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ID:82319601

大小:114.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10-21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1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2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3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4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5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6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7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8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9页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13.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3.1.1系统停运前的检查13.1.1.1观察DEH各画面显示及报警状况。13.1.1.2打印故障诊断记录表,检查打印记录中的异常情况。13.1.1.3检查DEH机柜、模件、电源、控制器、操作站、工程师站等设备的工作指示灯,并作好记录。13.1.1.4作好DEH的组态软件的备份,以及记录所有设定参数。13.1.2系统停运后检修13.1.2.1外观检查应满足如下要求:a)外观应完好无损;开关方向标志明确;铭牌与标志牌完好、正确、字迹清楚。b)控制装置行程范围内动作灵活、均匀无卡涩。c)位置发送器安装正确,固定牢固;紧固件无松动,可动部分应灵活可靠。d)接线正确、牢固、无松动;插头与插座连接可靠。13.1.2.2DEH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的检修、试验、管理,按照第4章和第16章进行。13.1.2.3测量、过程控制仪表的检修与校准,按照第5、6章进行。13.1.2.4控制线路和测量管路的检修与质量要求,按照第7章进行。13.1.2.5电源部件性能检查,按照第7.1条进行;通电后对输出电压进行逐项测试,各项测试数据应符合制造厂手册要求,所有组件的电源开关、指示灯工作正常。13.1.2.6DEH系统与外界系统接口的检查与试验。DEH系统与外界系统的通信接口应正确有效,信息共享;传送数据的实时性达到设计要求;检查与试验内容包括:a)DEH系统与旁路接口检查:对旁路切除和投入的闭锁逻辑逐一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b)DEH系统与协调控制系统接口检查:通过发讯方强制信号方法,检查DEH与协调系统的硬接线交换信号与通信交换信号,应正确无误。c)DEH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接口检查,检查DEH传送给MIS的数据应正确,实时177

1性符合设计要求。DL/T774—200413.1.2.7DEH系统监视、操作、报警、打印和事故追忆功能检查:按照第4章内容检查并符合要求。13.1.3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13.1.3.1执行机构校验:a)伺服型执行机构(由伺服阀控制),通过伺服阀测试工具给伺服阀加信号,使油缸带动阀门在上下极限位置间运动,阀门应运动灵活,无卡涩、爬行现象。记录阀门的最大行程,应符合设计行程要求。b)对于开关型执行机构(由电磁阀控制),通过使电磁阀通电或断电,使油缸带动阀门在上下极限位置问运动,阀门应能灵活运动,无卡涩、爬行现象。记录阀门的最大行程,应符合设计行程要求。13.1.3.2阀门位置指示校准:a)汽轮机处于停机状态;b)开启EH油泵;c)脱扣状态下,调整阀门开度指示到零;d)通过操作员站发出阀门开度为100%指令,确认阀门全开,调整阀门开度指示为100%;e)调整后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制造厂的规定值。13.1.3.3快速卸荷阀性能试验:a)使用伺服阀测试工具给伺服阀加信号,使阀门处于全开位置;b)手动松开快速卸荷阀的调压螺钉,阀门应能快速关闭。13.1.3.4其他电磁阀试验13.1.3.4.1危急遮断电磁阀(AST)试验:a)对串并联结构的AST电磁阀,分别对每个AST电磁阀作断电试验;单个AST电磁阀断电时,危急遮断压力开关(ASP)应动作,AST压力应不变。b)手动打闸(AST打闸)时,所有AST电磁阀应断电,AST压力应回零,所有阀门应快速关闭。13.1.3.4.2超速保护控制电磁阀(OPC)试验。通过DEH向OPC电磁阀发出动作指令,OPC电磁阀、OPC压力开关应动作,所有调门应快速关闭。,13.1.3.4.3隔膜阀试验:a)活塞式隔膜阀:EH油压力正常(一般为14.5MPa),透平油压正常(一般为2.0MPa)。当透平油压力下降到下限值(一般为1.5MPa)时隔膜阀打开;当透平油压上升到上限值(一般为1.9MPa)时隔膜阀复位。b)膜片式隔膜阀:EH油压力正常(一般为14.5MPa),透平油压正常(一般为0.7MPa),当透平油压力下降到下限值(一般为0.21MPa)时隔膜阀打开;当透平油压上升到上限值(一般为0.2MPa)时隔膜阀复位。13.1.3.5行程开关校准:a)校准检查在汽轮机停机时进行;b)关闭开关型汽门,该汽门关闭行程开关应动作正确、可靠;c)开启开关型汽门,该汽门开启行程开关应动作正确、可靠。178

2DL/T774—200413.2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13.2.1开机前DEH系统静态试验13.2.1.1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a)汽机检修工作全部完毕,经检查符合质量要求,并具备试验条件。b)热工信号、测量和控制系统全面检查正确无误后,已恢复正常运行,显示画面显示无异常。c)EH液压系统已投入正常运行。d)试验热工信号系统,显示画面、信号光字牌、音响报警、打印记录正常。e)所有连锁试验结束,并符合规定要求。13.2.1.2汽机跳闸保护及报警试验:a)通过操作员站操作,使控制阀门均至开启状态。b)通过工程师站发出模拟跳闸信号。c)跳闸保护立即动作,画面显示与打印记录均应符合要求,声光报警应正确。d)检查出口继电器、AST电磁阀应可靠动作。13.2.1.3阀门特性试验:13.2.1.3.1阀门特性试验项目:a)高压主汽门调整试验(对高压主汽门参与调节的机组进行该项试验)。b)中压调门调整试验(对中压调门参与调节的机组进行该项试验)。c)低压旁路阀的调整试验(对低压旁路阀参与调节的机组进行该项试验)。d)全周进汽方式下高压调门的调整试验。e)部分进汽方式下高压调门的调整试验。13.2.1.3.2试验方法:a)汽机复归,通过DEH模拟阀门开度指令,测量就地阀门实际行程及阀门位置指示装置(LVDT)反馈电压。b)确定控制信号与阀门行程的对应关系,即阀位指示与阀门行程、阀位指令与LVDT反馈信号之间的关系,作出阀门特性曲线。13.2.1.4伺服系统迟缓率特性测试:a)直接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上的测试软件包进行测试。b)伺服系统迟缓率特性要求:1)机组额定功率≤100MW,e200MW,e<0.06%。13.2.1.5各汽门切断阀调整试验:a)操作员站上操作汽机保护系统复位开关后,发出汽门开启指令。b)设置一个目标转速,然后慢慢调整油压,观察各油动机开启时的油压值并作好记录。c)若切断阀动作油压不符合设计值,调整调节螺栓至设计值。13.2.1.6汽门快关时问测定试验:a)各执行机构LVDT信号接入录波器,并将手动打闸信号接入光线录波器作为快关的开始时间。179

3DL/T774—2004b)调整信号,使汽门处于全开状态:在机头或集控室进行手动打闸,使阀门以最快速度关闭。c)用录波器测量其快关时间。d)技术指标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制造厂未给出规定的,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组额定功率≤100MW,调节汽阀<0.5s,主汽阀<1.0s:‘2)机组额定功率100MW~200MW(含200MW),调节汽阀600MW,调节汽阀<0.3s,主汽阀<0.3s。13.2.1.7调速器特性试验:a)在同一调速器设定值下,测量零负荷与额定负荷时的速度差;b)该速度差与额定转速之比为调整器的速度变动率,该值应与设计值相符合。13.2.1.8调门柜预暖试验:a)操作员站上进行汽机复位后,发出暖柜及关闭汽门指令;b)检查高压主汽门预启阀(一般为右侧)应开启,并记录油动机开度和切换时问;c)油动机开度和切换时间应与设计值相符合。13.2.1.9阀门活动性试验:a)操作员站上操作主汽门的试验开关,使主汽门试验电磁阀动作,泄去油动机活塞下的压力油,关闭主汽门,观察阀门动作过程,应动作灵活、可靠、无卡涩;b)活动性试验应分别在高压主汽门、高压调门、中压主汽门与调门上进行。13.3系统各功能投运过程及质量要求13.3.1转速控制功能投运13.3.1.1投入条件:a)转速测量系统完好;b)汽机主汽门、调节阀完好;c)EH油系统正常,EH油压达到规定值;d)伺服阀工作正常;e)各项冷态试验合格;f)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g)无故障信号。13.3.1.2控制功能与质量指标:a)控制系统在转速控制方式下,对机组启动升速的各阶段设置目标转速进行控制,使机组启动升速到额定转速,机组实际稳定转速与设定转速的偏差应小于额定转速的0.1%。b)机组超速试验中,当汽机由额定转速升速到机组超速保护的转速定值时,机组实际稳定转速与设定转速的偏差应小于额定转速的0.1%。c)按制造厂技术条件规定的各种升速率控制转速变化,最大升速率下的超调量,应小于额定转速的0.15%。d)设定额定转速为目的转速,按机组的临界转速检查控制系统自动高速冲过临界转速的功能,其过临界转速时的升速率,应满足制造厂的技术要求。180

4DL/T774—2004e)升速过程中阀门切换时,转速波动应不大于规定允许值。f)当机组升速至额定转速时,汽轮机控制系统与自动同期的接口功能,应能根据自动同期装置的指令完成汽轮发电机的转速匹配,以保护发电机能自动并网,并给出机组应带的初负荷。g)机组在某一工况运行条件下,显示并打印由热应力计算功能计算的结果,与同参数下实际计算结果对照,差值应符合规定的误差要求。h)当汽轮机转速达到规定值(例如103%额定转速)时,OPC功能动作,使高、中压调节汽门自动关闭,待转速恢复正常时重新开启这些调节汽门,并维持在额定转速下正常运行;当汽轮机转速出现加速度时,发出超驰指令,自动关闭高、中压调节汽门,当加速度为零时由正常转速控制回路维持正常转速。OPC动作的转速偏差应小于2r/min,阀门动作次数不宜大于5次。13.3.2负荷控制功能投运13.3.2.1投入条件:a)汽机并网运行。b)主汽压力、主汽温度正常。c)机组负荷在额定负荷(MCR)的70%~100%之间。d)功率显示正确。e)EH油系统正常,EH油压达到规定值。f)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g)无故障信号。h)阀门试验完毕。i)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协调控制接口可靠,能接受协调控制的负荷指令进行负荷控制。13.3.2.2控制功能试验与质量指标:13.3.2.2.1负荷扰动试验:a)负荷扰动试验应在非协调状态与协调状态下分别进行。b)机组负荷应在(70%~100%)MCR之间,设置负荷变化速率为3%MCR/min(当具有热应力监控系统时,可通过汽轮机热应力计算来确定和修改负荷变化速率)。c)以15%MCR阶跃量增加或减少机组目标负荷指令,观察负荷响应情况并记录机组负荷及各参数变化数据。d)试验负荷点至少三点,每点负荷下的阶跃扰动试验次数不少于两次,负荷阶跃扰动试验应在多阀与单阀时分别进行。e)负荷指令可以由运行人员给定,也可以由协调控制系统的负荷指令确定。f)在(0~115%)MCR负荷控制范围,其控制精度应在±O.5%MCR范围内。g)负荷变动动态偏差不大于3%MCR,负荷变动静态偏差不大于0.5%MCR。13.3.2.2.2不同运行方式下控制回路的切换试验:a)机组在不同运行方式下进行控制回路切换,观察切换过程中应无扰动;b)在各种方式下,控制系统应能按负荷指令确定的负荷变化率改变机组负荷,其控制精度均应在小于±O.5%MCR范围内。181

513.3.2.2.3负荷和负荷变化率限制功能试验:a)机组设置超过可调的机组最大和最小负荷以及负荷变化率。DL/T774—2004b)观察控制系统,应能保证机组在最大和最小负荷及负荷率限制值内执行负荷、负荷变化率的变化。13.3.2.2.4阀位限制功能试验。机组在阀位限制方式下运行,应能满足机组的正常运行要求。13.3.2.2.5压力控制功能试验。在定压运行方式,DEH通过压力控制器将主汽压力维持在设定值,其波动应小于规定值(±0.15MPa)。13.3.2.2.6控制系统与旁路系统匹配试验。机组在旁路系统配合运行的方式下,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通过接口与旁路系统的配合,应能满足机组运行的需求。13.3.2.3切除条件:a)负荷偏差大于规定值。b)调节系统工作不稳定。13.3.3阀门管理和在线试验13.3.3.1投入要求,见第13.3.2.1条。13.3.3.2控制功能试验与质量指标:13.3.3.2.1阀门的单一多阀切换试验:a)机组稳定运行在指定负荷,停止与试验无关的操作。b)将阀门的多阀控制方式切向单阀控制方式;记录切换过程中机组负荷的波动值和切换时间。c)将阀门的单阀控制方式切向多阀控制方式;记录切换过程中机组负荷的波动值和切换时间。d)切换过程中造成机组负荷的波动值应不大于规定值;切换时间应满足规定要求。13.3.3.2.2阀门活动试验:a)机组带负荷运行,控制系统置于阀门试验方式。b)逐个进行阀门活动试验,以检验阀门机械部分的工作情况。c)试验过程中引起的机组负荷扰动应小于规定值。13.3.4汽机自启动13.3.4.1投入条件,见第13.3.1.1条与第13.3.2.1条。13.3.4.2控制功能与质量指标:a)控制系统置于汽轮机自启动(ATC)运行方式,运行人员发出启动指令,机组应能自动完成冷态启动,升速至额定转速,并网带初负荷。在此过程中,目标转速、升速率、过临界转速的升速率的给定、暖机过程控制以及阀切换等也应由汽轮机自启动给出相应稳定数值。b)机组带负荷过程中,ATC程序能根据对机组的热应力计算确定最佳目标负荷和负荷变化率,可靠地控制机组负荷。13.3.5机组跳闸保护试验13.3.5.1跳闸保护回路检查试验:13.3.5.1.1机组冲转达到3000r/min时,进行AST电磁阀试验和OPC电磁阀试验。DEH控制系统应能可靠地接收这些保护装置发出的指令,迅速关闭有关汽门或调节阀,使机组处于安全控制状态。13.3.5.1.2对于具有在线试验功能的汽轮机保护装置,在对电磁阀进行在线试验时,应不影响机组的182

6DL/T774—2004正常运行。13.3.5.2危急遮断器充油试验:a)不降速充油试验:在机组额定转速下运行时,先使危急遮断闭锁阀闭锁,然后对危急遮断器充油,检验危急遮断器动作应符合要求。b)降速充油试验:将机组转速先降到2700r/min左右,再在升速过程中对危急遮断器充油,检验危急遮断器动作应符合要求。c)在配合试验过程中,热工人员检查显示画面信号变化和打印记录,应符合要求。13.3.5.3超速跳闸保护(OPT)功能检查。当转速达到机组超速遮断保护动作值时,控制系统应能可靠接受汽轮机保护装置发出的指令,迅速关闭主汽门和调节汽门,使机组安全停机。13.3.5.4机械超速试验:13.3.5.4.1试验前应满足如下条件:a)试验在汽轮机空负荷状态下进行,除被试验的危急保安器外,其他保护装置均应投入工作。b)验应在汽轮机冷态启动,并带(25%~30%)MCR连续运行3h~4h后进行。c)试验前应手操就地跳闸装置,主汽阀、调节汽阀油动机应能迅速关闭,转速立即下降,确认工作正常。d)若机组设有不提升转速也可以使危急保安器动作的装置(充油装置),可先用此装置进行试验,当确认危急保安器动作正常后,再进行提升转速试验。e)热工人员检查超速跳闸显示、打印系统,应完好、正确。13.3.5.4.2保护功能与质量指标:a)升速过程应平稳、缓慢,不要在高转速下停留,升速率应不大于每秒0.2%额定转速。b)当转速上升到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时,危急保安器应可靠动作。c)参数显示、声光报警、打印记录均符合实际状况。d)记录试验过程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和复位转速。e)每只危急保安器一般进行两次试验,两次动作转速差应不大于O.6%额定转速。13.3.5.4.3中断试验:当转速达到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而未动作时,应立即手动停机。13.3.5.5快速减负荷:在机组带负荷运行的工况下,汽轮机控制系统应能接受RB指令,快速降低机组负荷,以与辅机局部故障的机组运行工况相适应。13.3.5.6防进水保护功能检查:通过模拟信号试验,检查防进水保护功能应正常。13.3.6汽阀严密性试验13.3.6.1为避免汽轮发电机组在突然甩负荷或紧急停机过程中转速的过度飞升,以及在低转速范围内能有效地控制转速,高、中压调节汽阀的严密性须符合要求。13.3.6.2试验条件:a)热工人员检查显示、打印系统,应完好、正确。b)试验在汽轮机空负荷状态下进行。c)蒸汽参数和真空应尽量保持额定。d)主(再热)蒸汽压力最低不得低于额定压力的50%。e)主汽阀或调节汽阀关闭后,汽轮机转速应能下降至公式(35)的计算值:,183

7式中:n——汽轮机转速,r/min;pn<×100%p0DL/T774—2004p——试验条件下的主蒸汽或再热蒸汽压力,MPa:p0——厂额定主蒸汽或再热蒸汽压力,MPa。13.3.6.3试验:a)每类阀门应分别单独试验。b)在额定转速下调节汽阀(或主汽阀)处于全开状态,迅速关闭主汽阀(或调节汽阀)。c)记录降速过程时间和最低稳定转速。d)汽阀严密性试验也可以按制造厂提供的方法和标准进行。13.4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13.4.1动态特性试验13.4.1.1新装与改造后的汽轮机应进行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13.4.1.2试验前应满足的条件:a)试验方案经审核批准,对于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己做好反事故措施准备。b)有关的测量仪表、AO/DO模件重新校准,精度满足要求。c)在DEH系统相应的AO/DO端子引出转速、调节阀开度、机组负荷、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状态和有关油压变量等测量信号,经隔离器接入高速信号采集设备(采样频率应高于每秒1000次)。d)机组保持满负荷(额定参数)稳定工况已连续运行4h以上,回热系统全部正常投入运行。e)控制方式设定在运行操作方式。13.4.1.3试验方式:a)在机组带100%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将油断路器跳闸,控制系统应能迅速关闭调节汽门,避免高温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而引起超速,维持汽轮机空转,转速动态偏差应符合规定要求。b)运行机组可按测功法进行试验。13.4.1.4甩负荷试验操作:a)发出断开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指令,机组与电网解列甩去全部负荷。b)断开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指令发出前,启动采集设备记录数据直至机组转速稳定后停止采集。c)根据采集记录的测量信号数据和时间,在x-Y坐标曲线图上画出曲线图;若采用光线录波器等图形数据采集设备,则可直接得到曲线图,测得汽轮机动态调节特性。d)一般情况,试验按甩50%MCR和100%MCR两级进行。e)甩负荷试验过程中,对发电机负荷、转速、油动机行程、有关油压变量、排汽压力等,应做好详细记录。13.4.1.5中断试验:a)当甩50%负荷后,若转速超调量大于或等于5%时,则应中断试验,不再进行甩100%MCR试验:184

8DL/T774—2004b)机组甩负荷后,转速飞升至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而未动作时,应立即打闸停机;c)机组甩负荷后,调节系统严重摆动,无法维持空负荷运行时,应立即打闸停机。13.4.2评价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质量指标13.4.2.1稳定性:机组突然甩负荷后调节系统动态过程实际多为衰减过程,振荡的次数不大于2~3次,当转速波动的最大偏差值小于0.05~。时,系统达到了稳定(其中6为机组的速度变动率,,z。为机组的额定转速)。13.4.2.2超调量。机组突然甩负荷后,其转速的最大超调量应不大于危急保安器的动作转速值,并留有一定的余量(3%左右为宜)。13.4.2.3过渡时间。机组突然甩负荷后,在不大于(5~50)s的过渡时间内,机组应能够在新的工况稳定下来。13.5DEll系统运行维护13.5.1投运与验收要求13.5.1.1投运:a)DEH控制系统投运前的检查,见第4.3.1条;b)测量、控制参数显示和设备状态正确,无异常报警信息存在;c)报警定值、报警分级设置正确,声光报警及打印记录正常;d)DEH控制系统各功能均正常投入运行。13.5.1.2验收:a)DEH控制系统各项试验应符合本章及第4章要求,记录齐全;b)测量仪表与控制设备检修与校准、试验应符合第5、6章要求,记录齐全;c)系统检修报告(包括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汇总记录),内容完整;d)DEH控制系统各项控制功能指标应符合DL/T656规定。13.5.2维护13.5.2.1日常维护:a)DEH系统的日常维护见第4.3.2.1条;b)每次开机时,向运行人员了解运行情况,并检查系统各控制曲线,如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913.5.2.2定期维护:a)定期校准系统中的测量元件、传感器、变送器和模件;b)DEH系统的定期维护见第4.3.2.2条;c)定期检查记录曲线和数据,各模件工作指示灯和报警画面状况,分析DEH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消除;d)定期清扫,保持运行设备清洁,示值清晰;e)定期检查设备的防水、防振、防人为误动设施,应可靠:f)运行中应由机务定期进行主机阀门试验;g)定期进行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功能试验。13.5.2.3停用维护。DEH系统的正常停运与长期停用中的维护见第4.3-3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