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

ID:82317276

大小:29.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11-13

上传者:138****4567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_第8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材分析】《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是《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3课。本课有四个子目:《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核心素养培育】1、唯物史观通过戊戌维新运动原因及影响,义和团运动运动的评价,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影响等问题的探究,培育学生唯物史观。2、时空观念通过本课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要素梳理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义和团运动形势图》的研习,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

1通过探析教材中《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史料、《义和团档案史料》、问题探究栏目、课件中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研习以及课内外史料解析题的训练,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方法。4、历史解释通过本课学习,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理解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5、家国情怀通过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学习,培育学生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2.难点:认识挽救民族危亡的艰辛努力。【课前准备】按照学案指引进行前期课前准备,利用网络探究教材有关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文献材料分析法【导入新课】播放北京大学介绍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学案导引】

2一、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马关条约》,引康有为、梁启超等“公车上书”(2)过程:A、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百日维新B、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C、清政府守旧派阻止变法开展D、慈禧囚禁光绪。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亡。(3)失败的原因(1)守旧势力很强大。(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4)影响: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传播。B、冲击旧式官僚体制C、缺乏可靠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导致失败。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反洋教斗争兴起: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2.口号“扶清灭洋”。

33.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4.评价(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三、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加大侵华,变中国为殖民地。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过程1900年6月,进犯北京;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3、结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部署与列强议和。4、东南互保(1)概况: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2)影响: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2.《辛丑条约》的内容(1)惩办“首祸诸臣”。(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

4亿两。(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3.影响(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2)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材料研习】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伴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尤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5(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遗产。参考答案:(1)原因: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康有为自身认识的转变,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2)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3)政治遗产: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貌、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前期揭帖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义和团后期揭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政府在“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条约内容的特点,并简述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义和团运动前后期的斗争主张的不同,并指出义和团动的特点及失败原因。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或《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特点: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没有制地等相关条款;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使中国长期陷人被动状态。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主张的不同:前期:扶清灭洋。后期:消灭了外国侵略者,再反抗清王朝。特点:反帝爱国性;盲目排外性。【问题探究】问题1:戊戌维新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分组讨论,师生小结:1、推动政治近代化: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推动经济近代化: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推动思想近代化: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74、推动文化教育近代化: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问题2: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有哪些特征讨论后小结: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4.从结果看,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小结新课】指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最后派代表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