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戏剧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于长江【注】 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巫山神女忠于楚怀王的故事。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为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隐含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和准则。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指代的是人们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B.诗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表达出诗人被这种爱情观感动。C.“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1对女性为了贞节而错过生命中的美丽,表达了无限惋惜之情。D.诗歌反映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作为牺牲品的旧道德。【解析】 B项,“表达出作者被这种爱情观感动”错。人们向你挥舞各色花帕,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向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分明有人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因此,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这种爱情观的怀疑。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诗歌首先在带有象征意味的集体狂欢场景中,以特写镜头推出了一个怀疑者、反思者、批评者的形象。B.诗人把反差鲜明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众人狂热的欢呼”与“一人忧伤的思索”,“悬崖上的千年展览”与“伏在爱人肩头上痛哭”,突出了形象的悲哀与问题的沉重。C.诗中写衣裙在风中飘动,这既是以静衬动,凸现思索者如同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D.这首诗观察角度新奇,剪裁生活精当,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匠心,另辟蹊径。【解析】 C项,“以静衬动”理解错误,应该是“以动衬静”。3.结合诗歌谈谈你对“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的理解。(4分)答:示例:“金光菊”“女贞子”是巫峡中常见植物,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隐含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思想。“新的背叛”既是对扭曲了的传统女性贞妇形象的背叛,也是对封建传统道德标准的背叛,是新时代女性追求生命自由和解放的宣言。(意思对即可)4.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有何深刻含意。(6分)答:示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倡导女性要大胆追求自身的独立与幸福。(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
2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地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解析】 D项,“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是诗人沉思的内容。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解析】 D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7.“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4分)答:示例:“金黄的稻束”
59.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解析】 C项,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除了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还有对夫爱的渴望,对完整的家的渴望。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解析】 B项,“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错,文中父亲和贤一郎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冲突。11.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答:示例:贤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荒唐,所以痛恨他;新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12.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示例:同意,如结尾部分贤一郎的突然转变。从父权家长制的角度,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从情感的角度,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料到的,他恐惧、厌恶、憎恨和悲哀,这是矛盾之处。但血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隔的,当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看到父亲的确需要照顾,听到母亲的哀求,知道弟弟、妹妹对父爱的渴望,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所以结尾出现了突然转变,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观点1分,举出具体剧情2分,具体分析3分,要涉及矛盾和统一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