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

ID:82354216

大小:3.1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2-10-22

上传者:155****1689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5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6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7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8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9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7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人物小传: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的任职部门,答曰:“不清楚,常见有人牵马进出,似是管马。”桓又问:“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再问:“马匹的死亡率高吗?”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后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思考:王徽之行事如此任性随意,为何还能身居高位?

2一、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1.背景:①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②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2.创立:曹魏3.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相应的官职。4.选官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门第。5.影响:①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②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课堂笔记】“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通典·选举》东汉末有童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3(二)科举制(隋唐至清)1.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隋朝创立: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3.唐朝完善: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4.宋代成熟:增加策论考试,锁院、糊名、誊录。5.明清僵化:八股取士。【课堂笔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雁塔题名(进士及第的代称)“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无论试诗赋、策论……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

4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56.影响:(1)积极:①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④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⑤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2)局限: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不利于培养科技人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课堂笔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拓展选官制度(时期)选官标准世卿世禄制(夏商周)血缘军功爵制(战国)军功察举制(西汉)品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家世科举制(隋唐至清)才学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趋向公开、公平;2.选官方式趋向科学、严密;3.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课堂笔记】

7二、中央官制(一)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二)隋唐:三省六部制1.确立: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2.机构设置: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②政事堂(中书门下):宰相议政场所,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3.三省职能:①中书省:草拟皇帝的诏令(起草诏令)②门下省:审核诏令(封驳审议)③尚书省:执行【课堂笔记】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三省皇帝吏户礼兵刑工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

8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兵部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刑部皇帝最近有群众反映,景点女厕不够啊!男厕太多,增加女厕!没毛病开干!欧了假如当时皇帝得知有群众反映景区女厕不足的情况,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情景再现

94.影响:①相权被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三省分工明确,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堂笔记】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钱穆《国史新论》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节制君权。

10三、赋税制度(一)魏晋: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三)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影响:①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②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了保障。【课堂笔记】租:即田赋,按亩征收产物;调:即户调,按户征收绢帛。纳绢代役,不想服役就交布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特征:①以“人丁”为标准计税;②实物地租和劳役相结合。

11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派兵役、徭役等,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叫做赋税制度,也称为赋役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一般包括:1.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3.以土地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5.其他杂税。何为赋税制度?

12土地会有的但不得买卖【北魏均田制与租调制的部分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年满70岁或死亡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露田不得买卖,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2.土广民稀地区,可以任力耕垦。3.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给多少不等的公田,不得买卖。4.一夫一妇每年纳帛1匹、粟2石……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与帛同。【思考】均田制的实行有何进步意义?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使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3……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四)唐朝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2.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主要内容: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③“量出制入”,由中央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4.特征:“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以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课堂笔记】

14租庸调制两税法土地产权均田制均田制瓦解征税前提税额固定量出制入征税标准人丁财产征税项目田租、户调、力役、杂税等户税、田税征税对象授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征税次数一次夏、秋两季租庸调制VS两税法5.影响: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是中国古代税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两税法)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往者输其一者,今过于二矣!虽官非增赋,而私已倍输。——《陆宣公奏议》【课堂笔记】思考:结合教材P41【问题探究】,你认为两税法有何弊端?1.存在制度缺陷;2.推行过程中,官吏腐败,反而加重人民的负担。

15知识拓展演变趋势:1.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2.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3.税收种类简化。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魏晋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

16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二、中央官制:三省制雏形→三省六部制三、赋税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课堂小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