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

ID:8258713

大小:3.3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3-14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_第1页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_第2页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_第3页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_第4页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患儿,男,4岁,左上胸壁红肿五天入院。 体检:无发热,左胸锁关节处红肿、压痛+,局部皮温稍高,可及2.5cm×2.5cm肿块,移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WBC9×109/L,RBC3.0×1012/L,血沉14mm/h。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朗格罕氏细胞增生或朗格罕氏细胞肉芽肿。本病是骨嗜酸性肉芽肿、黄脂瘤病和勒—薛病的总称。三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骨嗜酸性肉芽肿为最轻型;黄脂瘤病为慢性播散型;勒—薛病为急性播散型,属恶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病理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网状内皮增生及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髓腔内形成数毫米至数厘米大

2、小的肉芽肿,压迫和破坏骨质,并可侵入软组织。镜下:1、早期: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和密切排列的朗格罕细胞,并有出血坏死;2、晚期:组织细胞充脂而成泡沫细胞,伴有非特异性炎性细胞和日益增多的网状纤维,病变最终可以骨化。临床表现好发于小儿及青少年,多数发病于20岁以前,高峰期在5~10岁(75%)。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扁骨,尤其以颅骨及肋骨多见;其次发生于长骨,以股骨、肱骨、胫骨和尺骨多见;另外还多发于椎骨和下颌骨。病变多为单发(为多发者的2~3倍),但20%的单发可见演变成多发。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可有局部疼痛,头部可触及软组织肿块。化验可有

3、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加快。单发者预后较好,部分病例可以自行愈合。X线表现一、扁骨易受累出现穿凿样或地图样(斑片状)骨质破坏。颅骨病变可不受颅缝限制,少数破坏区内可见出现“纽扣状”死骨(此征亦可见于颅骨结核、转移瘤及放射性骨坏死)。扁骨的骨嗜酸性肉芽肿(如肩胛骨)修复期为广泛硬化。X线表现二、长骨病变多位于骨干或干骺端,不累及骨骺。表现为长圆形中心性溶骨性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或中段。病灶周围硬化多较明显,骨膜反应明显,呈平行或葱皮样,随病程延长愈加明显、浓密。一般无软组织肿块。X线表现三、椎体多为溶骨性破坏;椎体压缩变薄,椎间隙可稍变

4、窄,椎体压缩后前后径增大、致密,重者似硬币样改变。15岁以下的扁平椎,除非证实有其他原因,均应考虑为嗜酸性肉芽肿。X线表现四、其他多数单发,且有自愈倾向,也可再出现新病灶。若单发病灶持续12月以上仍未出现新病灶,则不可能有新病灶出现。鉴别诊断一、急性骨髓炎临床症状较骨嗜酸性肉芽肿重。X线表现:骨破坏随病程延长边缘变清楚、硬化,破坏区内无死骨形成。二、尤文肉瘤10~15岁发病率最高,5岁以前极少发生。约3/4病例发生在长骨和骨盆主要症状:疼痛、局部肿胀,皮肤红热,可有低热,白细胞增多病变持续进展,无修复趋势病变范围广骨质破坏:虫蚀状或筛孔状骨质

5、破坏,边缘模糊;大块状骨质破坏少见;髓腔常扩大,但无明显膨胀,有时可见骨包壳。骨膜增生:葱皮状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放射状骨针几乎所有病例可见软组织肿块三、骨囊肿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呈边缘光滑锐利、界限清楚的囊状透亮区。边缘有菲薄硬化,无骨膜反应。病灶大小多较骨嗜酸性肉芽肿大。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单骨或多骨病变多为单侧性发病趋势囊状骨纤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明显硬化,其内有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或磨玻璃样密度为其特征周围无骨膜反应五、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变形椎间隙变窄椎旁脓肿形成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附件结核表现为

6、附件的溶骨性破坏及脓肿形成瘘管形成,继发感染出现增生硬化表现六、脊柱骨转移瘤大部分发生于中年以上常多发可有恶性肿瘤病史,病情重常早期侵犯椎弓根,虽然椎体也可变得很扁但很少呈典型扁平椎表现其密度往往减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