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ID:82315830

大小:2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10-21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1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2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3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4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5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6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7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8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9页
资源描述: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误入动脉(一)发生原因由于患儿肥胖、中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入动脉。护理人员业务欠熟练或选择血管不当,误将静脉当成动脉进行穿刺。(二)临床表现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三)预防及处理1.了解患儿病史、病情。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睡下穿刺。2.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二、糖代谢紊乱

1(一)发生原因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症感染、极度衰竭患儿。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若输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二)临床表现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化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按计划输液,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2.对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24h出入量。3.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出现高血糖时,暂停输入葡萄糖溶液。三、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

21.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2.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即感染性疾病的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增大。3.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输液滴速过快,输液量过大,输液反应出现的比例增多。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二)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热,发冷,寒战,皮肤出现花纹。体温可达40~42℃。伴有呼吸加快,脉速。(三)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2.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发生发热反应时,要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降低发热反应的发生。3.合并用药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的合并用药。4.注意患儿的体质,早产儿、体弱儿、重度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措施。5.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减少陪人,防止灰尘飞扬。6.严把三关。根据输液反应的原因,安全静脉输液的三个因素是无菌、无热原,无有害颗粒液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一定把好药物关,输液器关,操作关。7.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8.严重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以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49.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四、静脉穿刺失败(一)发生原因1.操作者心理失衡,情绪波动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面对患儿家长的焦急疑虑、缺乏信任。如果自信心不足,操作无序,就可能导致操作失败。2.患儿血管被人为损伤:不正规静脉穿刺,导致患儿血管保护不良,常规静脉穿刺部位针孔斑布,加之间隔期短,再次复穿时原针孔部位出现硬结或血液外渗等现象,难以进行正常静脉抽血、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3.在拔针时针眼处理不当,使皮下淤血、青紫、肿胀,造成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静脉难以显现而影响穿刺。4.操作者判断失误:由于小儿血管充盈度差,特别是大量失水、失液、严重贫血的患儿血管干瘪,穿刺时常无回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误认为穿刺未成功而拔出针头,也会导致穿刺失败。

55.缺乏患儿配合:小儿对穿刺往往表现出过度恐惧、紧张,在他们的吵闹中常会使得针头脱落、移位,造成皮下组织渗出,局部水肿。6.进针的角度与深度:由于患儿静脉浅表,进针角度以针头与头皮夹角15~20°为宜,甚至更小,肥胖小儿针管要刺入稍深一些,有的操作者由于掌握不当往往穿破血管。7.患儿家长及亲属的态度、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言等都可以成为不利于护士操作的刺激源,如有的家长在护士穿刺前发问“你行吗?你能一针扎上吗?”等等;有的家长情绪不好乱指责护士,挑选护士,甚至指定穿刺的静脉,这些都可能形成一种与护士心理不协调的气氛,对此适应性较差的护士,就会出现焦虑、紧张或急于求成的心理冲突,致使判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盲目进针,穿刺失败。(二)临床表现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三)预防及处理

61.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加强自身的心理锻炼,经常保持有一种自信、沉稳、进取的良好心态。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应当先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排除一切干扰工作的心理因素,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情平衡、操作有序。另一方面,还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耐心,以利于劝导和安慰患儿家长,以取得他们的配合。2.穿刺部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血管。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躁动不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无静脉瓣,不易造成阻力,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且头皮血管丰富显见,易固定,因此,宜选择头皮静脉穿刺。3周岁以上患儿可选用手背或足背血管,对肥胖儿应选择粗大易摸或谨慎按解剖部位推测出静脉的位置。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或需快速输液以及注入钙剂、50%葡萄糖、甘露醇等药物,可选用肘静脉及大隐静脉。3.穿刺的操作:应选择与静脉大小相适宜的针头。穿刺前要“一看二摸“,穿刺时要做到稳、准、浅、轻。“一看”

7就是仔细观察血管是否明显,要选走向较直的,静脉大多呈蓝色、动脉和皮肤颜色一样,因此,要注意鉴别,较隐匿的静脉要尽可能寻找静脉的迹象。“二摸”就是凭手感,摸清血管走向,如果血管在骨缝之间,则有柔软感,动脉可以摸到搏动。进针时要屏住呼吸,这样可避免握针的手因呼吸而颤动。针进入血管后有一种轻微的落空感或针头的阻力突然消失感,对失血或脱水的患儿,因其血管充盈度差,血管扁平,甚至萎陷,静脉穿刺应采用“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尖稍微挑起,使血管壁分离,使针尖的斜面滑入血管内,这时会有一种“失阻感”及“腾空感”。即使无回血,针也已进入血管,这时即可注射。对长期输液的患儿,选择血管应从远端到近端,从小静脉到大静脉,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拔针时应顺血管纵向压迫,这样才能按压住皮肤与血管上的两个穿刺点拔针时角度不宜过大,动作宜轻。

84.穿刺后的护理:小儿天性好动,自控力差,易碰针而导致穿破血管壁使药液渗出,局部水肿。因此。做好穿刺后的护理极为重要。穿刺成功后应强调针尖的固定处理,如在四肢浅静脉穿刺,应用小夹板固定,松紧腰适度,过松达不到目的,过紧则影响肢端血液循环。另外,应请家长协助看护,对已懂事的患儿应根据小儿特点进行心理诱导,使其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