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

ID:82166177

大小:31.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10-17

上传者:130****7908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_第1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_第2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_第3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_第4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_第5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_第6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_第7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4课 窦娥冤(节选)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基本特征。2.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学习重点: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学习难点: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戏剧与戏剧冲突: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2.元代杂剧(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2)角色:扮演的角色主要有生、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外旦、贴旦、老旦、花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次要人物。此外还有以剧中人物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3)剧本构成: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即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科(即科范):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动作、表情、舞台效果)。也称“介”。白(即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分别为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唱词中的插话)。7

1(4)音乐:杂剧的每折戏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调组成的、曲调的多少不一)。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3.元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1)元杂剧(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2)四大爱情剧:《拜月记》(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倩女离魂》(郑光祖)、《墙头马上》(白朴)。4.作者及创作背景: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把自己比作“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元代社会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多数文人同广大人民一样都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与人民关系密切。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贵,敢于斗争。他根据“东海孝妇”的故事创作了《窦娥冤》,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5.简介《窦娥冤》剧情。楔子: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端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第一折: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第二折: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第三折: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奔赴法场,死前发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第四折: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伸雪。【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对照落实前面知识链接讲的元杂剧知识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7

2戏剧剧本中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个曲牌,都属于()。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正旦()、净()、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2.理清选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课堂探究】1.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2.试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分析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3.你认为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目标检测】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范(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剧名等构成。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7

3【课后作业】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②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2.完成创新设计及素养提升相关练习。7

4参考答案:【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对照落实前面知识链接讲的元杂剧知识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戏剧剧本中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个曲牌,都属于()。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正旦()、净()、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明确:10正宫调。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2.理清选文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冤生怨,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由冤生悲,与婆婆诀别。第三部分:由冤生誓,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课堂探究】1.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2.试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分析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刚烈、富有反抗精神、具有封建贞节观念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典型形象。坚贞的窦娥:窦娥一生命苦,三岁丧母,七岁父亲离去,十七岁成婚,不久丧夫,但她坚决不改嫁,对婆婆的同意改嫁很是不满,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更是深恶痛绝,表现出无比的坚贞。反抗的窦娥:窦娥受神权思想的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老爷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神神。善良的窦娥: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不屈的窦娥:她在刑场发的三桩誓愿,是她宁折不弯、刚强不屈性格的集中体现。3.你认为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一、当时的社会制度,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7

5二、窦娥自身的因素,她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天命思想在其血液里循环,这些都是她泯灭自我、扭曲人性,甚至可以说是“自取灭亡”的历程。关汉卿在《窦娥冤》中通过对窦娥这位善良、忠孝女子的悲剧命运刻画,反映了一个黑暗的社会制度下,高利贷的罪恶、官吏的昏聩、百姓被欺压的种种社会事实,酣畅淋漓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社会惨象。【目标检测】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范(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剧名等构成。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明确:D,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应换为郑光祖【课后作业】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②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7

6译:东海郡有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孩子,很恭谨地赡养婆婆,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孝顺媳妇侍奉我非常勤劳辛苦,我怜悯她没有子嗣又年轻守寡,我老了却这样长时间地拖累年轻人,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杀而死,婆婆的女儿上告官府∶“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狱吏速捕了孝妇,孝妇的口供不承认自己杀了婆婆。狱吏考问,孝妇最后无辜而服罪,定罪的案卷呈报到郡曹府。于公认为这个孝妇赡养婆婆十余年,以孝名闻远近,一定不会杀了她。太守并不听,于公竭力争辩,最终也未能说服太守,于是他抱着判决书在郡曹府上大哭,并借口有病离职。太守最终以谋杀婆母罪斩杀孝妇。孝妇死后,那中枯早三年。新太守到任后,占卜其中的缘故,于公说∶“孝妇不应当死,但前任太守一意孤行强行断案,灾祸恐怕是由此而生吧?“于是太守杀牛亲自祭祀孝妇家,并为她立下墓碑,以表彰她的孝行,天立刻降大雨,这一年收成很好。2.完成创新设计及素养提升相关练习。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