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PPT课件

高原病-PPT课件

ID:82679997

大小:2.2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2-10-3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高原病-PPT课件_第1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2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3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4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5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6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7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8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9页
高原病-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原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高原防护知识 及急性高原病的救治和预防

1一、何谓高原从地理学上讲,凡海拔500m以上的高地均称为高原。从医学角度讲,“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高地,5000m以上为“特高海拔”。医学上之所以把3000m作为高原的界限,是因为在这个高度上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超过这个高度,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明显加剧。

2

3二、高原气候(一)、大气压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和氧分压高度大气压氧分压吸入气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m)(mmHg)(mmHg)(mmHg)(%)海平7601591499510006891401349520006081251179230005301171019040004681008885500041285767560003617466668000270564760

4(二)、气温:①与海拔高度有关:由于大气的热源位于地面,所以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平均降低约6℃。②与太阳辐射有关:太阳直射的阳面热而阴面凉。③与风速大小有关。(三)、湿度:大气中的水汽压与湿度、海拔高度及距海岸线的远近有关。气温越低、海拔越高、距海岸线越远,水汽压越低。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海拔2000m高度降低一半,4000m只有1/4,6500m只有1/10。

5(四)、辐射:辐射增强是高原环境特征之一,包括太阳辐射、紫外线辐射、电离辐射。

6

7

8三、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低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高原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平原人缓慢进入高原时,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以代偿性反应为主;当快速高原时,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病理性改变而诱发某些疾病。但随着在高原居住时间的延长,机体依靠自身的生理调节作用,会产生一系列代偿性生理功能改变,使各系统机能达到新的平衡,最后达到新的内外环境统一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

9(一)低氧对脑功能的影响1、轻度低氧时,大脑皮层下中枢受低氧损害较轻,皮质功能紊乱以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为兴奋性增高、欣快感、情绪激动、失眠、幻听、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首先是智力减退,表现为记忆、理解、思维、判断以及注意力等神经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程度与海拔高度及上升速度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到达1500m时可出现轻微智力障碍,到达3000m时,许多人智力逐渐下降,但能完成已熟练掌握的操作。感觉开始减退,视觉和听觉出现偏差。呼吸、心跳加快等。

102、中度低氧时,大脑皮质功能的紊乱有兴奋转向抑制。表现为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3、严重低氧时,兴奋过程和条件反射逐渐减弱,抑制过程逐渐加重。严重急性缺氧时,出现脑水肿一系列症状,表现为醉酒状态、定向力和判断力障碍、情绪不稳定等。随后出现抑郁、头痛、迟钝、淡漠、神志恍惚、步态不稳、语无伦次、嗜睡,甚至意识突然丧失、抽搐、昏迷。

11(二)高原环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心率的变化:进入高原初期,心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心率增快的幅度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到达海拔2600m时明显增快,而有的人到达海拔5100m仍与平原无明显差异。2、血压的变化:初入高原,多数人血压变化不大,部分人有不同程度升高,一般先是收缩压升高,以后舒张压升高,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恢复至正常。久居后,有的人存在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高原低脉压。

123、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高原低氧可使肺动脉压升高,这是适应性表现。但在此基础上受到过度疲劳、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缺氧进一步加重,可发生肺水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还可引起右心负荷过重而高原心脏病。4、脑循环的影响:在高原低氧下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进入脑实质形成脑水肿。高原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PCO2排除过多,造成呼吸碱中毒。

13(三)高原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缺氧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增多。由于红细胞增多,导致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增高,形成高粘度血症,微循环时间延长,血栓形成倾向增加。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生成过度增加,可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高原病)。

14(四)高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唾液腺:进入高原后唾液分泌量减少,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缓解;2、胃腺:胃液分泌和蠕动均明显下降。高原以萎缩性胃炎多见。高原环境常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这与餐后胃蠕动障碍、胃液、胃酸、胃蛋白酶生成降低有关。3、肠腺:分泌功能下降,常出现消化和吸收功能降低。4、胃肠蠕动和吸收功能: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受抑制,张力减弱,蠕动速度和幅度减少,常出现胃肠胀气。这种情况随海拔升高更加明显。

15高原环境因素低氧对作业能力的影响作业能力的研究通常从脑作业能力和体作业能力两个方而进行,也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事实上,脑、体作业相互影响,关系密切。脑作业能力障碍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作业能力,反过来,体作业疲劳也必然影响脑作业能力。低氧对脑、体作业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海拔高度越高,低氧程度越重.对脑、体作业能力影响越大。

16(一)低氧对体作业能力的影响:平原人进入高原后体作业能力的变化规律,在海拔1500m以上,每升高1000m,VO2max下降约10%。在海拔3000m、4000m、5000m,VO2max分别下降24、7%、26.7%、34.2%。高原与平原体作业能力强度的对等关系:在海拔3000m~4000m高原从事重体力劳动,相当于平原时的极重体力劳动;在海拔4000m~4800m高原从事中等体力劳动,相当于平原时的重体力劳动;在海拔5000m以上高原从事轻体力劳动,相当于平原时的重或极重体力劳动。

17(二)低氧对脑作业能力的影响:在海拔1500~2500m高度,出现两类主要的反应。大多数人兴奋,有轻度的精神欣快感,,活动增加,兴奋性思维活动的时间增长,有不耐烦和急躁易怒表现。少数人变得抑郁表现为困睡、感情淡漠、健康状态衰退、精神疲乏。症状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在海拔2500~5500m高度,出现两类主要的反应,即抑郁和精神欣快感,偶尔两者交替出现。抑郁较为常见,表现为体力和精神上的疲乏,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漠不关心,厌恶体力活动,倦怠、嗜睡。轻度欣快感伴有身体活动增加、愉快感、情绪紧张、烦躁、激动和脾气暴躁等。

181、高原低氧对行为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推理缓慢;强迫观念;完成工作任务能力低下;精神怠惰,感官上异常兴奋性增高;对某些问题的敏感性增加;做事不喜欢别人指点。2、高原低氧对学习记忆的影响:①记忆减退,以瞬间记忆和短时记忆遗忘或障碍为主,对长时记忆影响不明显。吸氧后可使记忆改善,返回平原后一段时间可恢复到平原人水平。②记忆减退随海拔升高而加重。③凡能增加人体缺氧程度和增加氧耗量的因素均可加重脑组织的缺氧程度,促使记忆减退,如大量吸烟、饮酒、劳动强度增加、活动量加大等。人的记忆减退直接影响人体对高原的习服、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因此,进入高原前必须进行心理卫生教育;部队进驻高原后,应采取有效的医学保障措施,以加快习服高原,减轻心理活动障碍和记忆障碍的程度。

19高原低氧习服是指平原人进人高原低氧环境后,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在生理、生化等方面产生的代偿性改变,代偿组织细胞缺氧状况,此类改变是可逆的、不具遗传性。平原人移居高原后,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是逐步发生的,在高原停留时间越长,习服越完全。世居平原者移居高原后,经长时间的习服,其生理功能可逐渐接近高原世居者。四、高原低氧习服

20(一)低氧习服程度的评价1、初步习服:进驻高原7d以上,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基本消失,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下降,血压基本恢复;轻度劳动作作业后无明显不适。2、基本习服进:驻高原1个月以上,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血压稳定;中度劳动作业后无明显不适。3、完全习服:进驻高原6个月以上,重度劳动作业后无明显不适;1000m跑评价指标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21(二)低氧习服训练的原则1.阶梯式习服:先在较低海拔地区停留一段时间,进驻中等海拔地区后再停留一段时间,最后达到高海拔地区。第一阶梯为2500~3000m,第二阶梯为3000~4000m。2.训练强度由小到大:在未取得高原习服时,先进行轻体力活动之后,再进行体能训练,强度由小到大,切忌大运动高速度运动,防治过度疲劳。

22(三)低氧习服训练的规则平原体能训练。给机体以较长的时问和较大的运动负荷,以增加机体氧耗量,造成机体缺氧。经多次反复刺激,机体会发生类似高原低氧时的适应性改变,获得习服能力。1.有氧耐力训练⑴采用方式为长距离跑。⑵训练强度以训练心率或训练速度控制。训练心率为145~170b/min或训练速度为最大速度的70-85%。⑶训练持续时间为20-30min为宜。

232.无氧耐力训练(1)采用短时间、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方法:⑴最大速度或最大训练时间不超过10s;⑵每次训练的休息间歇不少于30s;⑶成组训练后,组间的休息不少于3-4min。⑷方式采用冲刺、短跑、投掷、跳跃等。低氧习服复合体能训练进驻高原前一周使用低氧呼吸器进行低氧习服的同时,复合小步匀速快走运动。机体经短暂时间缺氧后,对后续更长时间或更严重缺氧致机体的损伤能够产生较强的抵御和保护效应,这种现象称为预缺氧或缺氧预适应。

24影响低氧习服的重要因素1.海拔高度:高原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低氧,低氧是影响习服的重要因素,海拔高度越高低氧越重,机体习服的能力越差。人类可习服的海拔高度为4500~5200m,海拔高度超过5300m时,在高原长期生活十分困难。不同海拔高度习服建立的时间不同,以心率和血红蛋白的变化为高原低氧习服的评价指标,在海拔3000m地区建立高原习服时间约为2~4周,在海拔4000m地区约5~6周,在海拔5000m地区9~10周。达到组织细胞和分了水平的习服则需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

252.登高速度:高原反应与登高速度成正比,进驻高原的进度越快习服越差。3.营养状况:饥饿使机体耐受低氧的能力下降。平原人进驻高原初期,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尤以食欲减退更为明显,以至出现体重下降、负氮平衡、维生素缺乏等现象,影响了机体对高原的习服。因此,在高原应以高糖、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适当补充维生素,以提高机体对高原习服能力。4.精神心理状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对高原习服机制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初人高原者对高原环境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加重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因此,在进驻高原前进行宣传教育,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

265.劳动强度:人进驻高原后劳动能力下降。劳动强度过大,极易诱发高原病,尤其是诱发急性高原肺水肿。因此,在高原上从事体力劳动应先轻后重,劳动时间先短后长,注意劳逸结台,习服训练应循序渐进。6.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改善和提高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增强机体对高原习服的能力。在进驻高原前2~3个月进行强度较大的体能锻炼。7.个体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身体健康(无心、肺、肝、肾等重要疾病)、体力充沛、喜欢运动等有利于高原习服。

27军队人员在进入高原后,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卫生防护工作:(一)早期进行药物预防1.服用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对初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地域的人员,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红景天、丹参、等。复方制剂药物效果更好,常用的有复方丹参丸以红景天提取物为主的各种中药复方制剂。还有一些食物也可以提高机体的缺氧耐受力,如胡萝卜、苹果等。五、进入高原后的卫生防护

282.服用预防其他疾病的药物:感冒是高原易患疾病,是初入高原人员的大敌。因其极易加重高原反应,或并发高原肺水肿,危及生命。因此,进入高原执行任务及旅游度假的人员,应重视感冒的预防工作,及时服用板蓝根、抗病毒等药物、必要时预防性的使用感冒药。

29(二)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初入高海拔地区时,劳动能力普遍降低,体力恢复慢。因此,刚进入高原的前3d或1周内最好不安排重体力劳动。如必须安排时,以轻劳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劳动量;卫生人员要定期巡诊,问病到人,经常了解进驻人员的体力情况和健康状况。对体质较弱者或患病者,应派人给予适当照顾,安排好他们的休息或积极治疗。

30(三)高原病及其他高原常见病防治1.加强人群医学监督,警惕急性高原病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属轻型高原病,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须特殊处理,经卧床休息,通过生理性代偿调整,3d左右即可好转。症状较明显者给以对症治疗或吸氧可较快缓解;返回低海拔地区能很快恢复正常。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属重型高原病,发病多在进人海拔4000m以上地区2~5d内发病,起病急,来势凶险,过度疲劳、寒冷和感冒是其常见诱因。在人员进入4000m以上高原的初期,应警惕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发生,加强观察,及早发现。有条件者迅速下送低海拔处救治,无条件者就地治疗好转后尽早下送。

312.保暖防寒、减少低温损伤:冬季和早春晚秋进入高原时,应把防寒防冻作为卫生防病的重点来落实。(1)学习防寒防冻知识:掌握冻伤的发生原因、好发部位、早期症状及基本防护措施。(2)主动进行耐寒锻炼:个人经常通过洗冷水、冷空气浴、体育活动等耐寒锻炼,使机体逐步适应寒冷环境,增强耐寒能力。

32高原病的防护口诀初到高原心态好,防护口诀要记牢:         豁达乐观莫恐高,防寒保暖不感冒;         一日三餐不过饱,烟酒尽量要减少;         活动适量别快跑,身体不宜过疲劳;         难以入眠莫心焦,高枕无忧睡好觉;         咳嗽血痰可不妙,严格卧床吸氧早;         头痛呕吐走路摇,立即就医须做到;         早诊早治最重要,综合防治效果好。

331.体检对进人高原地区的人群应进行全面查体,有严重心、肺、肾、肝疾病、高血压、甲亢和贫血等病人均不宜进入高原。2.适应性锻炼阶梯性升高,如需进人海4000m以上地区,一般应在海拔2000~3000m地区适应性锻炼1周左右。在适应期间,要较大量体育活动,经过锻炼,可促进机体对低氧的适应能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而降低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进入高原初期,体力劳动不宜过大、过长,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时间。六、高原病的预防

343.药物预防(1)复方丹参片:该药有改善缺氧条件下大脑的血液供应,减慢心率,增加心肌的收缩功能,提高缺氧条件下大脑和心肌中的ATP含量等作用。一般在进入高原前1~2d,口服,其预防率为74%-98%。(2)地塞米松: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用法:在进入高原3h内开始口服,5mg/次,每6h一次,共6次。

35(3)硝苯地平:对高原病易感者预防性给予该药,具有降低肺动脉压和预防肺水肿作用。用法:口服20mg/次,每8h一次,共3d。(4)复方红景天:近年认为,我国中藏药复方红景天具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作用,但缺乏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364、诱因预防(1)预防和治疗上感:进入高原前已有上感者,最好不要进入高原。在途中仅有上感者,应予以积极治疗,在途中和到目的地应随访。(2)注意防寒:寒冷可以降低机体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寒冷是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重要诱因。(3)禁止酗酒:在进入高原途中及进入高原15天内禁止饮酒,更不能酗酒。(4)补充营养和热量:特别是糖和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C最重要,应>300mg/d。

37(5)适量劳动负荷:劳动负荷量维持在低海拔同一人群的60%,在最初15天内,以轻体力劳动为主,逐渐过渡到要求的负荷量,每天应小于8小时,最好为6小时。

38谢谢!

39

40谢谢您的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