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

ID:82357015

大小:42.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10-22

上传者:138****2072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1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2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3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4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5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6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7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8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9页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_第10页
资源描述: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4)认识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防护和利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阅读法。【教学准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旋转支架、纸屑和泡沫、橡胶尺、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金属杆、橡胶杆、矿泉水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评价设计】1、实验活动一:其目的是能否顺利完成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其评价重在学生的

1参与情况的评价。对参与积极、效果突出的小组和同学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力争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2、两种电荷的探究过程: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除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实验外,更要注重学生能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方法。3、实验活动三:重在知识的应用,及通过知识的应用获得新知的过程。4、阅读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5、自我检测与知识演练:通过具体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寂静的夜晚,一道闪电划了天空,那么闪电和我们生活中的电一样吗?让我们一起走电的世界。(板书:电荷)演示实验:用一个废旧的输液管,产生一个水流,下面用容器接住流出来的水,在容器的旁边再放个容器,问:如何不碰到装置而让水流到另一个容器内?生:(思考)师演示:用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水流,会观察到水流发生了偏移。为什么经过摩擦过的橡胶棒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呢?橡胶棒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板书:电荷)刚刚我们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这种现象也叫摩擦起电(板书:摩擦起电)。【评析:思维激发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维起始于问题,由问题情境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通过生活现象、社会见闻、生产社会高新科技等素材进行导入,设法以问题、故事、视听材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二、探究释疑,学习新知活动一:认识摩擦起电现象(时间2分钟)1、学生实验1:小竞赛利用桌上的器材,动手试一试,看看哪些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也可以带电,或者小组讨论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带电现象。比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多。我国古代人民非常善于观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玳瑁吸裙”的记载,玳瑁是一种美丽的龟壳,人们在用它作首饰时无意中发现摩擦后的玳瑁会吸引衣服。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学生讨论举例)师:实际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有所发现,请课后收集一下,看谁的发现更多、更有趣。【评析: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以两人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活动,通过亲手实验,体验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获得感性认知。】2、阅读课本“静电现象”部分。(时间1分钟)师:(老师巡视指导,落实学生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生:(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自学完后,完成自我检测题。)自我检测1:在以上活动中,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都带上了,所以具有了__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现象。【评析: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学生有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渴望,带着兴趣阅读课本,效果良好。】活动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1、演示课本图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时间3分钟)

3师:教师一边引导,一边做演示实验。(实验要在干燥的环境中才能成功,可利用酒精将玻璃棒和橡胶棒烤一下。)生:学生认真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入表中。(填写:“吸引”或“排斥”)师:(运用多媒体投影将学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入表格1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从这些实验现象中能发现什么呢?  师:第三次与前两次的现象为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找找原因。(启发引导)这一次的实验情况与前两次有没有不同之处呢?  (学生思考、讨论)师:第一次实验用的是同样的两根玻璃棒,都用同样的绸子摩擦,它们带的电荷是不是应该相同?(生:相同。)师:它们互相排斥。第二次呢?(生:它们带的电荷也应该相同,它们也互相排斥)师:再看第三次实验,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却互相吸引,这表明什么?(生:它们两个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师:我们现在发现了这样两种不同的电荷。(板书: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4师:刚才说过,用摩擦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这些物质所带的电荷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否相同呢?有没有跟这两种电荷都不相同的第三种电荷呢?我们怎么用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呢?例如:取一个泡沫橡胶块,用橡胶袋摩擦,使它带电,要验证它带的电荷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是否相同,实验该怎么做?(稍顿)借鉴一下刚才的实验,你能想个办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怎么判断所带电荷是否相同呢?(生:根据吸引、排斥判断)师:如果实验发现橡胶袋摩擦过的泡沫橡胶块既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也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说明什么? 生:橡胶袋摩擦过的泡沫橡胶块带的电荷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都不相同。师:这就是第三种电荷,如果有一个带电物体跟它们三个都吸引,那就是第四种电荷,如此进行下去有可能找到更多种电荷,事实是否像我们想像的一样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教师和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逐一摩擦完后,与演示器材进行相互作用。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内。师:从这些实验现象,能找到什么规律呢?  生:都是一个吸引,一个排斥。师:对,很好。有没有都排斥的?  师:如果都排斥说明什么?  (生: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都相同)

5师:这可能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已经知道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师:有没有都吸引的?  生:没有。师:如果都吸引说明什么?  生: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都不相同。师:就是说我们研究的这四种带电物体带的电荷,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校棒所带电荷中的一个不同,就跟另一个相同,有没有跟这两个都不相同的第三种电荷呢?生:没有。师:不光我们的实验没有发现第三种电荷,在历史上,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到的结果跟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人们发现带电物体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自然界中只有这样两种电荷(板书:2两种电荷)。师: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师:从刚才的实验你能发现电荷间有什么作用规律吗?(学生回答)师:(板书:②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师:老师巡视指导。生: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完成自我检测题。自我检测

62:(1)大自然中只有种________电荷。(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电荷。(3)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电荷。(4)________种电荷互相排斥,_______种电荷互相吸引。师:(老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进行下一步活动设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突破。)活(1)观察验电器的构造。然后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金属球,注意观察金属箔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2)每组由一位同学实验,其他同学观察,用带电的物体接触金属球,再观察金属箔是否变化。2、小组讨论:(1)验电器的作用是什么?能不是检验物体带什么电?(2)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3、学生实验4:(1)每组由一位同学实验,另一个同学观察,先用毛皮轻轻摩擦橡胶棒一两下,用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大小,再用力多摩擦几下,再接触金属球,观察张角的大小。(2)通过两次实验对比,你发现什么?说明什么?(小组交流)师小结:可见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板书:④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库仑而规定的,常常简称做“库”,用符号C表示。库仑是个很大的单位,刚才实验中摩擦过的棒上所带的电量只有10-7

7库仑左右。生:(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自学完后,完成自我检测题。)自我检测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验电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________的多少。(3)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活动四:摩擦起电的实际1、自学课本“原子的结构、元电荷”部分。(时间3分钟)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际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师:(老师巡视指导,落实学生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生:(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自学完后,完成自我检测题。)自我检测4:动三:验电器、电荷量1、学生实验3:(1)原子_____带____电_____带______电(2)在各种带电的微粒中,_______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______,常用e表示,e=______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3)摩擦起电的实际不是______了电荷,而只是电荷发生了_______。活动五:静电的应用及防护1、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共同讨论。(1)静电的应用。[放映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有关静电应用的录像]

8(2)静电的防护。如油罐车后面在地面的铁链,桑塔娜轿车后面拖的“小尾巴”等等。(3)自然现象中的雷电及防护。教师结合投影片简述“避雷针”的作用当人们懂得了静电现象的道理,就能充分利用它有用的一面,并能有效地避免它有害的一面。三、知识演练。1.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2.验电器是根据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用来检验物体_________.3、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电荷而具有了的性质。4、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璧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5.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已知:A吸引B,B排斥C,C排斥D,A带正电。则B、C、D三小球带电的种类分别是()。A.正电,负电,负电B.负电,正电,正电C.负电,负电,负电D.正电,负电,正电6.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A.一定带了正电B.一定带了负电C.一定是不带电D.不带电或带负电都可能7.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9B.毛皮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8、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A便地毯更好看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四、课堂小结:教师抽阅部分学生答案,反馈学习效果。【评析:演练是对本课时教学成果的展示,教学内容的巩固训练,对在演练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及时地利用生评、组评、师评等多种形式予以点拨纠正。演练的内容要低起点、多层次,采用必做题、选择题和思考题多种形式满足所有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四、课堂小结: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一、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两种电荷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四、电荷量及单位:库仑;e=_______________C。五、静电的利用与防护:(1)利用:(2)防护:

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