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

ID:82321330

大小:1.00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3-10-31

上传者:138****4567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5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6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7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8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9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二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03(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和必修二)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688年,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但条件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A.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B.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C.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D.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答案】D【详解】根据“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国王仍然有一定的行政权,故D项正确;英国已经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排除A;《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排除B;君主立宪制已经初步建立了,排除C。2.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等。民国初年党派林立反映出

1A.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B.政党政治逐渐趋于成熟C.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D.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答案】C【详解】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形成了党派林立的局面,而党派林立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说明民国初年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C正确;党派林立不等于阶层对立,排除A;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刚刚兴起不久,尚未达到成熟,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3.北魏孝文帝规定:“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己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罢官,所宜深戒。”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旨在实现民族融合B.得到官民的拥护C.沿用了汉族的制度D.具有灵活性特点【答案】D【详解】孝文帝根据不同人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灵活性的特点,故选D;实现民族融合是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客观影响,不是目的,排除A;改革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排除B;学习汉语不是沿用汉族制度,排除C。4.在察举制时代,知识分子入仕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到了唐代,读书与做官进一步直接而紧密地结合起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唐代A.世家大族不断衰落B.实行科考选官制度C.选官的权力在地方D.读书风气比较盛行【答案】B【详解】根据“而到了唐代,读书与做官进一步直接而紧密地结合起来”可得出这与科举制的推行有关,科举是按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5.西方文官制下,高级文官不仅是主管大臣的重要助手,而且还握有某些“控制部门大臣的权力”,他们可以通过沉默不语让大臣犯错误。所以高级文官敢于在政策上提出并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必担心被大臣解雇。这是因为()A.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B.文官是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C.法律赋予文官的制约权D.文官违背了政治中立的原则【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不必担心被大臣解雇”可知文官是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B

2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故A项错误;文官对大臣没有制约权力,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说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了A.民主化B.科学化C.制度化D.现代化【答案】C【详解】材料“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说明形成制度,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7.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据此可知,清代司法实践()A.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答案】B【详解】根据“因时所需”、“三到五年修例一次”这些信息可以得出,清代的司法实践带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司法的与时俱进,不能反映出其没有法律体系的支撑,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司法程序,故排除C项;根据“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可以看出并不是主要体现君主的意志,故排除D项。故选B。8.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型有名契约无名契约要式契约要物契约诺成契约内容要式买卖、现金借贷等消费借货、使用借贷、寄托、质权等买卖、租赁、合伙、委托、永租等物与物的交换、物与劳务的交换、劳务与物的交换等表格内容反映了罗马(  )

3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D.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答案】C【详解】“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种契约只有商品经济的氛围下才能得到人们的遵守,对人们构成约束力,C正确;“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条款多,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反而会缓和矛盾,排除A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它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排除B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交易双方的约定,这种情况不一定需要开放的环境,排除D项。9.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答案】D【详解】唐太宗并未奉行对少数民族差别对待的政策,而是认为夷狄与汉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不需要猜忌,追求各民族四海一家,说明唐太宗奉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具有民族大一统意识,D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古代民族关系不属于外交领域内容,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10.下表是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1945年12月1947年10月1949年8月1950年11月1951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答案】A

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社会签订的协定公约具有法律效力,材料中社会各领域的公约协定的出现,反映出当时国际社会法制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材料中不仅建立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同时还制定了保护平民和难民权益的国际公约,而这些并不能体现出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排除B项;C项与B项同理,所述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不是最佳答案,排除;材料所述并不仅仅只是经济层面的内容,且材料并未就几项不同内容之间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孰轻孰重的结论,排除D。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现实中还建立了民族乡作为补充形式。截止到2005年,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11个因人口较少且聚居区域较小而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中,有9个建有民族乡。以上举措旨在A.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B.完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C.增进各族群众的祖国认同D.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故D项正确;AC项都是其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AC;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排除B。1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B.已会种植庄稼C.保留了类人猿的某些特征D.已经饲养家畜【答案】A【详解】由材料“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因此A正确,BCD排除。13.旧大陆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旧大陆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答案】A

5【详解】材料中的看法反映了旧大陆禽畜传入美洲后的多元影响,体现了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4.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共识,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个人,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努力勤奋工作就不会出现贫困,市场会自动调节一切社会关系至最佳状态。反对政府的济贫,即使救济,也必须建立在自助基础上。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A.基本摆脱贫困问题B.奉行经济自由主义C.社会救济体系完善D.形成勤劳刻苦风气【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初期英国认为政府不应该对贫困进行救济,认为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解决贫困,即依靠市场来解决问题,这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反映,B正确;A不符合史实,当时依然存在贫困,排除;当时英国社会反对社会救济,不等于社会救济体系完善,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5.下表反映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可知A.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B.三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都下降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D.三国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效果【答案】A【详解】根据表格数据看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上升,说明二战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故选A;B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表格没有涉及知识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CD。16.明代嘉靖年间的《河间府志》记载,乡镇一级的集市每月有二、三个集日,州县每月大概有五、六个集日,府城则每日一集。这反映出当时A.市场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B.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C.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已被打破【答案】C

6【详解】乡镇、州县以及府城的集市数量层次不齐,但是普遍存在,说明当时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C正确;题干主旨并非关于市场管理,排除A;集市不等于专业化市镇,排除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D。17.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轴代表的数据)。依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C.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D【详解】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是上升的,而且幅度比较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错误;显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18.宋朝集镇普遍发展。据学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集镇多达3600个以上,其中一部分集镇,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宋朝集镇也不用配备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这反映了宋朝集镇(  )A.政治、军事功能为主B.经济功能增强C.削弱了中央集权D.保护了民间财富【答案】B【详解】材料信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不用配备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说明宋代集镇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B项,排除A;CD项集镇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719.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答案】B【详解】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困难,1960年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项正确;从图表可知,1949—1960年我国城市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无法得出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排除C项;1978年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排除D项。20.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一《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详解】材料中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体现出美国交通意志强加于中国的特点,说明中国近代交通变革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中交通规则改变是美国强制行为,不是国人主动学习,故A项错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说明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交通规则》制定不能说明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21.图1、图2、图3、图4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行政区划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8材料图1西汉图2唐初图3元中期图4明代——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据图1至图4信息,指出古代中国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并说明其原因。【答案】趋势:自西汉至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数量由北多南少到南多北少;所辖区域面积逐渐变小(数量逐渐增加);称谓走向统一,即由州、郡等到省(行省)。

9原因:汉唐朝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重心都在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难移,南方的地位上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地方治理的难度日益加大;中央政府不断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地方管理制度日趋成熟。【详解】趋势:由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行政区划图可以看出,自西汉至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数量由北多南少到南多北少;所辖区域面积逐渐变小;称谓走向统一,即由州、郡等到省。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地位上升;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地方治理的难度日益加大;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管理制度日趋成熟等角度分析总结。22.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14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5分)材料二——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10(2)请采用一个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三个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9分)【答案】(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尺度: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国说明:一战前,为英国主导的国际金本位体系。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逐渐难以为继。二战后到七十年代,为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二战后欧洲实力削弱,美国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逐步建立起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详解】(1)趋势:从货币的材质来看,体现的是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货币的形状来看,体现的是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从铸币权限来看,体现的是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货币的内容来看,体现的是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从铸币的手段来看,体现的是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从货币的发行权来看,体现的是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尺度:材料二体现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国变化,因此尺度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国。说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为英国主导的国际金本位体系。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逐渐难以为继。二战后到七十年代,为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二战后欧洲实力削弱,美国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逐步建立起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

11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8分)【答案】(1)措施: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民;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斋戒祈祷趋避疫病;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2)背景:宗教观念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发展。意义: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详解】(1)措施:由材料“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可归纳为政府减免税收和发放钱财赈济民;由材料“

12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可归纳为针对疫病施医送药,并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由材料“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斋可归纳为戒祈祷趋避疫病;由材料“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可归纳为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疫情本身的控制、社会矛盾的缓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等方面入手分析。(2)背景:由材料“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可归纳为宗教观念的影响;由材料“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可归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由材料“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可归纳为封建王权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4至17世纪中期,欧洲出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意义:由材料“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可知,卫生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由材料“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可知,卫生革命提高公民卫生意识;由材料“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可知,卫生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