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

ID:82463310

大小:2.86 MB

页数:248页

时间:2022-11-03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1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2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3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4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5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6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7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8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9页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香招教XXXX年教师招聘备考讲座(最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教师(jiàoshī)招考真题分类解析金建生教授(jiàoshòu)博士09-13教育根底(gēndǐ)知识真题第一页,共248页。

1单项选择题:教育(jiàoyù)起源1.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泳,都是教育的形式,人类产生之后继承了动物的教育形式,因而人与动物的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持这种观点(guāndiǎn)的学说属于()。09中学解析:教育的神学起源说: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guāndiǎn)。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等。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开展需要的辨证统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著作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第二页,共248页。

2教育(jiàoyù)功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一种固定资本,这说明他认定教育具有()。解析: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开展(kāizhǎn)和社会开展(kāizhǎn)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两大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社会功能包括: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社会治理人才、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教育传播政治意识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将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教育创造、保存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教育通过自身的运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文化的传递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第三页,共248页。

3学制(xuézhì)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在全国公布并实施的学制是()。09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且实施的学制。但以讲经为重。壬子癸丑学制废除科举制度、缩短了普通教育年限、增加了实业教育,设立初等和中等补习教育。成认女子教育权利。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新学制系统〞〔即壬戌学制〕似美国(měiɡuó)“6·3·3〞学制。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直接升入大学。不单设职业学校,初中附设职业科。大学采用选科制。第四页,共248页。

43.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20211.中国近代学校(xuéxiào)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是(C)。133.在中国教育制度开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C)。13小学4.我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B.)2021初中第五页,共248页。

5德育(déyù)让学校的一墙一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产生教育影响。这里主张〔强调〕的德育方法是()。09小学解析: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掌握行为标准标准,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德育的根本方法。说服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cānguān)、访问、阅读书籍报刊等典范示范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一、人格感化,即教育者靠自己高尚品德、人格以及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二、环境陶冶,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三、艺术熏陶,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诗歌、影视等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第六页,共248页。

6第七页,共248页。

76.在德育方法中,以下属于说服教育的是〔〕A、操行评定指导B、讨论与参观C、表扬与奖励D、艺术陶冶12小学3.教师以表美、道美、风格美作为教育的方式,这种德育方式属于()。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bùxíng)表达了哪一种德育方法〔B〕11初中A、陶冶教育法B、典范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实践锻炼法第八页,共248页。

8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其理论假设是〔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根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jiàoshī)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正确方法,就是教师(jiàoshī)自己去学会关心。第九页,共248页。

9社会学习〔行动〕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根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xīnlǐ)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开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第十页,共248页。

10“欣赏型德育模式(móshì)〞的根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可以被学生欣赏的审美对象即“德育美〞,这是欣赏型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是这一模式(móshì)建构的关键。因而,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美、作品美和师表美的创造和欣赏。第十一页,共248页。

11对话性德育模式。对话性德育模式的践行中,有一些根本策略:第一,营造自由(zìyóu)的交往情景;第二,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第三,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第四,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第十二页,共248页。

12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动〞,是指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它至少包括学生主动参与的游戏、劳动、学生之间的外部协作和其他集体性活动等。此外,“活动〞具有其道德开展和道德教育意义,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第一,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开展的根源与动力;第二,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zhēnzhèng)根底。第十三页,共248页。

13生活型德育模式。生活型德育与以往的运动式德育和塑造型德育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一,生活型德育是以现时(xiànshí)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根本途径对学生实施的德育;第二,生活型德育主张学校德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第三,生活型德育注重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实施生活型德育必须坚持三个根本性原那么,即主体性原那么、主导性原那么和创新性原那么。第十四页,共248页。

14主体(zhǔtǐ)德育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刻理解主体(zhǔtǐ)德育模式:第一,主体(zhǔtǐ)德育模式以师生互动为根底,由此所建构的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目的性特征。第二,主体(zhǔtǐ)德育模式以主体(zhǔtǐ)性原那么为根本原那么,在德育过程中,应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zhǔtǐ)性。第三,主体(zhǔtǐ)德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第四,主体(zhǔtǐ)德育模式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近年来,具有主体(zhǔtǐ)德育模式类型特质的具体模式还有:自主构建型德育模式、“自主-选择-养成〞德育模式、“自我教育〞模式、“鼓励参与〞德育模式等。第十五页,共248页。

15儿童(értóng)开展规律5.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那么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开展具有()。09中学解析:答案D.2.人的开展有两条规律:中心(zhōngxīn)四周律和头尾律。这说明人的身心开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13中学第十六页,共248页。

16顺序性是指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开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如身体的开展是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到全身的边缘方向〞开展的,人的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思维,记忆的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的开展的,这些顺序是不可违背的。阶段性是指:人的一生,都要经历(jīnglì)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开展的不同特征。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那么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不平衡性是指:青少年身心开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开展在不同时期开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开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开展。又如脑的开展最迅速的是在出生后的第5—10个月,五、六岁,十三、四岁三个阶段,其他阶段那么开展较慢。二是不同方面开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到达较高水平,有些方面那么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开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那么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开展。在艺术才能中,音乐的才能表现为较早,绘画、雕刻才能那么表现为较晚,等等。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教师抓住青少年学生身心开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取得最正确效果第十七页,共248页。

17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开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举例〕可变性是指:身心开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开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教师要看到学生身心开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开展。个别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开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要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开展学校教育对个体(gètǐ)开展的促进作用1、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对个体(gètǐ)的开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gètǐ)开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gètǐ)开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gètǐ)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第十八页,共248页。

18注意(zhùyì)6.学生上课时没有听老师讲课,而是在下面集中精力看有趣的小说,这种现象属于(A)。A.注意分散B.注意集中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09中学6.教师讲课时,一位学生一会听讲,一会翻书,一会写字。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D〕10小学A、稳定的B、起伏的C、转移的D、分散的10.在教学中,大多数注意是要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这种注意叫(A.)2021初中(chūzhōng)6.在寂静的夜晚,将钟放在一个恰当距离,你会感觉到一会儿听到滴答声,一会儿听不到,这种注意现象是(B)。第十九页,共248页。

19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其根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始终,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注意具有三种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环境或同一活动上的注意持续时间。狭义(xiáyì)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注意的广度就是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觉对象的特点,二是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注意的起伏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这种现象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但只要我们的注意没有离开当前的对象,注意起伏就不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第二十页,共248页。

20注意的转移(zhuǎnyí)是指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调动到另一个对象上,或者在同一种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度到另一种操作的特性。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影响主义的特点有: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比照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心理状态:1、人对事物的兴趣、需要和态度。2、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3、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所以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注意不稳定我们就说注意分散了。第二十一页,共248页。

21感知觉(zhījué)7.听见说“五星红旗〞,我们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个形象是(B)。099.感知、记忆、思维是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我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根本过程,它们属于(A)5.我们坐在一列靠站停止的火车(huǒchē)上,当相邻的一列火车(huǒchē)开动时,我们会觉得我们乘坐的火车(huǒchē)开动了,这种现象是〔C〕A、真动知觉B、主动知觉C、诱导运动D、运动后效6.在寂静的夜晚,将钟放在一个恰当距离,你会感觉到一会儿听到滴答声,一会儿听不到,这种注意现象是(B)。第二十二页,共248页。

22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形象就是知觉在头脑中的表象。记忆表象〔memoryimage〕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它是同形象记忆有关的回忆结果。例如,提到你过去的一位教师、同学或朋友,那么他的形象、他的音容笑貌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我们把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记忆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后像是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tíngzhǐ)后,头脑中仍然保持着的事物映像,它由刺激物直接影响后的效应引起,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配,在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第二十三页,共248页。

238.一个人项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到达(dàodá)完美的境界,这种需要,马斯洛称为〔〕。A.认知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  C.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二十四页,共248页。

24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平安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平安需求〔Safety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平安、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tòngkǔ)、威胁或疾病等。社交需求〔Loveandbelonging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Esteem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时机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第二十五页,共248页。

25学习(xuéxí)迁移9.强调个体对两种或多种学习(xuéxí)活动的共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的迁移是()。A.共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理论D.认知结构迁移论第二十六页,共248页。

26迁移(qiānyí)在心理学上也称学习迁移(qiānyí)也称训练迁移(qiāny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qiānyí)是查考的重点。需要掌握如下考点:第二十七页,共248页。

27迁移(qiānyí)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进行的划分。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如地方方言对学习普通话具有消极影响。(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这是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进行的划分。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论是顺向迁移或是逆向迁移,其产生的影响都有正负现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加涅;根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已经习得的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不需要产生新概念或新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一般不涉及解决新问题;纵向迁移:也称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已经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一般需要解决新问题并得出新规那么即“高级规那么〞。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shànɡwèi)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shànɡwèi)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第二十八页,共248页。

28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布鲁纳;根据迁移范围的大小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大。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把从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小。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类迁移就叫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类迁移叫做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cóngér)应用于新情境,这类迁移叫做重组性迁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所罗门,帕金斯;低路迁移: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将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第二十九页,共248页。

29迁移(qiānyí)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根底,认为心理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心理官能〔指记忆、思维等一般心理能力(nénglì)〕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开展,而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开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在教育上形成了“形式教学〞。这种教学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题材的活动形式。形式训练说在欧美盛行了约二百年,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那么认为,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响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响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第三十页,共248页。

303.类化〔概括化〕理论。1908年,贾德批评了共同要素说,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即概括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kěyǐ)局部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他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是给一组儿童授予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教,然后让两组儿童射击置于水中的靶子。最初射击置于离水面1.2吋的靶子时,成绩根本相等;但靶子被移到水面下4吋时,掌握折光原理的儿童,不管在速度上,还是在正确度上均大大超过控制组。贾德认为这是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程度的目标可以(kěyǐ)做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第三十一页,共248页。

314.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shìwù)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shìwù)之间的关系。第三十二页,共248页。

32〔二〕现代(xiàndài)迁移理论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安德森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那么可以产生迁移。产生式是认知的根本(gēnběn)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动作的配对构成强调迁移的产生是由外界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与主体因素共同决定的。第三十三页,共248页。

33影响(yǐngxiǎng)迁移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智力2.年龄3.认知结构4.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5.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yǐhòu)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二、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特性2.教师的指导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迁移的媒体第三十四页,共248页。

34学习(xuéxí)理论10提出尝试(chángshì)-错误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第三十五页,共248页。

35四大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建构(jiànɡòu)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以刺激S和反响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响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响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反响就会自动出现。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强化学说都是这一学派的学说。第三十六页,共248页。

36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响〔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tóunǎo)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响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受习惯所支配。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加涅认为,任何一个教学传播系统都是由“信源〞发布“消息〞,编码处理后通过“信道〞进行传递,再经过译码处理,复原为“消息〞,被“信宿〞接收。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摄取信息的一种程式;学习者自发的控制和积极的预期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反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加涅在对学习活动进一步分析的根底上,又把与上述学习过程有关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一是动机阶段;二是了解阶段;三是获得阶段;四是保持阶段;五是回忆阶段;六是概括阶段;七是作业阶段;八是反响阶段。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行为,通常采取畅快、一下子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面发生的行为截然分开来而突然出现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第三十七页,共248页。

37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主要教育心理学理论集中表达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中。他重视学科根本结构的掌握。布鲁纳强调“不管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根本结构〞。所谓“根本〞,就是“具有既广泛而又有强有力的适用性〞,学科的根本结构包括根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也就是每科教学要着重教给学生这“三基〞。提倡有效学习方法的形成。在布鲁纳看来,人类具有对于不同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人的学习其实就是按照知识的不同类别把刚学习的内容纳入到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中,有效地形成学习者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根底学科的早期教学。主张学生的发现学习。使用发现法应遵循(zūnxún)六个步骤:提出和明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对问题的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协助学生收集可供下断语的资料;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第三十八页,共248页。

38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奥苏伯尔是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对教育心理学的杰出奉献集中表达在他对有意义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等,并将学习论与教学论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表述中。〔1〕有意义学习。他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两条标准。第一条,学习者新学习的符号或观念与其原有知识结构中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联系,如学习者在了解哺乳动物的根本特征后,再对照特征,知道鲸也属于哺乳动物家族中的一员。第二条,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结(liánjié)是建立在非人为的、符合逻辑的根底上的,如四边形的概念与儿童原有知识体系中的正方形的概念的关系并不是人为地强加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指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一是内部条件,学习者表现出意义学习的态度倾向,即学习者表现出积极地寻求把新学习的知识与本人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的行为倾向性。二是外部条件,所要学习的材料本身要符合逻辑规律,能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相吻合,在学习者的认知视野之内。提出了人类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一是表征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二是概念学习,主要指学习者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三是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必须建立在概念学习的根底上,是学习假设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把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活动。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学习类型。学习假设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概括性命题学习。第三十九页,共248页。

39知识的同化。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根底是同化。他认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新旧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里同化主要指的就是学习者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从而引起图式量的变化的活动。奥苏伯尔按照新旧知识的概括水平及其相互间的不同(bùtónɡ)关系,提出了三种同化方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将概括程度处在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题,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题之中,从而掌握新学习的有关概念或命题。按照新知识对原有知识产生影响的大小,下位学习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派生类属学习,即新学习的知识仅仅是学习者已有概念或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一种派生物。例如,学习者掌握了个性心理的根本特征后,就不难理解个性心理中具有代表性的性格的特征了,这种学习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使原有知识获得了证实或扩充。另一种是当学习者获得一定的类属于原有概念或命题的新知识以后,使自身原有的概念或命题进一步精确化,使其受到限制、修饰或扩展,这种学习称为相关类属学习。例如,学习者已经熟悉了“氯在点燃状态下可以与铁发生化学反响〞的命题,现在学习新的命题“溴在点燃状态下也可以与铁发生化学反响〞,后一命题与前一命题之间只是相关关系,后者不可以从前者中派生出来。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在学习者已经掌握几个概念或命题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一个概括或包容水平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如学习者在熟悉了“感知〞、“记忆〞、“思维〞这些下属概念之后,再学习“心理过程〞这个概括程度更高的新的概念,这个概括水平更高的新概念主要通过归纳原有下位概念的属性而获得意义。当新学习的概念和命题既不能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概念或命题产生下位关系,也不产生上位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时,这时的学习便只能采用并列结合学习。如学生在学习了心理过程的根本知识以后,再学习个性心理的有关知识,这时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第四十页,共248页。

40学习的原那么与策略。奥苏伯尔还在有意义学习和同化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学习的原那么与策略。一是逐渐分化原那么。这条原那么主要适合下位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用演绎法从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要比用归纳法从的具体细节中概括整体容易一些,因而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应该先传授最一般的、概括性最强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或原理,然后再根据具体细节逐渐加以分化。二是综合(zōnghé)贯穿原那么。这条原那么主要适合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奥苏伯尔主张教师在用演绎法渐进分化出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之间的横向贯穿,要及时为学习者指出新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防止由于外表说法的不同而造成的知识间人为的割裂,促进新旧知识的协调和整合。三是序列稳固原那么。这条原那么主要针对并列结合学习,该原那么指出对于非上位、非下位关系的新旧知识可以使其序列化或程序化,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奥苏伯尔也指出,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该要求学习者及时采取纠正、反响等方法复习回忆,保证促进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稳定性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牢固性。第四十一页,共248页。

41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呈现新的学习任务之前,由教师先告诉学生一些与新知识有一定(yīdìng)关系的,概括性和综合性较强、较清晰的引导材料,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新知识的同化点,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下位学习。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性质,奥苏伯尔列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先行组织者。对于完全陌生的新知识,他主张采用说明性组织者〔或陈述性组织者〕,利用更抽象和概括的观念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固定观念;对于不完全陌生的新知识,他主张采用比较性组织者,帮助学生分清新旧知识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获得精确的知识奠定根底。第四十二页,共248页。

42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1952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班杜拉建构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一个实验作为载体,只不过他所采用(cǎiyòng)的实验对象从动物变为了人类自身。他的实验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三个〔A、B、C〕不同班级的学生看三段录像,录像中的一局部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大孩子在一间屋子里击打一只充气玩具。接着,屋子里出现了一个成人,三个班级的学生随后所看录像的内容就不一样了,A班学生看到的镜头是成人不满地在孩子的脑袋上拍打了几下,以示对孩子这种行为的惩罚;B班学生那么看到进来的成人亲昵地摸了摸孩子的头,似乎是对孩子这种行为的赞许;C班学生看到成人进屋以后,既没有对孩子表示惩戒,也没有对孩子表示赞赏,只是假设无其事地招呼孩子离开那间屋子。看完录像以后,实验者让三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待在不同的教室里,里面都放有一只充气的玩具,观察者那么在教室外观察学生的行为反响,结果看到B班学生主动攻击玩具的次数最多,C班次之,A班最少。第四十三页,共248页。

43班杜拉通过这个实验得出了著名的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并且班杜拉认为,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行为和环境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而加以改变的,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班杜拉把儿童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1〕注意阶段。〔2〕保持阶段。〔4〕动机阶段。按照班杜拉的理解,对于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响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二是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如实验中的B班学生由于看到录像中小孩对充气玩具攻击后受到成人的表扬,从而他们决定采取与录像中小孩相同的行为来对待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事情;三是自我强化,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例如,在一次跳绳比赛(bǐsài)中一个学生对自己跳了150次而欣喜不已,而另外一个同样成绩的学生那么懊丧不已。第四十四页,共248页。

44第四十五页,共248页。

45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人本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mùdì)的必然产物,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第四十六页,共248页。

46教育(jiàoyù)法规第四十七页,共248页。

47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时间:1995年3月18日施行时间:1995年9月1日立法机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dìwèi):教育根本法,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dìwèi)。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针。第四十八页,共248页。

48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时间(shíjiān):1986年4月12日修订时间(shíjiān):2006年6月29日施行时间(shíjiān):2006年9月1日立法机关: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第四十九页,共248页。

4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布时间(shíjiān):1993年10月31日施行时间(shíjiān):1994年1月1日立法机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页,共248页。

50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wèichénɡniánrén)保护法?公布时间:1991年9月4日施行时间:1992年1月1日修订时间:2021年10月26日施行时间:2021年1月1日第五十一页,共248页。

515.?教师资格条例?公布时间:1995年12月12日施行时间:1995年12月12日立法机关(lìfǎjīɡuān):国务院立法依据:教师法第五十二页,共248页。

526.?学生(xuésheng)伤害事故处理方法?公布时间:2002年3月26日施行时间:2002年9月1日立法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五十三页,共248页。

53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yùfáng)未成年人犯罪法?公布时间:1999年6月28日施行时间:1999年11月1日立法机关: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十四页,共248页。

5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guīdìng)出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五十五页,共248页。

5513.根据我国教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宜采用的惩罚类型是〔〕。解析:答案。略14.以下教育政策法规文献中属于教育政策是〔〕。A.教师资格条例B.国家教育考试(kǎoshì)违规处理方法C.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条例D.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解析:答案B。略第五十六页,共248页。

5615.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因为成心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分的,其教师资格证将()。A.给予撤销B.宣告作废C.永远丧失D.公告无效解析:答案C。答:?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成心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分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shōujiǎo)。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shōujiǎo)。第五十七页,共248页。

5720211.科学(kēxué)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出版了〔B〕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理想国?D、?教育论?答:一般认为?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作者是夸美纽斯。而科学(kēxué)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是第一次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根底之上。第五十八页,共248页。

58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在人的开展中产生(chǎnshēng)影响的是(B.)答:影响人的开展的因素主要是四个,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此题所表达的意思是环境因素。第五十九页,共248页。

593.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kěyǐ)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答:“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华民国时期形成的新学制,明令禁止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公布的学制;癸卯学制是第一个由国家正式实施的学制;壬戌学制是1922年公布的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第六十页,共248页。

604.新根底教育课程(kèchéng)改革的三级课程(kèchéng)管理,这三级指的是(A)答:课程(kèchéng)改革纲要提出的课程(kèchéng)管辖权,包括国家课程(kèchéng)、地方课程(kèchéng)和学校课程(kèchéng),也称校本课程(kèchéng)三级。第六十一页,共248页。

61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开展阶段论,道德推理上以好孩子为定向的学生,其道德的开展处于〔C〕。A、前道德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答:科尔伯格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开展都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固有顺序.(1)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xiānɡduìzhǔyì)〕.(2)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寻求认可的道德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第四阶段,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十二页,共248页。

626.教师讲课时,一位学生一会听讲,一会翻书,一会写字。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D〕A、稳定的B、起伏的C、转移的D、分散的答:人在注意某个对象时,常常伴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主要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因此,这位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是分散的。另外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tóngyī)对象环境或同一(tóngyī)活动上的注意持续时间。注意的起伏指注意力度的大小变化。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第六十三页,共248页。

637.从迁移的角度看,前摄抑制属于〔C〕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答: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hòulái)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来(hòulái)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阻碍。而前摄干扰proactiveinterference〕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因此,此题的答案应该是C。第六十四页,共248页。

648.有一种人,他们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能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属于(B)。答: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情绪型的人,往往不善于思考,其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的人一般表现为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其他的分法还有:②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③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独立型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顺从型的人,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常不加分析地接受(jiēshòu)他人意见,应变能力较差。第六十五页,共248页。

65④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人们的性格类型分为理论(lǐlùn)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⑤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5种。A型性格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及向性均衡,但智力表现一般,主观能动性一般,交际能力较弱;B型性格具有外向性的特点,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遇事急躁,人际关系不融洽;C型性格具有内向性特点,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良好,但在一般情况下表现被动;D型性格具有外向性特点,社会适应性良好或一般,人际关系较好,有组织能力;E型性格具有内向性特点,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或一般,不善交际,但往往善于独立思考,有钻研性。第六十六页,共248页。

669.埃里克森的心理开展阶段论中,学龄期的开展任务是(C.)A.开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感,克服统一性混乱答:埃里克森把人格开展分为8个阶段:0~1岁,根本信任对根本不信任;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3~5岁主动对内疚;5~12岁勤奋对自卑;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20~24岁亲密对孤独;24~65岁繁殖(fánzhí)对停滞;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学龄期是指6-12岁的儿童。因此,此题的答案是C.第六十七页,共248页。

6710.提出替代性学习与替代性强化概念(gàiniàn)的心理学家是(D)A.桑代克B.科勒C.斯金纳D.班杜拉答: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根底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响可能性的任何刺激。班杜拉那么开展了强化理论,提出了替代性学习与替代性强化概念(gàiniàn),开展了社会学习理论。第六十八页,共248页。

6811.我国教师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fēnbié)是〔B〕答:教师法是1993年10月31日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规定本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九页,共248页。

6912.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chǔlǐ)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A.〕答:提出申诉。第七十页,共248页。

7013.适用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惩罚手段或方法是〔D〕A、人身罚B、心理罚C、财产罚D、申戒罚答:申戒罚是指精神罚或影响声誉罚,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人通过对其提出遣责、警告,从而对其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防止继续违法的措施。“申戒罚〞主要适用于情节比较轻微,未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它既可以适用于公民个人,也可以适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zǔzhī)。财产罚:是指使被处分人的财产权利和利益受到损害的行政处分。第七十一页,共248页。

7114.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有关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规定所表达的规责原那么是〔A〕答: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sǔnhài)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第十条规定,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以下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过错原那么也叫过失责任原那么,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那么。按过错责任原那么,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七十二页,共248页。

72无过错责任原那么,也叫无过失责任原那么,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确实认责任的准那么。执行这一原那么,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行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公平责任原那么作为一种责任分配原那么,其责任分配的依据既不是行为,也不是特定事故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理念—公平。一般说来,在法律标准的结构中,价值理念不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把一种价值理念作为调整具体(jùtǐ)社会关系的操作工具,是一种特殊的法律现象。第七十三页,共248页。

7315.浙江省中小学人身平安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平安负有的职责是〔C〕A.教育、监管和救护B.教育、教学和监护C.教育、管理和保护(bǎohù)D.教育、劝导和监管答:第四条规定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bǎohù)的责任。第七十四页,共248页。

742021初高中1.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哪一本〔B〕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答:?学记?,是中国古代(gǔdài)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gǔdài)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假设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那么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第七十五页,共248页。

75?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语录体,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dáwèn)的著作。?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一,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第七十六页,共248页。

76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C.)答:培养(péiyǎng)人的社会活动第七十七页,共248页。

773.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C〕答:约翰·杜威(JohnDewey),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代表思想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裴斯泰洛奇主要思想主要通过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LienhardundGertrud〕反映出来。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开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创立要素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yīnsù)开始,逐渐转到复杂的因素(yīnsù)。加里宁,苏联政治家、革命家、早期的国家领导人。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点。杜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提出了教育目的是为了社会开展的主张。第七十八页,共248页。

784.我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quánɡuó)推行的学制是(B.)答:癸卯学制是第一个由国家正式实施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华民国时期形成的新学制,明令禁止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公布的学制;壬戌学制是1922年公布的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第七十九页,共248页。

795.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因素对个人开展(kāizhǎn)的影响〔D〕A、成熟B、遗传C、教育D、环境答:影响人的开展(kāizhǎn)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遗传、教育、环境和主观能动性。遗传是开展(kāizhǎn)的物质根底;环境是外部条件;教育是主导因素;主观能动性是内在因素。第八十页,共248页。

80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表达了哪一种德育方法〔B〕A、陶冶教育法B、典范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实践锻炼法答:陶冶教育法也叫情感陶冶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方案地设置和利用各种(ɡèzhǒnɡ)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根本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景。〔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典范示范法是教育者以典范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前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对中小学生影响较大。第八十一页,共248页。

81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那么、中小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稳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开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品德评价的类型和方式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品德评价方式。从评价形式看,品德评价法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如口头表扬、书面评定等。从评价的性质看,品德评价法包括肯定性评价和否认性评价,如奖励、惩罚等。从评价时间(shíjiān)看,有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如课前课余的表扬批评与学期学年的操行评定等。从评价程度看,品德评价法又可分为不同的等级、赞许,表扬、奖励等。否认的评定有批评、警告、记过、留校观察、开除学籍等。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第八十二页,共248页。

827.以下(yǐxià)哪种教学组织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一直为各国所采用〔D〕A、小组教学B、道尔顿制C、个别教学D、班级授课制与班级教学〔或集体教学〕相对。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第八十三页,共248页。

838.本主任建立班级组织时应该遵循的首要原那么是(B)。答:建立班级组织的根本目的是有利于教育。9.感知、记忆、思维是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我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根本过程,它们属于(A)答: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知觉(zhījué)、记忆、想象、思维等是信息加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主要包括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开展过程。人格主要包括气质、性格、需要等。动机系统也是人格系统中的主要局部。第八十四页,共248页。

8410.在教学中,大多数注意是要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这种注意叫(A.)答:按照注意有无目的,是否(shìfǒu)需要意志努力,把注意分类为:〔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意注意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第八十五页,共248页。

8511.有关记忆的研究说明,排在最前面和后面的单词比排在中间的单词记忆效果好,这是〔D.〕答:有目的和意志努力的回忆叫有意回忆。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proactiveinterference〕强调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反之,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就是倒摄干扰retroactiveinterference)或者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Serial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局部(júbù)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局部(júbù)称为渐近局部(júbù)。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对数量为y轴,那么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serialpositioncurve〕。第八十六页,共248页。

8612.学生利用头脑中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C〕答: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fǎnyìng)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动作思维〔actionthinking〕亦称直观动作思维。其根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形象思维〔imaginalthinking〕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Divergent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第八十七页,共248页。

871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确定目标,但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这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心理努力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为调节和控制在与实现目标一致的方向上,这种心理过程是〔C、〕A、动机B、情绪C、意志D、思维答: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fǎnyìng),它反映(fǎnyìng)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第八十八页,共248页。

8814.我们希望学生能举一反三,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迁移。如果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两种学习(xuéxí)活动的共同原理,迁移就可能产生,持这种观点是〔B〕答: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xuéxí)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xuéxí)是因为两种学习(xuéxí)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假设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xuéxí)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概括化理论认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xuéxí)的迁移越好,代表人物是贾德。关系转换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1929年提出的学习(xuéxí)迁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代表人物是苛勒〔W.Kohler〕苛勒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即迁移的产生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两种学习(xuéxí)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学习(xuéxí)者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和顿悟。人们越能发现事物之间关系,那么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第八十九页,共248页。

89布鲁纳和戴维·奥苏伯尔〔Ausubel〕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他们在认知结构的根底(gēndǐ)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负迁移那么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错误地用于新事例。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区分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第九十页,共248页。

9015.埃里克森认为,大约13-19岁的青少年心理开展的主要任务是〔B.〕答:埃里克森把人格开展分为8个阶段:0~1岁,根本信任对根本不信任;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3~5岁主动对内疚;5~12岁勤奋对自卑;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juésè)混乱;20~24岁亲密对孤独;24~65岁繁殖对停滞;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第九十一页,共248页。

9112小学(xiǎoxué)1.中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A、?学记?B、?论语?C、?礼记?D、?师说?答: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据郭沫假设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那么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zhǐyǒu)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缺乏〞〕,只有(zhǐyǒu)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第九十二页,共248页。

92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那么,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méiyǒu)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开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珍贵资料第九十三页,共248页。

932.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是(D)理论。答:筛选(shāixuǎn)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和社会化理论,它们并称为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筛选(shāixuǎn)假设理论(ScreeningHypothesis)筛选(shāixuǎn)假设理论简称筛选(shāixuǎn)理论,有叫做文凭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视教育为一种筛选(shāixuǎn)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创始人是迈克尔·斯宾塞和罗伯特·索洛(RobertMertonSolow)第九十四页,共248页。

94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urmarketsegmentationTheory),与其它要素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具有较明显的非竞争性。该理论认为传统劳动力市场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各种歧视现象,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性因素对劳动报酬和就业的重要影响(yǐngxiǎng),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能力。社会化理论强调个体按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某种职业后进行知识、技能更新的再训练的过程。社会成层那么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个理论。认为社会在开展中,各阶层会出现相对稳定的现象。第九十五页,共248页。

95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各行其道,教师能够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能给予及时的正确(zhèngquè)指导,不认真检查学习结果,这种师生关系的形态属于〔 D〕第九十六页,共248页。

964.开展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A)答:赞可夫〔1901~1977年〕,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教学与开展?、?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论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论小学教学?等。赞可夫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开展问题〞的实验研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浯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奉献。布鲁纳非常注意教育在儿童心理开展上的巨大作用,他认为:要让儿童学习学科知识的根本结构;教育应促进(cùjìn)儿童认知能力的开展;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发现法〞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法。第九十七页,共248页。

97布鲁纳对儿童心理学的奉献,主要表达在智力开展理论上,提出了研究(yánjiū)智力开展的途径和准那么。布鲁姆的主要奉献在于对教育目标的分类上。巴班斯基那么强调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问题。克拉夫基是联邦德国马尔堡大学教授。他提出的“范畴教育〞理论在英、美、日、法、意、苏联等国得到介绍与评价,颇有影响。瓦根舍因也是德国人,是范例教学论的开创者。罗杰夫和马斯洛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夫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第九十八页,共248页。

985.我们坐在一列靠站停止的火车上,当相邻的一列火车开动时,我们会觉得我们乘坐的火车开动了,这种现象是〔C、〕A、真动知觉B、主动知觉C、诱导运动D、运动后效解析: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一个相对静止的客体,当受到周围其他物体运动的诱导而被知觉为运动的,这一假象运动就是诱导运动。动和不动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被知觉为运动是与其他物体相比较(bǐjiào)而言的,这种被比较(bǐjiào)的物体就是运动知觉的参照系。在缺少更多参照系的条件下,只要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就有可能被知觉成运动的,“云移月动〞就是一种诱导运动。其实所看到的这类诱导运动都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而是由运动着的物体诱导出来的一种假象运动。运动后效〔motionaftereffect〕指长时间注视一个运动的物体,再看静止的物体,会感觉到原本静止的物体在向反方向运动。第九十九页,共248页。

99运动后效是因为速度突然的改变给人的一种错觉,如,注视瀑布久了,再看田野,会觉得田野向天空飞升;又比方坐在火车上,盯着外面移动的景物时间长了之后,当火车停下来后,会觉得此时外面的景物在向前运动,而火车在向后运动;再比方一个快速转动的轮子,突然停下来,你会错认为轮子又朝相反(xiāngfǎn)方向运动了。第一百页,共248页。

1006.在德育方法中,以下属于说服教育的是〔〕A、操行评定指导B、讨论与参观C、表扬与奖励D、艺术(yìshù)陶冶解析: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比方讲述或讲解、报告或讲演、谈话、讨论或辩论、指导阅读等。第二类,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第一百零一页,共248页。

1017.我们在解数学题时,通常是根据条件朝向目标方向进行分析与综合,最后寻找到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是〔D、〕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聚合思维解析: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测、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是人生命活动、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jiāyǐ)训练和培养的。第一百零二页,共248页。

102发散思维〔Divergent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聚合思维是指从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sīlù)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对应。聚合思维也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因此,聚合思维对于从众多可能性的结果中迅速做出判断,得出结论是最重要的。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第一百零三页,共248页。

103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论,儿童具备守恒一般是在(C.)阶段。解析:认知开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theory或TheoryofCognitiveDevelopment〕是著名开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开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Stage〔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响,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Stage〔2—6、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gōngnéng),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1)、泛灵论。(2)、自我中心主义。(3)、不能理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5)、缺乏守恒。第一百零四页,共248页。

104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sStage〔6、7岁一1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tionsStage〔1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开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shuǐpíng)。思维特点如下:(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第一百零五页,共248页。

1059.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通常智力水平高主要是在(B.)解析: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响的能力。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现。因为人和人的交流就是靠语言或眼神以及文字书写方式来传递。往往这些人具有相当的蛊惑力或者煽动性!是组织的焦点(jiāodiǎn),明星或者政客等。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美国黑人领袖、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第一百零六页,共248页。

10610.以下心理学家与后面的理论匹配的是(B.)解析(jiěxī):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和结构教学理论;加涅提出了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提出了认知学习说。联结说是桑代克提出的。顿悟说是格式塔学派科勒提出的。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符号学习论是托尔曼提出的。第一百零七页,共248页。

10711.确定“优先开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工作方针的是〔A〕A.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B.教育规划纲要C.中小学德育(déyù)纲要D.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优先开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工作方针。第一百零八页,共248页。

10812.教师法定的根本权利是〔D.〕解析:教师法确定教师享有: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及[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开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gōngzu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gōngzuò)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洲]的权利。第一百零九页,共248页。

10913.从法规类型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D〕A、单行条例B、政府规章C、行政规章D、行政法规解析:这是从纵向上看法规的分类: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是教育法规的最高层次,是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其他一切教育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违背。2.教育根本法。也称教育母法。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根本法。3.教育单行法。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标准性文件(wénjiàn),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根本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4.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标准性文件(wénjiàn)。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由三种:条例、规定、方法或细那么。第一百一十页,共248页。

1105.地方性教育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订的标准性文件的专称。一般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bùmén)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6.教育规章。教育规章是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公布的有关教育的标准性文件,包括部门(bùmén)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48页。

11114.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其教师资格将依法〔〕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注销(zhùxiāo)是取消登记在册的事项。第一百一十二页,共248页。

112撤销是组织针对(zhēnduì)资质、资格的取消行为,即某自然人、法人持有的资质资格由于过期或者不再符合资质、资格要求,由资质发放管理方采取的一种取消行为;撤消是指收回并注销,即撤消是指由有管辖权力的部门停止原来准许进行某项活动的对象停止该项活动并收回准许文本的执行过程,一般带有强制性。取消〞亦作“取销〞。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48页。

1135.浙江省中小学人身平安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平安负的职责是〔C〕A.教育、监管和救护B.教育、教学(jiāoxué)和监护C.教育、管理和保护D.教育、劝导和监管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48页。

11413小学(xiǎoxué)1.中国近代学校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是()。解析:答案C。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1902年,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其为“壬寅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称其为“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公布并加以切实落实的学制,成为(chéngwéi)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了清末贵胄学堂,表达了一定的男女平等的精神。至此,我国近代学制初步建立。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48页。

1152.教师具有指导学生(xuésheng)的学习\评定学生(xuésheng)的品行和成绩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解析:答案C。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以下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xuésheng)的学习和开展,评定学生(xuésheng)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48页。

1163.教师以表美、道美、风格美作为教育的方式,这种德育方式属于()。解析:答案A.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行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开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开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其理论假设是〔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根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正确方法,就是(jiùshì)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48页。

117社会学习〔行动〕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根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yìyì),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开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根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可以被学生欣赏的审美对象即“德育美〞,这是欣赏型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是这一模式建构的关键。因而,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美、作品美和师表美的创造和欣赏。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48页。

118对话性德育模式。对话性德育模式的践行中,有一些根本策略:第一,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第二,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第三,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第四,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动〞,是指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它至少包括学生主动参与的游戏、劳动、学生之间的外部协作和其他集体性活动等。此外,“活动〞具有其道德开展和道德教育意义,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第一,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开展的根源与动力;第二,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zìwǒjiàoyù)的真正根底。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48页。

119生活型德育模式。生活型德育与以往的运动式德育和塑造型德育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一,生活型德育是以现时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根本途径对学生实施的德育;第二,生活型德育主张学校德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第三,生活型德育注重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实施生活型德育必须坚持三个根本性原那么,即主体性原那么、主导性原那么和创新性原那么。 主体德育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刻理解主体德育模式:第一,主体德育模式以师生互动为根底,由此所建构的师生关系具有(jùyǒu)平等性、目的性特征。第二,主体德育模式以主体性原那么为根本原那么,在德育过程中,应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第三,主体德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第四,主体德育模式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第一百二十页,共248页。

120近年来,具有主体德育模式类型特质的具体模式还有:自主构建型德育模式、“自主-选择-养成〞德育模式、“自我教育〞模式、“鼓励(gǔlì)参与〞德育模式等。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48页。

1214.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属于()。辨析(biànxī):答案B。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此外,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课程的翻译和外乡化改造。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必须减少因知识剧增对课程数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拓展材料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时机。这些东西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但却超出了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48页。

122课程新编指开发全新(quánxīn)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课程,就可以归为这一类型。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以适应飞速开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这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这种课程新编活动大大提高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此外,还有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课程补充材料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报纸和期刊剪报、声像材料、教学片和电影短剧、图画、模型、图表、游戏和电脑光盘。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工程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方案的过程。选择活动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48页。

1235.范例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辨析:答案D。巴班斯基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根底,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那么;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那么、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根底上,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xuǎnz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48页。

124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包括目标分类学;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根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卢姆认为,只要对以下三个自变量予以适当注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到达掌握水平。1.学生已经习得完成新的学习任务需必备的知识(zhīshi)技能的程度〔即“认知准备状态〞〕。2.学生从事学习过程的动机程度〔即“情感准备状态〞〕。3.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即“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要思考教学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响-纠正。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48页。

125赞可夫的开展教学理论。赞可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liánxì)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开展联系(liánxì)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赞可夫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那么〞,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那么;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那么;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那么;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那么;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开展的原那么。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48页。

126布鲁纳最为知名的一本书是1960年出版的?教学过程?。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根本观点是:为了促进学生最正确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běnshēn)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48页。

127德国根舍因与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苏联赞可夫的开展教育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称为教学理论界的三架马车之一。所谓范例,就是那些在日常生活素材中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根底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就是通过根本性、根底性和范例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范例教学提出了多种教学原那么,其中根本性、根底性、范例性原那么是最根本的三条原那么。实施范例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五个方面的分析。〔1〕根本原理分析。〔2〕智力作用分析。〔3〕未来意义分析。〔4〕内容结构分析。〔5〕内容特点(tèdiǎn)分析。范例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四个统一:即问题解决学习和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范例性地说明“个〞的阶段。第二阶段:范例性地说明“类〞的阶段。第三阶段:范例性地理解规律的阶段。第四阶段:范例性地掌握关于生活和世界的经验的阶段。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48页。

1286.在寂静的夜晚,将钟放在一个恰当距离,你会感觉到一会儿听到滴答声,一会儿听不到,这种注意现象(xiànxiàng)是()。辨析:答案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其根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始终,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注意具有三种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环境或同一活动上的注意持续时间。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注意的广度就是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觉对象的特点,二是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观察和实验都外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客体,产生一种周期性起伏的现象(xiànxiàng),这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特性,叫做注意的起伏。一般来说,在不长的时间间隔里,注意起伏的情况是正常的现象(xiànxiàng)。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48页。

129注意(zhùyì)的转移是指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zhùyì)从一个对象调动到另一个对象上,或者在同一种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度到另一种操作的特性。注意(zhùyì)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zhùyì)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zhùyì)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影响主义的特点有: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比照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心理状态:1、人对事物的兴趣、需要和态度。2、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3、已有的知识经验。第一百三十页,共248页。

1307.从迁移的角度讲,倒摄抑制属于()。解析:答案D。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zhīshi)、技能、态度和行为标准的学习中。学习迁移的分类可归纳为6种:正负零: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阻碍。零迁移: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互相影响。顺向逆向。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48页。

131一般具体,也称非特殊迁移与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一种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或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一种学习中的具体特殊性经验直接运用到另一种学习中近远自动。自迁移: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rènwu)操作。近迁移: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极不相似的情境中。水平垂直。水平迁移: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互相影响。垂直迁移: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互相影响。低通高通。低通路迁移:反复练习的技能自动化地迁移。高通路迁移:有意识地将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迁移还可以分为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智力技能的迁移。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48页。

132中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新旧经验整合过程的方式,将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辛格莱与安德森根据其知识(zhīshi)分类的观点,将迁移分为四种类型:程序性知识(zhīshi)向程序性知识(zhīshi)的迁移,程序性知识(zhīshi)向陈述性知识(zhīshi)的迁移,陈述性知识(zhīshi)向程序性知识(zhīshi)的迁移,陈述性知识(zhīshi)向陈述性知识(zhīshi)的迁移。这种方法根本上代表了人类知识(zhīshi)学习中的迁移类型,是当今影响较大的一种迁移分类方法。影响迁移的因素有:桑代克的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布鲁纳的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现代认知的学习的指导;定势作用等。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48页。

133迁移的理论包括形式(xíngshì)训练说假定,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了许多不同的官能。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不同的官能活动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力量〔能力〕。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的相同要素说。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假设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贾德经验类化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水下打靶实验。苛勒的关系转换说。小鸡啄米实验。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说。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48页。

1348.根据埃森克的气质理论,一个人表现为温和、镇定、安宁、善于克制自己,这种人的气质属于〔〕。A.稳定外向型B.稳定内向型   C.不稳定外向型   D.不稳定内向型解析:答案B。气质是指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语言、感知及思维的速度等)、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的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和指向性(如内向性、外向性)。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个人的气质类型,它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性化的色彩,属于人的性格特征之一。气质类型通常分为(fēnwéi)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巴甫洛夫在实验研究中揭示,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灵活性三种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结合,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fēnwéi)四种类型: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弱型。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48页。

135巴斯和普洛明提出气质的EAs模型,确定三种气质倾向:情绪性,指个体情绪反响的强度;活动性,指个体能量释放的一般(yībān)水平;交际性,指个体的人际交往特点。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儿童气质的九个维度,即活动水平、节律性、主动或退缩、适应性、反响阈限、反响强度、情绪质量、分心程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并据此划分三种气质类型:易教养型、困难型和缓慢发动型。第一百三十六页,共248页。

136埃森克结合了类型与特质的概念,提出了人格的维度理论,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的研究出发,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根本的维度:E维度:内—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N维度: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P维度:精神质〔psychoticism〕E、N维度与古希腊盖伦的气质学说相吻合。以E维作X轴、N维作Y轴作一平面图,构成四个相限(与气质类型的关系)外向—情绪不稳定〔胆汁质〕外向—情绪稳定〔多血质〕。内向—情绪稳定〔粘液质〕。内向—情绪不稳定〔抑郁质〕。气质学说理论认为胆汁质〔cholerictype〕具有过多的黄胆汁,容易激怒多血质〔sanguinetype〕:具有过多的血液,充满活力和动力。粘液质〔phlegmatictype〕:具有过多的粘液,使人缓慢或懒惰。抑郁质〔melancholictype〕:具有过多的黑胆汁,通常(tōngcháng)表现为忧郁和悲哀。第一百三十七页,共248页。

1379.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开展阶段理论中,学前期的开展任务是()。A.开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主动(zhǔdòng)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感,克服同一行混乱解析:答案B第一百三十八页,共248页。

138婴儿期〔0~1.5岁〕根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疑心〕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zìwǒ)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第一百三十九页,共248页。

139解析:答案B。桑代克的试误说;苛勒 的顿悟说;斯金纳的强化说;班杜拉的社会(shèhuì)学习或观察学习说。第一百四十页,共248页。

14011.我国原?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kāishǐ)实施的时间分别是〔〕。解析:答案C。?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四十一页,共248页。

14112.我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解析:答案D。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zhízé)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一百四十二页,共248页。

14213.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易实施的惩罚类型是〔〕。A.行政处分B.行政处分 C.经济处分 D.心里制裁解析:答案B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wéifǎ)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依据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等等。第一百四十三页,共248页。

143行政处分: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撤消许可证执照、拘留(jūliú)、其他。依据是诸多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处分与行政处分的区别:制裁的对象不同;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制裁的原那么不同;惩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采取的形式不同;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第一百四十四页,共248页。

14414.从法规类型上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chǔlǐ)方法?属于〔〕。解析:答案B。教育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作出的,由国家主席发布的标准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通过的法规。第一百四十五页,共248页。

14515.当前,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给学校造成的压力,同时能较好解决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或补偿责任的合法而有效的途径是()。A.学校加强平安教育,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本领B.学校参加责任保险,学生参加意外(yìwài)伤害保险C.学校发动师生捐款,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基金D.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子女〕平安责任协议〞第一百四十六页,共248页。

14613中学(zhōngxué)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解析:答案D。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在他的?孟子·尽心上?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tiānxià)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tiānxià)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等。第一百四十七页,共248页。

14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制定一整套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正〞的“修身之要〞。“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guāny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第一百四十八页,共248页。

1482.人的开展有两条规律:中心四周律和头尾律。这说明人的身心开展具有()。解析:答案(dáàn)A。顺序性强调人的开展的先后次序;阶段性强调在某一时期的关键性和敏感性;差异性强调人开展的不同特点;不平衡性强调开展有先有后,开展的水平不同。第一百四十九页,共248页。

1493.在中国教育制度开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解析:答案.C。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公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未及实施。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另颁?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现代学制之始。以19世纪末日本学制为蓝本,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指导,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该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除蒙养院、通儒院〕,分为3段5级。学生自7岁入学,28岁大学毕业,共需学习(xuéxí)20~21年。课程设置仍以讲经读经为重。第一百五十页,共248页。

1501912~1913年陆续公布(gōngbù)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年限为18年,分3段4级:①初等教育段〔7年〕,分初等小学堂〔4年〕和高等小学堂〔3年〕2级;各级同设补习科,均2年毕业;②中等教育段〔4年〕,不分级,补习科为3年;③高等教育段(6年或7年〕,废止高等学堂,分设预科和本科。大学院,不立年限。学生自7岁入学,25岁大学毕业。这个学制比癸卯学制进步之处在于:①废除了科举制度的束缚。②缩短了普通教育年限3年。③在实业教育外,增加了初等和中等补习教育。④开始成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gōngbù)“新学制系统〞〔即壬戌学制〕。该学制类似美国“6·3·3〞学制。这个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比较:①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高、初中各3年。②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③不单设职业学校,初中附设职业科。④大学采用选科制。第一百五十一页,共248页。

151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导致学生这种行为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解析:答案B。1939年李皮特〔R.Lippitt〕等人进行了领导方式的经典研究。研究中,训练成人分别以民主的、专断的和放任自流(fàngrènzìliú)的三种领导方式与11岁组的儿童相处,要求每组儿童都经历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后来,李皮特等人又将专断型领导方式分成强硬专断型和仁慈专断型两种,把研究对象扩大为四组。第一百五十二页,共248页。

152研究结果说明: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与同伴尤其是语教师一起工作(gōngzuò),工作(gōngzuò)的质和量都很高,他们互相鼓励、单独承担某些责任,不管教师在不在课堂,都能自觉学习。在专断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会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小组气氛是紧张的、沉闷的,并对领导产生一定程度的反感:领导在场,纪律较好,活动性较强;领导不在场,纪律松散,学习气氛低落,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不稳定,纪律松弛,没有合作,推卸责任,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在集体内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工作(gōngzuò)效率极低,小组气氛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第一百五十三页,共248页。

1535.书录在文献等级中属于是()。解析:答案C。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jiàzhí)和研究价值(jiàzhí)的知识。文献的根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jiàzhí)和研究价值(jiàzhí)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1〕图书:凡篇幅到达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2〕连续性出版物:包含期刊〔其中含有核心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3〕特种文献: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第一百五十四页,共248页。

154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1〕零次文献是指未经加工出版的手稿、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2〕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图书、剪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刊物、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等。〔2〕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3〕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根底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rénmen)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第一百五十五页,共248页。

155解析:答案D。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等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教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是否对行动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主动以目的调节和支配(zhīpèi)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zhīpèi)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第一百五十六页,共248页。

156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学说,强、平衡、灵活的特征所对应的气质是〔〕。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解析:答案B。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èzhì)型);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弱型。第一百五十七页,共248页。

157神经(shénjīng)活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类型不可遏制型 强不平衡胆汁质活泼型强 平衡 灵活多血质安静型强 平衡 不灵活粘液质弱型弱 抑郁质第一百五十八页,共248页。

158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论,儿童开始具有“去自我中心〞是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jiěxī):答案BJ.皮亚杰关于认知开展的理论。他把认知开展分为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假设干小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第一百五十九页,共248页。

159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外表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①前概念期,②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外表现象作出反映,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开展(kāizhǎn),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开展(kāizhǎn)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还能逆转思维的方向。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开展(kāizhǎn)趋于成熟。第一百六十页,共248页。

16010在科尔伯格道德开展阶段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shēngmìng)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总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社会就会变得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那么。儿童这种道德开展水平属于()。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解析:答案D。科尔伯格按照杜威的概念把儿童的道德开展划为3种水平,又把每一水平细分为两个阶段。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那么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第一百六十一页,共248页。

161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行动的物质后果断定这一行动的好坏,不理会这些后果所涉及的人的意义或价值。 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正当的行动就是(jiùshì)满足自己需要的行动,偶尔也包括满足别人需要的行动。所谓对等,实际上就是(jiùshì)“你对我好,我也就对你好〞,谈不上什么忠诚、感恩或公平合理。儿童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也作出妥协〞。第一百六十二页,共248页。

16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能理解维护自己的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会那些直接的和外表的后果。 阶段3,人际关系和谐协调的或〔愿做一个〕“好孩子〞的定向阶段。好的行为就是帮助别人、使别人愉快、受他人赞许的行为。 阶段4,“法律(fǎlǜ)与秩序〞的定向阶段。倾向于权威、法那么来维护社会秩序。正当的行为就是克尽厥职、尊重权威以及维护社会自身的安宁。第一百六十三页,共248页。

163后习俗的、自主的或原那么的水平。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力求对正当而适宜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那么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那么,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也分为两个阶段:阶段5,社会契约的、墨守成法的定向阶段。一般(yībān)说来,这一阶段带有功利的意义。正当的行为被看作是与个人的一般(yībān)权利有关的行为,被看作是曾为全社会所认可、其标准经严格检验过的行为。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那么的定向阶段。公正被看作是与自我选择的伦理原那么(要求在逻辑上全面、普遍和一致相符的、由良心作出的决断,这些原那么是抽象的、伦理的。这些实质上都是普遍的公正原那么,人的权利的公平和对等原那么,尊重全人类每个人的尊严的原那么。第一百六十四页,共248页。

16411.以下心理学家和后面的理论相匹配的是〔〕。解析:答案D。略。12.我国全面(quánmiàn)进入依法治教轨道的标志是公布与实施〔〕。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答案C。略。第一百六十五页,共248页。

1651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从法规类型上看,属于〔〕。解析:答案B。略14.教师法定的最根本权利是〔〕。A.管理学生权B.教育教学权C.科学研究权 D.进修培训权解析:答案B。略15.学校要依法治校,教师要依法执教(zhíjiào),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因此对学生的奖惩都要()。A.公开、公正B.公平、公开C.公平公示D.公平、公正解析:答案D。略。第一百六十六页,共248页。

166二、名词解释〔共四小题,每题4分,共16分〕有效教学其实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开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开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和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rènwu)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有效教学的四条根本原理:1、情意原理:2、序进原理3、活动原理4、反响原理。有效教学始终要考虑的因素是:时间量(t)、信息量(s)、负担量(c)、本钱量()、学习量(w)Ef(wscut).第一百六十七页,共248页。

167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上的研究,该研究不要求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能有效地洞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和动机,以及他们(tāmen)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第一百六十八页,共248页。

168同化指的是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现在举一个(yīɡè)?鱼牛?的例子,希望加深你的理解。在一个(yīɡè)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yīɡè)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方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肚子〞。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yīɡè)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是鱼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局部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理解的牛的形象。这就是同化的过程,假设有一天,鱼自己看到了牛,那么牛的真实形象与鱼脑中的牛的形象是不一样,是无法同化的,鱼将会重新构建一个(yīɡè)正确的牛的形象。这就是顺应的过程。第一百六十九页,共248页。

169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标准(biāozhǔn)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它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人,二是机构和组织,三是国家。第一百七十页,共248页。

170答:把受教育(jiàoyù)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jiàoyù)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开展的要求和受教育(jiàoyù)者身心开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jiàoyù)者的要求,是教育(jiàoyù)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第一百七十一页,共248页。

171答: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guǎngyì)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方案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第一百七十二页,共248页。

172由班杜拉提出的,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身教重于言传〞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shíjiàn)中的表现。第一百七十三页,共248页。

173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xǔduō)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开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后来,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第一百七十四页,共248页。

17416.教科书11答:教科书,就是狭义的教材。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答: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jiàoyù)。也称审美教育(jiàoyù)或美感教育(jiàoyù)。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jiàoyù)。在人的全面开展教育(jiàoyù)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第一百七十五页,共248页。

175答: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响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答: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yīdìng)历史时期的教育开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yīdìng)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根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那么第一百七十六页,共248页。

176答: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quánmiàn)开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答: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第一百七十七页,共248页。

177记忆的系列效应serialeffectofmemory,指的是学习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研究说明,对于系列性材料开始局部的工程最容易学,其次是终末局部,中间偏后一点的工程最难学。答:教育法规是一切(yīqiè)调整教育关系法律标准的总称,包括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标准性文件。第一百七十八页,共248页。

17816.讲授法:12中讲授法是教师(jiàoshī)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讲解、讲读、讲练、讲演、讲述等。特点是易于教师(jiàoshī)发挥主导作用,逻辑性强,信息量大,灵活。17.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第一百七十九页,共248页。

17918.情绪与情感: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和情感两个词常可通用,在某些场合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也有不同,但这种区别是相对(xiāngduì)的。人们常把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响看作是情绪,如愤怒、恐惧、狂喜等;而把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体验的感情反响看作是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第一百八十页,共248页。

18019.教育法律(fǎlǜ)责任:教育法律(fǎlǜ)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了有关的教育法律(fǎlǜ)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法定后果。法律(fǎlǜ)责任是由法律(fǎlǜ)标准所规定的,具有法定性。 其次,法律(fǎlǜ)责任与违法行为和法律(fǎlǜ)规定的事实相联系,具有条件性。第三,法律(fǎlǜ)责任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fǎlǜ)责任按违法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民事法律(fǎlǜ)责任、行政法律(fǎlǜ)责任、刑事法律(fǎlǜ)责任和违宪法律(fǎlǜ)责任。第一百八十一页,共248页。

18116.身心开展:13一个人从出生直至死亡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开展过程称为身心开展。身心开展具有规律性。17.泰勒原理:在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原理?一书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方案都必须答复四个根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到达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到达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zhèngzài)得以实现。这四个根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第一百八十二页,共248页。

182三、简答题〔共4小题(xiǎotí),每题5分,共20分〕答:德育(déyù)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第一百八十三页,共248页。

183中学生记忆开展的特点答:中学生记忆开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rénshēng)中记忆力的“最正确时期〞,到达了记忆的“顶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开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 3.抽象记忆有较快开展。第一百八十四页,共248页。

18422.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开展的需求,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shēnghuó)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开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第一百八十五页,共248页。

185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jiēshòu)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一百八十六页,共248页。

186答:我国教育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根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教育法的表现形式,是指教育法由何种国家机关、通过何种方式创立的,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的形式。教育法的形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法由什么机关来创立。如果教育法创立机关的地位不同,那么教育法的效力也就不同。如全国人大创立的教育法的效力就比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根据制定机关的不同,教育法的表现形式有中央国家机关的教育法形式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教育法形式。二是教育法表现为什么样的法律文件,是标准(biāozhǔn)性文件,还是非标准(biāozhǔn)性文件?标准(biāozhǔn)性文件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而非标准(biāozhǔn)性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教育法的过程中发布的个别性文件,如处分决定书、行政措施等。非标准(biāozhǔn)性文件的约束力不具有普遍性。显然教育法属于标准(biāozhǔn)性文件。第一百八十七页,共248页。

18720.简述教师的权利。答:根据教师法规定,教师拥有以下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开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huòzhě)其他方式的培训。也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评价学生权;工资福利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第一百八十八页,共248页。

18821.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答:校长要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教师要有科学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知识;学校要有民主的管理机制;要形成社区、教师、学生共享的课程平台(píngtái);学校要有表达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第一百八十九页,共248页。

18922.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开展的四个阶段。答: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2.前运算阶段〔2到7岁〕3.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4.形式(xíngshì)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第一百九十页,共248页。

19023列出5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名称〔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除外(chúwài)〕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通过,2007年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通过并施行; ?中华人民高等教育法?1998年通过,1999年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通过,2003年施行。第一百九十一页,共248页。

191答:?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对学生享有的权利做了如下规定:1.参加教育教学方案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该权利可简称为“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huòdé)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该权利可简称为“获得(huòdé)学金权〞。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huòdé)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huòdé)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该权利可简称为“获得(huòdé)公正评价权〞。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该权利可简称为“申诉或诉讼权〞。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一百九十二页,共248页。

19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德的开展。知,即道德(dàodé)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dàodé)认识为必要条件。所以道德(dàodé)认识是根底。情,即道德(dàodé)情感,道德(dàodé)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dàodé)认识转化为道德(dàodé)行为,开展为道德(dàodé)信念。意,即道德(dàodé)意志,道德(dàodé)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dàodé)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所以,情、意是关键。行,即道德(dàodé)行为,道德(dàodé)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dàodé)只有通过道德(dàodé)行为才能说明,因而道德(dàodé)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dàodé)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行,是结果。第一百九十三页,共248页。

1932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是什么?答: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zìshěnɡ)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第一百九十四页,共248页。

1942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那些?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过程影响,有些因素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有些那么阻碍作用。第一,问题情景。第二,定势。三是功能固着。四是背景知识。五是个性特征。六是动机水平(shuǐpíng)、七是智力水平(shuǐpíng),八是认知策略。第一百九十五页,共248页。

19520.请写出5条教学原那么。答:〔1〕启发式原那么〔2〕循序渐进原那么〔3〕因材施教原那么〔4〕教学相长原那么〔5〕量力性原那么〔6〕理论(lǐlùn)联系实际原那么〔7〕直观性原那么〔8〕稳固性原那么〔9〕教育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那么第一百九十六页,共248页。

19621.班集体建设(jiànshè)的内容。答:确定班集体目标建立班集体组织机构完善班集体规章制度开展集体活动形成集体舆论第一百九十七页,共248页。

19722.儿童记忆开展的根本特点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在开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能力慢慢提高大脑容易兴奋,也极不稳定:表现(biǎoxiàn)容易记住,也易被遗忘。 记忆的精确性和稳固性较差。记忆容量增加 无意识记忆大于有意识记忆 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在开展第一百九十八页,共248页。

19823.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哪些权利?答:根据教育法规定:1.参加教育教学方案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2.获得(huòdé)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等权力。第一百九十九页,共248页。

199答:确定目标;成立组织(zǔzhī)机构;完善规章;开展活动;形成正确舆论。21.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从活动角度划分〕。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根底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开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第二百页,共248页。

20022.小学生思维开展的特征。(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luójísīwéi)为主要形式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luójísīwéi)开展不平衡(3)抽象逻辑思维(luójísīwéi)从不自觉到自觉(4)辩证逻辑思维(luójísīwéi)初步开展第二百零一页,共248页。

20123.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哪些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方案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行使这项权利,是接受教育所必需,学校应当保证学生依法享有该项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加以限制。〔2〕按照(ànzhào)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第二百零二页,共248页。

20221.写出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英国学者斯腾豪斯过程模式。其根本思想是人们可以通过详细说明(shuōmíng)内容和过程中各种原理的方法,来符合理性地设计课程,而不必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到达的结果。〞斯基贝尔克的情境模式。强调课程的跨学科性质。施瓦布的实践与折中模式。近年来的评判模式。第二百零三页,共248页。

20322.简述创造力的结构(jiégòu)。答:动力系统。操作系统控制系统第二百零四页,共248页。

20423.教师(jiàoshī)资格被撤销、丧失的法定情形分别有哪些?答:?教师(jiàoshī)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成心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分的,不能取得教师(jiàoshī)资格;已经取得教师(jiàoshī)资格的,丧失教师(jiàoshī)资格。?教师(jiàoshī)资格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丧失教师(jiàoshī)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jiàoshī)资格,其教师(jiàoshī)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教师(jiàoshī)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jiàoshī)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jiàoshī)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jiàoshī)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jiàoshī)资格,其教师(jiàoshī)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第二百零五页,共248页。

205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10分〕24.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归因以提高学习成绩。答:韦纳〔B.Weiner〕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回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那么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那么会产生羞愧(xiūkuì)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那么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那么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那么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那么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那么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那么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那么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第二百零六页,共248页。

206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根本的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那么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那么会产生羞愧(xiūkuì)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xiūkuì)那么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倒羞愧(xiūkuì);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维度。第二百零七页,共248页。

20725.联系实际论述哲学教师应该遵守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答:依法执教。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四项根本原那么,拥护党的根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树立新的课程观,实施素质教育;自觉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学校;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学校利益,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péiyǎng)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时间里不干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不迟到早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第二百零八页,共248页。

208热爱学生。关心保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挖苦、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héfǎquányì),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开展。 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在职进修,树立优良学风,该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因村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团结协作。弘扬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héfǎquányì);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树立为学生、家长效劳的思想,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讲究沟通艺术,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标准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不搞不正之风,不搞小团伙、小集团;以身作那么,注重身教,成为学生的表率,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 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乐于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并认真完成。 积极参加有益扩大学校影响,有利学校声誉与形象的社会活动。第二百零九页,共248页。

20924.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zhìdù)的关系。答:总体来讲是辩证关系:即首先,政治、经济制度(zhìdù)决定教育在阶级社会中,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文化教育上也占统治地位。其次,教育给予政治、经济制度(zhìdù)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政治、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又给予政治、经济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教育要为经济根底效劳,为政治效劳。最后,教育的性质随着政冶、经济制度(zhìdù)的开展而变化第二百一十页,共248页。

21025.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答:掌握概念其实就是概念学习。也就是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的过程。影响(yǐngxiǎng)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原型;讲授概念的方式;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在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经验、民族、语言能力以及使用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等自身的因素。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应该遵循如下原那么:第一,提供概念范例。范例指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范例既可以有概念原型,以便告诉学习者这个概念是什么,也可以有反例,让学习者了解这个概念不是什么。一般来讲,最好的范例就是那些定义性特征很明显或学习者最熟悉的原型。当某一概念很容易与其他概念混淆时,反例非常重要。提供范例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例—规法;另一种是规—例法。第二百一十一页,共248页。

211第二是利用概念(gàiniàn)间的联系构图。概念(gàiniàn)之间是有联系的,利用学习者已有概念(gàiniàn)组成“概念(gàiniàn)地图〞,把新概念(gàiniàn)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图〞中,概念(gàiniàn)与概念(gàiniàn)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概念(gàiniàn)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有利于学习者通过概念(gàiniàn)来掌握新概念(gàiniàn)。第三是消除错误概念(gàiniàn)。学习者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不科学的错误概念(gàiniàn),而且这种不科学的错误概念(gàiniàn)一旦形成,又难以消除或改变。对于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强调概念(gàiniàn)的定义性特征,直接指出学习者的错误所在。第四是在实践中运用概念(gàiniàn)。学习者每使用一次概念(gàiniàn)或在新的丰富的情境中遇到同一概念(gàiniàn),也就是概念(gàiniàn)的每一次具体化,都会使概念(gàiniàn)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学习者对要领的理解就更完全、更深刻,尤其是模糊要领的教学更是如此。而运用概念(gàiniàn)于实际就是这种概念(gàiniàn)具体化的过程。第二百一十二页,共248页。

21224.论述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答: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开展智力的根底,开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1〕掌握知识是开展智力的根底,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开展智力。〔2〕智力的开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开展水平的上下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上下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tóngshí),有方案、有目的、自觉地开展学生智力。第二百一十三页,共248页。

21325.请你论述归因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意义。答: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内部。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外部环境原因。人格、动机(dòngjī)、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内部原因。此后,罗特〔Rotter,1966〕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开展,提出了控制点〔locusofcontrol〕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型的人那么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第二百一十四页,共248页。

214后来,维纳在以上根底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上下(shàngxià)、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归因理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它有利于了解心里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的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学生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培养其学习效果也会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并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第二百一十五页,共248页。

21524.论述(lùnshù)德育过程的根本规律。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开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第二百一十六页,共248页。

21625.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比较。答:1.课时方案的差异。专家教师的课时方案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方案的一些细节上。在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而新教师那么(nàme)认为自己不能预测方案执行时的情况,因为他们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导学生将要做些什么。第二百一十七页,共248页。

217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划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划较为(jiàowéi)模糊,不能坚持下去。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那么相对缺乏这些方法。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忆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那么不能。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毕竟步骤。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标准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第二百一十八页,共248页。

2183.课后评价的差异。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那么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专家教师都关心(guān〃xīn)那些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而新教师对课的评价却不相同:有的说了许多课的特点;有的对课的成功做了大致的评估;还有的集中关注与自己上课的有效性。第二百一十九页,共248页。

21924.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划分的教育意义。答:一、分类:加涅按照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即学生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这一类的学习通过是有组织的,学习者得到的不仅是个别的事实,而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给予许多意义的知识。(2)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可被细分成几个小类,根据其心理运算的复杂性的次序依次是:区分、概念、规那么和高级规那么。这些小类是相互关联的,较复杂的技能需要较简单的技能作为其学习前提(qiántí)。<1>区分。加涅指出,学习者首先必须获得区分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区别特征的最简单的技能,以通过符号来对自己的环境作出反响。<2>概念。概念最简单的形式是具体概念,如关于物体的性质、物体和事件。学得的所谓具体概念的能力使个人能认识各种物体、物体性质的分类,或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指出〞可用各种方式,如用手指、做记号或用铅笔画圈。除了具体概念,还有定义概念,即必须用句子〔或陈述〕去确认一些东西。加涅认为,学习者如果能论证或使用这个定义,那么也就获得了一个定义概念。第二百二十页,共248页。

220<3>规那么。规那么是一种学得能力,它能使个体去做某些运用符号〔如语言符号和数学符号〕的事情。当学习者在操作时“遵循规那么〞,那么他就学到了这个规那么。<4>高级规那么〔问题解决〕。高级规那么仍然是规那么,是一些较简单的规那么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较复杂的规那么。〔3〕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控制学习〔保持和思维〕过程的各种方法。认知策略在教育系统的学习目标上具有重大作用,注意、编码、回收、迁移和问题解决等策略可用正规的教育手段学得和改进。〔4〕运动技能的学习。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等。〔5〕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一是儿童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二是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jījí)情感,三是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第二百二十一页,共248页。

221二、意义:第一,对教学目标(mùbiāo)的设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五种学习又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把人类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几乎成了一切学习和教育心理学家的共识。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从此,他成了公认的学习分类权威。由于学校教学目标(mùbiāo)也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这一学习结果分类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mùbiāo)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第二,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每种学习结果的内在性质不同,外在行为表现不同,有效的学习条件就不同,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制定有效的学校条件。第三,对学习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最终的学习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因此,教学评价就必须紧密地围绕学习结果展开。第二百二十二页,共248页。

22225.联系实际论述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有效教育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教师(jiàoshī)要学会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_以及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具体方法有:访谈;举例说明。家访;举例说明。作业;举例说明。侧面了解等;举例说明。观察。举例说明。第二百二十三页,共248页。

22324.结合实际分析有效(yǒuxiào)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第一,研读课程标准。第二,分析学情。第三,分析文本。第四,整体把握。第二百二十四页,共248页。

22425.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划分与新课改三维目标(mùbiāo)的关系。第二百二十五页,共248页。

225四、材料(cáiliào)分析〔共14分,每题14分〕数学天才数学老师?答:数学天才不一定是数学好老师。根据材料分析一个合格(hégé)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答: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第二百二十六页,共248页。

226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教师。答:师德高尚、知识广博、能力超强、心理健康、公平公正(gōngzhèng)、理解学生、反思精神。第二百二十七页,共248页。

22726.班主任麻老师在自修课时现张亮、李宏、马威三位同学在讲话,就过去训斥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出话声音最响的张亮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李宏为“破喇叭〞,头发厚黑粗硬的马威为“黑刺猬〞〕,并发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至下课。第二天上课,又看〔听〕到张亮、李宏、马威等在底下交头接耳——发出了声音,麻老师顿时走到他们身边,拿出胶带纸,令班干部帮他把他们的嘴封起来;他们对抗,麻老师就把他们赶出了教室,不准他们返回课堂……从教师(jiàoshī)违法侵权的视角分析麻老师的教学行为。答:麻老师的教学行为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益:首先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老师不应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其次,侵犯了学生的身体权:麻老师不应该让他们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至下课,该不该拿出胶带纸,令班干部帮他把他们的嘴封起来;第三,麻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先是让学生站到教室外,后来又赶出教师(jiàoshī),不准他们返回课堂。第二百二十八页,共248页。

22826.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角色有很多比喻。如教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等。请任选一种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其蕴含的意义。答: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我们从道德角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可能是教师一生的写照。对此比喻,我认为,从道德高度上要求老师是正确的。教师就是要无私地奉献教育事业,对学生要有无私的爱。但是,教师一生不应该是像蜡烛一样的人生。教师应该既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既要促进学生的开展(kāizhǎn),也要坚守自己的开展(kāizhǎn)。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第二百二十九页,共248页。

22926.4某普通中学为提高毕业生的生学率和考入“重点〞的名额而“因材施教〞。在年初就要求毕业班的学生参加本校组织“高,〔中〕考预考〞,按“预考〞成绩重新分定班级。让“高分班〞学生得到特别的“重点保护〞: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和设施、资源,并准备通过某些“有关系〞的家长或其他人员,通过非正规的渠道甚至非法手段〔如修改学生原始档案材料(cáiliào)等〕帮助局部学生制造“少数民族的户籍〞、特长奖励等家材料(cáiliào)、假证明,使之享受高(中)考的政策性加分;而对“低分班〞的学生那么“发动〞他们放弃报考“重点〞,让其选报〔限报〕“专科或高职学校〞〔职高〕;同时,还要求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放弃报考提前离校。后经一些学生家长的反响到媒体,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那么着手查处。从违法侵权的视角分析该学校的教育管理行为。〔分析思路提示:该校的做法是否违法?违法主体有谁?违反了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违法主体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解析:该校的做法已经违法。指出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法中平等教育权、不能歧视学生等规定。违法主体是学校。指出这是学校组织作出的行为。违法主体应当承担改正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指出相应的责任。第二百三十页,共248页。

23026.2004年,王娜参加高考未上二批本科录取分数线。而同学萝莉上了线未被录取。王娜家人为了让王娜读上本科大学,采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及高考成绩信息等资料,伪造被冒用者的户口迁移证及学生学籍档案等手段,并通过其他途径使王娜补录到西南某省的A师范大学。四年后,王娜获取了A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并受聘南方某市的一所中学,成为正是教师。萝莉经努力,2005年考取华北某市的B师范大学------2021年毕业前夕在办理网上签名时遭拒,经查才发现自己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资料已被王娜冒用。案发后,王娜家人被依法追究(zhuījiū)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王娜也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教育法律责任。分析王娜将依法被追究(zhuījiū)的教育法律责任。解析:分析思路:一、定义:教育法律责任是:二、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证,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依法解聘。第二百三十一页,共248页。

23126.某中学在整顿(zhěngdùn)校级校风活动中,让各版自定违纪违规处分制度。二〔3〕班班主任牛老师率先发动班级学生制定了这样的班规。迟到一次罚十元,不出操一次罚十元,课上睡觉罚十五元。这一规定经学校同意后试行。接着全校推行,后经学生家长反映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被查处。〔1〕该校的做法是否违法?〔2〕违法主体有谁?〔3〕违反了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4〕违法主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解析:解题思路:1、该校的做法违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引用2.违法主体有班主任教师和学校。3.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4.违法主体教师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违法主体学校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百三十二页,共248页。

23218.图式: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在皮亚杰 的认知开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jiégòu),是一种认知结构(jiégòu)的单元19.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标准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第二百三十三页,共248页。

233答: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jiàoyù)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方案的教育(jiàoyù)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第二百三十四页,共248页。

234内容(nèiróng)目前(mùqián)的形式和现实教师招考(zhāokǎo)的主要变化教师招考笔试大纲分析教师招考面试分析经典题型解析第二百三十五页,共248页。

235目前的形式(xíngshì)和现实竞争越来越剧烈(jùliè)分批次招录越来越重视根本素质和根本能力考察内容越来越广进入到一个培训时代博越教师招考(zhāokǎo)培训第二百三十六页,共248页。

236教师(jiàoshī)招考的主要变化突破了教师招考(zhāokǎo)标准强调(qiángdiào)了区分度面试增加了难度,突出了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考察试题上变化多内容细内容广第二百三十七页,共248页。

237教师招考笔试(bǐshì)大纲分析RealityIdentity教育学心理学教育(jiàoyù)政策与法规Creativity专业知识第二百三十八页,共248页。

238关注文件(wénjiàn)和地方教育局招考通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根底知识?考试说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chūzhōng)科学?考试说明定稿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化学科?考试说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社会学科?考试第二百三十九页,共248页。

239教育根底知识(zhīshi)考纲解析〔1〕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开展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三、学校教育制度四、教师与学生五、课程六、教学七、学校德育八、班主任工作(gōngzuò)九、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二、认知(rènzhī)过程三、情感和意志过程四、人格心理五、人生全程开展六、中学生心理开展特征七、学习理论八、知识的学习与迁移九、学习动机十、教师心理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法规根底知识二、现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规定三、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四、“依法执教〞、预防常见违法行为〔侵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第二百四十页,共248页。

240教育根底知识(zhīshi)考纲解析〔2〕模块比例题型教育根底(gēndǐ)知识和根本原理68%单项选择题中学教学辨析中学生学习心理题材料分析题中学德育中学课程32%简答中学生开展心理题材料分析题中学生心理辅导单项选择题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0%非选择题:约70%第二百四十一页,共248页。

241教育根底(gēndǐ)知识考纲解析〔3〕模块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jiàoyù)根底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第二百四十二页,共248页。

242教师招考(zhāokǎo)面试分析Descriptionofthecontents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陈述的逻辑性解析(jiěxī)的辩证性答案的圆满性要点的准确性见解的创新性观点(guāndiǎn)的正确性表情的自信性仪表的端庄性第二百四十三页,共248页。

243面试(miànshì)常见的几类题型动机题压力(yālì)题专业题常识题30第二百四十四页,共248页。

244经典(jīngdiǎn)题型解析第二百四十五页,共248页。

245ThankYou!Addyourcompanyslogan第二百四十六页,共248页。

246第二百四十七页,共248页。

247第二百四十八页,共248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