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200741
大小:648.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6-13
《2022-2023学年高一人教2019必修一化学同步考点讲与练10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时10活泼的金属单质——钠【目标导航】1.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2.理解钠的原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单质的化学性质,并理解其保存方法。【知识导图】一、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1.结构特点: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2.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所以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3.存在:以化合态存在,如:NaCl、Na2CO3、Na2SO4等。二、钠的物理性质及与氧气的反应1.物理性质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常温加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结论①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大于煤油②钠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常温下:4Na+O2===2Na2O;加热时:2Na+O2Na2O2。③稳定性:Na2O2>Na2O。3.钠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钠还能被Cl2、S等非金属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Cl22NaCl、2Na+SNa2S。三、钠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反应现象及解释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NaOH,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2.钠的保存方法钠应密闭保存隔绝空气,实验室中,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3.若实验过程中钠不慎失火,注意不能用水灭火,而应该用干燥的沙土(SiO2)来灭火,因为钠与水剧烈反应且生成氢气,会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引起氢气燃烧四、钠与酸、碱、盐溶液反应的实质物质类别反应分析酸①钠与酸反应时先与酸中的H+反应,如2Na+2HCl===2NaCl+H2↑②如果钠过量,钠把酸消耗尽之后,再与水反应碱钠与碱溶液反应其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盐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如果盐能与NaOH反应,则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五、钠与熔融状态的盐反应在熔融状态下,金属钠能将不活泼金属从盐中置换出来,如:4Na+TiCl44NaCl+Ti。【小试牛刀】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g()(2)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3)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应的煤油中()(4)实验后剩余的钠块,需要放回原试剂瓶中()(5)切开的钠表面很快变暗,是因为有过氧化钠生成()(6)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7)钠离子和钠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8)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9)火灾现场有大量金属钠存放时,可用水灭火()(10)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有氢气放出,溶液变为红色()(11)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12)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13)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有固体析出()(14)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15)人体缺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答案】(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考点一钠与氧气的反应【例1】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很活泼在空气中会自燃C.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取决于反应条件D.金属钠燃烧时,氧气过量时生成Na2O2,钠过量时生成Na2OC [钠的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A项错误;钠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白色Na2O,不会自燃,B项错误;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取决于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的量无关,C项正确,D项错误。【解题技法】1.金属钠取用与保存的注意点:(1)金属钠具有强腐蚀性,要用镊子夹取,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2)金属钠化学性质很活泼,反应很剧烈,实验时取用量不宜过多(教材描述为绿豆大)。(3)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一定用滤纸吸干煤油,再进行相关实验。(4)切割金属钠,剩余部分放回原试剂瓶。(5)选择储存金属钠的液体试剂,要注意其密度要小于金属钠的密度。2.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露置发生的变化。银白色(Na)表面变暗(Na2O)变成白色固体(NaOH)表面形成溶液(NaOH溶解)白色块状(Na2CO3·10H2O)白色粉末(Na2CO3)。(1)钠的取用方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取黄豆粒大小的钠,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2)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温度有关,加热或点燃产物是过氧化钠。(3)不管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因而等量的钠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相同。【对点训练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钠是固体,密度比水的小B.自然界中无单质钠存在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实验后剩余的少量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答案】C【解析】钠是银白色的固体,密度小于水,A正确;钠的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无单质钠存在,B正确;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氧化钠,C错误;因钠活泼,易与水、氧气反应,如在实验室随意丢弃,可引起火灾,实验时剩余的钠粒要放回原试剂瓶中,D正确。考点二钠与水的反应【例2】把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钠浮在水面上 B.钠熔化成小球C.溶液中产生较多的气泡D.水溶液变成红色C [钠的密度比水小,钠浮在水面上,A正确。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B正确。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是在水面上生成,所以看不到气泡,C不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溶液变红色,D正确。【解题技法】1.钠与水反应遇水浮熔游响红。2.钠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与顺序:本质上均是与H+的反应,反应顺序是“有酸酸在前,无酸水为先”。【对点训练2】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煤油和水均足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煤油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煤油中燃烧起来D.钠处于水和煤油的界面处,上下跳动,最后消失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 [煤油与水互不相溶出现分层现象,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所以钠应处在水和煤油的交界处,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但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会看到钠在界面间上下浮动,但由于周围没有空气,所以生成的氢气不会燃烧。考点三钠与溶液反应【例3】金属Na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CuCl2溶液B.KCl溶液C.Na2SO4溶液D.MgSO4溶液【答案】D【解析】Na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际是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盐反应。因此,不管什么盐溶液与Na反应一定有H2生成。CuCl2与NaOH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但Cu(OH)2沉淀为蓝色沉淀;KCl、Na2SO4不与NaOH反应;MgSO4与NaOH反应:MgSO4+2NaOH=Mg(OH)2↓+Na2SO4,Mg(OH)2为白色沉淀,D项符合题意。【解题技法】钠与溶液反应的实质1.钠与酸溶液反应。(1)钠与酸中的H+反应,由于氢离子浓度更大,反应更加剧烈。(2)钠先与酸中的H+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3)酸反应耗尽,过量的钠继续与水反应。2.钠与盐溶液反应。(1)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2)生成的NaOH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若氢氧化钠不与盐反应,则只有钠与水的反应)。(3)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4)当钠与饱和盐溶液反应时,若NaOH与盐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由于水的消耗,溶液中会析出盐。3.钠与溶液的反应思维模板:明确溶液的溶质成分→考虑反应顺序(先酸后水)→分析溶液浓度变化和生成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后续反应。【对点训练3】将0.02molNa分别投入到盛有100mL水、100mL1mol·L−1盐酸、100mL1mol·L−1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个烧杯中一定均会发生的离子反应有2Na+2H2O===2Na++2OH-+H2↑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相比而言,X烧杯中的反应平缓些C.Z烧杯中一定会有沉淀生成,但沉淀不是单质铜D.三个烧杯中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A【解析】A项,钠是活泼金属,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在盐酸中先与H+反应,若钠过量,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Na为0.02mol,H+为0.1L×1mol·L−1=0.1mol,H+过量,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离子方程式不同,A不正确;B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水显中性,盐酸和硫酸铜溶液均显酸性,所以X烧杯中的反应平缓些,B正确;C项,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正确;D项,钠的物质的量相同,最终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D正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