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184082
大小:1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10-18
《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参考模板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 初读废名的小说,感觉无法走进他的心灵世界。那山水诗一般行云流水、简约幽深的文字,那恬淡自然、如梦如幻的意境,与我们阅读经验中的现代文学作品的宏大叙事相去甚远,却又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有人评价废名“奇古之貌,似螳螂,眼镜下有同情的悲泪”,正是《桃园》让我读出了废名的“悲泪”,以及他古典的温情与悲悯。一、幻灭的希望与苦难的生存1. 桃园印象与阿毛失神的梦桃园仿佛是一方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孤单得很。王老大和女儿阿毛住在这里,过着隐逸一般的生活。在阿毛眼中,天就是桃,就是桃叶,桃园就是整个世界。她曾经想过种橘树,但“眼睛里立刻又是一园的桃叶”。春天桃花满树,阿毛“小小的心儿实是满了一个红字”;秋天的月亮照彻她的心儿,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她用小手抱大一棵又一棵桃树,捧出鲜红的桃子送给尼姑,“风吹到井里去了她喜欢”。桃园承载着阿毛每一分快乐的记忆与思绪,她常常失神于桃园在诗意的梦中。7/7
1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诗情画意之外,桃园偏紧邻衙门与杀场,“‘杀’字偏风一般的自然而然的向你的耳朵吹,打冷噤,有如是点点无数的鬼哭的凝和”,“夜半的衙门更锣响”。周围的鬼哭和杀戮给静谧而诗意的桃园蒙上了一层悲惨恐怖的色调。这里本该是“让野草生长下去”的荒地。桃园里的阿毛,心事也是满满的: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阿毛病了,怕了,睡不着了,桃园上空飘浮着淡淡的忧愁与哀伤。桃园是美好的,但桃园在静止中沉淀着病痛与死亡哀歌。阿毛是纯净善良的,但她小小的心儿却悄悄承担了家庭的不幸。在废名孤寂的古典美学世界,桃园的景况和阿毛的心事是他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隐喻——人性是美好的,人类的灵魂中渴望自然的回归,渴望平淡而真实的美,而现实社会中的强权和暴力挤压着美好的人性,给人的心灵带来恐惧与不安,给人以梦想的幻灭和病痛的折磨。2. 破碎的桃子与王老大破碎的心王老大以种桃为业,以桃园为家,“担着水桶林子里穿来穿去”,“月亮底下归他的家,是惯事”。处于社会底层的他,尽管辛勤劳碌,却也只能在被人遗弃的桃园和女儿勉强度日。阿毛是王老大唯一的精神寄托,父女之间有着深深的亲情。“7/7
2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就王老大说,世上只有三间草房,他同他的阿毛睡在里面,他也着实难过,那是因为阿毛睡不着了”。看着女儿日渐消瘦的面容,王老大难过却无能为力,顶多就是让阿毛到屋里去,让阿毛吃点什么。“王老大这样的人,大概要喝了一肚子酒才不是醉汉”。他对这个世界的苦难经历得太多,感受得太多,他清醒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悲哀与无奈,对这个世界充满绝望。“桃子好吃。”阿毛并不是说话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突然一张,——上是屋顶。种桃子的王老大,将女儿的梦话误解为女儿最想吃桃子,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当王老大为女儿买来两只不能吃的玻璃桃子时,却被一个孩子撞跌了:他,他的小小的心儿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对双眼。种桃人为女儿吃不到桃子而悔恨,倾尽所有买了假桃子给女儿看看也好,却被摔碎了。无言的苦涩与悲哀中,其实王老大的心的确是没有声响的碎了!7/7
3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如果说阿毛象征着人性自然之美向往的落空,王老大的叙述视角则象征着人世间的困苦和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人们忍受着在底层挣扎的疲惫与痛苦,小心翼翼的呵护生存的希望,希望却在霎那间意想不到的破灭,一种说不出的悲凉和惆怅油然而生。二、“诗化小说”抒情诗的诗境1. 行文的简约与跳跃文言文的简约诗化与现代白话的灵动跳跃在废名的小说中得到了奇妙的糅合,构成了古典美学的精神气质。作为废名抒情诗“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桃园》的语言清新流利,含蓄自然,毫无雕饰与做作,不经意间呈现出一种圆熟的透明与纯净。例如:当那春天,桃花遍树,阿毛高高的望着园里的爸爸道:“爸爸,我们桃园两个日头。”话这样说,小小的心儿实是满了一个红字。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随着人物思绪的跳跃,这段话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诗性的跃动:句子与句子之间思路断隔,生活的情景幻化飘忽转换的意象。直觉的印象性用词“小小的心儿”、“满了”、“一点也不减”使行文显得更加自由灵动。又如: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7/7
4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月光透明无形的,但在废名的笔下变得可触可感可“闩”,变得真实而生动,这种写法显得月光特别多、特别美。孩子们并不都是笑,——桃子是一个孩子撞跌了的,他,他的小小的心儿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对双眼。故事结尾出乎意料,耐人回味。平淡质朴的语言中又兼具生辣奇僻之美,透着一股情绪的质感与力量。2. 故事情节的含蓄与淡化废名认为,“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在于渲染这故事的手法”。从文章的叙事方式上看,他“丢开一切浮华的事态与粗浅而直接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桃园》故事情节展开是随意的,流动的,每一笔都自然而明澈:阿毛用了她的小手摸过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一手抱大的!——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有一回一箩桃子都踢翻了,阿毛一个一个的朝箩里拣!天狗真个把日头吃了怎么办呢?……7/7
5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父母的争执、母亲的离世、幸福与忧伤都在阿毛的心事中含蓄的交代出来。至于王老大和阿毛为什么生活在桃园里,母亲是怎么死的,阿毛的病情发展怎样,作品中都没有叙述。全文故事情节与桃园景色的描写和阿毛的意识流动紧紧融为一体,稍有波动的情节冲突也只是在某个点上作短暂停留。桃园始终如坟场般寂静,没有一丁点声响,但我们在桃子摔碎的余音中,咀嚼体会到了生活背后真实的苦涩和伤感。正因为如此,阿毛的病才更让人牵肠挂肚,父女俩的结局才更让人难以释怀。3. 情景交融的诗境桃园的故事里没有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废名虽然体恤到社会底层的疾苦,却力求以抒情诗的笔调将人间的疾苦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冲淡对疾病痛苦和生活艰难的渲染,在情景交融中努力寻找人物心灵深处的诗意与美感。他写父女俩朴实而善良,写阿毛心中的淡淡忧伤,写王老大默默的无奈,甚至骗子张四在废名笔下都有着小人物可爱可笑的一面。这也是废名心中的世界:尽管有哀伤与无奈,但自然是美好的,人性更是美好的。城墙上的牵牛花、西山的落日、秋深的黄昏、天上的半个月亮、古旧的城墙和绿茵茵的青苔,桃园中的景物如同阿毛的记忆一样恬淡自然。当阿毛病了时,“7/7
6桃园的碎梦——废名小说《桃园》解读桃树已经不大经得起风,叶子吹落不少,无有精神”;当阿毛怕了时,“城垛子,一直排;立刻可以伸起来,故意缩着那么矮,而又使劲的白,是衙门的墙;簇簇的瓦,成了乌云,黑不了青天”。桃园与阿毛的心意和生命相互沟通,仿佛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生、梦与真和谐交融的境界。结语:桃园的故事是一个现代语境下希望幻灭与生存困境的故事,恬淡自然的景色与人物心灵深处的诗意与美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古典语境下抒情诗一般诗境。“蒸溜诗意,一清如水”的诗境不只是在桃园里,更在废名的心中:除了古典的温情与悲悯,还有一种对世俗的禅意的超脱。或许这也是古典美学绵延不绝的文学气质。7/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