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斯金纳强化理论专题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案例1:一位男同学的恋爱史第一阶段:男生(赞美之词)女生电话电话第二阶段:女生男生(赞美之词)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1思考:是什么让个体形成“操作性反射”结论: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结果对某种行为的增减产生影响。凡是其结果使行为增加的,称之为“强化”凡是其结果使行为减少的,称之为“惩罚”
2二、强化理论人的行为受行为后果的控制,因而改变刺激后果就能改变行为——后果刺激强化特点:(1)强化并不一定都令人愉快;(2)强化存在个体差异与情境性;(S)→Rs
3(一)强化:某行为结果使行为概率增加的过程。1.正强化:通过呈现某一想要的、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2.负强化:通过减少或取消某一厌恶性、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4案例21.父母唠叨着让孩子清理房间——孩子连续两个星期都整理了房间——父母的唠叨停止了。(负强化)2.孩子起床自己整理床铺——妈妈夸奖说“床铺整理的好整齐!”——孩子以后经常整理床铺。(正强化)
5案例3买糖果与发脾气妈妈带着孩子在商场购物,当他看到巧克力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但是,妈妈没有答应。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他买了。以后的几周里经常能看到这一幕。再后来,这位妈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区,就先给孩子巧克力。思考:分析妈妈的行为,说一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6分析:妈妈买巧克力的行为,增加了孩子哭闹的频率,是正强化。孩子对妈妈哭闹,塑造了妈妈卖巧克力的行为,是负强化。妈妈这样做会养成孩子娇纵的不良习惯。
7(二)强化物:使行为增加的刺激物社会强化物认可、关注【口头表扬、拍拍肩膀】自然强化物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有兴趣的活动】反馈提供活动表现的信息【评语、成绩单】活动强化物普雷马克原理:用喜欢的活动强化不喜欢的行为;【奖励自己读十页书后就可以看一个电视节目。】实物强化物可以赚到的有价值的实物【球、钱、书】符号强化物可交换【积分兑换】代币【P22】
8三、惩罚某行为结果使行为概率降低或消除的过程。1.Ⅰ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呈现性惩罚】2.Ⅱ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减低反应频率。【移去性惩罚】
9案例1:一位男同学的恋爱史电话电话第二阶段:女生男生(赞美之词)第三阶段:女生男生(拒绝)正强化惩罚
10惩罚作用①惩罚只是教人不该做什么,而不是教人该做什么。②惩罚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不良行为。③惩罚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惩罚至少在抑制不良行为方面是非常有效的。避免危害扩大。
11讲话罚站回答提问去除罚站减少增多罚站,到底是算惩罚物呢?还是负强化物?负强化的实施前提:个体处在某种厌恶刺激下
12思考: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行为反应频率方式刺激特点情绪体验惩罚1惩罚2行为反应频率方式刺激特点情绪体验
13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行为反应频率增多增多减少方式呈现去除呈现刺激特点愉悦厌恶厌恶情绪体验快乐开始痛苦停止痛苦开始惩罚1惩罚2行为反应频率减少减少方式呈现移去刺激特点厌恶愉悦情绪体验痛苦开始愉快结束
14(四)惩罚物:使行为减少的刺激物。1.呈现性惩罚物:体罚:对身体施行厌恶刺激,如电击、身体练习。谴责:强烈的、否定的语言刺激或警告语句。反映限制:当问题行为出现时马上采取措施对身体进行限制。矫枉过正:偷一罚十、错一字写十遍2.移去性惩罚物:隔离、反应代价
15思考: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更多的要使用哪种强化物或惩罚物?结论:社会强化物、自然强化物、活动强化物移去性惩罚
16思考: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是否是无限期的?强化消失,学生行为会不会消失?结论合理运用强化间隔,可以提高反应稳定性
17(五)强化的程式:是指通过控制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来增强或减弱行为。1、连续强化:即每次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及时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2、间隔强化:即偶尔强化某一行为——延缓强化【在巩固反应时最为有效】时距式、比率式【21表】最佳组合:最初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变化比例强化安排
18(六)强化技术:行为的塑造和消退【21】1.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相继近似法:(1)确定目标行为(2)确定起始行为(3)选择适当强化物(4)设计塑造步骤(5)按正确步调前进
192.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行为的过程。(1)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2)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3)行为发生概率降低。
2021
21
22
23例二:在上小学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包括教育孩子在早晨上学前和父母说:“爸爸妈妈再见”,放学回家时在门口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但是,有些父母根本不注意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在孩子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和“爸爸妈妈再见”时没有任何反应。无意之间消退了应该强化的好行为24
24例三:洋洋因为想要玩具机关枪不能被满足而大哭大闹。爸爸妈妈坚持,不为所动。这时恰好爷爷奶奶来了,一看孙子哭得厉害,不仅批评儿子、媳妇,还一个劲地安慰孙子,并承诺马上买。 爷爷奶奶的卷入和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使本来有可能执行得很好的消退程序半途而废,从而可能使孩子把哭闹当作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手段。无意中中断消退程序,使消退半途而废25
25例四:一对夫妇想通过消退法消退女儿的打断别人谈话的不良行为。一天有人来访,女儿又打扰大人谈话,父母没有理她,可是,女儿却在一边大吵大闹。父母感觉没有办法,走过来和她讲道理(这就强化了她的不良行为,中断了消退)。下一次出现类似情景时,父母又试图用消退法消退孩子的打断大人说话的行为。这就是间歇消退,并不能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无意中使用了间歇消退26
26本节小结1.可以通过控制强化来控制行为2.使用正强化应注意及时强化、正确选择强化物等3.在矫正不良行为时,应谨慎使用惩罚,并配合正负强化使用4.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消退的使用
27作业:根据案例3“买糖果与发脾气”,制定一份行为矫正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