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石钟山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石钟山记苏轼
1学习目标1.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把握内容,理清思路。3.学习作者质疑和求实的精神。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之一。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独具一格,自成一家。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合称“”;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的婉约柔靡的文风,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书法上有“苏、黄、米、蔡、”“宋四家”之称(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3文人骚客和石钟山石钟山在历史上使儒家的圣地,是佛家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学名流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提诗、撰文,以记胜抒怀。
4初读课文明确字音任务:通读全文,明确字音,大体把握文章内容。
5彭蠡郦元钟磬桴止响腾铿然硿硿栖鹘磔磔鹳鹤噌吰穴罅窾坎镗鞳无射读准字音
6读准字音彭蠡(lǐ)郦元(lì)钟磬(qìng)桴止响腾(fú)铿然(kēnɡ)硿硿(kōng)栖鹘(qīhú)磔磔(zhé)鹳鹤(guàn)噌吰(chēnɡhónɡ)穴罅(xià)无射(wúyì)窾坎(kuǎn)镗鞳(tānɡtà)
7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任务: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勾画圈点标注重点文言知识,标记疑难字句。
8学习第一段
9疏通词句《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0疏通词句《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于此/句末语气词)。”郦元以为下临(靠近)深潭,微风鼓(激荡,掀动)浪,水石相搏(撞击,拍),声如洪钟。是(这个)说也,人常疑之。今以(把)钟磬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同“含糊”),北音清越,桴(鼓槌)止响(响声,声音)腾(传播),余韵(余音)徐歇(消失)。自以为(认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用)钟名(命名),何哉?
1112《水经》上说:“鄱阳湖的出口处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座山)的下面紧挨着深水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李渤才开始寻访它遗留下来的踪迹,在水潭边上找到两块山石,敲一敲,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传播,余音慢慢消失。李渤自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发出声音,到处都是这样。可是惟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12以为下临深潭: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人常疑之:钟磬:始访其遗踪:桴止响腾:余音徐歇:余音徐歇:阅读课文第一段,理解字词认为靠近、面对振动一直,时间副词(磬,qìng,古乐器名,曲尺状平面体,上有空,系在架上巧计发声。用玉或石头制成。)探寻传扬慢慢消失
13一词多义——是是说也,人常疑之所在皆是也觉今是而昨非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共商国是唯马首是瞻代词这代词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形-意动,认为……正确判断动词,是名词,大事,大计助词,常与“惟”“唯”搭配表宾语前置积累重点知识
14积累重点知识整理本段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微风鼓浪而独以钟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鼓:名→动,激荡、掀动名:名→动,命名鸣:使动,使...发出声响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得双石于潭上状语后置
15自读思考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第一段写了几种说法?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人物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
16人物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郦道元李渤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7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问题1.《水经注》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3.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4.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以浪打岸石,声如洪钟命名。以山石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像钟声而命名。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这是驳论据。
1819
19概括段意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可分三层。第一层,引《水经注》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第二层,提出六朝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对郦说质疑,说明“水石相搏”之说难以取信于人。第三层,提出李渤的说法并质疑。李渤亲“访”遗踪,亲“扣”其石,亲“聆”其声,理应无疑。作者表明自己对李渤的怀疑,并以处处有石,石石能扣而发声,反驳李说,说明扣石发声之说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