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血细胞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血细胞分析及标本采集
1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剂选择血液标本种类全血: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血浆:为全血除去血细胞部分,适合临床生化检查,内分泌激素测定,血栓与止血检查血清:是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部分,除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其他成分与血浆基本相同,多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没有
3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1.毛细血管采血法2.静脉采血法3.动脉采血法
4静脉采血法1,普通静脉采血法(开放式)2,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封闭式)
51,普通静脉采血法方法:将肘部静脉上端用压脉带系紧,使静脉充分暴露,局部消毒,用注射器刺入取血;用途:需血量较多或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时使用;评价:采集的血量可任意控制,但操作环节多,在移液或丢弃注射器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62,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方法:消毒与选择穿刺部位同普通法。采血器有套筒式和头皮静脉式二种,具有软橡皮套管式止血装置,穿刺回血后将另一端插入真空定量的试管中,血液足量后,拔出试管即止血,再插另一试管又可采血用途:同普通静脉采血法评价:操作规范,采血过程中血标本不与外界接触,避免血源性交叉感染
7标本采集时的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时应规范操作,以减少误差2.毛细血管采血时应避开损伤部位,避免用力挤压皮肤,血液应自然流出3.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不宜太长4.动脉采血后应立即与空气隔绝,阻止血气交换5.容器要干净,干燥,避免强力振荡引起溶血6.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7.抗凝的标本其比例要准确,必要时需修正8.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因可干扰测试结果
8抗凝剂的选择和应用抗凝: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
92,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常用其钾盐与钠盐,钾盐溶解度明显高于钠盐。原理:EDTA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用途:用于多项血液学检查,EDTA钾盐特别适合于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比容测定,室温下6小时红细胞体积不变用量:EDTA-K2-2H2O1.5-2.2mg/ml血液
10血液常规检验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等。
11红细胞参考范围红细胞计数(×1012/L)及血红蛋白浓度(g/L)参考范围:成年男性:4.0~5.5120~160成年女性:3.5~5.0110~150新生儿:6.0~7.0170~200
12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平均指数: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13贫血的实验室诊断贫血的定义:全身循环红细胞总量减少。贫血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我国标准沿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和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人群参考范围的底限。
14贫血的诊断标准成年男性:Hb<120g/L,RBC<4.0×1012/L,Hct<0.40成年女性:Hb<110g/L,RBC<3.5×1012/L,Hct<0.35
15贫血的诊断标准老年人:Hb<110g/L,RBC<3.5×1012/L,Hct<0.35妊娠中晚期:Hb<100g/L,Hct<0.30
16贫血的诊断临床诊断病史收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17贫血的实验诊断应用Hb、RBC和Hct诊断有无贫血;用Hb诊断贫血的程度;应用MCV、MCHC、MCH决定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必要时了解骨髓增生程度;
18成人贫血分级Hb症状轻度>90g/L轻微中度90-60g/L劳动时心慌气短重度59-30g/L休息时心慌气短极重度<30g/L贫血性心脏病
19各种贫血时三项指数的变化MCVMCHMCHC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巨幼细胞性贫血,MDS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再障,溶贫单纯小细胞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感染,中毒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20贫血的分类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用血象、骨髓象和铁代谢检验等诊断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用血象、骨髓象和叶酸、维生素B12测定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用血象、骨髓象、骨髓活检和祖细胞培养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用间接胆红素、尿胆原、游离Hb、结合珠蛋白、乳酸脱氢酶等实验诊断有无溶血。
21红细胞形态正常形态:
22红细胞病理形态大小:
23红细胞病理形态色素
24贫血病因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或红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其他:慢性疾病性贫血
25贫血病因红细胞破坏增多:内在异常:遗传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型细胞贫血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外在异常:免疫性,机械性,理化因素,感染,脾功能亢进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
26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成年男性:Hb>170g/L,RBC>6.0×1012/L成年女性:Hb>160g/L,RBC>5.5×1012/L
27临床意义相对性增多:各种原因导致血浆量减少,见于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导致的脱水。绝对性增多:继发性:由于缺氧等原因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红细胞计数增多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8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压积指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值。不仅反映红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而且与红细胞的体积大小及血浆容量改变有关。
29临床意义增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在纠正贫血、脱水及电解质失调时,Hct是治疗的参考指标;减少:见于各种类型贫血
30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客观,准确。
31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用于缺铁性贫血和轻度地中海贫血鉴别:缺铁性贫血RDW明显增高,而88%左右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正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有RDW增高;指导治疗:治疗后贫血已经纠正,但RDW未正常,提示体内贮存铁尚未完全补足;帮助贫血分类鉴别。
32白细胞参数白细胞参数包括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33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成人4~10×109/L增多与减少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其次受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34临床意义生理性增高:下午较早晨高,妊娠后期,剧烈运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
35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增多:急性感染: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急性失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36核象变化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中幼及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超过5%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白血病及类白血病反应等。
37核象变化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在5叶以上者的百分率超过3%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炎症恢复期等。
38核象变化核左移与核右移:
39临床意义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109/L称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绝对值<0.5×109/L
40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性疾病:革兰阴性杆菌(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某些原虫(疟疾)血液系统疾病:再障其他: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41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肿瘤性疾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移植排异反应减少:药物、理化损伤,免疫缺陷病
4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哮喘,药物过敏寄生虫疾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猩红热其他
4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转移癌(原因不明)其他:糖尿病,传染病
44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病理性:感染,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血液疾病
45血小板减少: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再障等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消耗增多:DIC分布异常:脾大,肝硬化
46血小板增多:原发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继发性: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恶性肿瘤早期等
47网织红细胞定义: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过渡型细胞。直接反映骨髓红细胞生成能力
48网织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见于急性溶血,急性失血;临床用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网织红细胞回复正常减少:提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减低再障
49谢谢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