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57013
大小:2.1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3-14
《肱骨髁上骨折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内、外髁上2cm范围内的骨折,多见于12岁以下的儿童,尤以5~8岁儿童的发生率最高,为儿童的常见骨折,发病率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一、解剖生理1、肱骨髁上为坚质与松质骨的交界处,结构扁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两窝间仅隔一层薄骨片,成为应力上的弱点。2、肱骨下端参与肘关节构造,有二个生理角度:(1)前倾角30~50度。(2)携带角10~15度。骨折后可使上述角度发生改变,影响功能。3、肱骨下端周围有重要血管、神经通过:(1)前外侧:桡神经。图(1)(2)前中部:正中神经、肱动脉。图(2)(3)内后方:尺神经。图(3)二、病因
2、病机1、伸直型:(1)跌倒时肘关节伸直、手掌撑地所致。(2)骨折近端向前方、远端向后方移位。(3)容易损伤肱动脉和正中神经。2、屈曲型:(1)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所致。(2)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3)血管、神经损伤机会较少。3、粉碎型(1)多见于大令儿童和成年人。(2)内、外髁劈裂,骨折线呈“T”字或“Y”字形。4、受侧向暴力影响,各型常伴有桡偏、尺偏移位。尺偏型 桡偏型三、诊断1、伤后肘部肿胀、疼痛、肘关节呈半伸位,不能屈伸活动。2、移位较大者,局部明显肿胀、有皮下瘀斑和张力性水泡。图(4)3、伸直型骨折:肘部呈‘靴状’畸形,肘后三点
3、关系(肘三角)无改变。图(5)4、肱骨髁上压痛,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5、X片显示骨折。图(6)四、并发症1、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又称Volkmann氏肌挛缩。原因:骨折块和血肿的胀力挤压肱动脉及其分支,使血管受压、痉挛,导致前臂屈肌缺血、水肿,神经麻痹(肌肉缺血2~4小时可发生功能障碍,8~12小时即不可逆坏死。神经缺血30分钟即感觉异常,12~24小时造成不可逆损害)最后肌肉坏死,疤痕挛缩,发生畸形。前期出现症状:(1)前臂和手部皮肤苍白、发凉、发麻,疼痛剧烈。(2)手指不能伸屈,被动伸屈时疼痛加剧。(3)桡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后期出现症状:肌肉坏死,疤痕挛缩,‘
4、爪状手’畸形。图(7)2、正中神经损伤。(1)第一、二指不能屈曲,第三指屈曲不全。(2)拇指不能对掌、对指。(3)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及背侧远端皮肤感觉障碍。(4)后期前臂部分屈肌和大鱼际肌萎缩(猿掌)。3、桡神经损伤。4、肘内翻畸形。图(8)年令越小发生率越高,原因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为:(1)远端尺偏移位未纠正。(2)骨折远端内旋移位。(3)内侧皮质塌陷,失去支撑,愈合过程中自动尺偏。5、肘外翻畸形。(少见)6、迟发性尺神经炎。(少见)五、治疗(一)无移位骨折:屈肘90°,超肘关节小夹板固定2~3周。图(9)(二)有移位骨折:1、手法整复:(1)先在牵引下纠正
5、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2)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曲,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拉近端向后,使其复位。(3)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直,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拉远端向后,使其复位。(4)粉碎型:尺骨鹰咀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图(10)2、夹板固定:(1)伸直型:屈肘90-110度,固定3-4周。(2)屈曲型:先伸肘位(40-60度)固定3周,后逐渐改为屈肘90固定2-3周。(三)注意事项:(1)局部严重肿胀时,原则上暂不施行手法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3-7天肿消后再整复。(2)发现血管损伤,应松解固定,解除断端对血管的挤压,将肘
6、关节置于半屈位,严密观察,如无好转,行手术探查。结束图(1)桡神经沿肱桡肌和肱肌之间下行,至肱骨外髁处分为深、浅两支向下行走。(返回)图(2)正中神经、肱动脉在肘窝部肱骨下端与肱二头肌腱膜之间下行,肱二头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其腱膜斜向内与前臂筋膜相连,肱动脉与正中神经被约束于肌腱内侧、腱膜弓的下方。(返回)图(3)尺神经(返回)图(4)(返回)图(5)靴状畸形(返回)图(6)(返回)图(7)前臂屈肌缺血性肌挛缩(返回)图(8)(返回)图(9)(返回)图(10)(返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