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407880
大小:53.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9-27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练概念】1.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A.产业化B.无人化C.智能化D.集约化2.中央电视台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中说:“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研究的是()A.原子能技术B.高性能巨型计算机技术C.杂交水稻技术D.运载火箭和航天技术3.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养殖网箱“深蓝一号”从海底渐渐浮上水面,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4.含嘉仓始建于隋朝,历经唐、北宋500余年,号称“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使用的储备技术有()A.陶器储存B.地窖储存C.机械制冷低温储藏D.真空低氧保存5.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A.采摘的机械化B.冷链物流的发展C.家用冷冻设备D.添加食品添加剂6.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练能力】7.下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的系统工作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已经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
18.1300—1800年,西欧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11%,农产量增长率也大致相当,但19世纪,德国农产量翻了3倍,1800-1980年的英国农产量增加了9倍。这主要得益于()A.欧洲农业科技的领先B.农业机械的完全普及C.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D.现代农业模式的发展9.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开展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材料反映了印度确保粮食供给的主要经验是()A.政府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C.农业生产商品化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0.宋代各地先后设立常平仓,各州按人口多少,留取上供钱一二万贯或二三千贯为籴(买进)本,每岁夏秋谷贱,增市价三五文买入,遇谷贵则减价卖出,所减不得低于本钱。据此可知,宋代常平仓的主要功能为()A.平抑粮价和备荒B.抑制土地兼并C.垄断商业和贸易D.收缴地方财赋1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表明我国政府()A.确保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B.以立法保障粮食安全 C.确立粮食进出口平衡战略D.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12.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并愈演愈烈,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这反映了()A.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B.工业革命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C.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D.工业化带来了食物安全的问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
2——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材料三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摘编自中华粮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4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3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C3.答案:B解析:“深蓝一号”是三文鱼养殖网箱,这体现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B正确;ACD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4.答案:B解析:由所学可知,陶器储存主要是家庭小量保存,机械制冷低温储藏技术和真空低氧保存技术属于现代储备技术,A、C、D三项错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有数百个粮窖,B项正确。5.答案:B6.答案:C解析:AB.两项时期没有出现化学添加剂,应排除;C.注意题干信息“最早”,依据题干“化学添加剂”,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的现象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的建立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D.不符合“最早”,应排除。故选:C。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农业的发展。从图中的“信息”“电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关键词可看出,“精确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而“精确”,这是在充分利用数字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项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德国农产量翻了3倍,1800—1980年的英国农产量增加了9倍”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的德国和英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助推了农业机械化,因此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D项正确;农业科技发展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之一,排除A项;B项错在“完全普及”,排除;材料与美洲高产作物引进无关,排除C项。故选:D。9.答案:A解析:材料中印度政府通过发动不同农业领域的“革命”,推动种植业、牛奶生产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信息系统推广农业技术,体现了印度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农业,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10.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常平仓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收购,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可以起到平抑粮价和防备灾荒的作用,A项正确;常平仓
4与土地兼并无关,且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常平仓主要涉及粮食的买卖,并未垄断商业和贸易,排除C项;常平仓的功能并非收缴地方财赋,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可得出我国十分重视国家粮食安全管理,D项正确;A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C项;材料没有体现立法,排除B项。故选:D。1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并愈演愈烈”,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相应食品安全问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口膨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化学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13.答案:(1)粮食安全意识产生较早;统治者重视;政策保障;法律保障;(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科技;政府制定政策(信贷保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法律法规保障;发放粮食补贴;保障粮食购销储运。意义:提高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为世界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3)中东战争;石油危机;西方经济滞涨;自然灾害。启示: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制度政策保障;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等。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得出粮食安全意识产生较早;依据材料“王事惟农是务”,得出统治者重视;依据材料“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得出政策保障;依据材料“《唐律疏议》规定……”,得出法律保障。(2)措施:依据材料“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得出政府制定政策;依据材料“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得出法律法规保障;依据材料“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得出发放粮食补贴;保障粮食购销储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科技。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提高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为世界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3)原因:依据材料“1972-1974”,结合所学可知,中东战争;石油危机;西方经济滞涨;自然灾害。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制度政策保障;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等。16.答案:(1)特点:将食品安全上升到人伦天理;统治者高度重视;以法律强制力严格规范;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目的:规范市场秩序,稳固统治。(2)意义: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解析:(1)特点通过材料“民以食为天”可以得出将食品问题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通过材料“周朝禁止”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食品问题;通过材料“《唐律疏议》规定”可以得出以法律来规范食品安全;通过材料“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体现出政府监管与民间监管相结合。
5目的,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规范市场秩序,稳定政治统治。(2)意义,通过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可以总结为:健全了国家食品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