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历史纵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教会历史纵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神学发展史的导论。主要谈到教会整个神学的发展,神学的争论以及有关的问题。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神学历史中重要的神学争论2.帮助学生系统地整合神学思想3.帮助学生札下稳固的神学根基,以分辨异端,护卫真道
1导论一.序言1.冷门的课?不如圣经课受重视。2.反历史情结●恢复主义认为使徒以后的教会是堕落的教会,需要回到使徒的、新约的教会。因而不注重教会历史。●.时代主义英国弟兄会牧师,JohnNelsonDarby也是神学家一百多年前将救恩历史分为七个时代我们现在是在第六个时代第七个时代是千禧年每个时代神有不同作为应该期待千禧年,其它时代不重要二.为什么要学历史?1.基督教信仰的历史性。2.解释圣经的深入性。3.基督教与文化的相互关系。4.塑造正确的基督徒历史观。第一课:教会历史的主要时期一.目的:对两千年的教会历史有个宏观的了解1.初期●时间:公元0-500,大约五百年。●重要神学发展:–主要是认识基督–整合基督的问题–基督与神的关系–基督的位格2.中古时期●时间:公元500-1500,大约一千年。●.重要神学发展:-延续早期的神学发展-谈的是基督的工作─救赎
2-救赎的观念-重要神学家:安瑟伦、亚伯拉德(二者对中古时期影响很大)-重视圣礼问题-七个不同圣礼及其发展-影响后来的圣礼观3.改革时期●时间:公元1500-1650●对更正教传统有大影响,非常重要-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独特神学发展:罪人如何让神来接受─因信称义。思想这个时期的重要神学问题。4.现代时期●时间:公元1650-21世纪●.重要神学发展:–敬虔运动:针对当时路德教派而产生。路德教派对信仰教义非常清楚,但是没有生命。敬虔运动强调将信仰活出来、实践出来。卫斯理贡献庞大,影响后来的灵恩运动。卫斯理被称为灵恩派教会的鼻祖(TheGrandfatherofPentecostalism)卫斯理在称义之外,谈的是教徒的完全成圣(EntireSanctification)。–灵恩运动:自19th世纪末起,一百多年间的三波灵恩运动20th世纪,灵恩派教会遍及全世界。代表基督教第四大系─其余三个是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更正教会,是由许多宗派组成的。强调圣灵的恩赐,特别是医病、说方言的恩赐。二.早期教会与逼迫1.逼迫与教会的存在–教会一开始就有逼迫。–逼迫的历史与基督教历史是并存的。2.犹太教与基督教会.●基督与门徒–基督教导、提醒门徒他们要受苦:–太10:17─被交公会、会堂鞭打–可10:39─杯、洗都是提到逼迫受苦的事实●扫罗与司提反:–主后35年活活被石头打死
3–徒7:57-60;24:5-扫罗亲眼目睹司提反被害最早逼害基督徒的是犹太人,不是罗马人。●逼迫与反犹太主义–后来的发展是基督徒逼迫犹太人–原因是基督徒觉得犹太人杀了耶稣基督–二战时,希特勒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有人追溯至路德作品中不喜欢犹太人的观感●犹太教与异教的逼迫是并行的3.罗马与基督教会●.它不是以律法为开始。-起初罗马并不了解基督教与犹太教有何不同。-但很早就察觉到二者的差异。-文献显明始于公元68年尼禄王焚罗马城归罪于基督徒。-罗马人重视法律,但逼迫基督教会却不是以法律为基础。●地方性与间断性地方性:有些地方有迫害,有些地方没有。间断性:有些皇帝统治下有迫害,有些没有。●关于殉道的作品–需要小心评估●基督徒这个名称–只要是被称为基督徒,罗马人就逼迫–逼迫后果惨重–有些基督徒逼于情势而膜拜凯撒像–引起教会是否接纳拜过凯撒像的基督徒的问题4.路德的教会记号教会的七个记号─马丁路德的教会观:–教会应当拥有及宣扬神的道(话语)–教会应当有洗礼–教会应当有圣餐礼–教会应当传赦罪的福音–教会应当有神职人员(神呼召的人)–教会应当有群体聚集敬拜、祷告–教会应当会受苦(强调基督是受苦的主,传福音要受苦,因为福音与世界、潮流不同)三.正统的开始(一).序言1.正统●定义:正确的信仰●教会正统的建立与异端有关系
42.异端●定义:离开正统的信仰●两个初期教会具有摧毁力的异端●孟他奴主义,马吉安主义正统的开始(二).孟他奴主义(Montanism)1.圣灵直接对他说话-孟他奴原是一位异教祭司-后来信了耶稣基督-对当时教会不满:愈来愈有体制、架构,将圣灵挤走。-被称为第一个灵恩运动-强调圣灵会对他说话2.关于崇拜-强调崇拜时讲方言3.期待耶稣再来-有浓厚的末世思想4.女性领导(Priscilla,Maximilla)-强调女性领导-两位女性领导都是有夫之妇-皆离开丈夫去跟随孟他奴(三).马吉安主义(Marcionism)1.背景-父亲有钱,在黑海有船只-到罗马,捐巨款给教会;很受欢迎,并参与事奉2.两位神-认为有两位神,是他独特的看法-旧约的神:是一个暴君,是忿怒、惩罚罪人、好战的神-新约的神:是慈爱、怜悯、赦免罪人的神-认为要抛弃旧约的神3.他的圣经-否定旧约-也不能接受保罗书信-二元解经:旧约─律法新约─恩典-二元解经不正确,也太简化-反而催促早期教会思考,开始正典的形成(四).正典的形成●错误观念:早期教会开大公会议,决定那些是正典●正确观念:早期教会开大公会议,肯定、确定那些是新约的正典-正典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公元367年有与现在新约正典一样的列单-公元190年有一新约列单,但不包括希伯来书、彼得前后书、约翰书信和启示录
5●正典的特性及原则:1.使徒性–新约书卷大部分是使徒所写的:直接跟随过主耶稣的。–其余的是与使徒有密切关系的人写的:如路加医生。2.接纳、使用与阅读–新约书信必须在不同的、广大的教会被阅读、使用与接纳讨论题:你所知道有哪些异端?偏差在哪里?第二课:早期教会神学一.序言1.以色列的神–名为耶和华–慈爱、怜悯、关心人–有历史作为2.希腊哲学家的神–没有感觉、情感–不会被感动–没有历史作为–不是希腊神话的神★早期神学家的特质:认为以色列的神与希腊哲学家的神是同一位,混为一谈。早期教会神学(二).神学家1.特土良(Tertullian,公元160-225)-生平:在北非迦太基长大,是罗马人-大约四十岁接受基督教信仰-父亲是百夫长,有政治影响力-父母皆是异教徒,信主是异数-法学背景,故作品有浓厚法学味道-留下许多神学作品●.他的目标–揭露异端的错误–要呈现正统信仰–有护教味道–为教会真理奋斗●谈希腊哲学–对希腊哲学有深入研究,但不接受–认为是一些没有根据的推测–认为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的思想摧毁年青人–认为他们思想的精华偷自圣经的思想–他说雅典的哲学与耶路撒冷和耶稣的教导有什么关系?●谈三位一体
6–三位一体(Trinity)这个观念最早是出现在特土良的神学–是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神学思想–较早的神学家提阿非罗,在思想父子灵的关系时,是三合一(Triad)关系,而非三位一体(Trinity)的关系–特土良是在《驳帕克西亚》(AgainstPraxeas)里发展了三位一体的教义●谈形态论(Modalism)★帕克西亚(Praxeas)有特殊的三位一体的看法★帕克西亚(Praxeas)认为只有一位神,但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形态出现:创造者,救赎者,圣灵保惠师。★故此也有圣父受苦说:十字架上是圣父藉圣子的形态受苦钉死。★形态论因而被判为异端,特土良认为形态论不对,他为此护教。★特土良留给后代很好的神学遗产:正统的三位一体的神学思想。–(1).一个本质三个位格–特土良谈到圣父、圣子、圣灵三位都是神–不是一位神三个不同形态–一体是一个本质、一位神(2).圣灵─第三个位格–特土良谈到圣灵也是神,也是一个位格–谈的是初步的圣灵2.俄利根(Origen,公元185-254)-他的生平–是革利免的学生–父亲在公元202年为主殉道–年青时经历过逼迫,自己也期望殉道–有才华,年轻就进入亚历山太革利免的神学训练中心–重视神的话语,也愿行出来–字面解释马太福音19:12,为天国而自阉–后来因为这身体的残缺而无法成为祭司(主教)●圣经学者─Hexapla圣经六国译文合璧–俄利根编订《六种经文合参》–将希伯来文《旧约》、希腊文音译、亚居拉(Aquila)、辛马库(Symmachus)和狄奥多田(Theodotion)的三种希腊文译本与《七十士译本》对照并列–将六者合参作圣经研究工具,贡献很大●谈灵魂的先存–认为神创造人时是先造灵魂,当人堕落后,再造身体给人–身体与灵魂是两个不同的创造,身体是给堕落的灵魂–普救论:认为神是慈爱、怜悯,人虽受审判、进火湖,至终却都要得救●圣经的教义★活的道–俄利根相信圣经是活的道(LivingWord),神的话语是活的–因为神的话是活的,就反映另一个世界
7–所以读经时要深入去了解圣经后面那个活的世界–所以读经要用三个层面来读★经文的三种意思–字面–道德–属灵○俄利根认为读经要超越字面,而进入道德、属灵的深层意义○说明例子:雅歌书2:15「要给我们擒拿小狐狸,就是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字面:有狐狸,有葡萄园,葡萄园里有小狐狸-道德层面:狐狸─代表生命中很多的罪-葡萄园─代表我们基督徒的生命生命有罪-属灵层面:葡萄园─教会小狐狸─教会里的异端●.三位一体论–受希腊哲学影响–圣子从属说,认为只有一位神–耶稣基督附属在父神之下–圣父、圣子不是平等的,乃是上下的关系●永恒的产生(Eternalgeneration)–永恒产生的关系是不断的关系–父神与子的关系是永存的关系,有如蜡烛的火与光–关系是密切的●同质(Homoousios)–虽说圣子从属说,但强调父与子的本质都是神★Eternalgeneration和Homoousios是俄利根对早期教会的重要贡献。二.亚流与尼西亚大会早期教会受逼迫,但继续传福音是重要事件。君士坦丁信主归正后,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基督教在一夜间,命运、地位都改变,不再是边缘宗教。(一).亚流,Arius(公元250-336)-生平:北非人–受安提阿教会影响–受安提阿教会按立作执事–教导引起大争辩1.「有一个时候他不在」–认为父子在永恒里不同时存在–永恒里只有圣父独自存在–圣父有能力,在历史中允许子出现2.被造的–子被造,与父不同等–教会不能接受,要求他停止如此教导(二).神学问题
81.神是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这是传统的观念–亚流神学冒犯传统2.崇拜只有归给神–传统观念是将敬拜归给三位一体的真神–亚流认为圣子基督只是名义上的神3.救恩的原则-传统:耶稣是全人,可以向罪人认同;-耶稣也是全神,可以为全世界的罪人付出代赎的代价-亚流的观念直接冲击救恩这个神学思想-基督若不是神,如何承担救赎工作?-若基督耶稣只是附属在圣父之下,就无法满足救恩的计划-亚流神学影响传统教会对救恩的了解(三).神学与政治教会要求亚流停止错误教导,但亚流不听。故在亚历山大开会指责亚流,他反向安提阿的优西比乌要求助援。1.尼哥美地亚的优西比乌–政治地位高–为君士坦丁施洗–与皇帝关系密切2.安提阿与亚历山大城的竞争–二城各有神学院–二者有摩擦–二者有冲突–*君士坦丁看到如此情形影响帝国的安定,就求和修去亚历山大和安提阿安抚或解决争辩、问题。结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使之更严重化。3.西班牙科尔多漥的和修–和修去之前,已经设定神学立场–要强迫亚流放下错误的立场–亚流不愿意很快放弃–情形更严重,更不可收拾–君士坦丁怕帝国分裂,就召开全国的大公会议。(四).尼西亚大会(公元325)-是君王召开的,不是宗教目的,乃是政治目的,为的是安抚帝国的安定。-318位主教来自世界各地,大部分是说希腊话的主教。罗马主教仅派代表,没有亲自出席。-当时会议笔记没有,但有二十份神学申明。?在君士坦丁的压力下,要大家签名,但两位主教拒签,后来就不见了。?大会产生正统教义宣告,经过一些修改,成为西方基督教的伟大信经。-正统教义宣告:我们信一个上帝,圣父,全能、万物的造物主,有形的和无形的;我们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为父所生,从父而来。也就是说,从父的本体(ousia
9)而来;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受造,与父本体相同(homoousios),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在天上的和在地上的;祂为要拯救世人,来到地上,成为肉身,而为人;受难后第三天升到天上,从那里祂将再来审判活人和死人;我们信圣灵。那些说「有个时期祂并不存在」和「祂是从无中造出来的」的人,或是那些妄言「圣子与圣父不同质(hypostasis)或不同体(ousia)」或「乃造而非生」或「百变」或「易变」的人,大公和使徒教会认为应该受到咒诅。★宣告的重点是:●独生的●强调圣子是父的独生子,不是被造的●反对亚流的说法●真实●耶稣基督是真实的神(TrueGod)●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同质?耶稣基督与父是同质的(Homoousios)●父在永恒存在,子也在永恒存在●父有神性,子若与父同质,故子也是神●大会对圣灵谈的较少第三课:尼西亚信仰的凯旋在此,我们要察看一下尼西亚大会以后的神学发展,及最终教会到底如何解决亚流错误神学的冲击。其实会后,亚流争辩并没有结束,而且继续持续下去。所以问题并没有解决。反之,大会的决定反倒带动其它问题。为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虽然大部分主教愿意签署尼西亚大会的宣告,但有些主教对大会父子同质(Homoousios)的决定有些疑问及反对。一、反对同质说二、1.没有圣经的根据-质疑Homoousios(同质)这个字的妥当性-Homoousios(同质)这个字没有在圣经中出过-Homoousios(同质)这个字反而在柏拉图哲学作品中出现过-很多主教认为「父子同质」不恰当尼西亚信仰的凯旋2.异端派使用过-Homoousios(同质)这个字为异端人士所用-用这个字来论父子同质是否妥当?-认为值得有所保留3.模糊的名词-Homoousios(同质)这个字暧昧不清-在大公会这么重要的宣告中,是否应该用这个字来表达父与子的关系-其意义到底是:父与子同享一个本质,父有,子也有;还是父与子是同一位?-说明例子:岳飞、秦桧同享一个本质
10一个是人,另一个也是人,岳飞、秦桧是同一位;–两者差异太大。4.妥协─本质相似-二者(同享一个本质及同一位)意义差别很大-所以这些教父认为应该用另一个字(Homoiousios)来代替-Homoiousios这个字所表达的是「本质相似」的观念,而不是「本质相同」-这些主教认为这个字较为恰当●结果是,尼西亚大会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尼西亚大会之前有两派:亚流派、反亚流派。尼西亚大会之后出现了第三派:Homoiousios派。最后结局如何,我们就需要来看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亚他拿修。一、亚他拿修与尼西亚的信仰-生平:亚他拿修,Athanasius(公元296─373)-基督教史上的巨人并传奇人物。-公元319年为亚历山大教会按立为执事。-多年是亚历山大教区主教亚历山大的私人秘书,对教区事情现况非常熟悉。-328年继承亚历山大的职位,成为亚历山大教区的主教、是一位侏儒,个子不高、黑皮肤、鹰钩鼻、满脸红胡须、个性执着。-有一次,与皇帝争辩,抓住皇帝的马不放;一定要皇帝听他的阐述立场。-五次被教会放逐,后来又回来牧会,几乎是不可思议。-五次放逐时,有几次到埃及沙漠隐修,在那里遇见沙漠之星──安东尼。《道成肉身》一书写于335-337年(有人说在318年),详细说明了亚他拿修的基本神学观点:基督,成为人,为叫我们成圣。-这种对救赎的关切鼓舞着亚他拿修奋力和亚流及其门徒论战。●安东尼的插曲:-安东尼是一位很特别的人,是很早到沙漠隐修的沙漠隐士。-一生记载在亚他拿修所写的《安东尼的传记》里。-透过亚他拿修,我们对安东尼有所了解。-沙漠有个废墟,那里有个小泉源,安东尼就在那里隐修了20年。-20年间,没有人与他说话,也没有与人面对面。-但每半年会有人给他供应所需。-后来安东尼回到城市,很多人找他希望从他得到指引。-因为安东尼不习惯城市生活,后来他又回到西南沙漠度晚年。-他蓄着长发,因20年未曾理发。-虽然沙漠很冷,温差也大,但安东尼的皮肤却嫩如婴孩,面貌如天使。1.工作-一生工作为尼西亚的信仰不断奋斗。-坚持认为尼西亚大会决定的字Homoousios(本质相同)是正确的表达。-父是神,子也是神。-非常肯定Homoousios这个字,认为它正确地表达父与子的关系。-认为不应用Homoiousios(本质相似)这个字。
11-一生要说服Homoiousios派接受尼西亚的信仰。2.君士坦丁死后-尼西亚大公会后的神学发展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但亚他拿修不断为尼西亚信仰奋斗。五次放逐也是因为继承君士坦丁的皇帝们有不同看法。当皇帝接受尼西亚信仰时,就肯定亚他拿修;当皇帝不接受尼西亚信仰时,就将亚他拿修放逐。后来的发展仍旧非常混乱,直到381年才平息下来。3.狄奥多修一世(TheodosiusI,Emperor)(347-395)-是接续君士坦丁的一位皇帝。-对尼西亚信仰立场清楚明显。-觉得异教不合法,基督教应该成为国教。-381年立法,给予基督教法性。-法性出现,亚流思想逐渐消退。-381年后,争辩逐渐平息。三、迦帕多加教父的贡献-这里所要谈的是尼西亚大公会后的神学发展,特别是迦帕多加教父对了解圣灵上的贡献。1.迦帕多加教父是由三位形成的:-大巴西流,BasiltheGreat(公元329-379)-尼撒的贵格利,GregoryofNyssa(公元335-395)是大巴西流的弟弟。-拿先斯的贵格利,GregoryofNazianzus(公元329-389)是以上二位主教的朋友。2.圣灵-尼西亚信经里少谈圣灵,所以迦帕多加的三位教父帮助我们了解父、子、灵的关系;特别是有关圣灵的教导上。1)强调圣灵是神,与圣父、圣子同质?父是神,子是神,因此圣灵也是神2)强调我们信的是三位一体的神?因此在救恩历史上,圣灵参与每一件事,每一件事都是由圣父、圣子、圣灵共同做成。3.圣灵的发出1)按尼西亚信经,父与子的关系是begotten子是父的「独生子」2)按三位教父,圣灵与父子的关系是proceed圣灵是由圣父和圣子「出来」的3)当时的教会有同样的看法:圣灵是从父子出来的4)经文:约翰福音15:26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第四课:基督─身体与魂一.序言1.早期教会大部分时间花在处理和确定父子的关系。2.尼西亚大会的宣告处理了基督耶稣的位格问题。–父子同质
12–父子同等–父子都是神–子也是真实的神–不像亚流所说,子是被造的。3.到第四世纪,一般教会:–看到亚流的冲击,都可接受父子的关系。–也看到迦帕多加教父的贡献,帮助教会了解圣子灵的关系。4.但如何了解这位道成肉身的耶稣,仍是一个问题。–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后,有神性,有人性。–神性、人性二者结合的结果如何?–后来的神学发展就专注在这个问题上。–谈论这个问题需要回去(backtrack)看使徒时代。二.使徒教父1.幻影说-使徒时代,面对当时很早的一个异端,就是幻影说(Docetism)。-经文约翰壹书–1:1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1:2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1:3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以上经文不只提到看见、听见而已,并且提到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约翰为何如此重复他们「见过」、「听过」、「摸过」?-目的在于强调基督有真实的身体,是道成肉身的。也为要反驳当时的「幻影说」。2.柏拉图主义-幻影派受到当时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圣经说魂要破碎,灵才能出来。-柏拉图的思想也是将灵与物质分开(二元论)。-有身体拦阻灵魂说,认为灵魂是被关闭在身体这个鸟笼里的鸟,鸟要自由飞翔,必须要破碎鸟笼。–身体要破碎,灵魂才能出来。-柏拉图哲学思想认为灵是高过身体的。-神是灵,所以不可能在身体里面-所以耶稣基督只是看起来(appear)有身体-耶稣基督实际上是没有真实的身体。3.错误的思想-幻影说认为耶稣基督没有身体是错误的思想。-所以约翰壹书特别强调他们看过、听过、摸过耶稣基督。
13-早期教会说耶稣基督没有身体受到柏拉图的影响,是错误的教导。-甚至早期的好来坞电影,为要额外凸显达耶稣基督的神,耶稣头上有光圈,耶稣走路时是飘的,不是脚踏实地。这些都是没有顾到耶稣基督的人性。-我们容易接受耶稣基督的神性,但不容易接受耶稣基督的人性。4.后来的神学发展-幻影说所带来的神学思想是错误的。-我们相信的耶稣基督有真实的灵魂,也有真实的身体。-若耶稣基督没有身体,而只是影子,祂就无法为我们在十字架上流血成就救赎的工作。-幻影说与圣经的教导相违背。-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是有身体的。三.亚波里拿留,Apollinarius(公元315-392)-在此我们要看亚波尼拿留的神学贡献。他的神学当然是被判为异端,但我们要了解到他异端错误的教导到底在哪里。他本身在思想耶稣基督这位神道成肉身,他有神性,有人性。到底神性跟人性结合的关系是什么,神跟人结合的的关系是什么。-生平:是老底嘉早期的一位教父(启示录里的七个教会之一)。-是亚他拿修的好朋友?所以他的信仰是很正统的,他赞助也肯定尼西亚的信仰。-他也是反亚流派的一位主教。-是非常有学问的主教,花很多时间研究圣经,写了很多圣经的注释书。-在思想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时出了问题。-解释耶稣基督神性、人性的关系时的思想架构,是以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来表达。1.道与魂传统的想法:-灵魂使身体有生命、有生气。因为有灵魂,所以身体可以走路、说话、有生命、有活动,使身体有活力。人死时,灵魂与身体就分开。2.神化为肉身,神披戴肉身-.亚波里拿留的想法-如何了解基督耶稣的神性、人性?-用灵魂、身体的观念来解释。-用灵魂、身体结合的关系来解释。-当基督耶稣道成肉身,他的神性就代替了人的灵魂的部份。-说明例子─信封和信:信封代表基督耶稣的身体─人性的部份。道成肉身时,人的灵魂被神性所代替,有如信装入信封里面。神性进入人性很有影响力,如同信上洒了香水,装入信封,信的香水就散发到整个信封。-如此,神性进入人身体,散发神性,以致人性也被神性所取代。*道成肉身的灵魂是神性,道成肉身的身体是人性;*如是,神化为肉身,神披戴肉身。3.融合
14-按前例,身体是信封,灵魂是信。-.灵魂有神性,就影响身体的人性;.神性、人性就融合。.这样,基督耶稣就不需要是一位真正完全的人。-.传统告诉我们:基督耶稣是完全的神(100%God),基督耶稣是完全的人。-融合的观点无法解释说明:-基督耶稣的神性、人性共存在一个位格里面,并且有密切的关系。-.世上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人性,灵魂不同,有神性。-.这种观念,教会无法接受,因而视为异端。-.融合观念下,基督耶稣不是完全的人,迦帕多加教父提出批判。四.迦帕多加教父的反驳-教父提出四点反对亚波里拿留的错误基督论。1.神的肉体与人的肉体–到底,基督耶稣那位道成肉身的神的身体是–人的身体,还是神的身体?-为何如此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基督耶稣这位神道成肉身后。–身体算有人性,灵魂有神性。–灵魂影响到身体,神性影响到人性。–这样,耶稣基督到底是有神的身体,还是有人的身体?-这是帕多加教父所提出的第一个质疑。2.真实的人-迦帕多加教父所提出来的第二个质疑:到底耶稣基督是不是真实的人?-传统的基督论,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是真实的神(100%God);-也是真实的人(100%man)。-到底有哪一个人,他的身体是一般人的身体,但他的灵魂有神性?-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人。3.爱任纽与万物复原论-迦帕多加教父对亚波里拿留的第三个反驳是受到爱任纽的影响。-爱任纽,Irenaeus,生于小亚细亚,受教于士每拿主教坡旅甲。-后到高卢,177年出任里昂主教-有名的教父,闻名于反对异端,特别是反对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着名的教导观念─万物复原论的观念(Recapitulation)-或称同归于一的理论。★万物复原论:-理论或想法:第一个亚当和第二个亚当的关系。-第一个亚当:第二个亚当:
15-犯罪、不顺服;耶稣基督顺服。-是犯罪的罪人;耶稣基督是无罪的救主。-是不完全的;是完全的。-耶稣基督为要完成救赎,必须与第一个亚当认同。-因此是平衡的观点。-第一个亚当有人性,有人真实的身体、灵魂。-所以耶稣基督─第二个亚当,必须与第一个亚当一模一样。-若按亚波里拿留的理论,有神性有人性的融合的基督就与第一个亚当不一样,因此也就不平衡,就比一般人重一些。-所以耶稣基督必须与第一个亚当一模一样,有真实的人的身体和灵魂。★“Whatwasnotassumed,wasnothealed.”4.迦帕多加教父的第四个反驳,是出于这句有名的格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采取的,就是没有医治-没有承担的,就是没有医治-神性部份没有采取、没有承担,就没有医治。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基督耶稣道成肉身没有承担的部份,这部份就没有医治-如果基督耶稣道成肉身时,人的灵魂部份是神性的话,这部份就没有承担;没有采取,这部份就没有得医治;救赎就无法完成。-因此说,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必须完全与我们认同。有完全真实的人的身体,真实的人的灵魂,如此才能完全承担采取,救赎才能完成。-这种理论与亚波里拿留的理论不同。按亚波里拿留的说法,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灵魂部份被神性代替。-亚波里拿留因此被判为异端,这是教父所提出精彩的第四个反驳:★基督─真实的神,真实的人。第五课:基督耶稣的神性、人性过去谈尼西亚大会重要决定:肯定基督耶稣的神性,及祂与父神同质。现在要继续谈后来的神学发展与迦克敦大会。这两个会议有密切关系,这两个大公会议也是早期教会与基督论有关的很重要的会议。迦克敦大会所留下来的丰富神学遗产:★耶稣基督是真实的神,祂也是真实的人。★耶稣基督有神性,也有人性。★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共存于一个位格里。一、2性,1位格迦克敦大会很清楚地要我们了解,耶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没有混乱,同时也没有分离,乃是真实的联合。神、人二性的结合带来的是非混淆的关系。
161.强调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没有混乱-简单比喻:说明耶稣基督神性、人性混乱所带来的错误问题在那里。-神性,用酒来代表;人性,用水来代表。如果酒和水要混在一起,当二者相混,既不是酒,也不是水。-若将这个比喻用在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上,就发现:-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混和在一起,结果是基督既不是神,也不是人。-这样的一个对耶稣基督神性和人性关系的了解是极大的错误。-迦克敦要帮助我们持守一个正确的基督论,就强调基督耶稣的神性、人性绝对没有因为联合而混乱。2.分离-迦克敦大会强调:-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的联合不但没有混乱,也没有分离;乃是真实地联合在一起。-比喻:帮助了解耶稣的神性、人性没有分离。-将耶稣基督的神性,用红木来代表;人性,用白木来代表。将红木、白木做成一张桌子,红木白木并在一起,但二者并没有联合,没有联系的关系。红木、白木只是并在一起。如旧约的先知,只是人,但神的能力附在他身上。-但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是真正的联合、结合。3.非混淆的合一●区别●联合-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的联合是非混淆的合一。-两性有区别。-有真实的联合,但没有因为联合的结果而混淆。-比喻:沙画。-红色的沙代表山;蓝色的沙,代表天空。二者确有不同,但当红沙、蓝沙混在一起时,颜色变了,既不是很红,也不是很蓝,但若将沙抽出来,红沙仍是红沙,蓝沙仍是蓝沙。二、两种神学思潮这里我们要谈迦克敦会议之前的两个神学思潮。是以早期两个主要城市的角度来了解。亚历山大(Alexandria)和安提阿(Antioch)这两个城市,代表早期教会两个不同的神学思想,也是迦克敦会议所要解决的不同的神学思想。1.亚历山大─否定人性─混乱-在亚历山大这个城,我们曾谈过:-亚历山大的亚历山大-亚流危机-亚他拿修成为大主教。-亚历山大的基督论比较强调耶稣基督的神性,结果就贬低、忽略了耶稣基督的人性。-学者认为这样就有将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混乱的趋势。
172.安提阿─否定神性─分离-在安提阿这个城市,我们曾谈过:-亚流来自安提阿。-他的好友尼哥美地的优西比乌。-安提阿的基督论比较肯定耶稣基督的人性,结果就忽略、贬低了耶稣基督的神性。-学者认为这种思想有将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分离的趋势。-这两种不同的神学在早期教会引起许多神学争辩和异端,是迦克敦大公会(CouncilofChalcedon)所要解决的神学问题。三.涅斯多留,Nestorius(公元381-451)过去我们谈到亚波里拿留的异端。他认为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有人的真实身体,但有神的灵魂,这样的道成肉身就不是真正的道成肉身。当时的教会领袖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主义。而涅斯多留主义就是另一个异端。在第六世纪,涅斯多留的宣教士就到中国传福音。神在祂的恩典中,有好几波的西方宣教士到中国传福音:?第六世纪,涅斯多留的宣教士?第十二世纪,方济会的宣教士?第十六世纪,耶稣会的宣教士?第十九世纪,丰富的宣教历史是我们不能忽略的。生平:–381年生于叙利亚。–于安提阿接受神学教育。–讲道有能力和吸引力。–428年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主教。–在那里,在神学上必须有清楚交待。–提出不同看法,为当时教会无法接受。–在以弗所主教会议上,被视为异端而遭受谴责。1.上帝之母/基督之母-早期传统教会相信也接受“Theotokos”这样一个观念。-Theotokos翻成中文,就是圣母,上帝之母-称耶稣基督的母亲为Theotokos-Theo是神之意,tokos就是出来之意,Theotokos就是生出神来,意即耶稣基督的妈妈,是神的母亲。-涅斯多留认为这个字不恰当,他无法接受这个教会长期以来的教导-他因为是在安提阿接受神学训练较为强调耶稣基督的人性,比较否定、贬低、忽略耶稣基督的神性-他认为耶稣的母亲应该称为「基督之母」而不是神的母亲,觉得Theotokos这个字刺耳,提出用Chritokos这个字。-引起当时教会反对及无法接受,被谴责。-当时教会觉得,若强调马利亚是Christokos,而不是Theotokos,结果是:否定、贬低了耶稣基督的神性,过份强调了耶稣基督的人性2.连接
18-「连接」是涅斯多留另一个被判为异端的思想。-他不相信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是真正的联合。-而且他认为基督的神性、人性是两个位格,不是两性共存在一个位格里。-他认为耶稣基督的神性、人性的连接是靠意志(freewill)、自由选择而连接在一起,乃是两个位格的连接,而不是两性的结合,是conjunction,conjoint,而不是union。-这个神学思想为当时的教会所不能接受。四.亚历山大的区利罗(CyrilofAlexandria)生平:-区利罗是个重要人物。-后来成为亚历山大才华横溢的神学家。-但我们对他早年生活所知不多。-412年被选为亚历山大主教。-最关心的工作是打击涅斯多留的异端神学思想。-区利罗将他神学上的才华专注于坚持基督是神人结合体,以别于涅斯多留的二元论。-于444年逝世。1.连接暗示分离-区利罗对涅斯多留的神学思想提出抗议。-他认为涅斯多留「连接」的观念暗示基督神性人性的分离。-导致在以弗所大会对这个问题的争辩。2.以弗所大会(CouncilofEphesus),431年-区利罗主持了431年的以弗所大会-谴责涅斯多留的错误基督论-教会并再次提出,我们会应该有正确的基督论-并导致451年的迦克敦大公会(CouncilofChalcedon)3.复合宣告五.迦克敦大公会(CouncilofChalcedon)451年-迦克敦大公会(CouncilofChalcedon)正式决定耶稣基督不是两个位格连接在一起。-耶稣基督的有神性人性,是100%的Divinity,也是100%的Humanity。-耶稣基督乃是两个性(神性人性)联合在一个位格里面。-不是两个位格,靠着自由意志的选择连接在一起。1.欧迪奇,Eutyches-欧迪奇主义(Eutycheism)也是一个错误的基督论和异端,不被以弗所大会
19(CouncilofEphesus)431所接纳。●生平–日子不太清楚,生平了解也不多。–大约主后450年时,是他最有名望的时候。–是君士坦丁堡一个重要修道院的院长。-当时年高,已70岁,但思想非常不好。●神学思想-基本上,欧迪奇是反对涅斯多留,而支持区利罗-非常反对涅斯多留的思想,就如分离的观念-他自己也提出一种基督论的看法,后来被教会判为异端●一元论-欧迪奇认为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之前有两性,神性和人性。-但是道成肉身以后,耶稣基督就只有一性。-因为耶稣基督的神性吞灭了祂的人性。-欧迪奇这个神学思想也是迦克敦会议不能接受的。-而且被大会判为异端。2.大会的结果-以上这些错误的基督论异端,导致在451年召开了迦克敦大会。-与尼西亚大会(TheFirstCouncilofNicaea)是两个有关基督论,非常重要的大公会议。-宣告基督耶稣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道成肉身后的基督耶稣的神人两性结合、联合在一个位格里。-父子灵都有位格,耶稣基督是第二位格。-这是迦克敦大会留给我们伟大、丰富的神学遗产。-到现在,这都是我们正统信仰很重要的一部份。-我们要感谢早期教父,为我们厘清了许多神学思想。第六课:神学家――希坡的奥古斯丁一.序言-奥古斯丁(AugustineofHippo)可以称为拉丁教父。-是用拉丁文作神学的教父。-非常杰出,影响力很大,至今都还有。-无论在文学、哲学、政治、伦理界,都会谈到他-一般人不须读神学就会碰到奥古斯丁-非常强调神的恩典,被称为「恩典博士」(Dr.Grace)。-他的神学对我们影响很大。
20-他的神学多少与背景有关系。-有时他的自传就是他的哲学。-所以必须对其生平有所了解。二、生平与背景─他寻找真理●生平:被称为西坡的奥古斯丁,AugustineofHippo(公元354-430)-北非人,一生是如何从不信到信的过程。●塔迦斯特(Tagaste)-是他出生的地方,大约为今天的阿尔及利亚(Algeria)●摩尼加(Monica)–-是奥古斯丁的母亲。常在他的着作《忏悔录》中被提到,是位虔诚的基督徒。非常关心孩子和丈夫的得救,长期为他们祷告。靠着她的祷告,丈夫终于得救信了耶稣;奥古斯丁也在她六十几岁的时候得救。-奥古斯丁的父亲原是一位异教徒,很少被提及–奥古斯丁与母亲关系密切。●偷梨的经验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到这件在他十六岁时所发生的事。许多学者不能了解为什么奥古斯丁额外在意这件事,这件事与其它事情比较起来,是不太令人需要注意的一件事。但是奥古斯丁特别提出:十六岁时,他与朋友去偷邻居家的梨子。偷的本身已是恶事,但偷了并不是拿来吃,而是拿去打另一家邻居的猪。猪痛就叫,他在其中很快乐、很享乐。他一生记住这件事,觉得它凸显人类罪的孽根及恶的根本性:–人不但作恶,而且在其中享乐。–在迦太基求学时他玩过女人,但偷梨这件事对他却影响。●迦太基(Carthage)奥古斯丁在迦太基求学,接受基督教教育。这是一个重要的大城市,有学校、文化和商业。除了读书外,奥古斯丁也享受这个城市所给他的乐趣。他放弃基督教,找到一个女人,也生了一个私生子。他后来曾经在罗马开办一家修辞学院,教导人如何写的美、说的美、说的有说服力。在迦太基时,他盼望以后作律师,所以对法学很有兴趣。但当他开始读西赛罗(Cicero)的一部着作时,点燃了他对真理的追求,而且对真理追求进入另一层次。开始接触宗教、哲学,最后信了基督教。●亚丢打特(Adeodatus)这是他在迦太基所生的私生子。虽然这是犯罪的结果,却给儿子取名亚丢打特,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所赐」。●摩尼教(Manicheism)–摩尼教是早期来自波斯的宗教。–也是奥古斯丁最早接触的宗教,这时他是在迦太基。–这个宗教本身是建立在很强烈的二元论(Dualism
21)的思考上,所谈的是要解决恶的根源的问题。–恶的问题一直在奥古斯丁的作品中,他不断想要找答案。–摩尼教当时给了奥古斯丁暂时的答案和满足。–摩尼教认为今天恶的窘境、苦境乃是来自两个原则的混淆。–两个原则:光是属灵的、黑暗是属物质的。–这两个原则应该充满在宇宙里面。–这两个原则经过一系列的混淆。–光和黑暗就混淆,属灵和物质就混杂。–救恩就是来自将属灵和物质分开。–摩尼教当时给奥古斯丁一些暂时的答案和满足。–在摩尼教,奥古斯丁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教导,他听了有九年之久。–后来离开的原因是一个摩尼教的学者不能回答他的问题,因此,感到失望,就离开了摩尼教。-奥古斯丁离开了非洲,去了罗马●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离开摩尼教以后,离开非洲,先到罗马,后到米兰。–在米兰,奥古斯丁接受另一个思考系统和哲学系统。–这个新系统就是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也给奥古斯丁某一种对恶的解释。他也暂时暂时满足这种解释,后来还是不能接受。–他的神学多少也受到当时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他当时阅读新柏拉图主义学者们所写的书。–新柏拉图主义认为宇宙是存在一个单纯的原则(OnePrinciple)。强调宇宙整个现实(Reality)都是从这个原则而来。离开这一原则就是恶,愈远愈恶。–好比一颗小石掉到平静的池塘,就发出一系列的涟漪。越离中心,就越不单纯,越多样,越众多,也就越恶。–这个解释也暂时满足了奥古斯丁对恶的真理的追求●米兰的安波罗修(AmbroseofMilan)–奥古斯丁后来因为工作,从罗马到了米兰。–有机会听到当地有名主教安波罗修的讲道。–安波罗修是为很会讲道的主教,奥古斯丁为其吸引。–有记录提到奥古斯丁的母亲、他自己和安波罗修谈话。–一次奥古斯丁和朋友在米兰的花园中散步,听到孩子们在唱歌,“pickitupandread”,他就在旁边找到一本圣经,打开,眼睛就看到罗马书13章13节。–13:13行事为人要端正、好象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这段经文很深地打动了奥古斯丁,他因而得救-381年安波罗修为他及他儿子亚丢打特施洗。-得救后,生命有很大的改变。–他也辞掉米兰的教书工作,决定与母亲要回北非过修士生活。–但母亲却在意大利的港口Austria过世。
22–他母亲一生祷告,蒙神祝福,得以看见奥古斯丁得救。●迦西西阿古姆(Cassiciacum)–388年,奥古斯丁回到北非的加西西阿古姆–他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391年就到西坡去三.奥古斯丁─牧者与神学家1.瓦勒留主教(BishopValerius)–当奥古斯丁在391有机会到西坡去拜访瓦勒留主教,并且听他讲道。–瓦勒留注意到这位年轻人,就强迫他留下来牧养教会。–瓦勒留在396年回天家,奥古斯丁就接替作了西坡主教。–所以奥古斯丁得救不久就作了主教。–奥古斯丁的一生是个牧师。–他在西坡牧会很忙,也写下许多重要的神学作品。2.谈自由意志–奥古斯丁本身认为自由的原因、根源是在他自己里面。–他认为一个人可以真正自由作决定。–不是外在的原因,也不是内在的催促,乃是他自己有这样自由的选择。–一个决定是自由的选择,不是本性的产品,乃是意志本身。3.谈恶的来源–恶的来源一直是奥古斯丁所关怀的问题。–在摩尼教和新柏拉图主义里面,都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到底奥古斯丁如何来看恶的来源。–他强调我们只有一位神(OnlyoneGod),而这位神是一位美善、美好、无限的神。–我们的自由意志(will)是这位神所造的。–如果是这位美善的神所造的,它就是美好的。–因为是来自这位神的手。–如果这个意志是好的,就应该有能力和自由作决定。–对奥古斯丁来说,恶的来源乃是错误的选择(Baddecision)。–天使的堕落,也是来自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但作了错误的决定。–亚当的堕落,也是来自自由的选择,但是错误的决定。–在错误的决定下,恶就这样开始。四.奥古斯丁与伯拉纠(Augustine&thePelagius)奥古斯丁和伯拉纠二人的神学争辩的确是一个庞大的争辩。这个争辩本身到现在都有影响力。我们在此要看奥古斯丁对原罪及双重预定的的观念。他是在与伯拉纠的争辩中,提出了他的看法。●伯拉纠的简介:-是英国修道士(BritishMonk),也是一位难民。
23-当时罗马帝国的边缘崩溃,遭受蛮族攻击。-罗马帝国边疆远达英国,受到蛮族攻击,伯拉纠就逃难。-先是逃到北非,后来来到巴勒斯坦。-他的作品为奥古斯丁发现。-他认为人没有原罪,奥古斯丁不赞成他对原罪的看法。-因此就展开了二人的神学争辩。●原罪1.原罪的定义–不是亚当夏娃第一次的罪(创3章)。–乃是说亚当夏娃的罪有没有传到下一代。–就是说他们的罪有没有影响到亚伯和该隐及后代。–也就是说,亚当夏娃的罪与他们的孩子有没有关系?–与我们有没有关系?2.伯拉纠的看法后代犯罪是因为看到上一代的罪行,所以摹仿而犯罪。3.奥古斯丁的看法亚当夏娃的罪传到下一代。每次男、女在性交时,通过欲望(或欲念),罪就会传下去。人堕落前,有自由选择犯罪或不犯罪;人堕落后,自由意志受罪的影响,就坏了,以致不懂得怎样选择犯罪或不犯罪。基督的救恩完全后,人可以藉着救恩,选择不犯罪。自由意志藉着救恩可以恢复。到了天堂,人就不会犯罪。比较改革宗的原罪观:始祖的选择,会影响到下一代。●双重预定的定义–神在祂的主权之下,预定有人要得救,预定有人要沉沦。–神在祂的主权之下,预定有人要蒙恩,预定有人不蒙恩。–双重预定在后来的改革宗是常常提到的问题。–教会也很关心预定的问题。4.奥古斯丁的思想–他认为神有主权作选择。–神选择一群人是属祂的,要蒙恩之外的人是预定要被判作沉沦的。五.他的主要作品●忏悔录(Confessions)–是西方教会的灵修经典。–书的后面谈的是时间的问题。–前面则是他的见证,是他个人的自传。–忏悔录本身是祷告。●上帝之城(TheCityofGod)–也是奥古斯丁重要、庞大的历史和哲学作品。
24–谈到两个城:上帝的城─建立在爱神的基础上;人的城─建立在爱自己(自我)的基础上。–两个城爱的基础不同。–在历史上,二城混在一起。–无法区别,而且往往是对立的。–但在历史结束的最终时,只有上帝之城会留下来。六.奥古斯丁的影响1.活在历史关键时刻-奥古斯丁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罗马帝国的崩溃。–他也看到帝国边缘慢慢遭到蛮族的攻击。-看到一个庞大、辉煌的帝国就崩溃、结束。–他是活在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2.对神学的影响-奥古斯丁对西方神学有大影响、大贡献。-他的确影响到中古神学。-中古神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奥古斯丁的神学上。-他也是重要的「教会博士」(Dr.ofChurch)。第七课:中古黄金时期一.序言过去讲到的是早期教会的发展,现在要谈的是中古时期的神学发展。前面提到奥古斯丁的贡献,他留给中古西方教会丰富的传统和神学遗产。当他在430年离世时,就已经亲眼目赌罗马帝国的崩溃和瓦解。蛮族进攻后,占领了罗马帝国。这些蛮族就是后来的德国人。1.修道主义的发展-修道主义的发展是西方教会重要的发展。-特别是本笃会的发展。2.本笃会的发展,Benedict的修道主义-本笃会是一个很特别、有特色的修道主义。-它与东正教的修道主义发展不同。东方的修道精神着重理论探讨。-西方的修道精神非常着重实践,刻苦己心,委区身体,苦修、禁欲。强调独处。-与国家政治无关。-东方的修道较强调社群、团契生活。与国家政治常常处在一种张力中。-它的精神成为西方修道主义精神的基础。二、募缘会/托钵修道会(TheMendicantOrders)
251.圣本笃,St.Benedict(公元480-550)–是西方修道主义之父–来自意大利一个小村庄,叫做Nursia。–后来有机会到罗马求学。–据了解,他大约20岁时就决定要成为一个隐士、修士。–因此到意大利的一个地方叫什比哥(Subiaco)的一个洞穴隐居。–当时修行的隐居生活是非常激烈的。–后来有一群人跟随他,慢慢的,就形成一个小社团。–他建立了十二个修道院,每一间有十二位修道士。–525年,在南罗马建立了出名的卡西诺山修道院(MonteCassino)。-留给修会一个规章,后成为西方修道主义发展的基础。-规章中强调修士需要固定在某一修道院中,不要来回搬动。-规章中强调修士需要绝对的顺服修道院的教规。-在修道院中,修士每天长时间祷告。据了解:一天八次。七次在白天,一次在半夜。圣本笃借用圣经的根据,诗篇119:164;和119:62,其八次。2.募缘会(TheMendicantOrders)中古时期听起来不吸引人,是一种误解。甚至被称为「黑暗时期」(TheDarkAges),其实十二世纪初有重要的神学发展,也是黄金时期。-募缘会/托钵修道会的发展:-延伸本笃会修道主义的发展。–是很有意思的中古发展,与当时的欧洲城市发展有关。–当时欧洲小村庄慢慢成为城市。-越来越多金钱涌入城市,有很多交易、经济活动。-开始产生贫富之间的悬殊和差异。-这时欧洲兴起一个运动,就是募缘会。-就是靠讨饭的方式来谋生、过日子。-当时的修士们就靠讨饭来过日子。3.彼得华尔多(PeterWaldo,1215)-是募缘会的先锋,13世纪的修道士。-原是非常有钱的商人。-读到新约,为新约的故事感动,为耶稣的生命感动。-变卖所有财产,只留一部份给家人帮助他们。-成立了一个“虚心会”,以虚心的精神,到处传福音,靠讨饭过日子。-开始组织方式是模仿新约,两个人一组出去。-穿着很简单的衣着,用贫穷人能了解的语言,将福音传出去。4.亚西亚的圣法兰西斯(St.FrancisofAssisi,1181-12226)–方济会(Franciscans)的成立人。–大家对圣法兰西斯比较熟悉,原名叫Giovanni,是意大利人。–他创立行乞僧团(OrderofFriarsMinor),后称方济会。–与彼得华尔多一样,来自有钱的背景。父亲是有钱的布商。–与彼得华尔多一样,有很深的宗教经验。
26–导致愿意放弃一切跟随耶稣,拥抱一个贫穷的生活。–重要教导:自愿的过贫穷日子,加上把福音传出去。–当时有一群人跟随他,就称方济会士(Franciscans)。–晚年在一所山上祷告,经历特殊经验。–突然手上、肋上脚上出现了耶稣基督的伤痕,称为圣痕(Stigmata)。–有些记录说,这些伤痕看起来像新伤痕,没有结疤。–据门徒说,这些伤痕经常会流血。–方济会是一重要修会。5.圣多米尼古(St.Dominic,1170-1221)-是西班牙人,创立道明会。-跟随圣多米尼古的人就称为道明会士(Dominicans)。-圣多米尼古出生在西班牙的CalarogainOldCastile。也是来自一个有钱有利的家庭。-道明会的传统比较在护教方面,也为教会来坚持正统的信仰。-当时在西班牙有很多异端,特别是阿尔比根派(Albigenses)。圣多米尼古致力于改变阿尔比根派的信徒。-整个道明会的组织都是为教会真理来奋斗,特别是反对当时的异教。-方济会和道明会都有浓厚的宣教精神,特别是对回教徒和犹太人有宣教的负担。-12世纪有方济会的人到中国传教。这位方济会修士就是孟高莫洛(JohnofMonteCovino1247~1328),据说他到了北京宣教。第八课:经院神学(Scholasticism)中古重要神学发展就是经院哲学/经院神学。●何谓经院哲学/经院神学?就是在学校里面所发展的神学和哲学。其实很早的神学原来都是在修道院里面,因为他们有作神学的精神。12世纪,在欧洲的大教堂里,都有一群神学家聚集在那里。13世纪,有了大学的发展。在大学里,有不同的神学活动。一.几位中古神学家的贡献1.坎特伯里的安瑟伦,AnselmofCanterberry(1033-1109)●.本体论的辩证(OntologicalArgument)中古世纪有一个「上帝存在」的思考模式。-安瑟伦的「本体辩证论」是一个重要的神学贡献。-后来有阿奎那的「宇宙论的辩证」-之后的哲学家在思考「上帝存在」时,常常谈到这两个论证。-安瑟伦的本体论的起源。-原不是要证明神的存在,乃是要对神有更多的认识。-他坚持把理性应用在信仰的思考上。
27●安瑟伦的生平:-意大利人,后来决定到法国诺曼底(Normandy)的贝克(Bec)修道院。-1060年来到这个有名的修道院,后来成为院长。-后来成为英国坎特伯里(Canterberry)主教。●安瑟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格言:-“IbelieveinorderthatIcanunderstand.”「我欲明白,故我相信。」-意思是我相信,所以我可以有更深的认识。-他原不是要证明他的相信只是要对他的信仰有更深和负责任的认识。-在这过程中,就提到本体论的论证后来成为上帝存在论的论证。-安瑟伦本体论的论证,在他的着作《论证》(Proslogium)之中,他完全发挥神存在的「本体或本性辩证法」。-他说神在我们思想中是最伟大的,我们不可能在思想中有一位更伟大的神。神不但存在我们的思想中,也存在实体中。因为在思想中,一个能够存在的神比起不存在的神更伟大。所以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存在者-―神,是真实存在于思维和现实中。好比思想中的一万块钱与实体上的一万块钱不一样。神存在我们思想和实体中,是从神的Being,本体,极点中来了解。★安瑟伦的救赎观:-他特别强调,人犯了罪,就欠了神一个债。这个债只有基督的死可以满足。-因为人冒犯了神,所以人本身无法从他所做的去满足冒犯的债。-人犯罪时,就触怒了神的尊严。-尊严需要偿还,只有基督才能替你我偿还,只有基督的死才可以弥补人对神所触怒的尊严-唯有这样,人才不必偿还。●安瑟伦的救赎观也被称为客观的救赎观-因为耶稣基督在我们外面作了一个客观的工作祂满足了神的要求。也只有耶稣基督才能满足对触怒神尊严的要求。2.彼得亚伯拉德(PeterAbelard,1079-1142)●生平:1079年生于法国的布勒特尼(Brittany)-少年时代受教于几个当时最受尊敬的神学家。-不久就自认为比教师懂得多而在各种不同学科上。-傲慢、与教师发生龃龉。-最后他弃师自设讲座,吸引大批热心学生来听这青年叛徒的妙论。-他学识丰厚,辩才无碍,声誉日隆,成为巴黎最才华洋溢的思想界明星。○爱情插曲与背景:-一般人对他的浪漫爱情故事比较熟悉,对他的神学反而比较没有那么熟悉。-当他四十岁出头在教书时,爱上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学生,名叫哀绿绮丝Heloise之后,他的教学大打折扣,甚至在上课时,将他写的爱情诗念给学生听。●神学:主观的救赎观–留给教会一部有名着作,「是与否」“YesandNo”。
28–这本书有158个神学问题。–每一个问题他都尝试有很精彩的答复。–答复是收集过去所有神学权威的观点。–救赎观是这本书的中心。–救赎观:强调耶稣基督在十架上所彰显的是爱的行动。-耶稣的爱点燃我们心中潜伏的爱。-基督在十架上是一个有道德影响的行为。是被称为主观的救赎观。3.大亚勒伯特(AlberttheGreat,或是AlbertusMagnus,1209-1280)-他的成就与其它一些神学家标志着十三世纪是经院哲学的巩固和颠峰期。-他也是多马阿奎那的老师。-他的贡献:强调哲学和神学的区别。-认为哲学本身是在启示之外,应用的是理性的部份。-神学则是建立在启示上面?他将哲学与神学的方法论作一区别。-他的神学思想影响到多马阿奎那的神学思想。4.多马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生平:1225年生于意大利罗加斯加(Roccasecca)一个富有的贵族之家。-父亲兰杜夫伯爵(CountLandulfofAquino)与法国国王有血统关系。-五岁被送到蒙地卡仙奴(MonteCassino)的本笃派的修道院中。-后来到那不勒斯,在那里深受道明修士影响,并希望加入。家人反对,并将之幽禁,多马阿奎那不妥协,在1244年加入道明修士团。-1245至1248年间,他在巴黎学习,深受大亚勒伯特影响着作甚多。-并在多地讲学。自认是学者、教师、作家,拒绝接受那不勒斯大主教的任命。-他醉心于研究和写作之中,冷峻地强迫自己追寻真理。-由于过份沉醉于研究之中,身材虽然高大,但健康却很衰弱。-他的寿命只有四十九年,但却留下庞大数量的作品。-被称为中古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现在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院,仍旧要求学生看他的《神学总论》。●信心与理智(Faith&Reasoning)-阿奎那的贡献:如何了解信心与理性的关系。-信心和理性的关系是很重要的神学问题。-他的老师亚伯拉德对这方面有很深的思考。-阿奎那谈到信心本身和理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信心本身可以使用理性,但单单只是理性本身是不足够的,-理性也需要信心,二者关系密切。-阿奎那用因果关系来看上帝的存在
29-在思考一些重要神学问题时,他认为理性可以互补信心。理性可以引导我们到一个程度,后面我们需要信心,Reasoncantakeussofar,但信心将之完成,理性本身不能产生信心(Reasoncannotproducefaith)。-理性本身有力量,但不能发动信心-如何可以应用理性在我们的信仰上?可以从三方面来看:1)理性可以用来证明(prove)我们的信仰;2)理性可以用来说明(illustrate)我们的信仰;3)理性可以用来反驳(refute)我们的信仰。-阿奎那非常肯定理性部份。-他也强调圣经本身是我们信仰的基础。-他认为在信心、理性探讨之间,应以圣经为探讨中心。-也可以理性来支持、赞助我们的信心。到底如何了解理性和信心的关系?●模拟的教义(DoctrineofAnalogy)谈到模拟教义,我们需要思考:-当教会里面谈神是爱、是美善、是圣洁的,到底这样的说法是什么意义?-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很清楚思考我们在说什么。-阿奎那用模拟教义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到底在说什么-他认为当我们说神是爱时,我们是用我们所经验的爱为出发点。●谈上帝的存在-阿奎那本身对上帝的存在,也给我们一些明显的帮助。-特别是所谓的宇宙论的辩证(CosmologicalArgument),被称为五法辩证(FiveWays)。-阿奎那的宇宙辩证是从因果关系来辩证上帝的存在。-他认为每一个果,是因为前面有一个因。-用这个观念来追溯神,神就是第一因(FirstCause)。-第一因(FirstCause)在阿奎那的观念就是UncausedCause称为没有原因的原因。-原因是在神自己里面,不是别人所引起的。-UncausedCause是一切的源头,起头,是最原始的起因。说明例子:用建筑师的观念。-看到世界这么美丽,就认为世界后面必有一位创造者。-用因果关系来探讨上帝的存在。这就是阿奎那所谓宇宙论的辩证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圣餐-阿奎那本身对圣餐观也有贡献。-中古时期强调有七个不同圣礼,但更正教只谈两个圣礼:洗礼和主餐-阿奎那的圣餐观:
30-在我们领圣餐,当神职人员将饼与杯分别为圣时,饼就成为真正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杯就成为真正主耶稣基督的宝血。因此我们吃的就是主的身体,喝的就是主的宝血。-这就是所谓的变质说(Substantiation),也就是罗马天主教的主餐观。这不同于我们后来要谈的改革家的圣餐观。二.大学的发展中古时期大学的发展与城市发展是并行的,且有密切关系。当一些旧城市越来越大时,城市里就有许多学者聚集在一起。大学就是学者们聚集的基础。特别是12世纪开始,到13世纪在整个欧洲,大城市里的大学就一一开始。早期比较重要和出名的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巴隆大学等等。1.课程-早期大学在中古时期的学习时间很长,不像今天是四年时间。-神学部份在当时的制度里的时间很长。在13世纪,大学的神学部份需要8年完成神学训练;14世纪需要16年完成神学训练。-因此可看出当时非常鼓励、重视神学教育-神学在中古时期受肯定,是最高的学科-神学在中古被称为“QueenofScience”2.研究中古大学在教导学生读神学过程中,要求他们:-写圣经注释(Content)?-讲道-参与在神学争辩神学在今天受到重视,是□,否□第九课:马丁路德一.序言一般人一想到改革时期,就想到马丁路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更正教的传统多少是继承了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的神学传统。其实马丁路德是一个不情愿的改革家。-错误的想法:路德很愿意一个人出来作教会的整合。-事实是整个历史和当时一些事故,使他不得不出来作改革的工作。●苏格兰学者ThomasCarlyle说:-如何看一个人的伟大,就是看这个人有多少传记。-的确除了主耶稣以外,马丁路德的传记最多,甚至有很多人研究有关于研究马丁路德的研究。1.受争论的人为什么说路德是一位受争议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敢面对当时整个教庭的人。
31-有人说他是伟大的改革家;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怪物。-其实更正教与罗马天主教学者对他的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更正教对他的看法:-更正教传统肯定路德,称他为先知,是原来福音的先知。因为他在当时呼吁教会回到当初福音所要讲的内容。-更正教传统说他是恢复纯正教义的那位改革家。-更正教觉得说在中古时期,一些重要的教义被忽略、遗忘、遗漏,而路德再次呼吁教会回到纯正教义的里面。-更正教称路德是那位福音的斗士、真理的斗士、教会的改革家。●罗马天主教对路德的看法:-罗马天主教学者不太能接受他。-对他的看法与更正教的看法截然不同。-称他是破坏教会合一的怪物。-称他是神葡萄园里的那个野猪,把整个葡萄园弄得乱七八糟的野猪。-称他是那位叛徒的修士,摧毁整个修道精神。然而,过去两个不同看法最近在学院里愈来愈整齐。甚至罗马天主教学者也开始同意路德对教会的贡献很大,因路德多多少少呼喊教会回到原来那个失落的福音。2.时间成熟了路德带给教会的改革的确是有原因的,是在时间成熟,一个重要时刻,神使用他出来作这个改革的工作很多学者认为他改革成功有几个原因:1).印刷术的创办路德的作品可以让印刷商马上印出来,他的思想马上就能够影响到整个欧洲和英国,印刷术多少推动了路德的宗教改革。2)德国的国家意识、情操当时德国的国家意识和情操,也多多少少帮助路德的改革。3)受到当时人文主义者的支持●一般人对「人文主义」的错误思想: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当时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乃是要回到希腊、罗马的传统。-基督教的人文主义乃是提倡回到圣经的福音、起初的福音非常重视圣经的翻译,-当时有名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是荷兰的伊拉斯姆(Erasmus)4)政治的变化和政治事件-路德改革成功是因他有政治上的支持。-这个政治后盾就是智者腓勒德力(FredericktheWise,ofSaxony)他的政治影响力很大。-路德生平有他的支持、赞助,以致改革成功。二,路德的生平(1483-1546)有如奥古斯丁一样,路德的背景与他的神学关系密切。
321.路德的生平:Nov.10,1483─出生在埃森勒本城(Eisleben),是从前的东德。-路德是在圣马丁的日子受洗,所以父亲就给他起名叫马丁。-父亲原是农夫,后因作铸造工厂发财。-由于父亲是作铜的铸造,后来搬到埃森纳(Eisenach)。路德在此长大,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曾在「共同生活弟兄会」的一间学校读书。2.耳弗特大学(ErfurtUniversity)-因为路德的父亲要他念法律,就到耳弗特大学念书。-在1502年,路德拿到学士学位。-在1505年,路德拿到硕士学位。3.奥古斯丁派修道院但是在1505年的7月7日,当路德快要满22岁时,他决定要进奥古斯丁修道院。为什么他会突然间停止法律学习,反而要进修道院呢?原因是在两个星期前回家的路上,雷雨将他打倒在地,非常危险,几乎至死,他当时向神求助,若活命就要一生奉献给神,进修道院。所以在两个星期后,还愿进修道院,实践他的承诺。-在修道院准备自己面对神,但日子艰辛。-禁欲、禁食、鞭打自己,冬天睡在地上,如此过修道生活。-1507年正式被按立作神父(Priest)。第一次庆祝弥撒时,他整个人承受不住。他觉得不可思议他手中所捧的饼是耶稣基督的身体;他手中所捧的杯是耶稣基督的宝血;这是一个非常压倒性的经验。-路德在中古时期的德国长大,心中充满了对神的恨。-路德说他恨过神,认为他不配得到神的爱。-马丁路德认为他的神是一位:圣洁的神、审判罪人的神,甚至是向罪人讨罪的神。所以他恨神,不太能够接受这位神,认为祂是讨罪的神。他想尽办法、实践各种修道,想在神面前求平安。但无论怎么作,他都无法得到平安。所以在修道院,路德常常认罪,不断向告解神父认罪。4.约翰施道比次(JohannVonStaupitz)当时马丁路德告解的一位神父就是约翰施道比次。因为路德常常觉得他是个罪人,不能赢得严厉的神的接纳。他不断去告解,告解神父因此很烦,就建议他去读一些德国神秘派的作品。路德也读了,但是仍然他无法为神接纳。于是告解神父建议他去教书。5.智者腓勒德力(Frederick)-他创办威登堡大学。-他也是在政治上支持、赞助路德的人。-他是路德改革成功的因素、贡献者。6.威登堡大学(UniversityofWittenberg)-路德就到威登堡大学去教书-威登堡是德国一个新的大学,是智者腓勒德力所创办的。-路德大约在1508-1509年间进到大学教书。
33-路德很快的在1512年得到神学博士学位。-在教书时,路德就准备要教诗篇和罗马书。-在1512-1515年,路德在威登堡大学教诗篇。用基督为中心的方式来解释和教导诗篇。-路德后来开始研究要教罗马书,准备要教罗马书。在准备时,路德很深入地研究罗马书。但是当路德读到1章17节时,他无法准备下去。路德不了解保罗要教导什么,他就不断思想这段经文。路德认为:神的义是讨伐罪人的罪,而福音是救赎罪人;这两者之间相距甚远。继续思想,得开启:此处的义不是指审判的义,而是指基督加给罪人的义,即因信称义的道理,因为罪人凭信心就可以支取神的义。路德说天上的门为他打开。三.正论1.95条命题-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登堡城市教堂贴上95条命题。-这95条命题是他所关心的赎罪卷的问题。-有人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贴大字报。-当教皇得知这位奥古斯丁修道士的举动,觉得很讶异。-为什么当时罗马教会要卖赎罪卷?-因为罗马教会需要建立彼得大教堂,需要很多钱。教会没有钱,就透过卖赎罪券来募集钱。-教皇认为只是修道士发牢骚,交给修会处理。但没想到修会很多修士支持路德的看法。-当路德将95条命题贴在教堂,出版商很快就将之印出来。95条命题散布到整个德国。很多人看到,也引起争议。2.迦耶坦红衣主教(Cajetan)-教皇想换个方法处理,就在奥斯堡举行会议。-教皇就派迦耶坦红衣主教与路德对话,要求他撤回95条命题的立场。-但迦耶坦没有成功达成要求路德撤销他的神学立场。-路德去奥斯堡开会之前,幸亏从他的赞助者智者腓勒德力那里拿到一个安全证(SafeConduct)。-他知道如果他不按照法庭要求,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果然路德被要求撤销他的神学立场。-所以在那会议的晚上,路德就偷偷溜回威登堡。3.约翰伊克(JohnEck)的争论-这时,皇帝过世,一位西班牙的王子成为皇帝(CharlesV)。-教皇很喜欢智者腓勒德力,原希望他能成为皇帝。-因此路德后来要与另一位学者争辩。-这位学者就是在恩高士德大学(UniversityofIngolstadt)教书的依克(Eck)。-依克对路德的教导不能接受,因此他反对路德的神学思想。但是他不想直接与路德争辩,就与路德的一位赞助者争论。这位赞助者是Carlstadt,
34他也在威登堡大学当教授,原来不是支持路德的,后来就支持路德。-1519年7月,依克与AndreasCarlstadt在来比锡举行争辩。-在这个「来比锡辩论会」的过程中,二人原在争论神学,后来变成争辩路德的神学。-依克非常有口才,有说服力,结果判定路德为异端。4.路德出教教谕(PapalBullExsurgeDominal)-这时,教皇利欧(Leo)本身也发出一个教庭谕令。-这个谕令就是要赶逐路德出教会。-谕令如此宣告:「主阿,求你起来,起来做出裁决。一只野猪已闯进你的葡萄园。」-谕令强迫路德在60天之内,必须:-伏在罗马教宗的权柄之下。-强迫路德撤退他一切的神学想法。-强迫他把他的书烧掉。-并且要将路德赶出教会。-路德当着他朋友面前把这谕令烧掉,这就表明了与教皇的决裂。-路德这个行为使教皇不得不再召开一次全帝国的大会。5.1521─沃木斯会议(DietofWorms)-1521年,这个全帝国的大会就开在沃木斯,离Frankfurt不远。-路德知道他所面对的是当时非常重要的领袖,包括皇帝CharlesV,还有来自罗马的教庭人士,并且边上还有军队。另外也有许多诸侯、主教、王子等参与这个会议。-他们就将路德的作品摊开在桌上,问是不是他的作品,他说“是”。-他们又问他是否仍然肯定他所写的对,他说“是”。-于是他们就强迫他撤销他所写的看法和立场。-路德面对这样的局面,非常紧张,不知如何是好。-他就要求会议给他一些时间去思考。-路德退回房间,思考了一整夜。-隔天又提叫路德,问其观点有否改变?路德就说出非常重要的一番话。当时的神学争辩用拉丁文,路德转用母语德文表达他的立场。他说:由于大人阁下希望一个简单的答复,我会直接了当地回答。除非是圣经或及浅显的常理说服我,我不能接受教皇及公会的权威,因为他们自相矛盾。我的良知是圣道的俘虏。我不能也不会改变任何信念,因为与良知相违的事件即不确实也不安全。这便是我的立场,我不能改变。愿神祝佑,阿门!-路德坚持不改变立场,有可能性命难保。他的赞助者Wartburg,派人将他从会场梆走。6.瓦特堡(Wartburg)-路德在瓦特堡住了十个月。-改名,他也蓄胡须,人称他KnightGeorge。-时常偷偷从城堡溜到城里的啤酒屋去喝酒。-根据他在啤酒屋里听到酒友的歌唱,他写了一首圣乐「上主是我坚固保障」。
35-这期间,他开始翻译新约圣经,从原文翻成德文,短短时间之内就完成。-十年之内,也将旧约翻译完成。-1522年再次回到威登堡,在那里的教会讲道。-在1525年,与一位逃出来的修女Catherine结婚。-路德跟修女结婚是违背当时的修道精神。-在1524-25年,有一农民战争,路德本身最后还是支持了王子。-路德在威登堡继续讲道。-1546年的2月18日,他就死在他出生的地方─埃森勒本。★路德真是一位神所使用的人!四.路德的神学1.上帝的话-谈路德的神学,我们先要谈他对神的话语的了解。-一般谈到路德的神学,就想到「因信称义」,但「因信称义」并不是路德神学的全部,他对其他的神学也有贡献。-路德特别强调神学的起点,最后依据是在神的话语。-他认为神学的依据是来自神的话语。2.神的知识●.荣耀神学-人靠着有限的知识、智能、推里的方式来认识神,这就是荣耀神学。-路德本身对经院哲学、经院神学不太能接受。认为经院哲学是靠人自己的理性、智能来推论,认为人不能靠自己的理性、知识来认识神。-路德强调人与神之间有绝对的不同和距离。-神是创造者,人是被造的;神活在永恒里,而人是活在历史里面。-因此,人无法用有限的理性来认识无限的神。-对神的认知不能纯粹靠理性。-荣耀神学是一个骄傲的神学。-荣耀神学是不能了解人堕落情况的神学。-人的堕落确实影响他对神的了解。●十架神学-因此,路德推出十架神学,来强调对神学、对神知识的了解。-在十架上,神有最清楚的启示。-这启示是间接的启示,是矛盾的事实。-因为在十架上,看到的是一位血淋淋的救主,是一位无法救自己的救主耶稣基督。-但在那里,神就有祂特殊的启示,是背面式的启示,只有透过信心的眼睛,才能看到神在十架上对我们的启示。-当我们直接看十架时,看到的是悲惨的情况。-但是一旦我们有信心时,就可看见背后神的启示是什么。★因此路德就提出十架神学
36-在十架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软弱的神,受苦的神,让人绊倒的神,无法成全救赎的神;-但是当人以为神的方式是荣耀的方式,神却用软弱的方式。-因此,十架本身会摧毁一切偏见和自我想法。-神的启示、知识是用想不到的方式、管道来彰显。路德提出十架神学,以排斥经院哲学家。他们的神学是荣耀神学的看法。3.圣礼-路德对教会非常的肯定。-教会在路德的信息是非常重要、核心的。-他非常强调一个基督徒必须活在信徒的群体中间。-他称信徒群体为教会母体(MotherChurch)。-早期教父居普良强调称天上的父为父,地上的教会为母亲。-认为一个基督徒要在教会妈妈的怀抱里,得到奶水的喂养和帮助。-路德对教会有崇高的看法,所以称之为MotherChurch。-路德谈圣礼时,认为水礼和圣餐礼是教会两个非常重要的圣礼-他强调「信徒皆祭司」。每一个人可以直接来到神的面前,不须透过神父、中介者,或神职人员。-每个人都可以为别人代求。-每个人可以直接参与教会的事奉,在那里彼此服事。-「信徒皆祭司」是路德重要的看法。-后来敬虔派的信徒将路德这一个观念,更具体实现出来。-路德强调神的话语,不是只是透过圣经来领受,也透过福音的宣讲和透过圣礼来传达-路德是领受、继承奥古斯丁对圣礼定义的了解,就是记号加上应许(WordPlustheSigns,PromisePlustheSigns)。-记号就是杯、饼和水,加上应许,就是圣礼(Sacraments)。-路德强调圣礼只有两个,就是水礼和圣餐。-他不能接受、赞同中古七个不同圣礼:●坚信礼●补罪礼(或称补赎、悔改)●婚礼、●终傅礼(临终抹油)●神品礼●圣餐礼●洗礼-路德看七个圣礼中,只有两个有明显的耶稣基督的命令和应许:圣餐礼和洗礼我们必须来探讨路德的两个圣礼的看法:●水礼-对路德来说,水礼是「因信称义」的记号。-洗礼代表与主耶稣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洗礼是入门的礼,使我们进入耶稣基督的身体。-是开始的礼,是基督徒根本生命的基础。-水礼只是一次,不像圣餐礼是多次的、可以重复的。-洗礼本身不须重复,一生一次就有功效。●圣餐-路德的圣餐,其实很明显的与罗马天主教的圣餐观是不一样的。-在他重要作品「教会为巴比伦所掳」(BabylonianCaptivityoftheChurch
37)中,提出他的看法。-路德本身不能接受传统罗马教会的圣餐观。传统罗马教会的圣餐观是「变质说」-中古两个对圣餐观有贡献的两个人是:多马阿奎那(ThomasAcquinas),和彼得伦巴度(PeterLombardo)两位都强调「变质说」的圣餐观-罗马圣餐的变质说就是按照多马阿奎那的教导而说:-当神品人员将饼和杯分别为圣时,它们就产生实质的改变。饼变成耶稣基督的身体,葡萄汁变成耶稣基督的宝血。-吃起来像饼,喝起来像葡萄汁,口感味道仍是饼和葡萄汁的味道,但当神品人员将其分别为圣时,实质上已经改变成为真实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宝血。-所以圣徒所吃的是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喝的是主耶稣基督的宝血。-这是非常典型的传统罗马教会的圣餐观,就是「变质说」。-路德本身不能接受这个看法,但他的看法是很接近罗马天主教的看法的。-他非常强调当主耶稣基督设立主餐时所说的话─哥林多前书:11:23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11:24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舍有古卷作擘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11: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德认为这事证明主耶稣基督的同在。-虽然饼杯不是变成了主的身体和宝血。-但抓住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这就是主耶稣基督身体的同在。-路德的看法不是「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乃是「合质说」(Consubstantiation)。-路德强调主耶稣基督在圣餐的同在与临在,是在圣餐饼的「内外上下」、四周围、「真实存在」,主耶稣基督身体的同在是很真实的。-这就是路德的「合质说」的圣餐观,与罗马教会的变质说不同。四种不同圣餐观:●变质说●合质说●加尔文的看法●慈运理的看法4.两个国度-当路德在思想两个国度(TwoKingdoms)时,也留给后来的神学很大的帮助。-他谈到教会与国家(Church&State)的关系,强调二者都是神所设立的。
38-教会在福音的管制之下;而国家则在法律之下。但二者都在神的主权掌管之下。-国家应当在法律之下运作,它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人的罪,要执法。-若没有国家法律,社会就会陷入混乱里面,彼此残杀;-同样的,教会是在福音的管制之下,信徒是在福音的国里面。-国家不能归在福音之下,国家是归在法律之下,我们不能期待国家用福音来管理我们,国家是用法律来管理我们。所以我们说,国家的职责也是神所设立的。-国家在福音圈子没有权力,教会在法律圈子也没有权力。-路德提出这样两个国度的看法-路德觉得基督徒不能假设有国家的赞助,教会是在福音之下。-国家领袖不能让教会成为政府的工具,也不能滥用权力来压制教会。-教会与国家不同,一在福音之下,一在法律之下。-但二者关系密切。-二者也都是在神的掌管之下。第十课:约翰加尔文一,序言加尔文与路德不同。路德是那位点燃改革之火的改革家,是行动派;加尔文则是一个思想家他给予改革运动非常重要的教义,对教义思想有重大的贡献。●教义思想的贡献-路德:思想核心是在「因信称义」的道理上,是第一代的改革家。-加尔文:也有明显贡献,是第二代改革家。他的神学受到路德和慈运理(第一代改革家)的影响。二.加尔文(JohnCalvin)的早期工作1.生平-1509年7月10日出生在法国的诺阳。-父亲是主教的秘书,在教堂工作,与教会关系密切。-加尔文也想进入教会工作,所以就到巴黎大学念书。2.巴黎,法国人文主义(FrenchHumanism)-在巴黎大学期间,受到当时人文主义的影响。-耶稣会的创办人罗耀拉(Loyola),当时也在巴黎大学读书。-1528年取得硕士学位。-后来,父亲希望他能进入法律,研读法学,加尔文就进入另一所大学奥尔良(Orleans),后来又进入部日大学(Bourges)。-这两所大学都有最好、最有名的法学研究老师在那里教学。-1534年,加尔文再次回到诺阳。-他放弃父亲所给他找的的工作。
39-很多学者认为他会放弃这样一个好工作,可能是他经历了特殊的属灵经验,他的生命改变了。3.加入改革运动-大约在1533年左右,加尔文离开罗马教会,进入改革运动。-因为当时的皇帝(FrancisI)的一个特别政策,加尔文就被放逐到瑞士。-加尔文在巴赛尔这个城市定居下来。-这个城市深深受到更正教和改革运动的影响。-在这时,加尔文就开始着书,是对他信仰的一个整理。-后来就成为有名的《基督教教义》,是经典之作。三,要义1.基督教教义(InstitutesoftheChristianReligion)-加尔文写这本书时,非常年轻。-1536年,当他只有25岁时,出版第一版的《基督教教义》。-第一版只有六章,经过多此改写,后来有好几个版本。-先是拉丁文,后来也有法文版本。-1559-1560是比较后来的版本,成为重要的经典之作。-1860年的版本成为最重要的版本。-最后的版本有四本书,一共有80章。以下我们就要谈谈这四本书2.四本书●.第一本书:谈的是「神与启示」。也谈神的创造和人的本性。●第二本书:谈的是「神是救赎」。说神不只是创造者,也是救赎者。也谈到耶稣基督。●第三本书:开始谈「圣灵」和「圣灵的果子」。●第四本书:谈的是「教会」和「教会的圣礼」。这四本书所阐述的其实和传统神学非常类似。四,日内瓦的改革者(TheReformerofGeneva)加尔文早期的工作是在写作《基督教教义》,后来参与日内瓦的改革工作。但是加尔文深深觉得自己的恩赐不在行动,乃在学术研究的贡献。他觉得自己应该到施塔斯堡(Strasbourg)去作研究。1.威廉法慈勒(WilliamFarel)-1536年,加尔文决定要到施塔斯堡去定居作研究工作。在路上,因有一些战事的缘故,就绕路到日内瓦。被当地的改革家威廉法慈勒邀请加入改革工作。-刚开始,加尔文没有答应,后来被法慈勒说服,加尔文就留在日内瓦伸展改革的工作。-由于加尔文在神学上的看见、法学的训练、和改革的热诚,很快地他对日内瓦的改革就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早期年轻的加尔文比较严厉,与日内瓦教会领袖看法有不同。
40-他认为教会有权柄将不愿悔改的人赶出教会,立场比较强硬。但教会其它领袖不同意,因此他们就请他离开。-这时加尔文再次回到施塔斯堡,实践他原来的计画。-他作神学研究,开始写作;也继续改写《基督教教义》。-他将一些诗篇翻译成法文,也翻译了重要的诗。他也用法文翻译了有关崇拜的作品。2.爱丢理德(IdelettedeBure)-加尔文在施塔斯堡结婚,娶了寡妇爱丢理德。据了解,二人有美满的婚姻生活。-从1538到1541年,加尔文在施塔斯堡待了三年。3.教会法庭(ChurchCouncil)-1541年,加尔文回到日内瓦,那里的领袖有了改变。他们再次邀请他回日内瓦作改革的工作。-加尔文回来后,有整个领袖的支持。教会法庭都非常支持他的改革工作。-在这些日子里,加尔文碰到一件事,也是后来许多学者不能了解的。就是他如何处理瑟维特(MichaelServetus)这位异端者的事。4.瑟维特(micheal1511-1553)-年轻的西班牙的医师。他不但对医学界有贡献,对神学界也有贡献。-他写了好几本书,作品中反对国家与教会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君士坦丁皇帝把教会与国家变成一体这事是异端。-他也反对尼西亚大公会(325年召开的)所强调的三位一体神说。-认为这是冒犯神的说法。-因此他被判为异端,关在里昂。后来逃出来,经过日内瓦。-在日内瓦被认出是被罗马教会判为异端的人,就被抓起来。加尔文列出38条异端罪来控告瑟维特。-日内瓦教会开会,决定要如何来处理。-有人认为若是罗马教会判为异端,他们就不需要也判瑟维特为异端。-经过许多争议后,决定要烧死瑟维特。-加尔文认为太残忍,就用砍头这样死得较快、比较仁慈的方式。-许多学者不明白,后人觉得加尔文太严厉。-学者认为,若这人被罗马天主教判为异端,就应将瑟维特看为支持改革派的,但加尔文反而将他判死。-因为这件事,加尔文震撼了整个日内瓦,人都伏在他的权柄下。加尔文在日内瓦拥有绝对的权柄,拥有绝对的教会法庭的支持。5.加尔文晚年-1559年,加尔文成立日内瓦大学,如同早期的神学院。-学院最早的领导者就是当时年轻的教会领袖伯撒(TheodoreBeza,1519-1605)。-加尔文后来也写了许多新约、旧约的注释书。-加尔文在1564年5月27日离世,而他的确带给瑞士日内瓦的改革很大的贡献。-这一年有一个很重要的天特会议在意大利的天特(Trent)召开。-这个会是罗马教会对整个改革运动的抵制。
41罗马教会是Counter-Revolution的教会。五.加尔文与圣礼我们将要讨论加尔文对圣礼的看法和教导。1.定义-路德观受到奥古斯丁的影响,他的圣礼是应许加记号。-加尔文对圣礼(Sacraments)的看法则是:-神对人恩典的见证。-神的恩典有外在的记号来确认和肯定,就是饼、杯、水,它们见证神的恩典。-所以加尔文的圣礼观就是:-神对人的恩典+饼杯水的记号。2.洗礼●.帮助信心-加尔文认为洗礼的目的是帮助、事奉我们的信心。-洗礼代表我们的罪得到洗净。因为我们与基督耶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从水里起来的信徒:他的罪得到洗净他与基督耶稣的生命连结。-无论是过去或未来的罪都被洗净,有效性是横盖信徒一生。不须要一洗再洗。●在大众前的告白-洗礼的另一意义就是在大众面前的告白(Confession)。-主耶稣说过,凡在人前不认祂的,祂也不认他们。3.谁可施洗?-加尔文强调洗礼的力量(Power),不在洗礼者。-洗礼本身就有力量。-施洗者不一定需要是神职人员。4.婴孩洗礼-加尔文认为婴孩洗礼也是称义的记号。-慈运理不能接受婴孩洗礼。-路德和加尔文都支持教会传统的婴孩洗礼。5.主餐加尔文对圣餐也有特别的看法。●.记号与本质-加尔文认为主餐本身代表我们与基督联合的记号。-他的主餐观不同于罗马教会的变质说。-也不同于路德的合质说。-也不同于慈运理的圣餐观。●实质主义(Virtualism)-加尔文在思考圣餐观时,他相信死里复活的主耶稣的身体已经升天,坐在父神右边。-身体既在天上,就不在地上。-因此他强调的圣餐观是实质主义(Virtualism),或是功用说(DynamicView)。
42六,教会与国家1.上帝所造的-加尔文强调国家是神所设立的。-神安排了执政掌权的,目的是要执行公义。-所以神设立国家是有目的的:-国家有权柄执行死刑。-人民若不遵行法律,国家有权执法。-国家有权提高税钱。-若需打仗,国家有权决定去打仗2.三种政治体制他提到三种不同的政治体制:1)君主政治(Monarchy)2)贵族政治(Autocracy)3)民主政治(Democracy)他觉得这三种政治体制都很容易腐败:-因为这些罪人,这些执政掌权的很容易腐败,很容易成为暴君。-但是虽然他们成为暴君,教会仍须顺服他们。因为是神将他们安置在这些岗位、职位上。-在旧约也有很多暴君、独裁者在治理以色列人。因为是神将他们安置在那里。-所以我们仍须顺服、服从这些执政掌权的。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Calvin&Calvinism)-我们需要将加尔文和加尔文主义作区别。-我们时常将加尔文和加尔文主义融合在一起,其实两者不同。-加尔文主义乃是加尔文子弟,跟随加尔文门徒的人后来所发展出来的。-在思想加尔文时,需要看加尔文主义与改革宗的神学是有区别的。典型的加尔文主义就是被称为加尔文的五个重点(FivePointsofCalvinism)。1618年,改革宗在荷兰多特召开会议,这会议乃是对亚敏念预定论的一个反动。会议里面,提出加尔文五点(FivePointsofCalvinism),被视为有代表性的加尔文主义。-加尔文五点可以用荷兰郁金香的字母拼出来。TULIP――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神学思想。T(TotalDepravity)-全然堕落全然堕落就是说,当始祖亚当夏娃堕落后,将人类陷在堕落状态里面,这堕落是完全的,甚至影响到人的意志堕落到一个程度,一个堕落的罪人无法作正确判断,连他的意志都受到影响。因此,除非是圣灵工作,一个堕落人是无法转回向神的,这个堕落人还是有选择,只是他的选择功能已经坏了
43他只会选择恶,不太能分辨善与恶的不同,这堕落是那么彻底,是全然的堕落,但堕落本身并没有摧毁这个罪人,堕落人仍有神的形像,但他的意志因堕落已经坏了,他无法选择善,只会选择恶。U(UnconditionalElection)-无条件的拣选神在祂的主权里面拣选一群人是属祂的,因为罪人在堕落处境中无法对神的福音有所响应,所以神在祂的恩典、主权中施行拣选。这拣选是无条件的,无条件不是因为人做成了什么来换取神的拣选,乃是神在祂的主权、恩典中做出的无条件不是基于人能所成就的,所以称为无条件的拣选和预定L(LimitedAtonement)-有限的救赎加尔文主义认为基督耶稣在十架上所成全的救赎是有限的,这救赎只限于神在永恒里所拣选的那群人,因此被称为有限的救赎。基督耶稣不需要为神拣选以外的人救赎,这并不是说神救赎的功能不够大。事实上,神救赎的功能非常庞大,足够世上每一个人。但这救赎只限于神在永恒理所拣选的那群人,这就是有限的拣选。I(IrresistibleGrace)-不可抗拒的恩典当神的恩典临到祂在恩典中所拣选、耶稣基督也为他救赎的人身上时,这恩典是这些人所无法也不能抗拒的。神所拣选的必然会得救,神的拣选是有效的,每一个神所预定、所拣选的人都会蒙恩得救。恩典临到他们时,他们无法抗拒,所以称为不可抗拒的恩典P(PerseveranceoftheSaints)-圣徒的坚忍、恒忍这是加尔文主义的第五点。圣徒的坚忍是说神所拣选的,神要负责到底,神要救他到底。因此信徒可以坚持他的信仰,一直到见主面。神所拣选、所爱的,他不会离开救恩的范围,他会蒙神保守,直到见主面。这五点就形成加尔文主义的思想(FivePointsofCalvinism)-每一点都紧紧相扣、有关系。-人是堕落的,他全然堕落,在堕落光景中,他无法作善的选择,堕落后,这罪人仍有选择,但他选择的功能已经坏了。-所以神在祂的主权、恩典、慈爱中施行拯救拣选,所以拣选是无条件的,无条件拣选不是因为人成就了什么,人无法作什么来换取神的拣选,因此神是无条件的拣选。-不但如此,神的救赎也有美好的安排。神派祂的儿子耶稣基督施行拯救,但神的拣选只限于神所拣选的人。-罪人无法救自己,他所成就的无法换取救赎,所以神施行拯救。当这恩典临到罪人时,他无法抗拒,他已经被拣选了,他就接受这恩典。-圣徒坚忍的观念是说神所拣选的,一定会坚持他的信仰,直到见主面,所以说救恩是有效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就类似这坚忍的观念,被救就得救到底,不会背叛,不会离开他们的救恩。第十一课:慈运理(HuldreichZwingli,1484-1531)
44慈运理是另一位重要的改革家。路德是点燃改革运动的人。加尔文是受到法国人文主义影响的改革家。路德在系统神学写作上,不似加尔文那么有系统。路德的作品比较多种,不是很有系统的整理。加尔文的《基督教教义》(InstitutesoftheChristianReligion)是非常有系统的谈论我们的信仰。慈运理是第一代的改革家。慈运理的神学影响到改革宗的神学。一.序言什么是「改革宗的神学」(ReformedTheology)?●改革宗神学强调三件事:1)因信称义:靠着恩典得救,而恩典本身是透过信心来支持。2)唯独圣经:圣经是那个最终的权威、权柄。3)信徒皆祭司: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来到神面前。-这三个伟大的更正教的原则就形成了改革宗神学的基础。-除了上面三点以外,改革宗也强调「上帝的主权」这就是所谓的「独立说」(Monotheism)的观念。这观念是说神的救恩是从上帝来的,不是加上人的协助,也可说是「神恩独助说」就是说,救恩从头到尾都是神所做成的,不需要人的帮助、协助,这个观念在奥古斯丁的神学里就很明显的可以看见。-这些观念对慈运理的讨论会有很大的帮助。二、慈运理的天路历程慈运理被称为改革宗神学之父。1.生平:–1484年出生在威得浩斯镇(Wild-Hans)。–家庭背景很好,是来自高阶级(Upperclass)的背景。–受到很好的教育。–慈运理在巴赛尔大学(Basel)、百伦大学(Bern)、维也纳(Vienna)大学念书。–受到当时人文主义的影响。–拿到硕士后,他于1506年马上在革拉如斯镇用钱买了一个牧职工作。–当时用钱买神职是很平常、普遍的。–革拉如斯是一个重要朝圣的地方。–他生命的转折点是在1519年。–他接触到伊拉斯姆DesideriusErasmus――重要的人文主义改革家。–慈运理受到他的神学影响,在这时有生命转变。2.随军牧者–慈运理在1513年的诺瓦拉战役和1515年的马里格那诺战役中作随军牧者,这些战役的战士都是瑞士的雇佣兵。–他反对当时使用募兵的制度。3.BattleofMarignano
45–这是1515年的马里格那诺战役–他因为宣讲谴责募兵制,而成为随军牧者,留下不愉快经验。4.爱西得恩的教会(AbbeyofEinsiedeln)–1516年他接受爱西得恩神父之职。–这是一个重要的朝圣之地。–在路德将95条命题贴在威登堡教堂的前一年,慈运理成为非常着名的传道者。–在1519年被选为苏黎世之大敏斯特(GreatMinster)的神父。5.苏黎世(Zurich)–慈运理在1919年1月1日来到苏黎世牧会。–他受到城市市民的拥护和接受,被称为(People'sPriest)。–他很会讲道,吸引苏黎世人去听他讲道。–他在此与一些宗教领袖开始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包括:●废除弥撒,开始采用更正教传统的崇拜仪式。●废除教堂的雕像、肖像。●不要求牧师讲道穿神职的袍子。●废除教堂祭坛。●不允许信徒祭拜过去的圣徒和马利亚。●不允许买卖赎罪券。●不允许向死人祷告。●很多罗马教会传统的实践被慈运理一一废除。他带给苏黎世很大的改革。在他的改革中,有人觉得他的改革太激进,有人觉得他的改革还不够激进,像重洗派就认为他的改革不够激进,认为应该更激进,像废除婴孩洗礼。-慈运理不但会讲道、会辩论,他也是很有份量的作者。–1531年写了《论神的护理》(OntheProvidenceofGod)。–1525年写了《真伪宗教论》(OnTrueandFalseReligion)。–1530年写了《论慈运理的信仰》(AnAccountoftheFaithofZwingli)。–1531年写了《基督教信仰浅释》(AShort&ClearExpositionoftheChristianFaith)。-1531年在瑞士有些地区,特别是更正教教区,与罗马天主教区有争执就打起仗来。-1531年10月11日,慈运理在第二次的卡卑勒(Kappel)之战,不幸阵亡回天家。三、慈运理的神学慈运理的神学影响力很大,对整个改革宗有全面的影响。他的神学影响到苏格兰、英格兰、荷兰,甚至美国。1.慈运理谈圣礼慈运理既不接受路德的圣礼观,也不接受重洗派的圣礼观。●反路德–慈运理不能接受路德的圣礼观。
46–他虽然没有提到路德的名字,但认为他的圣礼观是将耶稣基督的灵捆绑。–这是慈运理对路德圣餐观的批判。●反重洗派–慈运理也不能接受重洗派的圣礼观。–重洗派认为圣礼是个记号,代表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号。–他觉得这样的观念是非常没有意义。●慈运理的圣礼观-他对圣礼的定义是:-圣礼是一个神圣东西的记号和象征-它提醒我们圣礼是代表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是记念性质的,不是真实的-他也强调只有两个圣礼:洗礼、圣餐礼2.谈洗礼-慈运理强调洗礼本身不会洗净我们的罪。-他用旧约割礼作类别的了解。-他认为洗礼本身只是新约的记号,如同旧约割礼也是一个记号。-洗礼不是一种成就,它不会成就救恩。-救恩是来自神的恩典。-洗礼本身是一个入门(基督门徒)的记号。-如同旧约的割礼是一个进入约(亚伯拉罕之约)的记号。3.慈运理的主餐观–他不觉得主餐是变质说(罗马教会)–他不觉得主餐是合质说(路德)–他也不赞成加尔文的圣礼提升的观念-慈运理认为主餐乃是一个象征、记念的观念。-当主耶稣基督拿起饼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这是」的「是」不是「等于」不是说饼等于身体,杯是血。我们不能用「等于」的观念来了解「是」。(is)「是」只是「代表」就好比当主耶稣说「我是门」,我是「好牧人」只是代表、象征。主耶稣不是门,也不是牧人。当主耶稣说,「这是我的身体。」乃是说,「这是代表我的身体、我的血。」-慈运理用这样的观念来看圣餐。圣餐的重要性不是我们吃主的身体、喝主的血。重要性乃在于记念主耶稣为我们死、为我们复活。4.中国教会的主餐观一般来说,当神品人员、牧师领圣餐时,他会说我们在记念主耶稣基督,而不会说这是主耶稣的身体和血。也不会说我们在吃主耶稣的身体,喝主耶稣的血。-这乃是在慈运理的圣餐观里面,是记念说。5.马尔堡会议-路德和慈运理在多个重要问题上见解不同,「主餐」问题更导致不能补救的分歧。-福音派的布赛珥不断尝试化解二人的分歧。-并在1529年10月1日至3日,在马尔堡开会,有一个重要对话。-路德、墨蓝顿、慈运理都代表参加,盼望对圣礼观有一个整齐的看法。
47-其它方面,看法整齐。-由路德起草的十五项「马尔堡条文」(MarburgArticles)-其中十四项,皆能获得双方同意。-但在主餐观有不同看法。-慈运理拒绝接受路德合质论教义,就分裂了。-路德说:「我们的灵是不一样的。你说主耶稣的圣餐是记念说,我不能同意。」-这两个改革家无法在主餐观上有一致的看法。第十二课:重洗派的运动(AnabaptistMovement)一.序言重洗派运动是一个后来的、重要而激进的运动。它本身带给教会很大的影响力。路德、慈运理,二人都非常清楚在教会过去的日子,许多重要的信仰和实践都被忽略了,就不太像原来新约时代、使徒时代的教会。-路德-非常强调在一些信仰上与新约教导有矛盾的话,就必须要废除、放弃。-慈运理-更为激进,他认为没有圣经依据的任何实践,都必须完完全全的废除。比如,慈运理不太能接受管风琴,他觉得管风琴在圣经上没有依据,就认为在敬拜上不该用管风琴。-路德和慈运理两者都呼喊教会必须回到新约时代的纯正信仰,回到使徒时代的理念。二.第一个重洗派者早期重洗派者,他们批判路德、慈运理,认为二者都不够激进。都不够接近新约和使徒的的教导。1.教会与社会-早期重洗派者强调,教会与社会截然不同。-信徒们活在当时的社会,是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完全分开、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的不同就让早期社会的人不能接受,所以引起强烈的逼迫。-当时的罗马政权、罗马社会不能接受这样的基督教的生活和信仰,所以就逼迫他们-后来的教会在这上面有妥协。特别是在君士坦丁作皇帝以后,教会和社会越走越近,而教会很多人的理念和信仰就放弃或妥协了社会的价值观。-所以重洗派的人认为应该回到原来的精神。-应该更执着地去顺服圣经的教导。-重洗派认为教会不能跟世界妥协,不能与社会混淆,应该从社会分别出来。-重洗派认为真正的教会是分别出来的教会。这是早期重洗派一个重要的信念。2.人的决定-早期重洗派认为个人的、自愿的决定是非常重要。
48-在基督教信仰里面,个人的决定(Personaldecision)是很重要的,是在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里面。-因此不能接受传统教会的婴儿洗礼。-他们反对婴儿洗礼,他们觉得婴儿本身无法作个人决定,婴儿洗礼是父母亲的决定,父母决定将婴孩带到教会,给他施洗。婴儿洗礼不是个人的、自愿的决定。-因此他们怀疑这样的一个决定是否是对的,是否是成熟的,是否是好的。-这个婴儿懂不懂得这个信仰是好的?这个婴儿懂不懂得他对信仰应该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所以他们觉得婴儿洗礼不应该继续实践下去。-应该强调的是成人洗礼。3.和平主义(Pacifism)-一般重洗派者不但强调个人的决定,也强调和平主义。-一般重洗派者是和平主义者。-他们是反战的。-他们觉得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基督所教导的,应当可以很具体、很字面的实践出来。他们认为耶稣基督的登山宝训不是在将来天国要实践的,应该是现今可以实践的教导。-因此一般重洗派者是和平主义者。-到后来一些革命性的重洗派者就不是和平主义者。4.「弟兄」(“Brethren”)门徒应该彼此称弟兄姊妹,是重洗派提出的一个观念。-这些重洗派者说我们应该彼此称弟兄(Brethren)。他们觉得教会中太强调神品人员和圣职制度,因此在教会就看到一个上下的关系。他们不能接受这种现象。-他们觉得弟兄姊妹都是信徒,应该彼此称弟兄。-今天有些中国教会,不觉得应该称有些人为牧师、传道人,应该称弟兄姊妹就好了,这些思想多少是受到重洗派的影响。最早的重洗派运动是如何开始的呢?-有些信徒看到慈运理本身不太能接受重洗派的一些理念,所以这些信徒认为慈运理还不够激进。-最后,就有了重洗运动的开始。-最早期的代表人物是:乔治布老若克(GeorgeBlaurock),格烈伯(ConradGrebel)。5.乔治布老若克和格烈伯-乔治布老若克原是罗马教会的神父,他邀请格烈伯为他施洗。-1525年1月21日,就在苏黎世市中心的喷水池,格烈伯为布老若克施洗,后来格烈伯也为其它的信徒施洗。-这个举动振动当时的教会6.「重洗派」(“Anabaptists”)「再洗派」(“Rebaptizers”)-因为布老若克和格烈伯两人在婴儿时都受过洗,但现在他们成人作了个人决定再洗一次。所以当时早期人就称他们为:重洗派者(Anabaptists)或是再洗派者(Rebaptizers)。-对这些重洗派者来说,他们无法接受婴儿洗礼。
49-他们认为最早期的婴儿洗礼不算数。因为他们当时不了解他们所信的是什么。-真正的洗礼是现在成人的洗礼。-他们在大众面前,可以作这样的决定与信仰的告白。-成人洗礼才是有效的洗礼,婴儿洗礼是无效的洗礼。-他们这种想法引起很大的争议,也受到很激烈的排斥。-一些更正教的改革家就极力的排斥他们。-认为他们这种作法是颠覆性的、激进性的。-对今天的人来说,成人洗礼是天经地义的,但当时是革命性的。-他们将婴儿洗礼改掉、换掉,这是颠覆的、矛盾的。-于是在受迫害时,许多重洗派者就被活活淹死。这就是早期重洗派的一些理念。7.教会是一个自愿的社团(VolunteerGroup)-重洗派另一个积极的看法,认为教会是一群人,他们自己自愿作决定,一起聚集的社团。-自愿社团与社会团体(CivilGroup)不一样,因此是分别出来的社团强调教会是自愿参与的。-不是因为是罗马天主教会,就一生在罗马天主教会里面;不是因为是路德教会,就一生在路德教会里面。-是自愿的,如同一个人自愿加入某教会,是自己的决定,不是几代传下来的。三、革命性的重洗派革命性的重洗派非常激进,他们也非常血腥。早期重洗派者几乎都是和平主义者。运动中有一些比较激进,多少表达出群众中一些人的不满。当时就有一些群众跟随他们。这些激进派的重洗派者就忘了当初重洗派者的精神,就是那种和平主义者的精神。他们盼望透过革命,激烈的革命,达到他们的需求。早期革命性的重洗派者1.贺夫曼(MelchiorHoffmann,1498-1543)-是一位激进的重洗派者,原是一位皮匠。-最早是路德会的平信徒传道人,支持路德的改革。-后来,觉得路德不够激进,就改而跟随慈运理。-最后跟随了重洗派,有点像我们今天换教会一样。-贺夫曼原在施塔斯堡(Strasbourg)推行重洗派的思想。-他在施塔斯堡就宣布主再来的日子接近了,这样一个末世的讲道引起很多群众的反应,群众受到他讲道的煽动、影响,觉得主的日子就要来了。他甚至说新耶路撒冷要降在施塔斯堡,有些群众就拥护他。-这种行动不为当时教会接受,就把他关了6个月。-出狱后,他说其实新耶路撒冷是要降在闵斯特城(Mtinster)。因此,有一群人就攻打闵斯特城,并且攻下。-贺夫曼再度入狱,后来被忘记,1543年死在狱中。
502.约翰马提斯(JohnMatthys-1535)-与贺夫曼同时,也是贺夫曼的忠心信徒,一位重洗派激进领袖。生年不详,是来自荷兰的面包师傅。3.李顿约翰(JohnofLeiden)-贺夫曼另有一门徒,就是李顿约翰(1509-1536),也是荷兰人。-约翰马提斯和李顿约翰来到闵斯特城时,就将天主教徒赶出去,并且将闵斯特城的主教也赶出去,攻下并占领这城。-天主教就围攻这城,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城里的食物有限,愈来愈少,城就混乱,-马提斯被杀,李顿约翰就接过领袖的工作,李顿就建议回到旧约的多妻制的方式,效法旧约早期领导者的生活方式,就是效法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种作法导致这个城市非常混乱。-李顿后来就宣布他是新耶路撒冷的王,整个局面越搞越乱,最后天主教部队夺回闵斯特城。-闵斯特事件令重洗派到处留下恶名。四、后来的重洗派者1.门诺西门斯(MennoSimons,1496-1561)-大家可能都听过门诺会,它确实与门诺西门斯有关系。-大部分的重洗派都因闵斯特事件感到震惊和羞愧。-门诺这位温和主义者对这种狂热主义深加责难。-他原是一位荷兰天主教神父,他研究圣经。-在1530年脱离罗马,成为一个福音派的传道者。-大概在1536年加入重洗派,就参与重洗派运动。-因为他认为路德、慈运理、加尔文容许婴儿洗礼是错误的。2.门诺派(Mennonites)-门诺跟他的跟随者后来成立门诺会。-他在德国北部和荷兰到处讲道。-是一位和平主义者。-西门斯的教导包括:●强调基督徒不应该随便发誓(如同主耶稣在登山宝训的教导)。●因为是和平主义者,认为不应打仗。●认为应该顺服执政掌权者。●注重洗脚,几乎当成另一个圣礼。洗脚成为门诺会的一个传统。-门诺会在荷兰、欧洲和美国有很好的发展,领袖就是门诺。第十三课:敬虔主义(Pietism)一.序言
51敬虔运动是对当时教会的冷淡、缺乏发展、没有动力一个很有创意的响应。该运动是要把路德「信徒皆祭司」的理想活生生地、比较具体地活出来。●运动本身的特质:–是平信徒的更新运动。–是对当时教会枯燥的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动。–所强调的是生命,而不是正确的、正统的信仰。–重要的是活出来、行出来,而不是知道。–对传道人的训练也有很大的改变和影响。–在台湾、美国小组运动的精神与敬虔主义的精神是相似的。–敬虔运动觉得他们是在完成改革运动所没有完成的。–神学上非常强调重生得救的经历。二.什么是敬虔主义?敬虔运动不是整齐、统一的一个多元发展的运动。大致上,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特质来表达:1.个人经历的可能性-敬虔运动肯定个人经历的可能性。-这个经验本身是从重生得救开始。-在圣灵的更新下有这样个人的经历。-这运动强调个人跟神经历的关系。2.生命的含意-经历本身强调有生命的含意,有生命的实际意义。-一个重生得救的人、被圣灵更新的人,他的生命是改变的。-他可以将生命活出来。3.基督徒的团契-这运动强调基督徒的团契生活。-基督徒要生活在团契里面。-基督徒的更新、生命增长都应在团契里面。-敬虔运动本身很早就推动用小组的方式来更新教会。-这小组跟今天我们所听见的小组及细胞小组非常的相同。三、敬虔主义运动的重要领袖1.施本尔PhilipJacobSpener(1635-1705)-有人称他是敬虔之父(TheFatherofPietism)。-我们将要谈他的特别及重要的神学贡献。-他本身来自路德宗的背景,家庭非常敬虔。-他年轻时读了一些重要书籍,对他后来的神学思想有极大影响,例如:《真正的基督教》“TrueChristianity”byArnt,《实践敬虔》“PracticesofPietism”作者是清教徒Bailey,
52这两本书影响他很大。-他年轻时在家受教育,后来到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读书。-在这里他开始接受路德的作品,对路德的思想有所了解。-他也在巴赛尔大学研究希伯来文。后来在日内瓦读过书。-在那里,他受到耶稣会的一位名叫拉巴第(JeandeLabadie)的学者的影响。-拉巴第强调圣灵直接的感动。-他觉得一个人若要认识神的话,他需要有圣灵直接的感动。-这些都影响施本尔后来的神学思想。-1666年到法兰克福(Frankfurt)的一个教会牧会。-是一位会讲道的牧师。-透过讲道和教导影响法兰克福当地。-他发展、推动小组的观念,他称之为「敬虔团」。-信徒不但要在礼拜天听道,周间也要在家里聚集在一起,讨论礼拜天听的道,将这道应用到生活里面。-1694年创办哈勒大学(UniversityofHalle),成为德国很重要的大学。-他在1675年出版了他的一本书,用拉丁文作书名“PiaDesidaria”,翻成《敬虔的渴望》“Pietists’Longings”。-有人认为这本书是整个敬虔运动的宣言。-书中提出重要的对教会改革的思想,称为六个敬虔的渴望。-他说透过六个敬虔的渴望,他盼望可以对教会有更新、帮助和改革。●施本尔六个敬虔渴望的简单浏览:1)一个基督徒本身要对圣经有深的学习和认识,必须要聚集在小组里面唯有透过小组方式,才可以对圣经有扎实的认识。2)教会要更新的话,要推动「信徒皆祭司」的看法-要给这些小组的组员们对信仰有责任、有投入事奉。3)他说基督教本身重要的是要可以经验信仰-基督教本身需要信仰基础,也要经验生命,不只理性上信,也要经验他所信的,教义很重要,经验也很重要,或是更重要,基督徒如何在生命中活出信仰是很重要的。4)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在教会作神学的争辩-不应当花很多时间争辩神学细微、细节的东西,应多强调爱的关系、爱的团契。5)施本尔觉得教会要更新,需要改变传道人训练的方式,他提出新的传道人的训练。–过去:德国人强调传道人在信仰、教义、神学上有好训练。–现在:他认为准传道人在一些灵修作品要有更深的学习,更深的了解。–过去的讲道强调修辞,很美修辞、文章式的讲道。–现在应该要鼓励、肯定弟兄姊妹在灵命上有增长。6)他认为讲台已经失去了过去应当有的精神,讲台不只要喂养信徒,也要震撼、激发(inspire)信徒。他认为讲道不只是修辞(rhetoric)问题,乃是一种生命提升(edification)的问题。培灵的观念就是类似施本尔对讲道的观念。●施本尔的神学思想:1)施本尔本身非常肯定经验。
53–他觉得经验是我们对现实认识的基础。–因此个人经验超过神学的知识。–他会强调我们在灵命里要很深地与神有好的关系和经验。–这样一个经验比一个好的神学支持更重要。2)施本尔对信心有特别的看法。–他觉得信心不只是知识,不只是一种自信。–信心本身也是有力的,是活生生的能力。–信心是具体的,是在生活中可以活出来的事情。–信心对他来说,不是死东西,是活的,是一个能力(power)。-因此重生就成为敬虔神学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当一个人的生命被改变时,他是整个人全然被改变。-那么不只在法性上被称义,生命也整个被调过来。-因此他们强调说生命被改变是有一个目标的:-不但要改变,而且要不断被改变,要越来越向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神是那位改变我们的主。-改变是神做成的,是祂的恩典。-目的是要我们成为新的人。-所以在敬虔主义里面有一个完全主义的思想。-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在敬虔运动里面,不只施本尔,别的领袖也会谈到重生的重要性。-我们谈到重生时,敬虔派多少是把称义和成圣合在一起,过去我们是谈在神面前被称为义人,罪得赦免,是新生命的开始。但在敬虔主义里面,他们会比较强调,把称义和成圣紧密的联合在一起。2.富郎开AugustHermanFrancke(1633-1727)-富郎开本身是一位神学家,也是一位牧师。-他对整个敬虔运动的贡献是:–强调重生的过程中间,特别是对良心的功能,他作一深入的诠释和了解。他强调在重生过程中,良心本身是从一个不安的状态,进入一种平安的状态;从一个没有保证、没有安全的状态,进入有安全保证的状态。–他继续说到当一个人还未得救以前,他的灵魂是空虚的,他需要爱,他渴慕爱,他在世界上所找到的爱无法令他满足,反而使他更为空虚,但是当他愿意响应神的呼召时,他就愿意悔改,愿意转向神。这样一个悔改导致他生命的改变,重生所带来的结果是喜乐、平安和保证。–今天在教会有这种现象是很平常的事,但这种良心不平安变成平安状态的观念,可追溯到富郎开,深入谈到这样的思想。–所以他这样的一个认知、分析,成为后来归正重生的规范(Paradigm)和认知3.亲岑多夫CountNikolausLudwigVonZinsendorf(1700-1760)-亲岑多夫是一位伯爵。-大家读宣教史可能会读到他的贡献。
54-我们前面所谈的改革家,无论是路德或加尔文,他们本身对宣教都比较不重视,他们都觉得大使命是给门徒的,不是给后来的信徒的。-所以改革家对宣教有一个不重视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在敬虔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突破。-亲岑多夫在宣教的认知上说:–大使命是关乎大家的。大使命是耶稣基督所托付每个信祂的人的。–大使命不是给少数、那些原来跟随耶稣基督的那群人。亲岑多夫对整个敬虔运动的贡献:给这个运动一个持久的力量。1).他培养、发展出一个团契生活、社群生活(CommunityLiving)。–在社群的架构,他特别在一个地方发展出「主护村」(Herrnhut)。–这样一个群体生活的架构给整个运动一个共同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多少是受到中古时期弟兄团契、生活团契的观念(UnitedBrethren)。–亲岑多夫肯定共同生活的架构给我们基督徒生活很大帮助。2).他非常强调教会本身的合一。–他的思想比较大公(Acumanical)。–认为教会不只是限于路德宗。–教会也必须超越、接纳别的体制和宗派。–因此他的「主护村」对宗教活动有很大帮助。–后来有很多宣教士从那里到别的地方去,带动了宣教的运动。4.本革尔JohannAlbrechtBengel(1687-1752)-研究原文和圣经的人,都会碰到本革尔这位学者。-他对整个敬虔运动的贡献是在圣经的研究上,特别是原文的研究,和文本的批判。-他所留下来的圣经注释书基本上是经典之作。-今天在北美或其它国家的神学院读书,都会碰到他的新约注释书。-1742年出版的新约注释是重要的作品。-在德国的杜平根大学(Tubingen)这所有名的大学神学院为了记念本革尔,把一个福音派学者住的地方,称为BengelHouse。5.亚尔诺得GottfriedArnold(1666-1714)-亚尔诺得本身对敬虔运动有他独特的贡献。-他和其它敬虔运动者都强调一个观念。-Primitivism,就是一种原始主义的概念,或是一种恢复主义(Restoration)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后来的神学影响非常庞大。-到底这个恢复的观念对这些敬虔运动领袖是什么?–恢复主义强调回到新约时代、使徒时代,回到新约时代的实践,这个观念在亚尔诺得的思想里面非常重要。领袖们认为真正的教会就是新约使徒的教会,真正有圣灵、蒙福的教会是新约使徒的教会。–基本上,亚尔诺得强调自第4世纪开始,教会就堕落,教会就是一个异端的教会。第4世纪以后的教会历史就是一个异端的历史,所以我们需要回到新约使徒时代的教会。
55–新约使徒时代的教会是一个榜样和典范,我们需要回到新约使徒的那个教会。★恢复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神学观念。-很多敬虔运动的领袖多少都有这种看法-亚尔诺得认为真正的教会不是以教义来判断(Notdefinedbydoctrines),乃是以圣灵所做的工来判断,并对圣灵所促成的生命忠实。●.两个改革时期的原则:在谈敬虔运动的特质时,需要从传统的改革运动的那两个重大原则,作我们思想的开始。1)罪人如何在圣洁的神面前得救?–改革运动第一个原则就是这个常问的问题。–罪人如何蒙恩得救?罪人如何在圣洁的神面前被称义?–改革时期留下的原则就是:★唯独靠着耶稣基督的死。★唯独靠着耶稣基督在十架上为罪人所成全的。-如何去支取?★乃是靠着恩典,透过信心。这就是福音的核心和内容:基督的死、神的恩典是透过信心来支取的。2)如何知道神是有恩典的?–改革运动第二个原则也就是这个常问的问题。–如何知道神是有恩典的?–改革时期所强调的就是:★圣经就是我们认识神是有恩典的基础。★唯独圣经有权威,是认识神的地方。这两个原则带动整个运动,也把整个教会翻过来,不只带给神学更新,在其它方面也有大改变:-不需要买卖赎罪卷?不需要靠着个人的方式来到神的面前。-不须要谈炼净(Preparatory)的问题。-人到神面前不需要被炼净-在过去,教皇有绝对解释圣经的权柄;现在教皇的权柄被圣经取代。-过去教会有弥撒,好象是把耶稣一再献上;现在的聚会是庆祝、感恩、记念的聚会。这两个原则带给教会sweepingchange,好象大扫除一样,将教会翻转过来。这两个原则也继续带动敬虔运动后来其它的改革。●从称义转向重生1)从律法的语言转到生命的语言-我们要强调在敬虔运动里面,他们在神学的用字、语言上(TheologicalLanguage)有很大的改变。-所谓神学语言上、救恩语言上的改变是什么呢?–就是从比较法性的(Legal)的语言,改到比较有机的(Organic,biological)的语言。
56-在传统改革运动里面,强调的是「因信称义」的道理。强调因为神的恩典,罪人被称义。-在敬虔运动里面,救恩的语言改为重生的语言,这是很大的改变。-称义强调外在的事实,重生比较强调关系和内在的改变。从称义的语言转向重生的语言;从法性的概念转向关系的概念;从比较是神在外面做成的客观事实转到内在生命的重生和改变。-这也是急进和根本的改变。-今天在教会比较听到的是重生,比较少听到称义。●改革运动着重称义(Justification)。●敬虔运动着重重生(Regeneration),比较强调内在生命的改变。2)从神外在的工作转到内在的工作。-这一点是敬虔运动所关心的。-也就是借用改革运动的第二个原则:如何知道神是有恩典的神?答案当然就是神的道,神的道有绝对的权威。-敬虔运动者对圣经有比较特别的看法和教导。-当时信义宗的第二、三代的神学家在圣经上的观念是:○圣经是用来证明,作为prooftext,来证明一种神学立场;○圣经是用来护教,是用来攻击不同神学看法的工具。-而这却是敬虔运动所要防备的。-他们觉得圣经是神的话语:●神话语启示的目的不在于用来作教育神学的护教工具●乃是要成为信徒喂养的食物、灵粮,灵粮是在与帮助信徒生命上的成长。●他们也强调神的话语不只要认识、学习,也要实践,要用在生活上面。四.敬虔运动的神学纲领1.情感、直觉与圣经-敬虔运动者认为圣经不只在理性上领受,也要强调情感、直觉上的部份。-他们强调圣灵会引导我们、光照我们,使我们在读圣经时,会有更深的了解。-圣灵不只使我们在理性上领受,也让我们在情感上感觉神话语的力量与神话语的生命力。-他们非常强调对圣经的这种看法。为了帮助信徒如何顺服神的话语,并且活生生的将它用出来、活出来,就强调下列三点:1)教导什么?─信心的部分。-神的话语教导我们什么?-教导是信心的部份。2)命令什么?─爱的部分。-神的话语对我们的命令是什么?-命令是爱的部份。3)应许什么?─盼望的部分。
57-神的话语里的应许是什么?-应许是盼望的源头。-因此透过信、望、爱,敬虔运动者强调行道的观念。-行道的信徒有比较正确的观念,他与神有互动的关系。-信徒不只是听道,领受神的话,也要活出来,这才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有这样新陈代谢的概念。-就是表达神的话是有机的(Organic,biological)的圣经观。2.Ecclesiolainecclesia:大教会中的小教会–大教会中的小教会就是敬虔运动者的圣经观。–教会不只有小组,小组就是教会。–这个概念与敬虔派的教会观很接近。–其实过去敬虔运动透过这种方式带给教会更新。–后来的卫斯理也推动类似小组的概念。-敬虔运动的领袖来说,需要帮助信徒有更扎实的成长。-除了礼拜天的聚会外,也要在周间有小组聚会。-小组聚会的目的就是:–可以进一步来探讨、思想、反省礼拜天所听的道。–并且可以进一步把这个道实践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传统看法:教会有小组。–敬虔运动的看法:小组就是教会。-周间小组聚会是有目的、意义的。-小组具有教会所有的功能。-他们超越重洗派的教会观。–重洗派的教会观:自愿的族群、忠心跟随耶稣的人。–敬虔运动虽然强调小组的意义功能在于:-帮助信徒更有效的将耶稣基督的生命活出来。-但他们也强调神职人员还是:–需要实践神职人员所需要实践的。–他们会尽量避免在小教会里举行洗礼、圣餐礼。–这些圣礼仍然是在大教会的聚会里面所实践的部份。3.小组如何帮助信徒更有效的活出基督的生命呢?1)多使用圣经–透过小组聚会,让更多信徒接触圣经。–除了礼拜天听道,小组在周间聚会有更多机会来谈圣经。–有更多机会让神的灵在信徒心中工作。2)爱的实践–周间小组的聚会让牧师:更了解信徒、更了解信徒的需要、更了解信徒的状况、小组也让弟兄姊妹之间有同样的互动、交流与关怀。–这是一种联合、结合的关系(Bonding)、这是爱的实践。
583.属灵的祭司–在小组聚会里面,他们避免用那些阶级的称呼,比如:牧师、传道、长老、执事。–在小组中,大家彼此互称弟兄姊妹,没有区别。–在小组中,大家都是在神的话语里面。–大家都同在圣灵的引导、光照之下,不应有阶级。–这是更实际的将路德「信徒皆祭司」的异象实践出来。●敬虔运动的几个神学特征。这些特征是受到改革运动的2个原则的影响。改革时期谈「称义」,敬虔运动乃是以「重生」来表达生命的改变。●敬虔运动者强调不只要听道,更重要的是要行道。●谈到圣经的使用,不是用来证明或护教,乃是用来作实践的(DoingtheWord)。●敬虔运动也透过大教会中的小教会(小组)来更新教会。第十四课:灵恩运动灵恩运动的发展一直被当作三个阶段来看。这样的一个分割是来自美国一个神学院的一位教授PeterWagner。他这种分法是根据他在看过去一百多年的灵恩工作,当成三波来看:-第一波:被称为传统典型的五旬节运动。-第二波:被称为灵恩运动。-第三波:被称为神迹奇事运动五旬节灵恩运动(CharismaticMovement)。PeterWagner用「波」这个字,会误导人认为一波取代一波。因为「波」往往让人想到海浪的波,海浪冲上来会退下去,然后第二波再冲上来。但灵恩工作的发展是第二波上来时,没有取代第一波,第一波仍然存在,第三波上来时也没有取代第二波,第一、第二波仍然存在。PeterWagner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一百多年的灵恩工作是三个可以区隔的、各有特色的、各有不同时间的圣灵工作五旬节灵恩运动(CharismaticMovement)。一.第一波:传统的五旬节派-CharlesF.Parham(1873-1929)为主要人物的托彼卡大复兴(Topeka,KansasState)。-第一个大复兴是在美国中部的堪萨斯州。-重要灵魂人物是CharlesParham。-Parham本身是位有卫理宗神学背景的传道人。-他在堪萨斯州开创一个圣经学院,叫做伯特利神学院。-1900年他开始召生,开始神学院,这个神学院非常特别,只有一位老师,并不是他自己,他称这位老师为圣灵,这个学校也没有学籍,因为课是上不完的,这个学校也没有学制,因为Parham认为在圣灵的教导之下,是学不完的,学校也只有一本课本,就是圣经。
59-Parham在1900年秋天开始教导学生,他在神学院教导新约的使徒行传,教导时,他要学生回去好好默想路加医生所记载的早期圣灵导入的故事和事实。1.艾格尼斯?欧斯曼(AgnesOzman)-在学生中有一个叫欧斯曼,特别思考使徒行传第二章。-在1901年1月1日,欧斯曼开始说起方言来。-欧斯曼好几天在那里说方言。-说方言好象有感染性,感染整个学校-许多同学也开始讲方言,连Parham本身也开始说起方言来。2.第一重证明-Parham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他就想要去解释如此一个圣灵的经历。-他已是一个重生得救的人,这样说起方言来。-他怎么整理这样一个圣灵的经历?-Parham因此所产生的想法成为五旬节派很重要的神学基础-就是把基督徒的生命分为两个阶段:1)重生得救2)寻求圣灵的洗–圣灵的洗的依据就是说方言。–说方言就成为灵洗的证据和经历。–方言就是灵洗的第一重证明。–这样的洗是架构在卫斯理的神学上。3.卫斯理的神学也是强调两个阶段:1.基督徒要重生得救。2.基督徒也要进入完全的成圣。-其实Parham还是受到了他卫理宗神学背景的影响。-卫斯理成为五旬节运动第一波的祖父。-Parham的解释成为五旬节派很重要的神学的基础和教导。-没有Parham这个教导,五旬节派其实与传统的教导是很相近的JohnWesley。4.「使徒的信仰」1905年Parham将他的教导带到美国南方的Houston,Texas。他在这里将他的教导称为「使徒信仰的教导」(ApostolicFaith)。他甚至也办了一份杂志,称为「使徒的信仰」,在这杂志里,他教导「使徒信仰」的观念,在其中,可以察验出浓厚的重洗派的恢复主义。-恢复主义基本上就是要回到新约教会使徒的信仰。–使徒的教导才是正确的教导,新约的教会才是正确的教会。–新约教会的架构才是我们要模仿的架构。Parham将如此浓厚的恢复早期教会的信念带到德州,他也设立了一个神学院,不断教导信徒:–要重生得救。–也要寻求灵洗的经验,证据就是说方言。5.阿舒沙大复兴
60-当Parham在德州教导五旬节派的使徒信仰时,有一个黑人WilliamJ.Seymour也来听道。-当时美国南方黑人仍受歧视,他无法与其它学生一起进到教室,他只能在教室外面听Parham的教导。-在听的过程中,他经历了灵洗和圣灵充满,也在那里说起方言来。-后来Seymour被加州的一个教会邀请去牧会。-他因此从Houston搬到加州,租了一个店面,在阿舒沙街。-据我们了解,他就在那里传讲他从Parham所领受的教导。-他在那里几乎天天有聚会,因而在阿舒沙街就爆发了阿舒沙大复兴。-据历史学家说整个大复兴从1906到1913年,持续有6、7年之久。-阿舒沙大复兴本身成为世界有名的大复兴。-因为当时的洛杉矶时报(LATimes)记者报导这件事,上报后就轰动整个美国,连国外的一些传道人也听说了,因此就轰动了整个美国,有很多外州的牧师听说了就来观摩。-由于大复兴历时6、7年,许多外州牧师来观摩时领受了说方言的经历,他们就把这些经历带回他们各州的教会里面去。-五旬节运动与这些牧师回到各州有密切关系。-他们在各地慢慢形成教会,教会多了就形成五旬节的宗派。1.要的五旬节教会1)圣洁教会(PentecostalHolinessChurch)-这个教会是大家比较不熟悉的。-是在美国南方一个很庞大的宗派,基督神的教会(ChurchofChrist)。-这个宗派是在田纳西州,也是一个很大的宗派。2)神召会(AssemblyofGod)-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宗派,也是一个很大的宗派。-电视布道家的丑闻人物JimBaker和JimSchweiger。-都有五旬节神召会宗派的背景。3)四方教会(道上教会)─Aimee.SempleMcPherson(1890-1944)-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也就是在加州海福德牧师所牧会的「道上教会」,也是五旬节派一个重要的宗派。-以上所列宗派的创办人多少都和阿舒沙有很大关系,阿舒沙大复兴是五旬节第一波运动的基础。6.四方教会(FourSquareChurch)1)AimeeSempleMcPherson(1890-1944)-Aimee是加拿大人。她是在她第一个丈夫的布道会上得救的,后来二人结婚,Aimee有音乐恩赐。她的第一任丈夫名叫RobertSemple,她丈夫对中国宣教有很大负担。婚后不久,他们坐船要到中国宣教,途经香港时,RobertSemple不幸感染霍乱而去世。Aimee在香港生了一个女儿,叫Roberta。-Aimee回到加拿大后,不久与第二任丈夫HaroldMcPherson结婚,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Rolf。-1915年她决定响应神的呼召,放下孩子、放下丈夫,到处旅行布道和传福音。
61-她传福音非常有恩赐、有果效,信息简单,讲道非常有能力,吸引了很多人。一连几个礼拜的布道,她布道是租用可坐万人以上的庞大帐棚,她从美国东岸到西岸,在各大城市布道、传福音。-1919年她决定加入五旬节重要宗派「神召会」,成为神召会的传道人。-1922年到了澳大利亚,有一系列的布道聚会。-1923年Aimee决定停下来,并在美国加州买地建堂,叫“天使堂”,可容纳5千3百人的。现今还在。-1921年与第二位丈夫HaroldMcPherson离婚;1931年与第三位丈夫DavidHaton结婚。-1943年去墨西哥主领布道会时,感染热带病,回到美国。之后有一系列大型的布道会。-1944年9月26号,在晚上的聚会没有出场,被人发现死在她的化妆室中。2)什么是四方福音?-四方教会就是四方福音。-四方福音乃是四个关于基督的观念:–基督耶稣是救主;–基督耶稣是医治者;–基督耶稣是施洗者(用圣灵施洗的);–基督耶稣是再来的君王。-四方福音与传统宣道会的四重福音非常接近。-传统宣道会的创办人是宣信博士(AlbertBenjaminSimpson)。-宣信博士的教导里的四重福音与四方教会的四方福音大同小异。宣信博士(AlbertBenjaminSimpson)四重福音的基本信仰是:–耶稣基督是拯救之主;–耶稣基督是成圣之主;–耶稣基督是医治之主;–耶稣基督是再来之主。Aimee与宣信博士两人时代非常接近,使人猜想他们两人是否互相影响。7.五旬节派主要教义摘述:-五旬节派的教导其实与使徒教导非常相同,没有太多区别。唯一有一点不同处:-基督徒除了重生得救外,也要追求灵洗的经验和说方言。1)倾向圣经的基要教旨–五旬节派的教导与传统的教导几乎是一样的。–五旬节派的人也是基要派神学的背景。2)擅于营造灵洗的情境–因为他们非常重视灵洗的经历加上方言。–所以会刻意教导信徒如何得到灵洗的经历的条件:-必须完全屈服在神的主权之下。-祷告期待,求神赐下这种圣灵恩赐。-必须要渴慕这种圣灵的恩赐。
62-必须要相信灵洗的应许,相信这种期待的话,神必会赐下灵洗的经历。3)圣灵内住–五旬节派特别强调重生得救领受圣灵时,圣灵好象没有内住在我们心里面,没有更深的进入我们的生命。–第二次灵洗的恩典是表达比较深的圣灵工作,–第二次的灵洗是一种更深的经历,是圣灵的内住,就是:-圣灵会控制我们;-圣灵会引导我们;-圣灵会光照我们;-圣灵会教导我们;-圣灵会管理我们。-有更深的圣灵的经历就是:–受到圣灵完全的控制、管理、掌控;屈服在圣灵的主权之下。4)灵洗是事奉的必要条件吗?–在教会事奉,必须有灵洗的经历。–传道人和教会事奉者应当有灵洗的经验,否则不该在教会事奉。–灵洗经历成为事奉者的必要条件。5)方言为灵洗的证据–五旬节派者强调灵洗时必须有方言。–方言被称为最初的证据。–第一波运动非常重视、肯定方言。–甚至鼓励、教导信徒说方言。–方言在他们的教导里占很重要的部份。–他们从路加的教导中抽出经文来强调说方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增强情绪上的期待–五旬节运动第一波,在聚会时情绪非常高昂,与一般传统聚会不一样。–他们在诗歌敬拜时,整个唱歌展现肢体表达,如举手、身体的波动都是很平常的现象。–整个情绪、气氛都在高昂状态,有肢体行动,会说方言,身体会倒下去。7)倾向完全成圣–第一波非常强调圣洁;–到了第二、三波圣洁就没有这么被强调和注重。–第一波强调要进入圣洁生活,进入完全成圣,多少还是继承了卫斯理成圣观的教导。8.一些神学上的评估1)缩减重生在基督徒生活的角色。–往往因为过份强调后来第二次的圣灵经历,就会缩减第一次重生的经历、进入新生命的部份。–这种情形值得我们商榷,需要我们来关切。因为如果没有第一次的经历,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经历。
632)缩小圣灵恩赐的范围。–第一波太过份强调某些恩赐,就没有很平衡的强调在新约中保罗所教导的所有的属灵恩赐。–五旬节第一波比较肯定说方言、预言和医治的恩赐,就缩小了圣经中属灵恩赐的范围。保罗所教导其它的恩赐也都是神所赐下的。–如果只重视说方言、预言和医治,就把其它的恩赐摆在一边。二.第二波:灵恩运动(新五旬节派)1.谁属「灵恩派」?-第二波运动被称为「灵恩运动」,或「新五旬节派」(Neo-Pentecostalism)。-第一、第二波在时间上的确不同。一般学者会说第二波是:-在60年代所爆发出来的一个庞大的圣灵的运动。-第一、第二波到底有何不同?成员有何不同?-第二波比第一波更为庞大的运动,几乎横盖所有的宗派。-不只在新派、抗议宗有灵恩运动,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里面也受到灵恩运动的影响。-第二波乃是一个全世界、全面性的运动。2.第一和第二波的区别:-第一波时,在五旬节传统的宗派里面:谈到圣灵的恩赐;谈到灵洗的需要;谈到方言的重要性。在其它主流宗派几乎不碰、不谈这些问题,一谈到方言、灵洗就很紧张、就排斥。-第二波时,原来在传统五旬节宗派所谈的圣灵恩赐、灵洗经历、方言等问题,就跳到主流教会里面,例如长老会、圣公会、信义会、浸信会,这些教会过去不碰恩赐、灵洗、方言这些问题。但第二波运动时,圣灵工作就影响到这些主流教会,主流教会也开始接受这些教导。–所以第二波是在主流教会里面所发动的一个运动,是非常庞大、非常有影响力的。3.第二波灵恩运动主要人物与事件1)DavidDuPlessis-是南非的牧师,他在第二波的贡献非常重要。他把整个灵恩的教导、灵洗的教导、方言的重要性,介绍给WCC(WorldCouncilofChurches)普世教学的大机构。普世教学也开始接受这样一种教导。-DavidDuPlessis影响很大,他把过去只是在边缘的五旬节派教会的教导介绍给大公的教会。因此大公的教会就可以比较开放的接受这样一个教导。-是在他死后,将个人的图书馆捐给Fuller神学院。在Fuller神学院有一个DavidDuPlessis的图书馆。使学校有一个比较深、比较宽广的对五旬节主义的研究。-DavidDuPlessis是在第二波里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2)AgnesSanford-Sanford的家人过去在中国作宣教工作。-他觉得圣灵一直在带领他作一些所谓内在医治的事奉。
64-所以第二波比较谈内在医治,过去第一波比较谈身体的医治,但第二波将焦点转移到内在医治。-Sanford创办了SchoolofPastoralCare,一个教牧关怀的学校。这个学校就在那里教导内在医治的需要和重要性。-Sanford这个第二波的领导者就在那里推动内在医治运动。-他在第二波也是一位重要的领袖。3).DennisJ.Bennett-有些学者会说Bennett的教会和他关于圣灵的教导本身,与第二波的开始有密切的关系。-他原是圣公会的一位牧师,一位神职人员。-1959年他还在南加州VanNuys牧养一个圣公会的教会。这个教会叫做圣马可圣公会(St.Mark’sEpiscopalChurch)。他本身经历了灵洗、方言,就开始在教会宣扬这样的教导。-他甚至在讲台上宣讲灵洗、方言的教导。-传统上圣公会本身对灵洗、方言非常派斥,在讲台上从来不谈这些。-Bennett这种教导就引发圣公会教区和教会领导者的无法接受,于是就把他赶出教会。-由于Time杂志大量报导这件事,就轰动了整个美国,因为这事非常稀奇。觉得怎么可能在圣公会这样高等阶级和传统的教会,会谈灵洗和方言的问题?-过去都是在五旬节比较低等的、黑人的教会才会谈这些问题,这是令人非常惊讶的事。-Time杂志大量报导,也让美国人认识这件事。-所以说60年代第二波运动,与Bennett谈灵洗、方言的经历有很大关系。4).LarryCurshe-他是代表比较传统的路德宗。-本身也经历了灵洗的经验。-就在路德宗推动灵恩更新的运动。-在第二波也是重要的领袖之一。5).PatRobertson-常在电视出现,他的节目「700俱乐部」也在台湾播放。-他也是第二波运动的重要领袖。-Robertson曾参选总统,但没有成功。-他的父亲过去是参议院的议员,有政治背景。-他在电视「700俱乐部」的传讲非常有影响力。-透过电视,将灵恩运动传到每一个角落。6).全福会(FullGospelofBusinessman’sFellowship)-创办人是DemosShakarian,是来自Armenia的DairyFarm商人。-全福会吸引很多中产阶级的商人进入第二波运动。-在商人聚会,他们就传灵洗、方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福会有很多人奉献金钱。这些金钱对很多事奉、机构的发展有帮助。4.特殊的神学重点:
65第二波所强调的一些神学重点,这些重点在传统教会也会提到,但第二波特别额外地把这些重点提出来1)高举耶稣-第二波非常强调高举耶稣。-虽是重视圣灵工作、更新的一个运动。-但是他们也非常强调耶稣基督的位格及工作。-他们认为耶稣必须被高举。-在许多诗歌里,他们常在那里赞美、高举耶稣。-高举耶稣在第二波里面是一个被重视的特点。2)火热赞美-第二波另一个特点就是火热赞美。-一般大家对灵恩运动敬拜赞美的印象与传统教会不同。-第二波非常肯定赞美。-很多一般教会也开始接受灵恩运动所用的短诗歌、投影片来赞美。-因此敬拜赞美在第二波是一个重点。-他们相信当一个人经历灵洗,被圣灵充满时,应当从他的肚腹里爆发出赞美来。-唱诗、赞美、敬拜在第二波里是很平常的事。3)灵和神的话-第二波另一特质就是他们非常注重圣灵和神的话。-认为圣灵可以直接向我们说话;圣灵可以透过神的话向我们说话。-这样一个圣灵的工作非常被强调。-所以会有人说圣灵直接对他说话,圣灵对他有直接的带领。-圣灵直接说话的教导也是第二波的重点。4)与上帝有直接和个人的关系-第二波所强调的另一点就是,神今天直接向我们说话。-我们每一个人都与神有直接和个人的关系。-每一个有灵恩经历的人都会认为:神几乎天天、很平常的对他们说话,-神也引导他们每天的生活。5)强调传福音和大使命-第二波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年轻人宣教的机构,叫做Y-ONE。-鼓励年轻人宣教、传福音。-第二波强调福音,强调大使命。认为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在作见证时应当非常有果效。-传福音和大使命因此就被强调。6)属灵的能力-第二波也强调属灵的能力,认为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应当有属灵的能力。-因为神的灵充满了他,他应当在各方面经历神的能力。-这个人不但在传福音上,经验神的能力;–在赶鬼上,也经验神的能力;–在超越邪灵上,也经验神的能力;–在属灵恩赐上,也经验神的能力;
66–在事奉上,也经验神的能力;-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应该在各个层面上经验属灵的能力。-属灵能力也是非常被肯定强调的重点。5.一些神学上的评估、关切:-第一波的成员比较属于蓝领阶级、劳工阶级;第二波的成员比较属于中产阶级、白领阶级。这是从社会学的特质来看、来比较。-第一波不只是在第1世纪,在第3世纪也有灵恩运动的部份。-第一波的进入:是在个人的寻求上进入第一波。–也有很多人是在五旬节教会长大,受到五旬节的灵洗经历和方言的必要性的教导,而进入第一波。-第二波则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进入第二波。-有的人是突然有圣灵的经验,或在灵修时,或在退修会上。-他们有属灵的经验,就自己去寻求了解。可能与灵恩派或五旬节派运动的人有接触。就这样进入第二波。-也可能在事奉中,经历医治而进入第二波;-也可能在事奉上,发现圣灵的能力而进入第二波;-或是在查经时,特别是在查使徒行传时,看到早期教会里面圣灵的工作。透过这样一个查经的经验而进入第二波;-或者说是神的工作,或神的介入。可能有人是有神的特别介入,有神的经历而进入第二波。-第二波比较强调宣教、传福音,第一波则不像第二波那么强调和重视宣教。-第一波会强调圣洁的教导,是很明显、重要的部份,到第二波则少谈圣洁的教导。-第一波强调身体的医治,一般信徒比较是蓝领阶级,所以会比较强调身体的医治,到第二波比较强调内在的医治。-第二波信徒是中产阶级,读的书比较多,也读过心理学,所以比较强调内在的医治。-不论如何,医治在第一、第二波都被肯定,但仍有区别。-另一个区别是到了第二波,对神学的反省越来越成熟、越多,反对第一波五旬节运动,认为他们神学反省比较少,也比较薄弱。-第一波比较多谈经历,不像第二波对神学有深的反省。-第二波是一个庞大的圣灵和教会的更新运动,所以最近有越来越多很深的谈圣灵工作的书出现。-第二波是一个庞大的运动,是不容忽略的。-谈第二波运动时,我们要思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60年代,就有这样一个运动爆发出来?有很多学者就在问为什么。后来的结论就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是神的工作、神的主权、神的介入。-在第二波看到圣灵的工作在传统教会作这样更新的工作,没有明显的领导、创办人来带领。-所以他们结论是:–这是神的介入,这是神直接的工作。
67三.第三波:神迹运动?温约翰(JohnWimber)1.温约翰的背景–温约翰原是摇滚乐(Rockmusic)的音乐家。–他在29岁时信了耶稣。–信了耶稣后,他在一个贵格学校读书,后来在贵格教会牧会。–他原不属于灵恩派或在传统第一波五旬节主义的教会长大。–自从作了传道人,他就不断寻求神各样的恩赐。–他是一个有这样愿望的传道人。2.葡萄园团契(VineyardFellowship-温约翰后来被PeterWagner邀请到Fuller神学院教书。-当时Fuller有一个JohnFullerEvangelicalAssociation,温约翰就在那里教书。-1983年他教了一门课,这门课轰动美国,这门课被称作MC510,就是神迹与教会增长的课程。-他在教这门课时,将课分为两部份:前面他就自己教导,给lecture,后面就要求学生直接运作,学生自己作医治、赶鬼的部份。-很多牧师从各处来,就在那里经历医病、赶鬼的属灵恩赐。-因此看到这门课在美国就轰动起来。-温约翰本身也受到PeterWagner的支持。-葡萄园团契运动推动起来就很容易。-因为有神学院的赞助,有神学院教授的赞助。-所以第三波的推动很快。3.第三波与第一波和第二波到底有什么不同?-第一波是在传统的五旬节的宗派里面教导灵洗、方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二波时,我们看到这些教导就流入主流教会,我们看到在个别主流宗派,也开始在那里经验圣灵的更新和圣灵的工作。-到了第三波,他们不愿与第二波认同,也不愿与第一波认同,也不喜欢被贴标签说「我们是属于灵恩派」。-所以第三波可能是第一波和第二波以外的人。-如此就进入了第三波,就是神迹奇事运动。-谈到神迹奇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来谈:温约翰的神迹奇事的观念,温约翰的权能观。-温约翰写了好几本书,都是讲权能的观念:–权能布道(PowerEvangelism)–权能医治(PowerHealing)–权能会面或权能接触(PowerEncounter)●权能的观念在温约翰的教导里面是非常重要的。谈到权能时,他本身的权能观是受到Fuller神学院一位新约老师GeorgeEltonLadd(中文翻成赖德)的影响。-赖德在思想天国时,给福音派教会一个重要的贡献和重要的认知,对赖德来说,天国不但有将来的层面,也有现今的层面。
68-赖德提示出一个“AlreadyAndNotYet”张力的观念。-不但天国已经落实、已经成立,同时天国仍有未成立的部份,中文把它翻成「已然未然」的观念。-所以当今天神迹奇事发生时,天国就落实、就实现;但神国的完全降临是在要在将来。-一般新派或自由派的神学会比较强调天国今天的落实,在历史里已经落实过去教会会认为天国是将来的事实。-赖德将两个部份融在一起:天国不但有「已然」(Already)的部份,也有「未然」(NotYet)的部份。●赖德的这个观念就影响到温约翰。-在今天传福音的时候,神的国的能力彰显、神的国的能力表达就会在今天的教会出现。-温约翰认为当神国降临时就有神迹奇事,所以他就强调,今天我们不但在教会里要传福音,也要看到能力的彰显。-温约翰自己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研究,他的研究就是今天的布道与耶稣基督的布道的比较。他发现耶稣基督的布道与今天的布道是全然不同的。–耶稣布道的本身不但宣扬天国的道,同时在耶稣基督的布道里,也有权能、能力的彰显,也有神迹奇事的部份。–在今天的布道里面,我们只有福音的宣扬,几乎没有权能的彰显。-所以温约翰说,耶稣的布道才是我们的榜样,才是我们需要寻求的。在布道时,不但要看到有Proclamation的部份,也要有PowerDemonstration的部份。-所以温约翰在他的教导里面,非常强调我们今天在布道时,可以看到天国曙光的彰显、天国能力的彰显、权能的彰显。-在我们的事奉中,依然有神迹奇事。●所以第三波被称为神迹奇事的运动。4.第三波:神迹运动特殊重点1)在归正时就有圣灵的洗-在第三波里,会强调我们是在归正重生得救时,就得到灵洗。-不像第一波的教导,说我们在后来需要经历到第二次圣灵的工作,和第二次恩典的经历。-但是在第三波里面的教导跟传统的教导是一样的。-我们重生得救的时候,就得到圣灵的洗,但是后来我们必须不断寻求圣灵多次的充满。这是第三波的神学特点,不像第一波要寻求后来的二度灵洗。2)多次充满-第三波强调在重生得救,得到灵洗以后,要不断寻求圣灵多次的充满,以经历神的大能。3)不强调方言-
69第三波不会像第一波那么强调方言。他们认为方言只是神赐给人多种恩赐中的一种。保罗也说神赐各种恩赐,是为造就、建立教会。那么在第三波里,他们不会刻意强调方言,方言有很好,没有也可以。所以方言是神所赐的属灵恩赐,不像第一波说经历灵洗时,一定要说方言。–第一波将方言分两种:-第一种是灵洗时的方言,-第二种是后来的方言恩赐。-方言是每一个经历灵洗的人必须有的,但不见得所有的人后来都有方言的恩赐。4)有圣灵恩膏和能力的服事-第三波也强调有圣灵的恩膏和能力的服事。-温约翰的教导非常强调权能:权能布道、权能医治。-权能是他观念中的重心、核心。-他说在今天的事奉中,应该经历到圣灵的大能和恩膏。-在事奉中,应当能目睹圣灵的大能、见证圣灵的大能。5)避免分裂,纷争-第三波要避免分裂、纷争。所以在敬拜时,举手也可以,把手放在口袋也可以。他们不会刻意强调肢体的行动。举手也好,不举手也好,他们不会说你一定要作什么。为了合一,就避免纷争。●这是第三波的特点。5.某些值得关切的问题:1)二元论-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二元论。-所谓二元论并不是灵魂体的二元论,乃是说在温约翰的教导里面,可能会形成二元论的观念。就是当温约翰过份强调神迹奇事,太强调神今天权能的工作时,是不是就会形成二元?就是忽略自然的医治。-在超自然的医治和自然医治之间,就形成危险的、不合乎圣经的二元的说法。-我们说神用各种方法医治我们,神的确会在特别情况介入,透过超自然的方式医治我们,但神也会用自然的方式来医治我们。-因此很难把超自然医治和自然医治作一个区分。-所以说神用各种方式来医治我们,当我们太强调超自然医治时,就可能会贬低、忽略自然医治。-就会形成二元的观念。2)专有性-在温约翰的教导里面,他强调权能:权能医治、权能布道、权能会面,-那么这个权能的观念就会变成一个标准、一个专有(Standard&Norm),好象一切东西都是用这个来衡量,这种情形在我们看来是不太好的。-我们说神的工作是多种的,神的工作不见得需要在这种超自然的形式出现,神也在很多很平凡、循环的环境里面工作,有祂的神迹奇事。因此,当我们太强调权能的时候,以权能当成标准的话,就有问题。-或者以权能布道为专有性的布道,其它的布道就不算数。-但是像过去慕迪、葛理翰、鲍雷的布道也很有能力。-难道因为他们的布道没有神迹奇事,就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是不是只有权能布道才是对的,才是专有的?这是第二个值得我们关切的问题。3)失败
70-当第三波太过强调神迹奇事时,就很难面对失败,很难面对没有神迹奇事。-当没有神迹奇事时,却要说有神迹奇事。-所以当第三波特意强调神迹奇事时,应当如何来面对失败?-就是当我们的病没有得医治时,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失败的例子?-是不是那天神没有工作?-是不是那天撒但的工作特别厉害?-那天是不是天国没有彰显?-我们怎么来看这些失败的例子?我们提出以上问题,面对第三波所提出的观念作一些反省和评估。四.结论我们谈过去一百多年圣灵更新的工作,我们谈到第一波、第二波和第三波,就有人会觉得应该有第四波,而第四波可能就是新加坡。●学者们说,第四波应该是:–强调话语(Word)的传统教会,与强调神迹奇事、圣灵工作的灵恩教会的一个融合、一个结合。–Word&Spirit的结合才是第四波要达到的。我们也越来越看到:-传统的教会(强调道的教会),与强调神迹的教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所以有人说,其实第四波已经来了。第十五课: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一、序言基要主义大约是在美国20年代、30年代开始的一个运动。二、身份与定义1.积极性的福音派者-基要主义者是一个非常强调重生得救经历的信徒。-基要派是一个积极传福音的人。-他们认为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得救?」-对基要派来说,得救是一个人生必须面对的很重要的问题。-他们积极的将得救的信息向别人来传讲。2.社会趋势的担忧者-基要派另一个特点就是他是一个充满忿怒的人。-基要派对很多事情不满,对社会的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不满,所以就对社会一些世俗趋势、现象、运动,提出一些强烈的反应和看法:1)基要派最害怕自由派神学
71-认为自由派神学派是一个无神论的神学,是对我们的信仰有腐蚀的运动。2)基要派怕罗马天主教-认为他们是一群不信耶稣的人,他们也不信「因信称义」,他们拜教皇、拜马利亚。-基要派的人对罗马天主教的人非常排斥。3)要派怕无神论者-无神论者是基要派的另一对头。4)基要派反对进化论-进化论是基要派的另一个对手。圣经明显的告诉我们神六天创造天地,进化论演化的观念,他们是全然不能接受的。-基要派认为进化论与圣经完全抵触。5)基要派反对异端-基要派反对异端,视其为另一对手。-所以基要派出版社出版很多反异端的书籍。-他们提出异端与正统神学不一样的地方。3.基要派与其它福音派的基督徒-要了解基要派与其它福音派的基督徒,就先要知道基要派与其它福音派的关系是什么。-「基要主义」一词源于一本杂志,目的是为了反对北美浸信会年会中的新神学派用的。它很快成为福音派反对新神学派及反对现代文化中之世俗化的名称。-一个典型的基要主义者有下列三项特性:–是个福音派基督徒。–是反新神学的,意思是他相信传统超自然的基督教,反现代主义或某些世俗化的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基要派就是:强硬反对新神学派的福音派信徒4.基要主义-基要主义是代表一个趋向、趋势,这个趋势在任何宗派都可以找到。-趋势本身是反映出基要派对社会一些世俗化的现象的担忧。-基要派、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这个字,最早是出现在1920年一份浸信会的杂志上面。杂志有一位编辑名叫CurtisLeeLaws,他在这个杂志第一次提到「基要派」这样一个名词。-从那时起,这个字就被用来表达基要主义、基要派的观念。-基要派本身是面对当时整个文化世俗化的一种运动。三、基要主义─不同传统的融合如果我们说基要主义是:多种传统融合的一个运动,或不同传统融合的一个运动。我们就要对下列这五个不同传统作一说明。1.奋兴式的福音主义1)福音的宣扬-福音宣扬是基要主义他们思想里拥有的一个看法。
72-奋兴式福音主义非常强调福音、救恩福音的宣扬。-福音是在耶稣基督里可以找到的救恩。2.)圣经─唯一被认可的宗教权威-奋兴式福音派也强调圣经是唯一被肯定的宗教权威。-一切的答案都可以在圣经里面找到。-圣经是我们必须研究的。-圣经在我们的崇拜里面,是需要来宣扬的。-圣经在我们个人祷告、个人灵修里面,也是必读的部份。-所以圣经不只在教会,也是我们个人灵修、祷告的权威。这是奋兴式福音派所谈的圣经观。3.)救恩─个人的选择-奋兴式福音派强调救恩是一个人自愿的选择。-大家都看过,在葛理翰(Graham)布道会呼召时,是个人的举手、决志、接受耶稣。得救是个人自愿的选择。这个看法在奋兴式福音派是很重要的。4)个人伦理-个人伦理在传统里面是比较接近维多利亚的伦理观,他们非常强调礼貌,每件事都有规矩、有规律。那个时代的妇女服装都是规规矩矩的,讲话都非常得体,每件事都有应当有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基要主义的个人伦理比较接近维多利亚的伦理观,这样的伦理观也在现在的教会被强调。-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体制之下,他们也教导个人伦理。-基要主义的伦理上的要求很明显:必须与这个世界分别为圣,不管在服装上、外在的打扮上,应该很明显的与外面的世界不同。-基要主义的个人伦理观非常律法,因为它吸收了维多利亚式的个人伦理观。-基要主义的个人伦理观教导弟兄姊妹不可这样,不可那样。-在奋兴式福音派的教导也是一样。而基要主义是整个吸收了奋兴式福音派的教导。5)社会改革-奋兴式福音主义的人对这个世界没有信心,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朝着不好的方向走去。-他们认为这个世界靠着人的方法无法改变,只有在主耶稣再来之后才会改变。-所以福音派的人不太会积极的参与社会改革,因为觉得人不能改变这世界,只有耶稣再来才能重建这个世界和社会。-所以基要主义对社会改革的议题非常疏远,也不太关心这些问题。这都是奋兴式福音主义的看法,被基要主义吸收进去。基要主义就受到这影响,而成为基要主义的特点。2.时代主义1)时代主义前千禧年派-现在我们要来谈第二个传统,也是基要主义所吸收的,就是时代主义的前千禧年观。
73-首先我们必须对时代主义有所了解,时代主义是来自英国的达尔比(Darby)想出来的神学系统。-当达尔比在思想救恩历史时,他就把它分成七个不同的时代。-教会时代是第六个时代,千禧年是第七个时代。-他认为每个时代神处理的方式不同,作为也不同。●七个时代◆无罪时代–基本上是从创造到亚当夏娃被神赶出伊甸园的时候。–这个时代就被称为无罪时代,是第一个时代。◆良知时代–从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后到洪水的时候。–被称为良知时代,是第二个时代。◆人治时代–从挪亚洪水到亚伯拉罕的时代。–被称为人治时代,是第三个时代。◆应许时代–从亚伯拉罕到摩西的时代。–被称为应许时代,是第四个时代。◆律法时代–从摩西到耶稣基督的时代。–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被称为律法时代。–是第五个时代。◆恩典时代(或称教会时期)–从耶稣基督第一次来到教会被提。–被称为恩典时代,是第六个时代。◆千禧年时代–这是基督在地上掌权、作王的时代。–被称为千禧年时代,是第七个时代。时代主义将救恩历史分成七个不同时代这样一个救恩历史观2)时代主义与现代政治-一般时代主义都很关心政治,特别关心以色列的政治和复国。-因为他们认为以色列在整个末世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以色列在中东的局势,他们都非常关心。-所以以色列的政治与时代主义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3)JohnNelsonDarby(达尔比)(1800-1882)-时代主义整个神学系统后面的主导就是达尔比。-达尔比来自英国「普里茅茨弟兄会」。-基本上他认为有组织的教会是一个腐败、堕落的教会,他也反对宗派。-他的想法和中国倪柝声的想法非常接近。-倪柝声的神学多少受到了英国弟兄会的影响。-达尔比的教导认为我们应该回到新约教会的实践,他有很浓厚的恢复主义的想法。
74-他也有被提的观念,认为教会在大灾难之前要被提。-基要运动受到达尔比时代主义的影响。4).Moody慕迪(1837-1899)-生平:出生在美国麻州北菲尔德一个独神会的家庭。-家中有9个孩子,童年非常坎坷,四岁丧父,少年时代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十七岁到波士顿叔父鞋店工作,在那里信主。-1865年到芝加哥,成为成功的生意人。-23岁那年创立自己的主日学。-不久他把全部时间用于教会事奉。-在主日学讲演,对军队讲道,建立自己的教堂,并出任基督教青年会会长。-1873-75周游英国,成为有名的布道家。-他讲道虽不善辞令,然而他的布道会的风格和组织方法后来深深影响了群众布道。●慕迪对时代主义的贡献-慕迪(Moody)对时代主义的推动有很大的贡献。-他是19世纪在美国和英国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奋兴式福音布道家。-他在英国接受了时代主义,回到美国也鼓励这种神学系统,甚至在芝加哥设立了慕迪圣经学院。5.)慕迪圣经学院-慕迪圣经学院的教导是建立在时代主义神学的架构上。-学院特色是鼓励年青人要快快接受装备,到工场事奉和到福音基地去传福音。-因此慕迪圣经学院与一般神学院的训练不同,通常他们跳过很长的神学学习,直接透过神学教导,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工场。-慕迪学院在福音的工作上,也差派了很多毕业生进入工场。6)时代主义的吸引力-因为时代主义的神学非常有逻辑,也把很多经文细节给予定位和说明。-那种科学性、逻辑性会吸引人来肯定时代主义的神学架构。-时代主义前千禧年末世观的传统也影响到基要主义的运动。3.得胜的生活-基要主义也受到得胜的生活这个传统的影响。也就是在英国、美国所发展的凯锡克大会的教导。-凯锡克的教导影响基要主义对灵命、成圣的观念。1)凯锡克大会(KeswickConvention)-凯锡克大会于1875年开始于英国北部的福伯区。-每年办退修会,会上有很多人得到帮助和灵命更新。-凯锡克的特别教导与当时英国、美国的圣洁教导有密切关系。-也就是与卫斯理的成圣观有密切关系。-凯锡克大会到底教导什么呢?凯锡克就是教导得胜的生活(VictoriousChristianLife)。得胜生活是凯锡克大会的主题。-基本上,凯锡克的教导是要弟兄姊妹经历属灵的得胜,进入得胜的生活。-如何进入得胜的生活呢?凯锡克大会的教导有二个步骤:●第一个步骤:
75-就是完全屈服(Surrender)在神面前;-就是把自己交托在神面前;-把自己完全奉献在神面前;-把自己完全屈服在神的主权之下。●第二个步骤:-就是相信应许,相信神在我们身上的应许。–这应许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我们相信神的应许,神就会帮助我们战胜各种试探,战胜各种罪,进入得胜的生活。2)约翰卫斯理与基督徒的完全-我们前面提到卫斯理的成圣观:基督徒不但要重生得救,也要进入完全成圣;-卫斯理的完全成圣部份就是进入纯洁的爱(PureLove)。-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爱神时,有个人的想法和要求,并不是那么纯洁。-当卫斯理在表达完全成圣的时候,乃是达到一种「纯洁的爱」的状态。-「完全成圣」这个说法会误导基督徒,以为在今生可以完全成圣、不犯罪,但是我们知道在卫斯理的教导里面,他并没有这个意思。-卫斯理的教导其实是说:在今生,我们是无法达到完全成圣、不犯罪的状态里面,但是我们在今生可以达到:一个不喜欢犯罪、不愿意犯罪、不随意犯罪的状态。●卫斯理成圣观的教导也影响到整个得胜生活的灵命观。3)奥柏林的完全派-第三个教导,奥柏林的完全派,也是关于得胜的生活。-它是在美国Ohio州Oberlin城的OberlinCollege。-这个学校过去有一些教导,是教导得胜生活的灵命观。-特别有个人叫AsaMahan,还有WilliamBrock,,HannahWhitallSmith;-HannahSmith写了一本书,《信徒快乐秘诀》。–书里谈的是基督徒本身必须要经历得胜的生活,不但要重生得救,也要有第二次很深、很强烈的,属灵、得救的经历。–把自己全全交托在神面前,把自己完全献在神面前。以上凯锡克、卫斯理、奥柏林都在教导得胜的生活。这些观点都影响整个基要运动的灵命观和成圣观。4.长老会的保守主义-第四个潮流影响到整个基要运动的神学思想,就是长老会的保守主义。-可能有些人觉得长老会不保守,其实我们知道长老会有些部份是非常保守的。-所以长老会在整个基要运动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1)旧学校─长老会的传统-长老会的保守主义有属于学校(OldSchool)的长老会的传统。-旧学校最早的代表就是美国的Princeton神学院,代表了旧学校长老会传统的思想。-当时他们扞卫基要真理,扞卫正统的真理,因此,在那里非常的排挤自由派的神学。2)圣经无误-旧学校也非常强调圣经无误(Inerrancy)的教导。
76-Princeton神学院重要神学家就推出这样一个看法。-这些神学家包括CharlesHodge,A.Hodge,和B.B.Wolfing,他们都是当时在Princeton的神学教授,他们都非常肯定圣经绝对无误的观念。3)一般常识哲学(CommonSensePhilosophy)-上面这些神学教授受到一般常识哲学的影响。-CommonSensePhilosophy是从苏格兰来的哲学观念。这个哲学说神赐给每一个人一个基本的常理,就是说不管在那个国家,那个文化,基本上都有一个常理,有了这个常理,我们对真理本身应该都有一个整齐的看法。4)基要真理(TheFundamentals)-当时长老会里,有两位平信徒,其中一位是有钱的油商。他们捐出一笔钱,印了一套十二册的书,叫做《基要真理》(TheFundamentals),是由不同牧师、不同学者写的。-长老会就奉献、免费将书寄给美国每一位牧师。-这套书代表的就是基要派的神学思想。-这套书影响很大,因为免费寄给了美国每一位牧会的牧师。-这本书谈到五个基要、执着、不可妥协的真理。★五个基要真理◆圣经无误论(InfallibilityandInerrancyoftheBible)-强调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话语,-圣经也是无误的。◆相信耶稣基督的神性-耶稣基督不但是完全的人,-耶稣基督也是完全的神。◆童女生子(VirginBirth)-耶稣基督是童女马利亚所生。-因为当时有些自由派神学家不太相信耶稣基督是童女所生。◆耶稣基督为我们代赎(Atonement)-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以身体回来-耶稣基督第二次回来是以身体回来,他不是以精神回来。这几个基要真理在基要派里面是被肯定的、被执着的、被争到底的基要真理。5.浸信会的传统与体制-整个基要运动是多种传统的融合、结合的运动。不但有长老会的高度参与,也有浸信会的高度参与。-谈到浸信会的传统和体制时,基要运动吸收了浸信会的会众制。1)会众制-浸信会治理的方式:不是主教制,也不是长老制,乃是会众制。-因此基要运动本身很肯定会众制。-他们认为在教会的方向政策里面,会众的声音是最大的,会众的声音也是最需要听到的。-会众制是一般基要运动最喜欢的教会观。
77-在这样的教会体制下,大家都有权力可以表达意见,大家也都可以投入教会的事工。2)独立教会的形成-基要运动喜欢独立教会的形式,觉得每个教会应该是独立的观念。-非常肯定独立教会。美国许多社区教会是独立教会。-像浸信会有美南浸信会,北方浸信会,但每个教会都有独立性,可以自由发展。-在浸信会以外,也有独立教会的运动,是在各个社区、宗派里面的独立教会,-这也是基要运动吸收、喜欢的教会观。四.基要主义总结基要运动将五个不同支流、五个传统吸收、融合在一起:1.奋兴式福音派:注重传福音-是保守的维多利亚式的伦理观。2.时代主义:受到前千禧年末世观的影响,强调耶稣快回来,强调教会要被提。3.得胜的生活:凯锡克大会、卫斯理、奥柏林完全派的属灵观,得胜生活的属灵观。4.长老会的保守主义:旧学校的传统,一般常识哲学。5.浸信会的传统和体制:会众制--传统教会治理的观念,教会的独立性。这五个潮流、思想就影响、塑造了20年代、30年代的基要运动。第十六课:福音派(Evangelicalism)一、定义1.福音派的定义:-相信福音的宗派。-喜悦传福音的宗派。-以葛理翰(BillyGraham)为最佳例证。1.福音派与16世纪改革运动有密切关系二、福音派的四个基本假设1.肯定圣经的绝对权威-强调神的话语本身足够面对各种的问题。2.肯定耶稣基督代赎的特性-强调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死的救赎。3.强调个人重生归正的必要-福音派强调每一个人重生得救经历。2.强调传福音的迫切与必要-福音派特别强调传扬福音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78三、福音派教会观的问题1.福音运动是超宗派的运动-福音派不是委身或属于某一个宗派、教会立场。2.福音运动不是一个宗派-不要将福音派当作一个宗派来看。-福音派有它独特的信念。-福音派是一个运动,不是一个宗派。3.福音派是基督教大公普世运动-肯定每一宗派,各宗派都可参与的运动。-所以可以有-路德宗的福音派、浸信会的福音派、长老会的福音派、天主教的福音派等等。四.福音主义与基要主义的区别1.从圣经来看基要派–不能接受圣经的高等、低等批判学。–对圣经的解释是字面的。福音派–能接受各种圣经的批判与研究。–接受圣经是来自不同文学的类型,因此在诠释时,应有不同方式来诠释。2.从神学来看基要派–只对于某一特定部份的基要真理愿意委身。福音派–觉得真理有核心与边缘的差异。–从神学角度来舍取重要与次要的神学问题。3.从社会学来看基要派-是一个反对运动。–反对整个世界的世俗化,–反对神学自由派化。-基要派的成员比较属于蓝领阶级、劳工阶级。福音派-是一个文化运动。–肯定与接受不同文化运动。-对文化运动参与较积极。-福音派的成员比较属于中产阶级、白领阶级。-福音派的成员学术成就与影响普遍有超越基要派成员现象。
7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