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325911
大小:4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8-29
《班级管理经验4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班级管理经验4篇 班级管理经验篇7 一、班级基本情景 本班此刻有43名同学,其中27名男生,16名女生,走读生四名,新生三名。 二、构成正确的班级舆论 在团体中,健康的舆论成为构成和巩固团体的强大力量。异常是新学年伊始,必须迅速地在班级树立和构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就能让班级一开始就坚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的进取态势。由于是新同学、新教师、新环境。所以我针对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景,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引导学生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首先掌握学生入学的第一手资料。一开学我就让每一位学生在做自我介绍的同时,制作一张个人名片,要包括家庭成员、父母职业、自我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对这个班级同学要说的话、梦想与愿望等等。入学以后还要多观察,多谈心,与学科教师要多交流,并且在课间和用餐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恰如其分地评价他们,从而让他们在一开学就能确立自我的学习目标和品德目标。 2、及时组建优良的班委会。让那些品学兼优、团体荣誉感强、做事认真负责的学生班干部,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有机的协调师生关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本事。这学期我尝试着实行“常务班委与值勤班委”结合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即班级里每个人都是班委,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负责的资料,有专门负责关灯的,有专门负责擦黑板的,有专门负责排自行车的,有专门负责检查垃圾桶的,有专门负责废纸的,同时还有每一天轮流值日的常务班长,代替班主任处理常规班务。每一个月让全班同学对自我与别人的“执政水平”进行评比。这样既扩大了班干部的任职面,又调动了班委会成员的工作进取性。 3、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在班级管理中,我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在班级中出台了《小组考评细则》、《作业检查登记》、《班日志》等规章制度,从而常务班长能够对同学们做到赏罚分明,奖惩有度。而《五星排行榜》则是从学习、纪律、职责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一块园地。我采取加分量化制度的形式,50分科换取一颗星星,十颗星星一个太阳的制度对同学进行奖励。经过这些竞争机制,就能够从各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间一长便可构成事事有人做,个个都争先的良好局面。 三、培养班级的民主氛围 班级管理应当是民主与法制的有机结合。在班级这个特殊的团体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进取性,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要为这个班争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团体荣誉感得到加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鼓励他们,张扬他们的个性。所以,我在努力规范班级管理制度的同时进取培养班级的民主氛围。把班会课的舞台留给学生,把展示课的主持留给学生,把口语课的活动程序留给学生,看着孩子们似熟尚嫩的主持,我才会真正发现他们有很强的组织本事和表达愿望,这些都让我明白,其实学生的本事也是能够慢慢培养的,他们有他们的一套思路和方法,我也能够像他们学习。 四、低起点,小步子,注重帮带作用 班级的43名学生由于基础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理解知识的本事不一样,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于是我给班级做作业慢,理解慢得学生一一对应出现了一个小教师,这些小教师一有时间就会对小学生进行讲解,督促,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大大改善了拖拉作业的现象。 开学仅一个月,我收获颇丰,几多收获,几许疑惑将伴着我继续在班级管理中摸索前行。 班级管理经验篇8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本事的前提和基础。据此,班主任必须走班级管理民主化的道路。简言之,班主任应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发扬民主管理班级的作风。 班主任管理班级有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专制型管理的特点是:班主任过于威严,时常坚持一种“严打高压”态势,不能容忍学生丝毫的缺点和错误。学生的职责就是服从,哪怕是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学生也必须执行。这种管理模式往往导致学生情绪紧张,防范意识过强,处事冷漠。教师在时,学生表面稳定,一旦离开,学生就难于自制,一些学生甚至因发泄情绪而铸成大错。显然,专制型管理是不可取的。 放任型管理的特点是:班主任对班级建设不做全盘规划,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班级活动缺乏针对性,遇事随机应付,只要当时过得去就行。所以,班级组织纪律涣散,学生放任自流。这种管理模式理应遭到唾弃。 民主型班级管理的特点是:班主任站在学生和班级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发展计划,使班级活动贴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发挥;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讲民主,学生能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表达自我的提议和意见。班级里构成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所以,要提倡民主型班级管理。 怎样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呢?笔者结合自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如《学生德育考核办法》、《违纪学生处理办法》、《优秀学生奖励办法》、《班级活动规约》、《班委干部职责》、《科代表、小组长职责》等。它们是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补充,班主任可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进行制定。处理问题时,依据制度办事,可使自我的决定贴合已制定好的要求,杜绝主观臆断。仅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班级管理“分权”。我们制定《班委干部职责》、《科代表、小组长职责》等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二是为了实现班级工作“分权”,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期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露一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学生手里,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当然,学生的管理本事有强有弱,在管理中出漏子的现象在所难免。可是,即使出了漏子,班主任也不能轻易撤换班委干部,而应对他们出现的过失及时加以矫正,或者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3.避免出现“特权阶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必须建立真诚平等的关系。仅有真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双方才会互相敞开心扉;仅有平等,才会出现双方在人格上的相互尊重,班级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就是说,要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班级中就不应当有“特权阶层”。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切忌剥夺或架空班委干部(包括小组长、科代表)的权力,把本属于别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交给自我信得过的人去干。被架空的班干部嘴上不说,心里可不舒服,渐渐地就会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而教师信得过的“特权阶层”也可能所以而遭到孤立。所以,班主任必须树立一种观念: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行使自我的权力。 4.团体决策,民主议事。有的班主任总认为,学生不成熟,不会议事,只要自我的决策是对的,在班里发布命令就行。其实,这是导致专制型管理的根源。但如果学生们怎样说,班主任就怎样办,则又会陷入放任型管理的泥潭。最好的办法是,让好的决策得到学生的认可。在组织议事前,班主任要把自我的想法讲给学生听,并阐明这一想法的依据,然后再交由学生讨论经过。但也有可能出现学生通可是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景下,班主任要进行冷处理或找别的办法解决。举例来讲,如果你认为某个同学是当班长的最佳人选,经过引导后,学生选举产生的却是另一名同学该怎样办?你能够提出让这位同学当班长助手的提议,这样,学生们一般不会反对。然后,根据这两名同学各自的优点依照班长职责进行分工,同样能到达自我的目的。事例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在决策议事时,班主任不能随意剥夺学生的民主权利。 总之,我认为仅有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目的。 班级管理经验篇9 常说一个班团体就是一个大家庭,确实如此,一个班,关起来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每个孩子就是这个家庭里的“家庭成员”,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 都说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要抓千头理万绪,异常是应对年幼的孩子,保育、教育、常规,每一项都得抓,都得管,可是事实并不是你抓了多少,管得多全面,整体效果就有多好。让我们觉得头痛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捣乱调皮的还是那几个老面孔,这些高矮不一的孩子本身就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个体,他们如同一块块长短不齐的木板组合成我们这个团体大木桶,决定这个木桶容量的,必然是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木板,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也应抓住其中最薄弱的部分与环节,才能获得整体性的全面发展。 我们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异常是那些男子汉,他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总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子,稍不留意,他们就会给你小题大做。所以,学期初我就在思索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地开展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一、抓住点: 5、6岁的幼儿大多活泼好动,且自控本事较差。在一个团体中,如果这样的幼儿较为突出,就会影响到整个班团体:影响班级纪律;破坏课堂常规;中断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怎样对待自控本事差的幼儿,使得他们在约束自我言行的同时,真正融入我们的班团体呢? 经过观察,我发现我班自控本事差的幼儿大多为男孩子,如:小志、斌斌、圆圆等,好动、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纪律观念薄弱是他们的共性,但同时他们各自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小致自由散漫;圆圆天真无知;斌斌刁钻油滑……所以在一日活动和教学活动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多关注幼儿,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活动中来。 自控本事差的幼儿在课堂上异常容易走神,不是开小差就是做小动作,或者是影响别人。教师要及时关注这些幼儿,随时了解他们的动态。开小差了,就有意识地对他进行提问,并让他明白这种提问随时会开始;对于做小动作的幼儿,则能够轻轻走过去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提示,让他明白教师一向在注意他;对于影响他人的幼儿,教师能够给该幼儿安排一个较好的环境:周围的同伴有较强的自觉性,能够给他作出好的榜样。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情景下进行的,教师要善于用自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 2、让幼儿尝试承担职责,产生必须的任务意识。 因为这些幼儿自控本事差,所以在大家的眼里做任何事都是虎头蛇尾,仅有三分钟的热度。越是这样,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比其他同伴少,得到发展的机会就更少了。教师首先要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势,尝试着对他们委于重任,让他们承担一些职责,比如说:让他们做小组长或者是值日班长,让他管理一个小组或是整个班级,他必须异常看中挂在胸口的这个标记,明白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平时,他可能一向是一个被管辖者),他会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提醒自我,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并有意识地约束自我的言行。在这种任务意识的驱使下,他必定会把自我良好的榜样形象呈现给大家。 3、经过游戏中主角的担任,逐步构成自我意识和团体意识。 游戏来源于生活,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自控本事差的幼儿,教师能够在游戏中安排他们担任必须的主角来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团体意识。如:到“超市”游戏里做收银员,负责收款,以培养其耐心和细心;在“娃娃家”里做家长,培养爱心和职责感;还能够让他们在“幼儿园”、“自助餐店”等游戏中参与团体行动和团体劳动,体验活动的愉快和劳动的成果,感受个体在团体中的作用,这样都能加强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团体观念! 4、创造机会,把部分幼儿的“过剩精力”迁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 自控本事差的幼儿往往是“精力过剩”者,他们除了有一触即发的好奇心,还有使不完的力气,我们能够创造条件,允许这些幼儿把“过剩精力”发泄出来。当然,这种发泄绝不是让幼儿大吵大闹,而是经过引导,将这些“过剩”的精力转化到其他活动中去。像小志,每到用餐时间,教师忙于准备餐具,他就开始按捺不住自我,告他状的幼儿是一个接一个,教师常常停下手里的工作来解决他所引发的纠纷。确实,小志怕“寂寞”,一刻也闲不住,不停地“动”是他最大的兴趣。于是,我们把分配餐具的工作交给了小志,他忙得不亦乐乎,还以此为“乐事”,每当保育员端来餐具,小志就兴奋地迎上去,开始他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但把他的“过剩精力”迁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还避免了他发泄“过剩精力”所产生的破坏性和攻击性等负面因素。 二、构成线 1、以个体为基点成线: 如果取木桶上最长的木板和最短的木板来做比较,那么这个差距必须是最大的。每次班里评选五角星、红苹果时,那些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幼儿总是满载而归,而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纪律观念薄弱,学习被动缺乏自觉性的孩子总是与五角星无缘,这些孩子会觉得五角星是遥不可及的,他们对五角星也就没有了奢求,久而久之,教师和同伴也把他们列为不思上进、不可救药的异类。问题在哪里?站在不一样层面上的孩子,怎样能跳一跳都摘到同一个果子呢?于是,我们应当尝试着将同一层面的孩子连线结伴。如:辉辉和思思爱插嘴,将他们两点连一线;小志、元元、叶叶好动、自控本事差,将他们三点连一线,然后针对每条线的构成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举手发言得一个星;遵守纪律加一分;最终,谁的星多、分数高就能获得五角星。这样,使得同一层面同一条线的孩子有了切实、具体的前进目标,虽然这个目标不高,好似踮起脚来摘果子,但这种获得成功的体验会激励他们跳得更高! 2、以团体为坐标成网络: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我们常说团队要具有团队精神,怎样让孩子们意识到:用个体的言行来影响团体,让个体的提高来增加团体的荣誉呢?我们试着把5个小组分为5个小团队,针对班级内每阶段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具体的要求:如,第一周是:听口令,动作迅速整齐……第二周是:进取举手、大胆发言……第三周是:用餐不拖拉,桌面整洁……哪个团队完成得最好,得分就最高,每一天评比记录一次,一周后统计得出冠军和亚军。如第二组的静静和健健用餐速度一向很慢,提出要求后的两天,他们所在的小组没有得到分数,到了第三天,看着其他组日渐增高的分数,再加上教师的激励,健健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吃完午饭,静静也急切地提醒其他同伴:“快点、快点,我们组会得不到冠军的……”虽然第二组还不是冠军得主,可是团队里每个成员的用餐速度都提高了,他们谁也不想拉下来。孩子们看重的是得到冠军和亚军这样的评比结果,可是作为教师,看到的是全班整体性的提高,虽然冠军和亚军有距离,和其他团队也有距离,但这个距离此刻看来已经成为孩子们努力的动力。这种以团体为坐标,每阶段发展目标和发展情景为横、纵轴的班级网络,将每个幼儿的发展意识从我的、提升到我们的、我们团体的…… 三、展开面: 1、家园配合,构成了最佳的教育合力。 有这样一个题式:2+5《2,说的是两个教师五天的教育效果有可能小于孩子双休日在家里所受的两天的教育。常听家长诉说:“孩子不听话,仅有狠狠地楱一顿,可过不了多久,老毛病又犯了……” 其实,这种恶性循环的方式只能使孩子故技重演,教师应当注重家园联系这个重要的环节,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良策。叶叶喜欢到操场上奔跑,还要求同伴来追他,跑得满头大汗,脸上却乐开了花。经过观察,最终发现,每一天早上叶叶来幼儿园,就是边跑边喊:“来呀,来呀,快来追我呀!”他奶奶就在后面边喊边追:“别跑了,慢一点……”奶奶越是急,叶叶跑得越是欢,从马路上追到校门口,再从门口追到教室;放学回家也是如此,他奶奶还没和我们打完招呼,叶叶早已跑大厅了。看来,叶叶的家长意识到了这一情景却还摸不透他的脾性,我们就提议叶叶家长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当他奔跑时尽量不要去追他,更不要刺激他,让他觉得这是个无聊的个人游戏。在这种“冷处理”下,叶叶感觉到奔跑游戏很“孤寂”,学校里、家里都没人欣赏,自然就很少这样做了。经过这一事件,我们意识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孩子在园的表现有时是表面的、暂时的,仅有在家庭这面镜子的反衬下才能看到孩子真实、自然的 一面,才能由表及里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么多面镜子反射、折射的原理,看清孩子最真实的流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种家园优势的互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观幼儿园或家庭教育单方面的不足。 2、挖掘幼儿的闪光点,构成最大凝聚力。 优秀的孩子人见人爱,一般的孩子只要教师一点拨一提醒就有好的表现,而那些特殊群体的幼儿,教师要用怎样的目光、态度来对待呢?其实教师换一个角度看,会发现:好玩、好动是他们探索的表现;好斗、好争是具有主见;违背常理,突发奇想则蕴涵着创造性……他们的言行在团体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在绘本表演《长坂坡》中,健健、阳阳扮演的张飞、曹操表演得惟妙惟肖,全班孩子都为他喝彩。没过几天,就有家长反映:“孩子这两天回家就讲《长坂坡》故事,一个故事反复讲好几遍。”“是啊!我们家的孩子也这样,天天讲《长坂坡》故事,还说要在小舞台表演呢”这就是闪光点的魅力所在,荣誉也许只能给予某一些人,但这种激励的精神能够在整个团体中一向延续下去。 我们在主题“大家来运动”即将结束之际举行了“趣味运动会”,孩子们天天练跳绳、拍球、骑小车……他们好强好胜的热情和精神感染了大家,由于每项运动仅有十人参加,所以我们先在班内进行选拔赛,他们总是主动征询我:“教师,我们什么时候再练习?”他们的内心深处洋溢着最强烈的团体归属感,有这么多的亮点聚集在一齐,必须能产生最大的能量——凝聚力,这是攻不可破、团结的精神所在。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和变化,规则和要求决不能一成不变,它必须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的幼儿,这就要求我们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要随时随地关注幼儿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确定和反映!关注了每一个孩子,就是关注了他们的整个世界。 班级管理经验篇10 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所以,班主任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要求班主任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就不能不讲求一点儿工作策略与技巧。 一、方与圆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层的实施者,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既要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要让学生理解学校的管理,此时就应当讲一点儿“方”与“圆”的艺术。 所谓“方”,即指班主任工作的准则、原则;所谓“圆”,即指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情感。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过于求“方”,一味地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事,虽然公正无私,威严正统,但有悖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道理,其结果可能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敬而远之。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过于求“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愿望,虽然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皆大欢喜,但有损于学校原则的坚持和制度的执行,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人才,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教师。所以,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处理“方”与“圆”的关系,力争做到“方”中求“圆”,“圆”中求“方”,有“方”有“圆”,“方”“圆”统一。当然,这需要班主任有较丰富的教育实践和较娴熟的教育技巧。 一般说来,在“点”“面”结合的教育工作中,“面”上的工作宜侧重于“方”的要求,“点”上的工作宜侧重于“圆”的教导;对待那些性格执拗、脾气倔强的学生,或者那些偶尔犯了一些错误,但未造成严重影响的学生,在教育时,能够以“圆”的思想为主导,以“方”的原则为辅助,使学生在悔过自新的同时,既能体会到班主任母亲般的慈爱,又能体会到班主任父亲般的严格。仅有这样,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处理好自身与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既能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又能出色地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既能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又能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二、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所谓“务实”,就是指班主任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心怀学生,心系班级,让学生既感受到班主任的情与爱,又认识到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指导与参与,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既能成为学生的兄长朋友,又能成为学生的导师助手。具体说来,学生生病了,班主任应当关心;学生过生日,班主任应当祝福;学生情绪有了波动,班主任应当娓娓谈心;学生参加比赛,班主任应当加油助威……仅有如此,班主任才能树立威信,构成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所谓“务虚”,就是指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所以,班主任在“务实”的同时,还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以理论指导实践。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探讨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理论品位,以适应班级管理上层次的需求。 三、管与放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自我意识正趋成熟的活生生的人。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前途命运。班主任要有耐心和职责心,并适时地去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可是,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管得过严、过细、过全,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职责心弱、依靠性强、创造性差的后果,不但会妨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本事的构成,也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中而不能解脱,于自身发展与班级建设都不利。 魏书生教师以往说过:“管是为了不管”。这提醒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一点“管”与“放”的艺术。“管”是手段,“不管”才是目的,但“不管”绝不意味班主任对班级发展听之任之,相反,班主任的“不管”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共管”为目的的,是以追求班级管理的“大治”和学生本事的全面提升为目的的。所以,要想真正做到“管”与“不管”的最佳配合,班主任必须花费很多的心血与智慧。一般说来,在一学期的过程管理中,“管两头、放中间”更贴合教育实际;在以学年为单位的层次管理中,低年级要严管,高年级要宽放,这是大势所趋;在常规与特色管理中,常规管理宜从严要求,做到整齐划一,特色管理宜百花齐放,各具匠心。 四、冷与热 所谓“冷”,就是“冷处理”,所谓“热”,就是“热加工”。我们明白铁匠在铸造过程中,有时在铸件烧得通红之后,立刻锤打;有时则相反,在烧得通红之时,不但不锤打,反而把铸件放在冷水或冷油中“蘸”一下,冷却降温,然后再锤打。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却各有其妙处。“热加工”能使铸件欲直则直,欲曲则曲,很容易得到所要的形状;“冷处理”能够提高铸件的硬度和强度,增强铸件的耐磨性能。 铁匠的这种加工技巧与我们的班级管理不无相通之处。在一个班团体中,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班主任应当像铁匠那样灵活采取“热加工”与“冷处理”的方法,对某些事情,趁热打铁,及时解决;而对另一些事情,则应延缓时间,冷却降温,再不失时机地予以处理,也许这样做效果会更梦想一些。 当然,“热加工”与“冷处理”是一种直觉性很强的工作技巧,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班主任有一点儿“灵性”。如果对应当“冷处理”的事情进行“热加工”,急风暴雨之后,表面上看,似乎是把问题解彻底地决了,实际上,学生内心不服,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立情绪的产生,不但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并且也给班主任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设置了障碍。如果对应当“热加工”的事情进行“冷处理”,事过境迁,久拖不决,学生在期待中就会逐渐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导致人心涣散、班级凝聚力下降等后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带着智慧、带着爱心、带着职责心来选择这两种工作方法,进而提高运用这两种方法的技巧。 五、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从严要求。“严师出高徒”也许就是千百年来教师从严要求的理论基础。但这种严是有标准、有尺度的。如果管得过严,要求过高,期望学生一步登天,虽然愿望好,但在事实上学生做不到,那么,就有可能事与愿违,导致学生个性不能张扬、自卑感加重、无所适从、胆小怕事以及逆反心理加重等不良后果,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宽严适度,“严”要严得有理,“宽”要宽得有据,这体现了学校、学生以及班主任等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一般说来,从严治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上要有严格的要求,二是学生行为要有严明的纪律,三是对违纪要有严肃的态度,四是处理班级事务要有严谨的步骤。当然,“严”的同时还必须伴有“宽”的成分,尤其是对违犯了校规校纪的学生,在对其表现出“严”的一面的同时,还要给其留有悔过自新的空间与余地,此时,班主任则应有宽宏的度量,宽恕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宽大处理,让学生认清错误后在舒畅的心境中改过自新。 六、堵与导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需要在某些方面采取“堵”的方式来制止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准学生谈恋爱,不准学生抽烟喝酒,不准学生在教室打牌下棋,不准学生在非生活区吃零食等等。采取这些“堵”的方式,防患于未然,在必须程度上能迅速规范学生的言行,对于防止学生越雷池或重蹈覆辙,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可是,仅仅靠“堵”是不够的。我们明白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流向哪儿,鲧就在哪儿堵,结果堵了好多年也没有把洪水治好。之后禹用“导”的方法,开通河道,把洪水引向了大海,不再危害人民。可见,“堵”不是最好的治理方法。当然,在某一时期,“堵”可能有比较明显的成效,但这是治标不治本,“导” 才是标本兼治的真正法宝。所以,班主任管理班级,应像禹治水那样以“导”为主,或者变“堵”为“导”,或者“导”“堵”结合,不要使自我的工作仅仅停留在“盯、吓、压、罚”上,要开启自我的聪明才智,在“导、教、引、奖”上做文章,从而让学生不但明白什么不能做,还要明白为什么不能做,最终使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本事与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本事,真正实现班主任的教育目的。 总之,班主任工作正如孙子所言:阴阳燮理,机在其中。在充满玄机与奥妙的班主任工作中,仅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巧施策略,班主任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