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

ID:82604107

大小:85.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2-11-04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1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2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3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4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5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6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7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8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9页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_第10页
资源描述:

《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 第一集  宋词概览  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1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八世纪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胡乐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以后,又产生了一种叫燕乐的新音乐。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都爱听,有些歌曲唱红了流传开来以后,文人学士就产生了旧瓶装新酒的念头。干脆依照原来的曲调,自己写一首新词填到曲子里来歌唱,借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这就叫倚声填词。填词所依据的曲就是词牌,康熙时编的《钦定词谱》就是收集词牌的专书,共收唐宋元这三代的词牌达八百多个,现存宋词的词作者一千三百多人,存词两万多首。是一份非常丰富的文学遗产。

2  宋王朝是在宫廷政变,即陈桥驿兵变时候建立起来的。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当时任后周王朝的太尉,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初,忽报辽国入侵,于是他带兵去抵御。开到开封东北郊陈桥驿这里时,部下竟背着他在暗中策划,将黄袍披在他身上。一阵万岁就把他喊上了皇帝的宝座。就这样,他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这当然是演戏,演的也并不高明。据记载,赵匡胤发迹前,曾见人写诗赞美朝阳,文字上虽然见功夫,但立意浅陋,他看了不满意,就自己写了一首。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他还有咏月亮的两句诗说,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从这些诗就看得出来,他从来就不是个老实分子。现在兵权在握,往前走一步都能挨着皇位,他岂有不想弄个皇帝当当的,他站稳脚跟后,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是防止这种事件重演。为此,宋太祖赵匡胤导演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时,就开门见山告诫武将们,与其提心吊胆,争权夺利,实在不如交出兵权做闲官。多为子孙积累一些田产和金银财宝,尽情享受声色犬马的愉快以颐养天年。宋王朝从此就干什么都用儒臣,连行军布阵,镇守边关也不例外,用儒臣建成一个成熟的文官制度。

3  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这是说,有外族政权存在并不可怕,充其量不过是打进来抢些东西,或是占一块土地。正是在这种基本国策指导下,澶渊之盟时宋王朝明明占了上风,也还是向辽国赔银子赔绢情愿妥协。而南宋初年岳家军士气正盛时,宋高宗赵构却赶紧把岳飞杀了,以防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发生。打天下也罢,坐天下也罢,要的就是先下手为强,不杀掉岳飞,万一他真把金国灭了,成了跋扈将军,到时候谁来制服他。这样在历代王朝中,宋朝国力最弱,对外不堪一击,但内部却很稳固,存在的时间很长,有三百多年。  宋朝的官儿也是最好做的。不仅俸禄优厚,而且还不止一份。就算正职被罢免了,还能拿兼职的官俸,不至于衣食无着。至关重要的还在于,做官没什么大风险,话说的不好得罪了皇帝,一般不过贬上两级官罢了。宋王朝杀戮大臣的事比最为开放的唐朝还要少,士大夫物质生活充裕,只要不自寻烦恼,去先天下之忧而忧,也就没什么可忧的。于是他们办完公事以后,就喝酒填词唱曲,尽情欢乐。词本来就是歌楼酒馆助酒兴的,是唱着玩的,有了这样的社会条件,又怎能不越唱越红火呢。

4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宰相晏殊就这样,成天在家里摆筵席,唱这种小调取乐。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是曾参与编写《新唐书》的大学者宋祁在开封,北宋首都东京的郊外泛舟游湖,这还是一首名词,尤其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一个闹字就使欣欣向荣的春天仿佛有了声音,宋祁为此还得了一个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美号。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这是欧阳修在隐隐笙歌的陪伴下,在安徽阜阳游湖。这就是靖康之变,这一翻天覆地大动乱之前的事。那时天下承平日久,讲究享受已成风气,日日歌筵,朝朝舞宴。算是还可以理解吧。可是经历了靖康之变后,赵宋王朝按说该奋发图强改弦更张了吧,可情况显然并没有什么改变。  朱敦儒逃到杭州没过多久,就看到这样一幅醉生梦死的景象。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在襁褓中没有赶上记住靖康之变这一劫难的新生一代,甚至经历过这一劫难的老一代,竟然都像夏季雨过天晴一样迅速,早把战争的恐怖,从目光中抹的干干净净。于是,在西湖这销金锅里,销尽了朝廷正气,销尽了时代风云,销得只剩下一段软弱又屈辱的历史。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这是南宋末文及翁游西湖时,发出的痛心疾首的呼叫。延续了三百多年的宋王朝,这个为保皇位而不怕丧权辱国的赵宋王朝,就这样在歌舞声中消失了。

5读宋诗,会觉得士大夫一个个都满脸正经,说的往往都是有关纲常名教的门面话,读宋词才知道,宋人其实也很开放,有时甚至还有些放肆,因为在宋代的士大夫看来,词是唱着玩的,既然不登大雅之堂,说话当然就可以随便一些。苏轼进入词坛后,才把诗词的这种分界打破。苏轼以诗为词,凡是诗的题材,词都可拿过来为我所用。他这个大动作,弄的许多人目瞪口呆,连有些崇拜他的人都觉得他走的太远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金朝兴起,铁骑直抵汴京,把北宋灭了。宋高宗赵构,守住江南一角,是为南宋。这一翻天覆地的变故,使南宋一些词人又勇敢的担起了忧时念乱,杀敌报国的主题,题材进一步扩大,有了苏轼开辟的所谓豪放派,那种写春花秋月离情别绪,以风格细腻意境婉约见长的词风,就被称为婉约派,两派各有所长都有非常感人的佳作。 第二集  晏氏父子  介绍晏氏父子之前,不妨先说一说北宋初年两个名人,一个是王禹偁,一个是寇准。王禹偁是北宋初著名诗人,只留下一首词——        《点绛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北宋初年的词,还没有脱离花间派那种浓艳的风格,王禹偁这首词却清丽淡雅,境界比较开阔,别具一格。据考证,这首词可能是他在苏州任县令时写的。秋风秋雨,一片萧瑟,但苏州这一带风景依然是美丽的,所以说“江南依旧称佳丽”。词人望着南飞的大雁,排列成行,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由不得想到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一事无成,没人理解,没人提携。“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王禹偁的诗学白居易,在宋初算得是开风气的——             《村行》

6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王禹偁贬谪在陕西商县时思念故乡的诗,“数峰无语立斜阳”,用拟人手法写自然景物,显得特别有情趣,也显示出诗人当时内心的寂寞和对贬官不服气的倔强。  寇准是杨家将戏剧中屡见的人物,他最出名的政绩是“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契丹萧太后率兵大举入侵,宋朝廷一些人吓得主张迁都逃跑。任宰相的寇准,则极力主张宋真宗亲临前线督战。真宗勉强听从了,结果还算打了个胜仗。可是,宋朝的基本国策是对外妥协以求得皇权的稳定,于是,打了胜仗照样向契丹赔款。而寇准因得罪了主张逃跑的官僚,两年后就被罢了相位。  他为人刚正,是北宋一代名臣,词则没有脱出花间派的窠臼,词境淡远,情致缠绵——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写游子思乡之情,有一种无法排遣的凄苦,可能是他贬官在江南时写的吧。这与他的诗很相近——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7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两相比较,词显得不如诗更有味道。  北宋初年,词坛上还没有什么较为杰出的词人,和足以震撼人心的佳篇佳句。这种情况,到晏殊进入词坛后才有了一些改变。说到晏殊,我们自然立即就会想到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一千年前创作出来的两句词,却依然充满了生命活力,参与着现实生活,我们随时都可能引来当自己的话说。  晏殊是个神童,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被推荐给皇帝,镇定自若的与成年人一起参加进士考试,就成了进士。从此一帆风顺步入仕途,晚年官至宰相。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范仲淹、欧阳修这些名重一时的人物,都受到过他的奖拔。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  暮春时节,夕阳西下,抒情主人公在自家园林里的花径上徘徊,一丝拂拭不去的惆怅,无可奈何地袭上心头。去年,也是这样的暮春时节,也是这样的天气,曾经,一曲新词酒一杯,在这里热热闹闹的填词唱曲。那声乐好像还洋洋盈耳,在亭台之间回响。可是那热烈的场面,却再也找不回来了,只有这不得不凋谢的花朵,在无可奈何的坠落;还有这似曾相识的燕子,还回到这亭台中间来重寻旧迹。于是,抒情主人对面对着斜阳,由不得要叹息一声:“夕阳西下几时回”,就是说,夕阳什么时候还能把那“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欢乐带回来呢  晏殊的词,有一种踌躇满志的富贵气息。这种气息本来并不具备审美价值,但由于他词中灌注着一种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识,使这种雍容闲雅的气度,醇人成哲理,深化为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千百年来,一直打动着读者的心。  他遣词造语的功力,尤其显得深厚。“花落去”“燕归来”这种暮春景象是屡见不鲜的,泛泛地说本来不足以打动人心。但词人略加点染,加上虚词构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使这两个已经引不起人们注意的景象,一下变得精神百倍,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度。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也是晏殊的名作,写妻子思念离家的丈夫,这是屡见不鲜的题材,但这首词切入的角度很别致。词人不说这独守空房的女子,如何通夜无眠,而说月光不懂得体贴人,清光斜斜的,通宵达旦的照着她的居室,故意搅的她睡不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细想起来,这简直是一句傻话,但又傻得那么有人情味。下片,说一夜西风凄紧,树叶凋落了,更适于登高望远。于是这彻夜未眠的妻子,赶忙登上高楼,去追寻丈夫的踪迹,

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妻子在眺望丈夫,换个角度看,也像是苦苦地追求一种理想,一种人生境界。  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是北宋重要的词人,文学上习惯称他们父子为二晏。  整个宋代,什么时候也不要求士大夫要有强烈的开拓精神。而十一世纪前半叶后期,晏殊从政时,又是北宋最太平无事的时代,他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能无所作为,而又不自甘寂寞。他就只能用淡淡的哀愁来拂拭匆匆消逝的年华,唱着“一曲新词酒一杯”来打发日子。  到晏几道就不同了,他虽然生在宰相家庭,但父亲死时他还小,并没有从这个家庭得到什么好处。他为人耿直,不愿意攀附权贵,因而只做过下层小官吏,后半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据记载,北宋大奸臣蔡京,曾托人求他写两首词。词他倒是写了,可就像他自己有感而作一样,只字不涉及蔡京,更不要说奉承巴结了。  他父亲晏殊养着歌伎舞女,这是宰相之家享受生活的工具,是当宰相的特权。晏几道也与歌伎舞女来往,却是相互同情,相互寻求慰藉,彼此只能算是朋友了。不言而喻,这对晏几道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0  多年前在朋友家的一次歌筵上,遇到朋友的歌伎小苹,穿着用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用琵琶伴奏,唱着诉说相思之苦的歌曲。印象是那么深刻,词人永远也无法抛忘。如今那朋友已死,小苹也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去年,他在梦中意外的梦见了小苹,还像当年一样在朋友家那庭院深深的楼台中填词唱曲,夜阑人散,趁着月色他送小苹离去。可一梦醒来,才想起往事如烟,再也不可能发生了。于是在无可奈何中,他只有在细雨蒙蒙的暮春时节独立花前,看花朵一瓣一瓣飘落。看燕子像故意来奚落人的孤独,总是双双对对飞来飞去,心中承托着无限的悲苦。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境界是何等凄恻。然而,一年又已过去,就连这个定格的旧梦,也无可挽回的消逝了。只剩下梦中他送小苹离去时的那一轮明月还挂在空中,成了往事唯一的见证。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在一次歌筵上,词人与一个歌女相遇,一见钟情。歌女手捧玉钟来劝酒时,他尽管已不胜酒力,也还是一杯一杯喝着。那歌女为报答他,也舞罢一轮再舞一轮,唱完一曲再唱一曲。直唱到楼头明月向西偏落,作道具用的桃花扇,也几乎举不起来了。“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11,这两句造语是那样别致,却并不险怪,是向来为人称道的佳句。多少年来,词人经常梦见那个歌女,这次意外的相逢,究竟是真是幻,是梦是醒,似乎连词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两句是从杜甫的“夜阑犹秉烛,相对如梦寐”变出。杜诗诉予人的是战争的恐怖,调子是沉重的。晏词诉予人的则是缠绵悱恻的凄苦,调子是悲咽的。 第三集  词坛新声  由公元第一个千年,进入第二个千年,与晏殊同时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文不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但确有几篇脍炙人口的名文。尤其是《岳阳楼记》,尤其是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可是说是千古不朽的。同样,词只流传下来五首,却有两三首是宋词选本必选的,俨然是一大家。同时代的晏殊和稍后的欧阳修,虽然也算政治家,但主要还是文士。他们的词,风格都没有脱出五代绮丽柔媚的风格。范仲淹则首先是政治家,他的词透出政治家的胸襟和底蕴。因而,虽然还是绮丽的,但要疏朗遒劲的多。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写景先由上而下,云淡天高,黄叶飘坠;再由近而远,淡淡的秋色,淡淡的寒烟,斜阳映照,水光接天,水天之间,是一望无边的野草。这里碧天,黄叶,翠烟,斜阳……五色斑斓,交织成一幅壮阔的秋景。极目望去,“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由向往中的天外家乡转入下片的乡愁。而思绪则由远而近,从望家乡最后回到眼前,即词人站立的高楼上,词人在这里喝酒喝得太久了,“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他承受不住了,想去安歇,希望能在好梦中回到家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里面折叠着多少人生的忧患,概括的岂止是一般的乡愁旅思。  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元昊在银川称帝,于是与北宋发生了战争。在连续失利的情况下,范仲淹被调到防御西夏的重地延安来对付西夏。他在这里整顿州兵,实行屯田,使形势稳定下来。下面这首著名的边塞词,就是在这边防前线写的: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用“塞下秋来风景异”

13这个概括性的句子带出,点出地点是塞下,时间是秋来,环境是风景异。即与词人家乡所在的江南大不一样,然后用一些最能代表边塞风光的事物和现象来突出所以异的地方:大雁南飞,马鸣风啸,号角呜呜,龙卷风旋出尘柱如烟,落日中一座孤城紧闭。环境如此恶劣,气氛更是肃杀。在万里以外的这地思家,只得用浊酒来强自按压。然而,将军满头白发,征夫满面流泪,在“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夜间,谁都睡不着,因为“燕然未勒归无计”。西夏还没有被征服,没有办法回去。  欧阳修认为范仲淹这首词调子太低沉,称之为“穷塞主”,就在一首词中说,“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认为这才真像个元帅,才真算得是边塞词。其实一比就知道,欧阳修只是说些廉价的豪言壮语,范仲淹则还真有些大将风度。  这首词沉雄悲壮,是宋词中难得的一首边塞词,给北宋词坛吹进了一股新风。对苏轼扩大词的表现领域,是有借鉴作用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过,从词的发展来看,第一个把词当作话筒来向生活呼号,以爆出内心远处安顿的悲苦,使后世如同听到春雷乍响一样惊起的,还要数里程碑式的词人李后主。他固然算五代时人,但死于宋王朝建立十九年以后,代表作也都是在死前那几年创作的。                               《虞美人》

1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李后主的词是蘸着自己的血写出来的。不错,他的词是情感裂变放射出来的冲击波,是痛彻心髓的强自按压的呻吟。他倾诉的不是痛苦的原因,而只是痛苦的感受。后人从他词中接收到的,也就只是人失去了依托,找不到立足之境的悲哀,从而容易产生共鸣。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些词写的都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题材,都是词人燃烧的悲愤,撕裂的痛觉。要使词从风花雪月中跳出来,李后主的词可以说起了最有说服力的示范作用。晚一辈的王安石,也沿着这个路向,写过一首《桂枝香》,凭吊六朝的兴废。  王安石作词不多,但他的词意境高远,眼界开阔,这首《桂枝香》,也是宋词选本必选的。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

15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上片写深秋的时候,词人站在南京某个高处,也许是他晚年退出官场后居住的钟山上凭吊这座古城吧。“登临送目”起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由于已经是深秋,长江也就特别清澈,像展开一幅白色的绸子。望远处,是攒簇在一起的山峰映照在残阳中。然后,是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转到近处,则是酒店门口的酒旗在西风中飘动。这是由远景摇到近景的一幅秋光图。气势虽然开阔,但词人的目的是慨叹六朝的兴亡,因而用冷色调处理,使人读起来总不免有些压抑感。  下片抒情,顺水推舟,把读者推进词人所设置的境界中去——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以散文著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自成一格,是宋诗中重要的一家,具有开风气的意义。他所导演的变法,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据记载,他个性极强,性格执拗。诗人都喜欢别具一格,象他这样的人写诗,自然非标新立异不可。他的《明妃曲》就是这样——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16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首诗,为王昭君和番远嫁匈奴而感叹,诗人劝解昭君远嫁固然凄惨,但留在汉廷后宫,照样有像陈皇后那样被打入冷宫的,也一样凄惨。其深层意蕴则是说,读书人进不了朝廷,无法接近皇帝固然不幸,可进了朝廷而不被重用,不能充分发挥才干,也同样是不幸的。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不得志所唤起的内心沉重都是一样的。“人生失意无南北”,此话有些刺耳,但古人总算还能接受。  《明妃曲》第二首有两句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说王昭君在汉朝不受宠,而在匈奴受宠,匈奴单于也就算是知心人了,那就在匈奴好好过日子吧。有人诅咒说,这样立论是无父无君,简直想给王安石戴上一顶大汉奸的帽子,这当然是无限上纲。现代也有人认为,“汉恩自浅胡自深”意思是汉恩浅也罢,胡恩深也罢,她王昭君都没看在眼里,因为她爱的是故乡某个知心人。这就又未免把王安石想得太超前了吧。 第四集  一代文豪  读过一点儿词的人,这首词大概是都能背诵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17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去年元宵晚上,一个年轻女子与恋人相约黄昏后出来看灯。一年过去了,今年元宵晚上,月还是那么圆,灯还是那么亮,可是去年相约的人却不见了。这首词干净利洒,平起平落,明白如话。运用重叠句式,对比手法,把一喜一悲两个元宵摆到一起,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其中悲欢离合的变化。这首广泛传诵的词,就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写的。  欧阳修是宰相级的大官儿,是众望所归的文坛领袖。他是学者,二十四史中有他编撰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是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排在韩愈和苏轼之后,应当说当之无愧。在诗坛上他也算是开风气的人物,是领导诗坛的盟主。他的词虽然创新意识比较谈,但也是有特殊成就的一家。他写文史论著时,像是个道貌岸然的道学家;写诗时是个不苟言笑的学者;而写词的时候却变了一个人,竟像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18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看来是个刚结婚不久的少妇,头上扎着金泥带,插着手掌形的玉梳,正坐着绣花儿。可是她坐不住,走到丈夫读书的窗前来,偎在丈夫怀里,一会儿问自己画眉画的怎么样,一会儿问鸳鸯两个字怎么写。短短五十几个字,就把一个陶醉在爱情生活中的少妇,那种娇憨意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这种刻画人物的功夫,简直叫人拍案叫绝。  欧阳修的词和晏殊一样,主要写恋爱相思惜春赏花,但题材稍微宽一些,语言精致典雅更富表现力。这首蝶恋花算得是他的代表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9  抒情主人公是个被抛忘的贵族女子,暮春三月,薄雾蒙蒙,轻烟淡淡,笼罩着大都市一个一个的院落,一丛一丛的杨柳,那高楼连着高楼的地方,应当就是丈夫的浪游之处吧。可是不管她怎么眺望,也找不到丈夫的踪影。黄昏时,狂风忽起,风势骤急,她独自坐在家里孤独无依。看着门外被风吹雨打的残花潸然泪下,由不得问一声,这凋剩的残花还能坚持一下,熬过这凄冷的黄昏吗然而残花却不答理她,只是一瓣儿连一瓣儿,一朵连一朵,被风吹得无声无息的飘走。仔细想一想,词中凸现的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吗当我们突然有一天感到人生最值得留恋的某个阶段正在消逝的时候,我们不也可能问一声,那即将逝去的一切,还能再坚持一下,再熬过几个凄冷的黄昏吗然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切都在无可挽回的消逝,等待我们的是一个带有许多未知数的新阶段,要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去开发。人生原本须要有“泪眼问花花不语”的痴情,在“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变幻中去把握。这种境界,结合词人另一首写离愁别恨的词来体味,我们肯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分手的筵席上故作镇静,分析种种情况,看到什么时候能够重逢,好像很洒脱。可是说来说去,心里就觉得不是滋味儿,脸色就阴沉下来了。分手所以会使人感到痛苦,根本问题在于人有感情,容易动感情,而不是由于分手时的情景刺激人使人难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只是点到为止,却把重心摆在进行哲理探讨的后两句上。这种写法,本来是很容易落入概念化的俗套的。但由于词人对人生有真体会真感悟,因而说出来就能四两拨千斤。把前两句蜻蜓点水的一触扩大为巨石砸入湖面的俯冲,给读者的审美感受,留下无尽的波纹。  下片“离歌且莫翻新阕”可以用欧阳修自己的一首绝句来解释——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20  欧阳修曾作滁州太守,在这里创作了不朽的《醉翁亭记》,文中反复用“也”字这个虚词,“环滁皆山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太阳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共用了二十一次,笔力的劲健是向来为人赞叹的。这首诗则是他离开滁州时写的,第一句写景,“花光浓烂柳轻明”,正是春光灿烂,柳绿花红的时节;第二句点事,“酌酒花前送我行”,滁州人送诗人走;第三句“我亦且如常日醉”,抒情主人公正式出场,显出一副非常超脱的神气;第四句点情,“莫教弦管作离声”,表面上看是对离别满不在乎,因而要求弹奏一些与离情别绪无关的曲调,以免使饯别宴会的气氛过于低沉。而实际上却正是害怕“弦管作离声”使人无法接受。这正是词所要说的——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人生有情就注定有苦,感叹离愁别恨的歌曲唱多了,会使人感情失控,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拨,因而最好还是节制一些。最后,词人又宕开一笔,用两个内涵深厚的句子兜住,收束全词。人生“直须看尽洛城花”,尽了最大的努力,“始共春风容易别”才有资格说我争取过了,因而我生活过了。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与他一首七律的末联“

21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可以说是相互呼应的。这首律诗说——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是欧阳修贬谪在夷陵,即今天湖北宜昌时写的诗。既然从京城开封贬谪出来,心情自然不会太好,因此诗一开头就埋怨宜昌花开得晚,简直像春天都不愿到这个地方来。用疑问口气提出“春风疑不到天涯”,然后正面点题“二月山城未见花”,暗示这里离京城太远,感受不到皇帝呼出的热气,到农历二月了还不见开花。那是产橘子的地方,然而“残雪压枝犹有橘”,到第二年春天了,居然还有没摘尽的橘子,可见那地方人烟的稀少。“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紧承上联,因为春天大雁从南往北飞,是从他老家江西那边来的,因而听见雁见由不得想起了家乡,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眼看一年已尽又是春天了,不免因美好的年华匆匆消逝而感叹,最后说“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表层信息是说他毕竟在洛阳做过官,见过洛阳誉满天下的名花,因而在宜昌,就算花开的晚一些也没什么。深层意蕴则是说,他毕竟在京城呆过,皇帝迟早会想起他来的,透露出一丝期待的心情。《浪淘沙》

22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欧阳修游洛阳时,即兴创作的一首词,旧友重逢,又是旧地重游,自然感慨万千。但词的基调是乐观的,情绪是开朗的,对宋初以来的词坛来说,毕竟要算是透了一点新消息。虽说无法与柳永、苏轼这些人相比,可是,从历史的终点线上跨出半步,就是不可抹杀的贡献。  第五集  奉旨填词  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23  柳永原名柳三变,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也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后期。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轻时行为比较放荡,经常出入歌楼酒馆,与歌伎舞女厮混,因而不为统治集团所重。他精通音律,乐工有什么新鲜曲儿都请他填词。据说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会唱他的词,可见他在中下层人民大众中名气有多大。他在一首词里说,既然时代抛弃他,金榜题名没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听其自然,在歌楼酒馆里与意中人寻欢作乐,抛开人世虚幻的功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建安时期,曹丕提出包括诗赋在内的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那以后,诗才算是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在柳永以前,还从来没有以诗人身份向人夸耀的。即便像李白也大喊“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仍然要以卿相自许。然而是柳永第一个喊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尽管语气还有些无可奈何,还不够理直气壮,但能喊出这一声,就是了不起的大事。这是宋代市民意识的自我觉醒、自我肯定,是市民阶层在自己的价值判断中,企图摆脱对皇权依附的一次挣扎。  所记载,宋仁宗在考中进士的名单里发现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笔勾掉,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明摆着是欺负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铁板上钉钉,柳永的仕途从此就算是断了。他一气之下,干脆署名“奉旨填词柳三变”

24,他还真有几分倔脾气。不过,在小农社会里要想不依附皇权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改掉柳三变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进士做官这条路。  他赞美城市的繁荣,渲染大都市热气腾腾的生活场面。从他的词里,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像他写杭州,就特别强调杭州是三吴都会,即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大都会这一点。在这里到处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阔气自豪,以奢侈为荣,西湖白天黑夜都有游人,到处是游船,到处是笙歌,人人都那么欢天喜地的生活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善于运用口语脉络清晰地铺叙,是柳词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经验,像《定风波》后半阕,写一女子心上人去后寂寞难耐,悔恨先前没把他留住。叙来真可以说娓娓动听——《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25  这首词写爱情大胆泼辣,充分表露出市民的审美趣味。所记载,晏殊对“针线闲拈伴伊坐”这一句就嫌写的太露骨表示不满。其实,“针线闲拈伴伊坐”形象鲜明,极富人情味。  不过,柳词最令后人赞不绝口的还是他那些写旅途寂寞,行路艰难的雅词。也许是为了谋出路,也许是为了谋衣食,他总是那么东奔西走。像著名的《雨霖铃》,写秋天在凄切的蝉声中与情人握手告别,登舟上路。或写实,或虚拟,虚虚实实写得特别有韵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开都门以后,一路上就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再没有亲近的人了,词写到这里,下片该怎么接呢词人竟意想不到用一个带哲理的总括性句子接起,“多情自古伤离别”,故意宕开一笔,然后再递进一层,指出人由于多情,原本就容易为离别而悲伤,“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更何况还是肃杀的秋天。到这里,词人又一笔宕开,不说酒醒以后会如何相思,而说酒醒后将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环境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境界,会怎样勾起人的离愁别恨。

26  这首词妙就妙在用环境来渲染无法排解的悲酸,却始终不说破。柳词一般都直率明白,不追求深沉的境界,但有的词也还是酿出哲理的深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痴语,也是至情语,难怪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中看出人生全力以赴去追求理想的执著。柳永一辈子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最后大概是穷死的。因为据说还是由一些歌伎凑钱,才把他发送了。然而有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一这声喊叫,足可以使他不朽了。  张先是晏殊的同龄人,两人交谊甚厚。但他活了近九十岁,因而与晚一辈的苏轼也有过交往。《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27  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了,正好一个朋友要远行,词人于是举行了一个送春又送人的宴会,填词唱曲轮番痛饮。宴会散场后,一觉睡到了下午,醒来时酒劲儿算是过去了,对着镜子呆呆地坐着,无可奈何的想着往事和约定相见的日期,愈益沉浸在年光易逝的惆怅之中。天渐渐地黑下来了,朦胧中看见一对水禽挨在一起,这时,正“云破月来花弄影”,使孤独感好象也跟着晃动起来,从而使他也更加感到孤独。他忍受不住了,于是放下帘幕,在重重帘幕中,只一点灯光相伴,一起守着渐紧的风声直到深夜。明天必将是落花满地,生怕会匆匆消逝的春天,终于就这么无可挽留的消逝了。  这算得是张先的代表作,“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更是叫人赞叹不迭。著名词论家王国维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话是很中肯的,因为有了这个弄字,句中的花就被拟人化了,就成了一个美人,在云破月来的瞬间,感觉到窗子里面有人在看她,于是而搔首弄姿,顾影自怜起来。除了这个弄字,用任何动词都达不到这种效果。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第六集  旷世奇才(上)  公元1082年,四十六岁的苏轼,在黄州赤壁酹江亭这里写下了震古烁今的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28,这一声长啸穿越千年,一直在这里隆隆地震响,将永远叩击游人的心扉,“大江东去”这四个音搭配在一起,像一声号角,是那么和谐那么响亮那么雄劲。虽然这酹江亭上再也找不到他巨人的身影,再也问不出他悲凉的遭遇,但我们相信他还活在这里,他是不会死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首两句就像长江的巨浪,滚滚滔滔而下,气势磅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赤壁怀古的题旨。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来突出赤壁的险峻,极有声色。“一时多少豪杰”把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一总推入读者的想象,然后快速转入下片,用近景推出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话就让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怀古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积,词人于是站出来告诉读者,“人生如梦”,而自己偏生那么容易动感情,以至“早生华发”,实在可笑。  真的可笑吗不!当时的苏轼是个有罪之人,因为三年前,他被一场卑劣的文字狱击倒了。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散发着血腥气的“乌台诗案”。中国古代这个学者,思想家,诗人,词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兼于一身的奇才,因为写诗同情老百姓,被告发诬蔑了早已走样的新法,差点就丢了性命。  三年的时间不长,他内心的伤口肯定还在流血,他肯定还在做被推上刑场的噩梦。《赤壁怀古》就是在这种心绪下创作的。明白了这一点,读这首词自然该别有一番滋味。

2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这首词,至今仍觉天风海雨气势逼人。在乌台诗案中,苏轼的一些诗被挖出来示众,用拐几道弯儿的目光,从中找出攻击王安石新法的罪证来。比如他一组《山村绝句》中有一首写道: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七十岁的老翁没饭吃,幸好春天山里面有竹笋和蕨菜,于是腰里别上镰刀去找来充饥。可是买不着盐,没法子,煮一煮淡着就这么吃了。这样的诗原本不该有什么问题,可就因为当时王安石变法,正搞得热火朝天,说老百姓吃不上饭,特别是吃不上盐,这就成了罪行。

30  用词来凸现英雄人物,在词坛开辟豪放一派,苏轼这个首创之功,值得大书特书。前面说过,范仲淹,王安石这些政治家,都写过豪放风格的词,不过那只能算特例,对宋代词坛并没有起到扭转风气的作用。从苏轼起,词才从歌楼酒馆里唱着玩儿的风流小曲,开始变得讲究身份,敢与诗平起平坐了。他是词坛的千里马,他是杀入词坛的赵子龙。任何难于驾驭的题材,在他面前也不敢不俯首投降。他那支能唤醒春风的笔,点向哪里,哪里就是万紫千红的花坛。他放怀歌唱着《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四十一岁,虽然已经“鬓微霜”,开始有白发了,却依然豪情满怀,要为国家上阵杀敌。他翘首追问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渴望朝廷调他到边防前线去,这种心雄万夫,气势豪迈的境界,不要说婉约派词人,就是不肯完全跟着婉约派走的范仲淹,王安石也是根本没想过要进入的禁区。他的笔随便点染,就像他作画一样,不求形似,只求写出心中一时的感受。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1  村子里到处是缫丝的缫车在响,一路走过去,枣花簌簌地往衣巾上落。古柳树下,有人在卖黄瓜。酒困路长,抒情主人公感到又渴又累,于是敲开乡下人家的门,去要茶喝。这样的词婉约派是不肯写的,或者说他们不敢写。因为这样的词,搬到酒席筵前去唱,多半是没人愿意听的。但是苏轼敢写,他不在乎唱出来是不是有歌迷捧场。而只在乎读起来是不是有诗的味道。  读他这类信手拈来便诗意盎然的词,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他那些信手拈来的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竹外桃花三两枝”,用竹子的青翠,来衬托桃花的鲜红,一下就把艳丽的春光凸现出来了。最妙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将鸭子拟人化,使鸭子具有人的知觉。从这句诗,我们能听见鸭子呱呱地叫着,能看见鸭子扇动翅膀,在水面上追逐扑腾的热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用无人不知的美人西子,来突出西湖的美,这个比喻轻松不费力,苏轼像是捡了现成的便宜。其实细想一下就知道,这是神来之笔。不仅像“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超妙,还比得叫人拍案叫绝。  如果没有那一场以杀死歌声为快的文字狱,苏轼这个旷世奇才,该会在词中留下多少欢声笑语,供后人吟咏。然而,历史不接受假设,苏轼只能在历史的回音壁前,唱出自己的悲哀、悲愤和无穷的悲郁。《临江仙》

32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也是以罪人的身份在黄州写的,罪人就是没有自由的人。他只有在沉醉的麻木中,寻得短暂的陶然自得。他醒了又醉了,醉了又醒了。半夜回来时叫不开门,于是而“倚杖听江声”。江声浩浩,能告诉人什么呢江水以浩渺的滔滔,来展示自己的无拘无束。这不是在告诉人,为名利而奔忙是何等的可怜吗唉,趁此夜深风静,江水安眠,还是驾上一叶扁舟,超离这冷气逼人的世界吧。于是他轻轻哼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敞开庄子似的容纳万有的胸怀,使我没入大自然,也使大自然没于我,于是而物我两忘。  关于这首词,据记载还曾引起一场虚惊。这首词第二天就传遍四邻,都说苏轼驾小船逃走了。地方官听说后大吃一惊,让罪人逃走了那还了得,就赶忙去看个究竟。敲门一问才知道,苏轼正蒙头睡大觉呢。  其实,苏轼根本不可能像李白那样,说走起身就走,因为到宋代,已经不是“大道如青天”的时代,已经不允许跟着感觉走了。《西江月》

3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秋风飒飒,一年将尽,树叶萧萧,催人变老。他却无可奈何,只能痛苦地看着年光从指缝里流走。不要责怪这歌声过于凄苦,要知道,他灵魂的负担太重太重了。  第七集  旷世奇才(下)  苏轼把自己的生活全方位撒进词的沃野,用独自从生活中浓缩出来的哲理去进行培育,使词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开出了有深度的,经得起琢磨的意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日出游,忽然遇上阵雨,同伴狼狈不堪,词人却“吟啸且徐行”置之度外,“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奔走一生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会怕这么一阵雨吗终于阵雨过后,斜照相迎。刚才那一阵“穿林打叶声”

34不过是一场虚惊。实际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里有陶渊明的随缘自适,有禅宗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的了悟。苏轼抱着儒家的社会责任感来承当一切,一点不肯马虎,这当然是行不通的。知无不言的性格,黑白分明的态度,使他受尽了折磨,贬官贬得一次比一比远——《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已经贬到了惠州,当时这是地产的蛮荒之地,他竟然声言只要天天有荔枝吃,就“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自宽自解,然而因为他是旷世奇才,又有充满磁性的人格魅力,这使他那些藐小的政敌,忌妒得目光都发高烧。于是,他们借故把苏轼再贬到海南的儋州。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觉得真直到了人生的尽头——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他这块有用的石头,无法去补朝廷的裂缝,被抛掷出来,也许将永远与海南这里的巨石为伍吧!这是他无法排解的悲哀。然而,他毕竟是哲人,并没有在荒凉中板结成石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这四年的贬谪当作一次旅游。  如今,他矗立在东坡书院这里,一派智者的深沉和学者的儒雅,来接受游人的瞻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思想家而兼词人的苏轼,通过中秋夜对弟弟的怀念,来破译人生这个永恒的命题。这个命题永远吸引着人们去解析,却又是无法彻底解析的。因则这首词,也就对千秋万世的读者,永远都是一个无法排除的磁场。使人在磁力线的作用下产生无法抑制的审美冲动。诗人就是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从生活中找到缺憾的人。苏轼就总是能从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地方,用自己特有的敏感,看到并不如此。《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残红凋尽,燕子呢喃,“枝上柳绵吹又少”的春末夏初,正“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从一道围墙外面走过,看见“墙里秋千”,听见“墙里佳人笑”。终于,“笑渐不闻声渐悄”

36,转瞬之间,一切又复归沉寂,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过。只有之多情的行人还在聆听。他想找到一点什么呢生活永远也不可能是美满的,人们欣赏落霞的艳丽时,总是正在兴头上,天就暗下来了。总是“多情却被无情恼”,于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一种令人神往的心跳,就这样像电光石火一样,一闪就消失了。就的那样一闪就消失了不是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天地间的一切,不是还那么充满了生机吗服膺庄子的苏轼,总是会在暗淡的画面上,留下一点透气的亮点。“天涯何处无芳草”如今已经成了格言,成了民谚,我们都能信手拈来,随口道出。  再来看看词人是怎样悼念亡妻的吧--“夜来幽梦忽还乡”,他梦见妻子在“小轩窗,正梳妆”,于是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梦醒来由不得想到“十年生死两茫茫”,想到“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十年来风刀霜剑的煎逼,人在风尘中老了,“尘满面,鬓如霜”,经历了那么多层层叠叠的忧患,会不会“纵使相逢应不识”呢不会!“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一段永远也不会风化的爱,是不会变形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37  读这首词的最佳切入点,就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诗人梦见亡妻,想到“十年生死两茫茫”,因而伤心哭泣,这是很自然的。可是死去的妻子与丈夫相对,为什么也泪流满面呢因为词人经历了那么多的忧患,无暇自己伤悼自己,就把一腔涩泪逢移植到亡妻的眼中,让亡妻来为自己哭泣。深人无浅语,苏轼总是能在词中,留下一面窗子,让读者看到更远的景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略呈椭圆形的庐山,横看绵延不尽,侧看高高耸起。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印象,可是站在西林寺那里,却只见四围都是山,根本想象不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只缘生在此山中”。人被山吞噬了,失去了看山的角度,于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就成了生活真理。  不过永远能让人咂出新意,而又永远也说不尽的,还是那首咏雁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寂寞沙洲冷”的环境中,“缺月挂疏桐”的背景上,“漏断人初静”的时刻,一只孤鸿,“惊起却回头”,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这只孤鸿为什么要“拣尽寒枝不肯栖”

38呢是因为被孤独驱赶着,而惊疑而害怕吗应当是的。会不会是这些寒枝不合它的意,因而不愿意停落在上面呢应当也是的。原来这首词是词人在那场文字狱中死里逃生后,被贬到黄州时写的,很显然,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就是词人无处依托的投影。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他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他自己的位置。宋代词坛上最杰出的一代奇才,这个永远都竭力用苦笑来按压内心悲苦的哲人,终于就这样在“有恨无人省”的冷漠中,耗尽了一生。  如今,他依然坐在四川老家三苏祠这里构思诗词;站在第二故乡海南这里观照人生;又静静地卧在河南郏县这里净化他一生的悲苦。苏东坡这个名字,将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八集  苏门学士  黄庭坚是苏轼的追随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号称苏黄,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对宋诗有深远的影响。书法为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笔势强劲,一波三折,不少人认为成就在苏轼之上。他的词风格多样,但主要还是接近苏轼,像这首《水调歌头》,句式就很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39  春天,词人走进一处山谷,只见桃花鲜艳,黄鹂鸣叫,像走进了桃花源一样。心里一高兴,他于是想一直走到山溪深处,高歌一曲,吐出心中的豪迈气概。可转念一想,又怕花丛里的露水沾湿衣服,弄得不愉快。  这首词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这种谨小慎微的心情看,大概是贬官时的作品吧。下片: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像李白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物哪里有呢没有,于是因为没有能叫人开怀痛饮的酒伴儿,酒也喝得没味道,只好冷清清坐着,在明月的照耀下,“醉舞下山去”。乘兴而来的一次春游,就这样在孤寂中结束了。  这首词潇洒飘逸,展示出黄庭坚高超绝俗的气派和决不同流合污的人格魅力。“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这几句词,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的诗:“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词和诗都显示出他对现实有意见,有话要说,但只点到为止,不正面说出来,而用展示的兀傲来暗示,让读者自己去想像。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办完公事,就登上快阁去游玩,只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40,一派秋高气爽的开阔。没有知音,琴只好不弹。看着美酒,眼为之一亮。于是想离开官场,乘船回老家,与白鸥在一起嬉戏。从诗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不同流俗,孤高自赏。  苏轼由于说话不留余地,从三十岁起基本上就一直在贬谪中过日子。黄庭坚虽然为人谨慎得多,但既然接近苏轼,也就免不了要卷入党派斗争,免不了要受到牵连。他贬过两次官,第一次是十一世纪末,贬到今天四川宜宾市,下面这首词就是在这里写的。《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这首词笔锋老辣,意气倔拗,与他的诗很接近。这时,他被贬出京城已经五年,但看来棱角并没有磨掉。贬官就说明有罪,因为就应当悄悄地待着,至少也装出一副认罪的样子。然而他却公然喊着“人生莫放酒杯干”,而且“风前横笛斜吹雨”,意态是那么潇洒,“醉里簪花倒著冠”,心气是那么狂傲。结尾处干脆毫不掩饰的喊出来“付与时人冷眼看”。人们想翻着白眼来看笑话就看好了。言下之意,是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第二次贬官更远,贬到了今广西宜山,他在这里待了三年,最后就死在这里,这首词就是去世那一年在宜山写的。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41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这时他虚岁六十一,又贬在荒远的广西,偏生清空有赏梅的雅兴。从第一次贬到四川离开京城,到这时已经十年,“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话里饱含着多少悲怆与愤懑。说书法家都长寿,大书法家黄庭坚,却没有沾着什么好处,没有留下更多的书法作品,没有留下更多的诗词,没有留下更多挺拔的身影,他早早的凋落了。人世间总是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  黄庭坚最脍炙人口的是这首《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故意提出几个傻问题,来表示惜春之情,展示出盎然的童趣,特别有韵味。春天忽然间就没了,到哪里去了呢弄得人冷冷清清,不知该上哪儿去玩儿好。要是有人知道,春天到哪里去了,把它叫回来那该多好。可惜没地方打听,除非去问随春天一起到来的黄鹂。黄鹂不是欢快地唱了一整个春天的歌吗它应当知道春天到哪里去了。蔷薇开在初夏。黄鹂既然去找蔷薇,就说明春天实在是追不回来了。这首词设想入奇,意境空灵,令人百读不厌。

42  苏门四学士中的另一个学士晁补之也写过一首追惜春天的词,也不妨一读。  东城南陌路岐斜,芳草遍藏遮。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  惊雪絮,落天涯,送春赊。  问春莫是,忆着东君自去还家。  从黄庭坚那首词里,飞出来的那只黄鹂,又飞到这里来了。可是海棠花已经凋谢,这只能怨你来迟了,有什么法子。如今柳絮满天飞,正送春走呢。春天怎么突然间就没了春天是春神东君送来的,会不会是想起了春神,不顾一切,又跑回去找他去了呢  同时代而略早的王观,也有一首意境相近的词: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送一个朋友到南方去,送别地大概是京城开封吧。春天是从南往北过来的,回去自然就是由北往南,那个朋友正好也往南走。词人于是就从这个角度切入。诗词里向来说,女子的眉毛像远山,称为眉山或眉峰。而称女子的眼波,为秋波或秋水。这里反过来,用眉比山,用眼波实际是暗指眼泪来比水,那个朋友要去“眉眼盈盈处”

43。也就是要去山重水复的南方去。前片是铺垫,后片才切入正题。刚送春天往南,又送这个朋友往南。因此希望朋友能赶上归去的春天,和春天在一起,也就是说祝愿朋友永远处在新春的温暖中,永远都感到舒适。送别的话一句都没有说,但比说一千句一万句更有意义,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还有个李之仪,也该在这里提一笔。他与苏轼有交往,也曾受到过连累,他有一首《卜算子》写得极有情味。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从词意看,显然是长江沿岸某处一对恋人因故分散了,男子去了下游某处,因此有地域上的这层关系。词人就非常巧妙的借长江起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用长江把这份相思之情连缀起来。可是“共饮长江水”却偏偏“日日思君不见君”。下片推进一层,点出这一腔相思之情,像长江水一样,永远滚滚滔滔,不会有枯竭的时候。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第九集  婉约魁首

44  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情韵凄婉,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性格柔弱内向,情感细腻缠绵。由于和苏轼交往,他这个不大热心政治的人,不由自主的卷入了党派斗争,被一再贬官,一直贬到广东的雷州,最后死在文本的藤州,只活了五十一岁。  他的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缠绵不尽的情感波澜中,永远都饱和着挥发不尽的哀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两句词正好展示出他的词给人的总体印象。他千古传诵的名篇《满庭芳》是他三十一岁时在今天绍兴为告别一个歌伎而作的。那时他还没有遭受政治迫害,按说情绪应当是轻松的,可他却写得那么缠绵悱恻,像个饱经忧患的人。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读这首词,最可注意的,一是秦观对歌伎舞女不仅没有玩弄的心理,而且是作为正式的恋爱对象。二是他的思想感情女性气质很重,展示出浓厚的阴柔美,这是他的词令人击节叹赏的一个重要原因。

45  其实,不光是词,他的诗一样也具有阴柔美。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一夜春雷隐隐,震落细雨如丝,清早泛晴的亮色,遇在绿琉璃瓦上,反射出深一块浅一声的绿色,脉脉含情的芍药缀着雨点儿,象含着泪珠儿,蔷薇的嫩枝被雨泡了一夜,软软的,像刚睡醒一样娇柔无力。  很显然,秦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用写词一样的眼光来观照的。而所见的芍药和蔷薇都带着浓厚的女性气质,诗也就带出一种女人气。金朝大诗人元好问说,“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出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这是说秦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写得非常精巧的诗,让韩愈《山石》中的“山石荦确行径微,芭蕉叶大栀子肥”这种诗一比,就显得格局狭小,只能算女郎诗。当然,元好问这话也带有偏见,因为女郎诗不过是风格偏于阴柔罢了,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这一格也是不可少的。苏轼能把词写得像诗,秦观为什么就不能把诗写得像词呢《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6  这首词上下片一样,都是前三句叙事,后两句就所叙的事,进行哲理的概括。“银汉迢迢暗度”,织女悄悄地渡过银河,叙七月七日织女渡过鹊桥会见牛郎的神话传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尽管每年都只有秋天能见上一面,但由于感情真挚,永不变心,就比人世间那种见异思迁的浅薄之情要强得多。“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像天河的水一样滔滔不绝,会面的佳期却像梦一样短暂,怎舍得渡过鹊桥再回到对岸去。到这里,词人又出来总结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感情能历久不变,又哪在乎朝朝暮暮能不能见上。由于这一概括,既提到哲理的高度上,又贴近生活,是直接可以感受到的,就使这首词的内涵显得特别丰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百年来,两地相思的有情人,谁不是用这两句词来求得暂时的温慰,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呢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连写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情绪也偏于低沉,可想而知,他贬官之后的词,该是怎样的伤感了。《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47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月朦胧,雾朦胧,楼台消隐,渡口消失,那避世的桃花源,该到哪里去寻找呢词人的内心只剩下彻底的失望。独自住在旅舍里,听杜鹃在斜阳里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种镜况叫人怎么能忍受得了呢朋友们每次寄信来慰问,都只是增加一重愁恨,郴江啊,你原是绕着郴州的山流着的,为什么能流出去流进湘江呢为什么我被贬在这里,却就是走不出去呢“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个好象问的很傻的问题,愈益衬出词人内心的无限悲哀。  秦观是个被情折磨得不能自拔的词人,情对他来说,几乎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有时,他干脆把自己设想为女性,用女性的被抛弃,琮寄托自己被朝廷抛弃的哀怨。《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48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一个被抛弃的女子,在春雨蒙蒙中上到小楼上,她感到孤独无依,以致暮春天气竟像深秋一样的凄凉。她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呆呆地对着屏风,看着那淡烟流水的画面出神,她这样也不知坐了多久,终于还是坐不住了,于是又起身把窗帘挂在小银钩上,望着窗外。窗外丝丝的小雨,就像她心头洒落的愁绪,残花幽幽的飘落,像梦一样地落地无声。她的心也随之进入了一种失重状态,百无聊赖向无限的孤独中沉落。  李后主说“人生愁恨何能免”,愁也许只次于呼吸一等,同样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一般人来说,愁是跳跃出现的,而对秦观则是人生的全过程,可以说他是愁死的。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当年在京城开封府郊外欢宴的时候,像鹓鹭一样排成行赶着车在路上飞跑。那携手欢游之处,如今还有谁在呢“日边清梦断”,再回到京城,靠近皇帝身边的可能已经像梦一样的消亡,再也唤不回来了。剩下的只是“镜里朱颜改”,一天一天迅速地消失青春的颜色,照一回镜子就老一回。“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又一个春天消逝了,经不住时间震撼的鲜花一瓣一瓣飘落,都飘进无限扩张的愁的海洋。  据记载,秦观的朋友曾说他“必不久于世”,原因是一个人到了愁如海的地步,是活不长的。这种记载即便于事未必有,也于理必有。因为泡在愁海里的灵魂,必然会被淹死。  秦观这个多愁善感的词人,生活是暗淡的,思绪是暗淡的,连灵感也是暗淡的。只有在梦里,他的目光才会闪现出一抹淡淡的春色,下面这首词就是他梦中写就的《好事近》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49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在梦中,他的灵感闪现为五彩缤纷的烟火,他梦入山溪深处,春雨绵绵中到处是鲜花盛开,到处是黄鹂鸣叫,飞云幻作龙蛇,在碧空伸屈变化,于是他在古藤阴下喝酒,喝醉了就躺下睡觉,东西南北一概不管。“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醒着的时候,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舒坦过。他活得太累了,他渴望从贬谪的现实中跳出来,能“行到小溪深处”去寻找“有黄鹂千百”一起鸣叫的妙境。既然活在梦中比醒着的时候轻松,死对他来说,大概也是一种解脱,一种全身心的放松吧。  终于,他早早的告别了生活,结束了他那段永远倾诉不尽的哀愁——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第十集  多面词人

50  贺铸原籍文士辈出的绍兴,生长在河南辉县百泉,是京剧《贺后骂殿》里,那个贺后的娘家晚辈人,又自称是晚年隐居镜湖的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后裔。据说他相貌奇丑当时人称他贺鬼头。按他的社会地位和社交圈子,他本来应当在官场一帆风顺。可惜他生性高傲,任侠尚气,不管什么达官贵人,话不投机就敢叫人下不了台。于是他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不过,他的词名在北宋后期倒是有口皆碑的。既然他以豪侠自命,又曾担任过武职,四十岁以后才改任文官,这就使他对生活的开掘,要比别人广一些。  他在《六州歌头》这首词中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年轻时有一股侠客的义气,结交的都是通都大邑的杰出人物。与人肝胆相照,路遇不平,立时就能怒发冲冠。哪怕跟人站着说上一会儿话,只要说得投机,就能一诺千金,甚至以生命相许。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公认是最勇敢的人,自己也以狂放不羁自豪。一出来就车马一大群,在京城里并驾而行,在酒店里起哄狂饮,一瓮一瓮的酒一饮而干,就象长虹吸海一样。在另一首《小梅花》中,他慷慨悲歌“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手能缚虎,口若悬河,一个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坐的却是鸡窝一样的马车,驾车的马小得像狗。我辈岂是普通人,怎么就在黄尘中奔走找不着出路呢  贺铸这一类词在北宋算是凤毛麟角,而对南宋一些词人,象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则有示范作用。贺铸堪称北宋第一的,还不止这个——

51《捣练子》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练子》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  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边境上有征人,内地就会有思妇。唐代的边塞诗人,就擅长写这种思妇题材。边塞诗是唐诗中最耀眼的一朵奇花。宋代由于对外总是妥协投降,根本没有创作边塞诗词的气魄。因而贺铸这几首写思妇的词与前面介绍的范仲淹的《渔家傲》一样,就显得特别珍贵。不过,这两首词与唐诗相比,毕竟缺乏震撼人心的力度。  上片说,妻子给驻守边疆的丈夫寄衣服,“寄到玉关应万里”,寄到玉门关就是千里万里,而况丈夫出了玉门关,还有千里万里。这实际就是说,能不能寄到根本没有把握。下片则说“连夜不妨频梦见”,就算天天晚上都能在梦里相见,那也是空的,今年又白等了一年,音信全无。“过年惟望得书归”但愿过了年能有信寄回来。词中展示的,只是一丝无可奈何的悲哀。而李白的《子夜吴歌》则说: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2  就连妻子思念出征的丈夫,也要感叹一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也带几分英雄主义的气概。  贺铸不光词写得好,诗文也很有名,只可惜多已散佚。他有一首歌颂寇准人格高大的七律,诗题说有人拿一幅寇准的画像挂在驿舍里,诗人看了大为感动,于是写了这首诗。尽管贺铸感到寇准“凛凛英风万世孤”使他“忽瞻容貌涕洟俱”,末联很别致,“不烦摇扇苍蝇去,一片寒冰挂座隅”。有寇准的画像挂在驿舍里,就像放了一块冰,不用摇动扇子赶,苍蝇也不敢过来。以此来形容寇准一身正气,有震慑的威力,使苍蝇似的小人不敢不有所收敛。“不烦摇扇苍蝇去,一片寒冰挂座隅”,写寇准的“凛凛英风万世孤”,从侧面切入,写得可谓一笔到位,有很强的震撼力。  不过,贺铸词的主导风格,还是用浓丽精致的语言,来写用恋情的那一类。造语艳丽又显得很典雅,这才是他最有特色的地方,下面这一首是他的代表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3  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在门外看见一女子向他走来,但走到半路上又折了回去,于是他目送那女子一步步走远,终于看不见了。然后词人就想象,这女子可能住在哪里呢“月台花榭,琐窗朱户”那住处一定非常幽深偏僻,大概只有春天才能找到吧。  这首词很像现代诗人戴望舒那首著名的《雨巷》,其中一节说——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的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诗中那个像梦一样凄婉迷茫的女郎,与贺铸词中这个“凌波不过横墉路”的女子,其实都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朦胧的渴望与追求。  《踏莎行》也是贺铸的名词——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首词借迟开的荷花起兴,曲折委婉的表达出,词人失路的悲哀。荷花开在夏天,跟春天无缘,所以说“当年不肯嫁春风”。可是因为开得晚,开在秋天,结果刚一开就已是秋风乍起,就到了凋谢的时候,所以说“无端却被秋风误”

54。在杨柳依依的回塘,鸳鸯游泳的浦口,绿萍迅猛繁殖,把荷花裹在中间,赏花人就是坐船也划不进去。由于冷落,就连蜂蝶也不往这里飞,荷花于是而自开自落。别人不来,可骚人也就是词人还是来了,将谢未谢的荷花,于是凄然地望着词人,好象说“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两句词所表达的,比千言万语的牢骚所希望表达的还要全面。在人生这个永远在选择又永远在舍弃的过程中,当我们后悔因选择失误而造成不愉快,甚至是终身遗憾时,我们很自然就会叹息一声“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下面这首悼亡词,也是贺词中的珍品——《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词人在苏州有一处旧居,后来妻子死在这里,他也就离开了。一年后,大概是周年祭回来扫墓吧,“旧栖新垅两依依”,旧居和新坟都使他心情无比沉重。晚上他又睡在这所房子里,正遇上下雨,由不得想起曾经有一回,也这样雨声淅沥,妻子在一旁补衣的情景。他悲从中来,于是开始构思这首不朽的悼亡词,说“重过阊门万事非”,其实苏州一切如旧,唯一的变化,就是词人的妻子死了。因而下句说“同来何事不同归”,这椎心泣血的一声质问,是对往事的无法抛开,也是对眼前事实的无法接受,包含了无限的凄楚。“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55,这是饱含着血泪的回忆。使读者不由自主要随词人一同跌入灵魂失重的悲哀。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说,“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是审美冲击波至今没有减弱的名句。我们还会想起苏轼的悼亡词来,词是说的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词中相顾无言的细节,是最为震撼人心的。贺铸这首词,其震撼人心之处,也就在“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细节描述。《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