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ID:82422736

大小:617.0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2-10-24

上传者:155****1689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B.乙C.丙D.丁读4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3.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内部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C.③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4.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岩溶型坍塌B.春汛型洪涝C.夏雨型滑坡D.融水型泥石流6.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居民建房B.矿山开采C.修筑公路D.陡坡垦殖7.M村落经常遭到上述自然灾害的威胁,则该村落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问题。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①5.324.3537.215.7②2.730.1670.319.6

2③20.040.81353.713.2④4.526.1384.720.58.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A.①B.②C.③D.④9.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A.气温高低B.降水量大小C.光照强度D.风力强弱下图示意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图中示意泥石流的图是(     )A.①B.②C.③D.④11.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国的发生频率是(     )A.夏季大于冬季B.春季大于秋季C.东部多于西部D.北部多于南部下图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回答下题。12.如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中,组合正确的是()

3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沙尘暴A.①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最有可能是()A.甲村B.乙村C.丙村D.丁村读下列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4.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旱灾B.台风C.泥石流D.火灾17.华北地区是我国春旱多发地区,春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春季工农业用水量大B.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C.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D.居民生活用水量大18.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4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9.造成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地震B.滑坡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20.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21.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北纬30.74度,东经104.46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2.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23.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25.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①地震、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018年3月28日10时20分左右,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5.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下列关于地震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都相同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震中距是指地面至震源的距离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各地不同28.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6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示意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9.图中示意泥石流的图是(     )A.①B.②C.③D.④30.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国的发生频率是(     )A.夏季大于冬季B.春季大于秋季C.东部多于西部D.北部多于南部31.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受台风影响大②河流众多,流速快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地形多山,相对高度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粮食、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33.(十八)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7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34.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大坡度山区河流上,常会形成一种典型的河床微地貌形态,其河床常由一段陡坡和一段缓坡加上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在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即阶梯—深潭系统。吊嘎河流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干流沿断裂带发育,泥石流灾害频繁,有“泥石流自然博物馆”之称。当地人利用人工阶梯改造河床微地貌形态,使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形成“人工阶梯—深潭系统”,该系统有效的减少了泥石流灾害,丰富了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如图甲图为吊嘎河流域位置及分布图,图乙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剖面示意图,图丙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俯视图。

8(1)分析吊嘎河流域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地理原因。(2)据图分析阶梯采用叠瓦式布置的特点及好处。(3)说明“人工阶梯—深潭系统”丰富水生生物生长环境的表现。35.读图回答问题。2019年8月13日6时31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6度,东经104.87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1)此次地震,理论上长宁居民感觉到(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2)此次长宁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  )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哪个圈层?该圈层主要特点有哪些?

9(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地区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你说出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及其原理。

10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故选D。2.C3.C4.D2.从图中纵坐标时间尺度和横坐标持续时间看,①在某一瞬间发生,时间较短,应该是地震,②在某日发生持续几小时,推断是火山,③在某月发生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应该是洪涝,④在某年发生,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干旱持续时间最长,能持续几个月以上,故④为干旱。故选C。3.据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则地震多发,故A错。②是火山,是可以进行有效监测的,故B错,③是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因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C正确,④是干旱,主要造成农业减产,财产损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故D错。故选C。4.蝗灾属于生物灾害,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能影响生物的发展条件,和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无关,故D正确,ABC错。故选D。5.C6.D7.C5.

11读图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7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份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C项正确。6.读图可知,该流域ab河段靠近村落,居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耕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且该河段附近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该地段地表坡度较陡,开垦的耕地多位于陡坡地带,因此陡坡垦殖是该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D项正确。7.读图可知,M村落位于该流域上游因滑坡产生的泥石流堆积区,甲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较远,交通不便,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划和建设,故B项错误;丙地海拔在1100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较远,距离交通线比较近,适宜村落规划建设,故C项正确;丁地靠近滑坡频发区域,对新建村落威胁较大,故D项错误。故选C。8.C9.B该题考查泥石流的成因。8.③沟谷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均最大,植被覆盖率最小,最容易出现滑坡现象。选项C正确。9.除了以上条件之外,泥石流的形成还需要有暴雨的出现,所以为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还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的降水情况。选项B正确。10.B11.A10.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根据四幅图的具体情况,②满足以上基本条件,①③④不满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

12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松散物质、水源。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因此夏季泥石流发生频率大于冬季,秋季发生频率大于春季,A正确、B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整体看东部少,西部多,C错误;我国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北部少于南部,D错误。故选A。泥石流是松散堆积物与水混合后沿沟谷等发生流动的一种地质现象,当它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时,泥石流就成为一种地质灾害。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运动时的冲刷、撞击、改道、堵塞河道,淤埋等形式。12.B13.D该题考查区域地质灾害。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滑坡危害空间差异的认知与分析能力。12.该区域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大肆采伐本区林木,会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的能力降低。夏季暴雨发生时山区洪水会携沙裹石奔流而下形成泥石流,图示区域的陡坡可能会发生滑坡现象。砍伐树木与地震无关,夏季我国季风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发生沙尘暴。由此分析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正确。13.读图对比甲、乙、丙、丁四村落可以看出,丁村落距陡崖最近,其他三地等高线较稀疏,坡缓。所以,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最有可能是丁村落。故D为正确选项。14.D15.D14.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所以该地地理特征为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冬季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少,说明冬季降水少,②不对;基岩广布不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③不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315.防治泥石流和滑坡应该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修建护坡工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6.C17.C16.由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符合题意,C正确。旱灾、台风、火灾是气象灾害,不符合题意,ABD错误。依题意,故选C。17.由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造成严重的春旱,C正确。春季农业灌溉和播种用水量大;由于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量一直较大,AD错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是春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错误。故选C。华北平原春旱的自然原因是:①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春季农业用水增加。18.D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详解】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面沉降,又被称为地面下沉、地陷;陨石是从宇宙行星际空间落到地球的固体物质;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该灾害类型是滑坡。故答案D正确。19.B20.A21.C

1419.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堰塞体形成以前西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而形成以后,坡度变缓,这表明西侧发生了滑坡,形成了堰塞体。故选B。20.读图可知:堰塞湖形成以后,已淹没了村庄,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形成了自然灾害。故选A。21.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不易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只有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才能减轻损失。故选C。22.C23.A2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震中不同距离,烈度不同;从地表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21千米,位于大陆地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地震的相关知识。24.A25.B26.A24.地方病是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而产生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次生盐碱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后者为主。A正确,故选A。25.

15地震、泥石流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②③正确,故选B。26.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现象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A正确。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B错误。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形成环境的污染。C错误。环境问题有人为也有自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和环境污染的成因,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27.D28.C27.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此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地震发生时,地面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错误;震中距是指地面上一点到震中的距离而不是到震源的距离,C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各地不同,D正确。故选D。28.一般来说地震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①正确;震源越深,破坏程度越小,②错误;震中距越大,破坏程度越小,③错误;断层越发育,地质不稳定,破坏越大,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

16一般来说,板块交界处,地质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波的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所以地震发生时,地面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9.B30.A31.D29.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根据四幅图的具体情况,②满足以上基本条件,①③④不满足,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松散物质、水源。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因此夏季泥石流发生频率大于冬季,秋季发生频率大于春季,A正确,B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整体看东部少,西部多,C错误;我国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北部少于南部,D错误;故选A。31.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质条件复杂,地形破碎,所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③④符合;西南地区受台风影响小,①不符合;河流众多,流速快不是西南地区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②不符合;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西南地区是滑坡、泥石流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势起伏不平,大大增了重力作用,一旦发生暴雨,或者连续降雨,使得山体岩石松动,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32.A

17【详解】根据题目中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数据,说明是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该自然灾害导致减产或绝收。最可能是干旱或洪涝灾害,①②对。地震对农作物影响不大,③错。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不只是影响农作物,对交通、城市等都有影响,④错。故选A。33.(1)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2)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考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详解】(1)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集水时间,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这段时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所以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一年中发生的概率最高。(2)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析,从水源条件分析,该地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图中①所示区域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从地形条件分析,①所示区域坡度更陡,易使泥石流形成;从物质条件分析,①所示区域有一断层,且松散碎屑物更多,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影响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34.(1)吊嘎河流域地处山区,多沟谷,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导致泥石流灾害多发。

18(2)特点:大小石块相互嵌套;呈反拱形。好处:提高阶梯的稳定性。(3)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有陡坡、缓坡、浅滩、深潭的水域环境,适于不同的水生生物;人工阶梯—深潭系统粒径大小不同的砾石、砂砾、淤泥,丰富了河流的底质,利于不同水生生物生长;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有激流,缓流,静水不同的水流速度环境;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扩大了水域,丰富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任答三点即可)本题组主要考查泥石流的有关知识。【详解】(1)原因:吊嘎河流域地处西部山区,沟谷地貌发育,地势起伏较大,落差大;岩层断裂发育,阶梯交界地带,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导致泥石流灾害多发。(2)特点:大小石块相互嵌套,呈反拱形,缓冲了水流对河底的强烈冲击,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减弱,稳定了河床和岸坡;好处:提高阶梯的稳定性,有利于水土保持,减少泥石流现象的发生。(3)人工阶梯一深潭系统建成后,有陡坡、缓坡、浅滩、深潭的水域环境,水域面积增大,水量增多,适于不同的水生生物;有激流,缓流,静水不同的水流速度环境形成了不同流速、不同水深的水域环境;河床底部的泥土、卵石增多;水中营养物质增多,饵料更丰富,使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多样化和优化,故水生生物种类、数量会明显增多。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有陡坡、缓坡、浅滩、深潭的水域环境,适于不同的水生生物。35.(1)B(2)C(3)地壳   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4)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以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属于基础题,难度小,记忆基础知识即可解答。【详解】

19(1)纵波传播速度快,会使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会使人们感觉左右摇晃。故地震发生后长宁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选B(2)古登堡界面之下为地核,横波不能通过,故当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会消失。故选C(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2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地壳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致是陆地厚,海洋薄。(4)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