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2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三单元
1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辽的统治政策2、元统一全国1、元的统治措施2、元朝民族关系的表现
4一、辽与西夏1、辽:916,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制度:蕃汉分治(南面官;北面官);1125年被金灭。2、大夏:1038,党项族元昊,兴庆府;制度:仿宋;1227年被蒙古灭。
53、契丹国概括: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逐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6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蕃汉分治: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胡服,掌实权;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汉服,仿汉制。猴盖马蹬壶契丹鸡冠壶
7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1)政治上: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2)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3)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4、大夏国概况:西夏铜牌西夏货币西夏买牛契约
8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宋]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你能否从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体会到这一特点?p54:学思之窗
91.金朝建立政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2.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1)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2)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1127年,靖康耻。1125年,金灭辽。金1125年10月,金兵两路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靖康耻。二、金朝入主中原
103.金朝的统治(1)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2)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3)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11【概念阐释】 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完颜阿骨打加以发展,使它同时成了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猛安谋克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
12【史料实证】 金朝的治国理念与社会治理史料一 (金)得志中国,自顾其宗族国人尚少……猛安谋克杂厕其地,听与契丹、汉人通婚,以相固。——《金史·兵志》史料二 (金)世宗曾对太子说:“朕思汉文纯俭,心常慕之,汝亦可以为则也。”[研读](1)史料一表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的管理体制。(2)史料二表明金朝统治者仰慕汉族文化。
131.民族崛起(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简图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42.完成统一(1)建立元朝: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四大汗国示意图
152.完成统一(2)统一进程: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形势图(1330年)◎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3.统治政策(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元代急递铺令牌(2)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3)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4)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5)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17【行省制度】1.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2.作用:(1)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3)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尝试,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18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学习聚焦1.元朝新民族的融入:蒙古族: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2.元朝实行“四等人制”: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影响: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第三等汉人指北方的汉族,包括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回族:中亚、西亚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维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91.元朝的对外关系如何?说说看!2.元朝时怎么灭亡的?说说看!问题探究元朝中外交往空前活跃,中国与欧洲之间出现了有明确记载的直接人员往来,典型事例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随着民族融合加强,元朝的民族矛盾逐渐减弱。但是,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动乱波及全国。佃农出身的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
20问题探究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陆行资车,水行资舟,反之则必不能行;幽燕以北,服食宜凉,蜀汉以南,服食宜热,反之则必有变异。以是论之,国家当行汉法无疑也。然万世国俗,累朝勋贵,一旦驱之下从臣仆之谋,改就亡国之俗,其势有甚难者。苟非聪悟特达,晓知中原实历代帝王为治之地,则必咨嗟怨愤,喧哗其不可也。窃尝思之,寒之与暑固为不同,然寒之变暑也,始于微温,温而热,热而暑,积百有八十二日而寒气始尽。暑之变寒,其势亦然。山木之根,力可破石,是亦积之之验也。苟能渐之摩之,待以岁月,心坚而确,事易而常,未有不可变者……在陛下笃信而坚守之,不杂小人,不营小利,不责近效,不恤浮言,则天下之心庶几可得,而致治之功庶几可成也!——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载苏天爵《国朝文类》卷1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中原文化先进语言和文字
21课堂总结辽夏金元的统治辽朝西夏金朝元朝起源——契丹族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起源——党项族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起源——女真族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民族崛起建立与扩张:1271年,忽必烈,大都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元朝的灭亡
22课堂检测1、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23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地方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表明元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即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为C项;积贫积弱是宋朝的情况,不是元朝,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割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因俗而治”是根据当地的风俗来治理的治国理念,排除D项。
242、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蕃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 )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C.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5A解析:契丹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程度不一,通过“番汉分治”能够适应不同民族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故选A项;“番汉分治”是为了巩固辽国的统治,不仅是为了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也不仅是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排除B、C两项;“番汉分治”属于因地制宜的灵活的民族政策,不是民族分化政策,排除D项。
263、《中国民族史名词解释》中对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做出如下解释:产生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最初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平时出猎、战时作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B.南北面官制C.四等人制D.猛安谋克制
27D解析:根据“产生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平时出猎、战时作战”并结合所学,该制度应该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原有组织基础上改造创立的猛安谋克制,故选D项;行省制和四等人制是元代的制度,排除A、C两项;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的制度,排除B项。
284、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据此可知( )A.宋朝与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来源C.两国民族交融趋势逐渐加强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29D解析:材料中“榷场。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说明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频繁”的信息,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中“两国”表述不当,排除。
305、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长官就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据此可知,行省制的设置( )A.削弱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割据隐患C.完善了对地方的管控D.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31C解析:据材料“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说明是地方管理制度,另据“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说明职权有限,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故选C项;削弱了中央集权与题干提供信息不符,排除A项;由于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并未消除割据隐患,排除B项;行省掌握军政大权主要是政治方面,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