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207494
大小: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6-13
《人工流产术负压吸管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宫术的临床操作马玉梅甘肃广河县医院(妇产科)731300关键词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宫术临床操作人工流产术是因避孕失败所致的非意愿妊娠,所采取的的补救措施终止妊娠。负压吸宫术是在妊娠14周以前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是在非直视下进行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常有各种并发症发生。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自愿行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患者73例,年龄17—43岁,孕周5—10周;手术者均无异常病史。因孕期短、胚胎小、术士不需扩张宫颈,吸管可用外径3—4mm者,负压不宜超过400mmHg.该术的优点是出血少,并发症少,受术者痛苦小。缺点是由于孕卵小,易发生漏吸。2、术前准备
1术前详细询问病史、确定孕周,了解有无妊娠合并症,取阴道分泌物性常规检查滴虫、念珠菌、清洁度,如有阳性发现,应治愈后再进行手术,对贫血、肝、肾疾病患者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检查是否正常。对患者讲明负压吸宫术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受术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人工流产手术紧张着,需做好解释,消除其恐惧心理。进一步了解近一周是否有性生活等。大多数患者人工流产术在门诊进行,合并有人工流产高危因素以及妊娠10周以上者宜住院进行手术。宫颈扩张器,由小致大号备齐,中间不能缺号。备专门用于人工流产的负压吸引器,局部麻醉药,子宫收缩药,抢救用药等。3、操作方法受术者排光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手术者应穿清洁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常规刷手并带无菌套袖及手套,整理手术器械。常规冲洗消毒外阴及阴道,消毒方法和顺序同放置宫内节育器。复查子宫位置、大小、倾曲度及附件情况。更换手套,铺手术洞巾,放置阴道窥器,消毒阴道、宫颈,可用1%利多卡因溶液至宫颈管内3—5min。拭净阴道溶液,暴露出子宫颈,2.5%碘酒及75%酒精或碘伏等其他消毒液消毒宫颈及颈管后,用宫钳夹持宫颈前唇(或后唇一后位子宫)中部。以子宫探针按子宫曲向缓缓伸入宫腔,以确定子宫曲度和术前深度。用宫颈扩张器沿子宫方向扩张宫颈管,一般自5号开始,扩展至大于准备用的吸管半号或1号,切忌调号,用力稳、准、轻勿强行进入。对精神紧张恐惧或疼痛敏感者。扩张宫颈前宜用宫颈粘膜麻醉药或宫旁阻滞麻醉。根据宫腔深度选用吸管。一般宫腔深10cm以下选用6号吸管,宫腔深10—
212cm以上者用8号吸管。应用消毒橡皮导管或一次性消毒塑料导管,一端接上吸管外端,另一端由助手接在人流吸引器负压瓶引出的橡胶管上。吸引依子宫方向将吸管徐徐送人宫腔,达到宫底部后退出少许。寻找胚胎着床处。开动吸引器使负压上升至400—500mmHg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吸引宫腔1-2周,反复由子宫底部到子宫颈口之间上下抽动,将胚胎组织吸净。吸到胚囊所在部位时吸管常有震动并感到有组织物流向吸管,当感觉子宫收缩宫腔深度变小、子宫壁由光滑变粗糙、吸头紧贴宫壁吸收管抽动时有紧涩感、上下移动受阻、宫颈口有血性泡沫排出、子宫无活动性出血时,将橡皮管折叠捏住皮管慢慢慢慢取出吸管,注意应无负压的情况下抽出吸管。如组织物卡在子宫口,可用卵圆钳将组织取出。检查宫腔是否吸净必要时可用小刮匙轻轻地刮宫腔一周,尤其是宫底及双角,检查是否已吸干净。用纱布拭净阴道,除去宫颈钳,取出阴道窥器。如需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可按常规操作。将全部吸出物用纱布过滤,检查吸出物有无绒毛、胚胎或胎儿,并注意有无泡状物,如没有或未见绒毛着首先检查吸引导管或吸管内是否存留(开动吸引器吸清水排出),肉眼发现异常者,则应送吸出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记录出血量。若子宫收缩不良,可用缩宫素肌内注射或宫颈注射;观察正常后取出窥镜,手术完毕。4、并发症
3吸宫不全为人工流产后常见并发症。人工流产后有部分胚胎组织或胎盘组织残留宫腔,有可能有部分胎儿残留。子宫过度过度屈曲或技术操作不熟练时容易发生。术后流血超过10日,血量过多或流血停止后又有多量流血,应考虑为吸宫不全,B超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若无明显感染症状,应行刮宫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术后加用抗生素。若同时有感染,应在控制感染后行刮宫术。漏吸确定为宫内妊娠,但是吸宫时未吸出绒毛或胚胎组织,往往因胚囊过小,子宫屈曲或子宫畸形造成。当吸出物过少时,需复查子宫位置大小,并重新探查宫腔,能及时发现问题而解决,吸出组织送病理检查。除考虑漏吸外,还应排除宫外孕可能。宫腔粘连常因多次吸宫流产后,术中吸引时间过长、吸管转动过速、过频、负压过高,用力过大均可造成宫颈管及子宫内膜损伤,发生局部或全部粘连。由于粘连造成经血流出受阻,可造成闭经或周期性腹痛。用探针或小号扩张器慢慢扩张宫颈内口,再行扇形钝性分离粘连,使经血排出。参考文献: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邓怀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