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

ID:82354125

大小:62.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10-22

上传者:155****1689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选择题1.《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C.崇文抑武D.强化君主专制2.右图为某一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图信息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C.宋朝D.明朝3.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由此可见宋代(  )A.中央集权制度加强B.“崇文抑武”国策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政治生态4.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B.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D.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5.王安石变法既有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也引起了司马光等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列最令官僚集团等守旧势力不满的措施是(  )A.改革科举制度     B.按土地多少征税C.实行将兵法D.向农民提供贷款6.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D.钱穆的《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7

1.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君相间矛盾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意在防范宰相专权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8.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  )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B.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C.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D.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9.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后人评价更加真实客观B.评价是否可信取决于阶级立场C.历史评价具有主观色彩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0.在南宋科举制中,增加了一场皇帝主持的殿试,实行糊名(阅卷时盖住考生的名字)誊录(抄写考生的试卷),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另派考官。这反映了宋朝科举制(  )A.仍为官僚贵戚所控制B.已经杜绝了政治腐败C.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D.选拔程序越来越严密11.学者黄仁宇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底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据此可知,黄仁宇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指导思想背离统治需要C.忽视了客观经济基础D.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12.在府州一级,宋朝设置了通判,又叫监州,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这反映出宋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皇权独尊局面出现C.开创了地方监察先河D.选官制度发生变革13.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B.增加了政府收入C.为政府开辟了新的财源D.维护了地主权益14.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赤壁之战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靖康之变

215.王安石变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采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这一做法旨在(  )A.打击商人的远程贸易行为B.减轻农民运输负担,增加收入C.解决南北经济不平衡问题D.调剂物资供应关系,平抑物价16.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A.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B.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朱熹评价王安石道:“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宣之际,而祸乱极矣。”——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1)史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在朱熹看来,王安石变法为何令人失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二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摘自朱弁《曲洧旧闻》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摘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3(1)根据史料一,概括通判的职权和作用。(2)史料二反映了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河形便”的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一治所,这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到后来,唐代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各藩镇不听天子之命,相互攻伐不断。——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材料二 宋代建立后,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设置路级机构,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伴(注:平等),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元代的行省制度、明清时期的三司与督抚制度,在运行机制与权力分配上,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分权制衡原则。——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地方行政机构造成的弊端。(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变革的认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晋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白居易集》卷2《重赋》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各一项。(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参考答案1——16:CCBBBACACDCABDDD17.(1)变法一出台就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官僚贵族和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在执行过程中,各地保守派想着办法抵制变法。(2)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18.(1)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共同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2)强干弱枝,内外相制。19.(1)弊端:汉代州刺史权力扩张,威胁了中央集权;唐代道的权力的扩张,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藩镇割据。(2)特点:以交通路线为主,设置路级机构,但不设固定治所;路内各机构互不统属,相互制衡;路内各司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3)认识: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大都围绕强化中央集权而进行;后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是对前代制度的传承与革新。20.(1)特点:以人丁、资产及田亩缴纳税赋;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历史意义: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2)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追求兵农合一;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3)弊端:官员在执行改革法令时,执行不力,腐败贪婪,增加了农民负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