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

ID:82126395

大小:4.0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2-08-12

上传者:宝宝乐园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1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2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3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4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5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6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7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8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9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_第10页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2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二、植物病害的病因三、植物病害分类四、植物病害的症状五、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主要内容

1郁金香杂色花郁金香正常花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23

2

3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病原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其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变,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4(1)病原:引致病害的原因,寄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2)病程: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机械损伤和虫伤无病理变化过程。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3)损失:经济损失。植物病害特点:

5二、植物病害的病因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①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为遗传性疾病;②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③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还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需要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61933年,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triangle):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也称“病害三要素”。病害三角环境寄主病原物病害三角

7病原类型真菌细菌病毒亚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子生物温:低温、高温、冻害光:日灼、阴害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水:旱、涝气:通气不良药害:农药,激素肥害:烧苗,中毒毒害:土壤有毒物质污染:空气、土壤、水营养失调:缺素生物病原(病原物)非生物病原植物不良的遗传因子

8三、植物病害分类按作物分:果树病害、蔬菜病害、大田作物病害…按受害部位:根部病害、果实病害、叶部病害…按传播方式:土传病害、气传病害、介体传病害…按病原种类: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按病因分: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非传染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俗称五大类病原物。

9四、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病症+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其中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其中包括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菌核、菌脓等。小麦锈病病毒病只有病状没有病症。

10(一)病状的类型1、变色(discoloration)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1)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2)褪色(fad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3)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4)斑驳(mottle):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5)条纹(strip)、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6)白化苗(whitenseedling):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11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杂。由病毒引起的病状。

12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它颜色。

13条纹:嫩茎、果实和叶片上表现出褪绿,间杂其他颜色或枯死的条斑。真菌、细菌,病毒。

142、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1)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2)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3)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4)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腐霉),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5)溃疡:树干木质部坏死。

15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斑点: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有明显的边缘,形状、大小、颜色各异。

16番茄斑枯病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17紫斑轮斑角斑

18穿孔叶枯

19立枯猝倒立枯和猝倒:幼苗阶段,茎基部受破坏,植株表现萎蔫以致死亡。立而不倒称立枯;迅速倒伏称猝倒。

20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

21(6)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柑橘疮痂病梨黑星病

22(7)炭疽:是由一类炭疽病菌引起的,一般病斑凹陷、变褐色。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233、腐烂(rot)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1)干腐:水分快速及时失去。梨树干腐病(2)湿腐:水分未能及时散失。(3)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24干腐

25软腐

26白菜软腐病番茄脐腐病葡萄白腐病

274、萎蔫(wilt)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马铃薯青枯病

28黄瓜枯萎病棉花黄萎病

295、畸形(malformation)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叶片果实

30白菜根肿病番茄蕨叶病甘薯丛枝病

31(二)病症的类型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颜色。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3、小黑点: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4、菌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较大、深色、越冬结构。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病症。

32霜霉绵霉青霉绿霉霉状物

33锈粉状物白粉黑粉

34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豇豆白粉病豇豆锈病

35菌脓菌脓菌核

36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人们认识病害首先是从病害症状的描述开始,描述症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选择最典型的症状来命名这种病害,如烟草花叶病、大白菜软腐病等。从这些病害名称就可以知道它的症状类型。当掌握了大量的病害症状表现,尤其是综合症和并发症的变化以后,就比较容易对某些病害样本做出初步的诊断。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37(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五、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侵染过程:指病原物的侵染从侵入寄主到发病的全过程,简称病程。分4个时期:1、接触期指病原物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侵染状态,或者从休眠场所向寄主生长的场所移动以准备侵染寄主。2、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为止。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383、潜育期从建立寄生关系到植物表现明显症状为止。一般病害的潜育期是比较固定的。有的较短,有的较长。大斑病:7天。黑粉病:一年。果树病害3~5年。4、发病期从表现症状到病斑不再扩展为止,是病害繁殖个体,发展的过程。即指出现症状一直到生长期结束甚至植株死亡为止的整个阶段。侵入途径:A:角质层或表皮的直接侵入;B: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的侵入;C:自然或人为造成的伤口侵入。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39(二)病害循环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1、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2、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再次侵染;3、病原物的繁殖与传播。

40

41

42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