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04322
大小:750.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3-18
《《斯金纳强化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9】一、分析两种行为思考:小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和巴普洛夫实验中狗听到铃声掉口水的行为有什么区别?狗: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外在刺激引发的行为——应答性反射S→R鼠:操作性行为:有机体“习得”后,主动发出的行为——操作性反射R→S两者的区别:行为是否有目的结论:想增强某种行为,就奖赏它!案例1:一位男同学的恋爱史第一阶段:男生(赞美之词)女生电话电话第二阶段:女生男生(赞美之词)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思考:是什么让个体形成“操作性反射”结论: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结果对某种行为的增减产生影响。凡是其结果使
2、行为增加的,称之为“强化”凡是其结果使行为减少的,称之为“惩罚”二、强化理论人的行为受行为后果的控制,因而改变刺激后果就能改变行为——后果刺激强化特点:(1)强化并不一定都令人愉快;(2)强化存在个体差异与情境性;4(S)→Rs(一)强化:某行为结果使行为概率增加的过程。1.正强化:通过呈现某一想要的、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2.负强化:通过减少或取消某一厌恶性、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案例21.父母唠叨着让孩子清理房间——孩子连续两个星期都整理了房间——父母的唠叨停止了。(负强化)2.孩子起床自己整理床铺——妈妈夸奖说“床铺
3、整理的好整齐!”——孩子以后经常整理床铺。(正强化)6案例3买糖果与发脾气妈妈带着孩子在商场购物,当他看到巧克力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但是,妈妈没有答应。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他买了。以后的几周里经常能看到这一幕。再后来,这位妈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区,就先给孩子巧克力。思考:分析妈妈的行为,说一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分析:妈妈买巧克力的行为,增加了孩子哭闹的频率,是正强化。孩子对妈妈哭闹,塑造了妈妈卖巧克力的行为,是负强化。妈妈这样做会养成孩子娇纵的不良习惯。(二)强化物:使行为增加的刺激物9社会强化物
4、认可、关注【口头表扬、拍拍肩膀】自然强化物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有兴趣的活动】反馈提供活动表现的信息【评语、成绩单】活动强化物普雷马克原理:用喜欢的活动强化不喜欢的行为;【奖励自己读十页书后就可以看一个电视节目。】实物强化物可以赚到的有价值的实物【球、钱、书】符号强化物可交换【积分兑换】代币【P22】三、惩罚某行为结果使行为概率降低或消除的过程。1.Ⅰ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呈现性惩罚】2.Ⅱ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减低反应频率。【移去性惩罚】案例1:一位男同学的恋爱史电话电话第二阶段:女生男生(赞美之词)第三
5、阶段:女生男生(拒绝)正强化惩罚惩罚作用①惩罚只是教人不该做什么,而不是教人该做什么。②惩罚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不良行为。③惩罚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惩罚至少在抑制不良行为方面是非常有效的。避免危害扩大。讲话罚站回答提问去除罚站减少增多罚站,到底是算惩罚物呢?还是负强化物?负强化的实施前提:个体处在某种厌恶刺激下思考: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行为反应频率方式刺激特点情绪体验惩罚1惩罚2行为反应频率方式刺激特点情绪体验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行为反应频率增多增多减少方式呈现去除呈现刺激特点愉悦厌恶厌恶情绪体验快乐开始痛苦停止痛苦开始惩罚
6、1惩罚2行为反应频率减少减少方式呈现移去刺激特点厌恶愉悦情绪体验痛苦开始愉快结束(四)惩罚物:使行为减少的刺激物。1.呈现性惩罚物:体罚:对身体施行厌恶刺激,如电击、身体练习。谴责:强烈的、否定的语言刺激或警告语句。反映限制:当问题行为出现时马上采取措施对身体进行限制。矫枉过正:偷一罚十、错一字写十遍2.移去性惩罚物:隔离、反应代价思考: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更多的要使用哪种强化物或惩罚物?结论:社会强化物、自然强化物、活动强化物移去性惩罚思考: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是否是无限期的?强化消失,学生行为会不会消失?结论合理运用强化
7、间隔,可以提高反应稳定性(五)强化的程式:是指通过控制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来增强或减弱行为。1、连续强化:即每次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及时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2、间隔强化:即偶尔强化某一行为——延缓强化【在巩固反应时最为有效】时距式、比率式【21表】最佳组合:最初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变化比例强化安排19(六)强化技术:行为的塑造和消退【21】1.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相继近似法:(1)确定目标行为(2)确定起始行为(3)选择适当强化物(4)设计塑造步骤(5)按正确步调前进2.消退:
8、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行为的过程。(1)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2)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3)行为发生概率降低。22例二:在上小学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包括教育孩子在早晨上学前和父母说:“爸爸妈妈再见”,放学回家时在门口喊:“爸爸妈妈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