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

ID:8250953

大小:8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3-13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1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2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3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4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考试要点第一单元  绪论一、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黄帝内经》确立了诊断学的理论依据,记载大量四诊方面的内容,奠定了四诊的基础。《难经》确立了“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2、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4、西晋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5、宋代•施发《察病指南》为最早的诊法专著。6、元代•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7、明•李时珍《濒湖脉学》8、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脉神章》9、民国

2、•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集历代舌诊研究之大成。10、清.林之翰的《四诊抉微》。11、清•汪宏的《望诊遵经》。二、中医诊断学的原则1、审察内外: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第二单元问诊问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现在症。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多因外邪袭表。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多因阳失温煦。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意义: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

3、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为外感风热表证。发热轻,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证。 2、但寒不热 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意义:主里寒证。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2)久病恶寒:虚寒证 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感觉叫但热不寒。(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C以上)。 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意义:主里实热证。(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属阳明腑实。 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湿温病,湿遏热伏。 夜间潮热:入

4、夜低热,骨蒸发热。属阴虚火旺。  附:日哺热甚,是指申时(下午3-5时)阳明经气旺时发热较甚。身热不扬,是指肌肤初扪不觉很热,但扪之较久即感灼手。骨蒸发热,是自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 (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C之间。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分类:阴虚发热。气虚。小儿夏季热。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分类:发无定时:属少阳病。 发有定时:属疟疾病。(二)问汗1、表证辨汗 无汗: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太阳中风证。风热表证。2、里证辨汗(1)

5、自汗:表现: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 意义:气虚、阳虚。(2)盗汗:表现为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意义:阴虚、气阴两虚。  (3)绝汗:表现为汗出量多,津液大泄。          意义:亡阳、亡阴。(4)    战汗:表现:为先恶寒战粟,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        病机:邪正剧烈相争,为疾病转折点。          意义:热退汗出脉缓—邪去正安—病情好转。              战汗后高热不退,脉来急疾—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3、局部辨汗(1)    头汗:头部或颈部

6、出汗较多。属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或虚阳上越。  (2)半身汗:仅半侧身体有汗,患侧经常无汗,属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周。  (3)手足心汗:病人手足心汗出较多。          意义:阴经郁热、阳明燥热、脾虚失运。  (三)问头身  1、疼痛性质(1)胀痛:气滞。(2)刺痛:瘀血。(3)冷痛:寒邪阻络(实证);阳虚(虚证)。(4)灼痛:火邪窜经(实证);阴虚火旺(虚证)。(5)重痛:湿邪困阻气机;肝阳上亢。(6)酸痛:湿邪;肾虚。(7)绞痛:有形实邪(瘀血、结石);寒邪凝滞(胃肠绞痛)。(8)隐痛:阳气不

7、足;精血亏损。2、头痛  头痛部位:          太阳经—头痛连项  三阳头痛  阳明经—前额连眉棱骨          少阳经—头侧太阳穴处                    太阴经—头痛晕沉,腹泻自汗  三阴头痛  少阴经—头痛连齿          厥阴经—巅顶头痛  3、腰痛  肾虚腰痛:腰部绵绵作痛,酸软无力。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  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针刺,固定不移,拒按,不能转侧俯仰。(五)问耳目  1、耳鸣:即耳中鸣响,妨碍听觉。    实证:耳鸣如潮,暴鸣声大,

8、按之不减。    虚证:耳鸣如蝉,鸣声渐小,按之可减。2、目眩: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花物动乱,又叫眼花。可由肝阳上亢,痰湿蒙窍导致。3、雀目:黄昏视力明显减退,为肝虚。(六)问睡眠1、失眠概念:指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睡眠易惊,或彻夜不眠,又叫“不寐”。  病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心肾不交:不易入睡。      心脾两虚:睡眠易醒。      胆郁痰扰:睡眠易惊。      食滞胃脘: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