题有着特别的重要性。中国科技体制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植根在此领域,仍未解决甚至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考虑,所以我们听到了尖锐的“科技与政治分离”的呼声:中国科技管理目前仍然停留在“人治”阶段,社会和科技界的人际政治在多个层面起重要或主导作用,而科技的专业优势在现有体系不能发挥合适的作用。‘这种人治模式部分来自中国的历史传统,部分来自照搬苏联模式。其特征有二:计划管理与长官意志。在科技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行政权力过大,直接掌握大课题甚至直接就是非专业的官员和中层行政人员主导计划的,也就是所谓的“处长政治”,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项目和经费的取得直接取决于研究人员是否和科技官员有更好的“合作”关系。

23TargetThree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关联还有,因为对科研行政考评认识片面,出现单纯追求SCI论文数目之类的现象,使得“有些人可能只做一些小的容易发表的文章,而不敢或避免去攻克有重要意义但非常艰难的科学问题,浮躁,急功近利,这样发展下去只会导致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比如最近宁波大学又冒山个“SCI教授”。关于现有科技规划制定也不乏“行政色彩过浓”的质疑。因为科学和部分含有原始创新的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并不是政府说有科技经费,科学界马上就有大课题,科技发展不是“表格道道”能规划出来的。目前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已各自取得较人进展,科技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体制的关联,是推进我科技体制改革往纵深方向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24展望明天: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成就巨大,成效显著,当属来之不易,但至今我国科技体制中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体制,是确保我国科技、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基础,未来改革的重点首先是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具体来说,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社会力量的发挥,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职能的定位,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等,这些都是迄今仍在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5展望明天: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上个世纪初中国开始步人科技体制化建设算起,在将近一个世纪里,中国的科技发展事业经历了移植播种、艰难创业、快速跃进、改革调整的不同阶段,可谓曲曲折折,筚路蓝缕,但又百折不挠,一往直前。值得期待的是,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变革为我国提供了后来居上、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以肯定,传统和现代的紧密交织、中国与世界的日益融合将会推动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向前生机勃勃地演进下去。

26THANKYOUSUCCESS2022/10/1927可编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