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183930
大小:22.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10-18
《第二单元《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一)【人教选必上同步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拔起C.今日病矣病:生病D.不耘苗者也耘:除草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B.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1C.“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D.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以上特点。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二、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8)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9)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2(10)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含义设题,考生可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C项,“今日病矣”中的“病”解释为“生病”错误,正确的解释为“疲倦,劳累”。译文:今天我太疲惫了。故选C。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做此题,考生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大意,实际上也是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有时会在一些文句的翻译上命题,因对文句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C项,“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句“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此句的意思是“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他把义看成外在的东西了”,可见,“浩然之气”是义在内心的聚集,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故选C。3.【答案】(1)那是一种气,极其宏大,极其刚劲,用正义之道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2)认为培养庄稼没有用处而舍弃不管的,是不给庄稼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庄稼。【解析】
4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采分点:“至”,极,最;“刚”,刚劲;“害”,损害;“塞”,充满。(2)采分点:“耘”,除草;“揠”,拔;“徒”,仅仅;“……者……也”,判断句式。【参考译文】(公孙丑说:)“请问先生擅长什么?”(孟子)说:“我善于辨析天下言论的是非得失及原因,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说:“难以说明白。那是一种气,极其宏大,极其刚劲,用正义之道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那是一种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不这样做,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浩然之气是积累义而形成的,不是通过装出合乎义理的样子取得的,所作所为于心有愧,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他把义看成外在的东西了。去做一件事情必须不要中止,心中不要忘记这件事,不要(违背规律)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高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太疲惫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拔苗助长的错误的很少,认为培养庄稼没有用处而舍弃不管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庄稼。二、【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朝闻道,夕死可矣。
5(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8)人皆有不忍人之心(9)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10)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质”“饱”“矣”“施”“焉”“省”“弘”“犹”“苟”。【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